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監測、預防和控制類鼻疽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二月九日)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監測、預防和控制類鼻疽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各位議員:

  關於類鼻疽,我今日會就最近的一些情況,以及政府在監測、預防和控制類鼻疽的一些措施,向大家作報告。

  類鼻疽是一種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起的疾病。這種病菌通常存在於土壤和泥水中,特別是一些比較濕潤的黏土,人類通過接觸到一些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可以是經皮膚、呼吸吸入,或是飲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受感染。這些其實是環境中的細菌,類鼻疽在香港屬於風土病,因為這種細菌長期在我們的土壤和泥水中廣泛存在。這種病基本上是由環境細菌引起,而人傳人是非常罕見。香港間中會出現零星感染個案,由二○一七至二○二一年期間,香港的類鼻疽個案數目每年介乎三至17宗。

  相信議員都留意到,由今年八月開始,類鼻疽個案明顯上升。由今年一月一日至本月二日(即上星期五),香港共錄得38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過去一星期,即該38宗之後,我們亦有另外四宗新呈報個案。這四宗個案由今年八月至十一月初發病,換句話說,不是最近感染的,只是經過近日的一些化驗,最終確診。所以直到現在,其實今年全香港錄得的類鼻疽個案有42宗。有見個案由八月開始上升,而不少個案聚集於深水埗區,所以醫務衞生局、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展開了一連串的工作,處理這個問題。我在此向大家稍作介紹。

  第一,為加強監察,因發覺個案比較多,由今年十一月十一日開始,政府把類鼻疽納入為《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附表1下法定須呈報的疾病。任何確診個案都須要呈報衞生防護中心作調查和跟進。一般來說,做了這個措施(作為須呈報的疾病)後,有助及早發現這些個案,同一時間,新增的個案數字,因為有了這個措施,會因此有機會在短期內上升。

  第二,為防控類鼻疽,衞生防護中心與香港大學專家團隊──袁國勇教授的團隊,就近期個案,特別是深水埗區的個案,進行了很深入的流行病學和環境調查。結果顯示,深水埗區近來的22宗個案居住於20幢不同的大廈,沒有跡象顯示與他們的住所有關。另外,中心亦已排除傳播與食物或產品有關。另外,患者發病前,沒有飲用過未經煮沸的水,也沒有跡象顯示感染與食水有關,而食水中亦沒有查到有病菌污染。不過,為了讓市民更加安心,水務署採取了一系列的額外措施,包括增加了全香港供水區的食水餘氯含量和在配水庫的通氣口加裝濾網,為市民提供額外保障。

  第三方面,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醫管局繼續就可疑的類鼻疽個案作一些詳細的調查,亦為確診病人臨床進行評估,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治療,包括抗生素治療。

  第四方面,要確保信息發放能做到及時和透明,衞生防護中心定期透過新聞公布交代是否有新個案出現,並呼籲市民提高警惕,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最後,為加強公眾教育,衞生防護中心建立了一個關於類鼻疽的專題頁面、為深水埗區的居民舉辦數場健康講座,亦會按需要和情況再作更多安排,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向市民發放相關的信息。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留意到最近的類鼻疽個案明顯減少。根據發病日期計算,今年八月有12宗,九月有八宗,十月有11宗,而由十一月開始直至今日,一個多月以來也只有兩宗個案發病,最後一宗的發病時間是十一月七日。

  類鼻疽其實是風土病,而潛伏期可能有長有短,可以長達數月,甚至數年。所以,未來仍然可能會繼續有零星個案出現,希望市民不用過分擔心,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包括當進行有機會接觸泥土或泥水的活動時,要穿着合適的保護衣物,例如手套、鞋等的保護裝置,以及不要飲用未經煮沸的水,或一些受污染的食物和飲料,這樣可以有效預防類鼻疽感染。更加重要的是,如果市民出現病徵,便應盡快求醫。

  主席,我和我的同事會回答各位委員的問題。多謝。
 
2022年12月9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5時0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