​立法會十四題:公立醫院的全關節置換術預約手術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素蔚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本年九月公布的關鍵績效指標報告,全關節置換術預約手術的輪候時間的第90個百分值,在二○二一年七月至二○二二年六月的年度為72個月,較其上一年度的56個月,增加了16個月。該情況令受膝關節退化及相關痛症影響的患者要等六年之久才可接受手術,因此需要忍受更長時間的關節痛之苦。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上述類別手術的輪候時間增加的原因;
 
(二)是否知悉,醫管局會否採取進一步措施,改善上述類別手術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會否考慮為上述類別手術推出公私營協作計劃;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林素蔚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我現綜合回覆如下: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而患關節退化的機會隨年歲增加,故有需要在醫管局轄下醫院接受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數目在過去數年持續上升。此外,因應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展,醫管局須不時調整非緊急及非必要醫療服務,當中包括部分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以集中人手、資源及病床處理應對疫情。故此,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近期的輪候時間有所增加。
 
  現時輪候名冊的先後時序會考慮病人的臨床情況及需要,依據病情的迫切性作出安排。醫管局一直密切留意服務需求、病人的輪候時間及疫情變化,積極採取措施以管理病人輪候關節置換手術的時間,以更有效應付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並務求對病人的影響減到最低。除了逐步恢復非緊急手術服務及增加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供應,由二○一九年的3 057宗增加至二○二二年的3 522宗外,醫管局亦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
 
(i)採用高流量手術模式
 
  醫管局已先後在各聯網採用高流量手術模式,通過簡化診症和手術前檢查流程提升服務量。醫管局會因應資源配合,適時考慮推展高流量手術模式到合適的醫院。
 
(ii)推展非手術治療方法
 
  醫管局引入了一些經臨床證實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例如有系統的非介入治療計劃,為正在輪候關節置換術的病人提供額外的物理治療門診服務,以幫助病人減輕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及改善身體機能。醫管局於二○二○至二○二一年度開始,逐漸在各聯網開展有系統的非介入治療計劃服務。截止二○二二年十月,超過5 500名病人受惠於有關服務。
 
(iii)分流和編定先後次序
 
  醫管局骨科統籌委員會就關節置換手術這類非急需手術制定分流和編定先後次序,確保病情有需要及早介入的病人能獲優先治療。
 
(iv)增加透明度
  
  醫管局已把關節置換手術的輪候時間上載至網頁。有關資料有助病人知悉醫管局服務輪候時間的情況,並就治療選擇和計劃作出適當的決定。
 
  至於為關節置換手術推出公私營協作計劃方面,醫管局在研究新的公私營協作計劃時,會審慎考慮相關因素,包括醫管局服務的需求、合適的病人類別、計劃潛在的複雜性、私營市場可以配合的能力及適應程度,以及有關計劃會否影響公立醫院專科醫生人手流失情況等。
 
  醫管局會繼續與公眾及病人組織溝通,並與持份者緊密合作,探討推行其他公私營協作計劃的可行性,以滿足公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2022年12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