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珊瑚礁普查2022結果公布(附圖)
*****************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今日(十二月十日)公布今年的香港珊瑚礁普查結果,整體珊瑚健康狀況良好,物種多樣性維持於高水平。
   
  香港珊瑚礁普查2022今年六月展開,為期五個月,普查範圍廣闊,包括多個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地點,涵蓋香港東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長的地方,由北面的東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島。33個普查地點中,九個位於海岸公園,包括海下灣海岸公園、印洲塘海岸公園及東平洲海岸公園。
   
  各個普查地點錄得的珊瑚覆蓋範圍由8.8%至74.3%不等,有15個地點錄得超過50%的珊瑚覆蓋率,其中五個地點位於海岸公園,而橋咀洲北的珊瑚覆蓋率最高,達74.3%。
   
  漁護署發言人說:「今年夏季潛水員在13個普查地點錄得珊瑚白化現象,引起關注。漁護署遂與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組成專家小組,跟進珊瑚白化情況。專家小組監察發現,隨着十一月海水水溫下降,大部分曾錄得珊瑚白化地點的珊瑚已大致恢復健康。漁護署會繼續與本地珊瑚專家合作,並密切監察珊瑚的恢復進度。」
   
  參加普查的義務潛水隊亦在19個評估地點進行「珊瑚檢視」,透過特定的珊瑚健康監察表找出珊瑚色素的濃度,評估珊瑚的健康狀況。珊瑚的顏色越深,表示健康狀況越佳。本年的珊瑚色素平均指數為4.06,結果與去年(4.15)相若,遠高於一般平均值(3),顯示整體珊瑚健康狀況良好。
   
  香港珊瑚礁普查的方法及搜集數據的模式均依照現有國際標準,除記錄珊瑚覆蓋率和健康狀況,潛水員亦要記錄預先訂定的指標物種(包括20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該次普查錄得全數20個指定指標物種,最常見的為眉魚、石斑、蝴蝶魚、海膽、海參及寶貝螺,而大部分地點所錄得的物種數目都很多。大部分石斑、眉魚、細鱗和笛鯛都是在西貢牛尾海和香港東北水域包括印洲塘海岸公園及東平洲海岸公園的範圍內錄得。
   
  所有普查地點均沒有破壞性捕魚作業痕跡,但在九個地點發現有棄置漁網的情況,影響程度僅屬輕微。漁護署將安排承辦商清理。
   
  香港珊瑚礁普查屬一項全球計劃,為促進珊瑚礁的可持續管理而推行。在本港進行的珊瑚礁普查,旨在提高市民對珊瑚生態重要性及保護珊瑚的意識,及提供最新資料,以便護理和管理本港的珊瑚。香港珊瑚礁普查基金(基金)一九九七年首次舉辦珊瑚礁普查,而漁護署自二○○○年起與基金攜手合作,普查工作日益獲得市民關注和支持。今年參與該項活動的義務潛水隊共有108支,潛水隊員超過800人,人數約是一九九七年的20倍。為表揚他們的貢獻,漁護署向參與隊伍和科學家頒發紀念品及證書。
   
  珊瑚群落是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統,很多海洋動植物賴以為生。為妥善護理本港的珊瑚群落,漁護署一直致力推行一系列措施和計劃。主要措施包括設立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以護理海洋環境和保護珊瑚;舉辦教育和宣傳活動,加深巿民了解保護海洋環境和珊瑚群落的重要性;每年進行珊瑚礁普查和研究,密切監察本港珊瑚群落的情況,以及制訂有效而因時制宜的管理措施;於指定地點放置繫泊浮標和珊瑚標誌浮標,減少珊瑚受船隻和康樂活動破壞的機會;管理及維護珊瑚數據庫,以記錄本地珊瑚和珊瑚魚的多樣性和特徵。
 
2022年12月10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3時08分
即日新聞  

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十二月十日)公布今年的香港珊瑚礁普查結果,整體珊瑚健康狀況良好,物種多樣性維持於高水平。圖示一名珊瑚礁普查員進行珊瑚調查。
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十二月十日)公布今年的香港珊瑚礁普查結果,整體珊瑚健康狀況良好,物種多樣性維持於高水平。圖示攝於甕缸灣的珊瑚群落。
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十二月十日)公布今年的香港珊瑚礁普查結果,整體珊瑚健康狀況良好,物種多樣性維持於高水平。圖示攝於橋咀洲東的角孔珊瑚。
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十二月十日)公布今年的香港珊瑚礁普查結果,整體珊瑚健康狀況良好,物種多樣性維持於高水平。圖示攝於海下灣的蝴蝶魚及鹿角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