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教育局局長就「維持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提升教育質素」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今日(十二月七日)在立法會會議就「維持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提升教育質素」議員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多謝朱國強議員提出議案,表達對教育資源投放和提升教育質素的關注。
 
  教育關係個人前途、家庭幸福、國民素質以至世界文明的進步。一直以來,特區政府通過承擔龐大的教育開支,大力投資教育。二○二二至二三年度教育預算總開支和經常開支分別為1,119億元和1,019億元,與一九九七年相比大幅增長135%及173%。單單過去十年總經常開支的累計升幅為61%,每年平均增幅約為5.4%。儘管香港在過去25年面對經濟起伏等種種挑戰,教育經費不減反增,正好顯示政府對投資教育的長遠承擔。現時,教育經常開支佔政府總經常開支約18.1%,是特區政府施政重點與開支最大的範疇之一。由此可見,政府對教育的重視是無庸置疑。但是我們通過大力投資教育的同時,必須確保教育資源投放用得其所。

  就香港學生人口持續下跌的問題,教育局已多次強調,與過去不同,這次並非暫時性的波動,而是結構性下降。因此,不能只考慮暫時維持現狀,逃避問題,否則學界未來將會遭受「斷崖式」衝擊。我們認為必須以果斷負責任的態度,持續檢視實際情況,以學生利益和教育質素為最優先考慮,以「軟着陸」為目標,務實理順學額供求情況,適時合理穩定教學環境,確保學生有寬廣而均衡的學習機會。同時,我們會與辦學團體保持緊密溝通,支援業界及早規劃,採取適當措施,例如重置、合併等,回應各區學位供求變化,加强協同效應,保持教育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並集中善用資源提升教學質素。政府會繼續專業有序地在公營小學推展小班教學,在未來兩個學年,實施小班教學的公營小學,會由現時全港約八成增至約九成;同時我們會務實檢視現行的支援措施,以及密切留意教師人手情況,加強教師專業培訓,確保教學質素。

  就此,我們同意議案後半部分的建議,包括提升教育專業、加強國民與國安教育、創科教育、價值觀教育、職專教育,以及加強支援學生的不同需要等,提升教學質素。教育局亦會繼續與學界共商,研究鞏固及整合學校資源的辦法,鼓勵業界及早作出規劃,以應對學生人口下降的影響。就此,我們在剛公布的《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措施,承先啓後,鞏固深化,配合「科教興國」大方向,全力在三方面為香港教育增能⸺啓發學生潛能、提升教學效能、貢獻發展動能。主要措施包括(一)在中小學大力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培育未來為國家和香港貢獻的創科人才;(二)增加教資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建立強大人才庫;(三)以「職學聯通、多元發展」的策略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培育更多掌握應用技術能力的高質量人才;(四)推動國民教育,加強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及民族自豪感,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以及(五)加強教師專業操守,提升教學效能等。施政報告中教育範疇的各項新措施,涉及額外經常開支約20億元。

  我想特別指出,特區政府一直恪守審慎理財、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公共理財原則。特區政府必須按向公眾負責和確保財政可持續性的原則,審慎分配財政資源,確保資源用在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上,以及照顧香港的長遠利益。每年政府開支預算的分配,均會因應當時社會環境、人口狀況和經濟發展等實際情況,在教育、社會福利、醫療衞生等不同範疇各有變化。我們不應該狹窄地為單一開支範疇設限,而忽視整個社會多方面的發展所需。而由於香港奉行低稅制的原則,即使教育開支持續佔整體政府開支的重要部份,香港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也不會太高,約3%至4%左右。根據資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整體政府開支一般佔本地生產總值約40%至50%,而政府的教育開支約佔本地生產總值4%至6%,根據這些數字推算OECD國家投放在教育的開支約佔整體政府開支10%至15%,平均大約為13%,低於香港的13.8%。因此,我們不同意議案中,維持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於某一個參照年份的建議。

  除經常開支外,我們也不時以非經常開支和一次性撥款等,為學校提供額外資源和針對性的支援。例如單為改善學校教學環境及設施,教育局加快為未有升降機裝置的公營學校進行相關加裝工程,以及為未備有空調設備的公營學校合資格設施完成安裝工程等,涉及約33億元開支。我們亦透過重置校舍、為按昔日規劃標準興建的校舍進行小型改裝工程項目、持續維修保養等措施,改善校舍的質素。另外,我們預留了160億元專款供教資會資助的大學增建或翻新校舍設施之用,包括添置必須的科研設備。

  此外,教育局以公帑注資、並以信託形式持有的基金共有八個,是其中一個設立較多基金的政策局。例如優質教育基金、語文基金、學生活動支援基金、研究基金等,一直為不同教育範疇的計劃和措施持續提供撥款資助。這些基金撥款並未包括在政府開支之內。以優質教育基金為例,基金在二○一八/一九學年撥備30億元推行「公帑資助學校專項撥款計劃」,供學校申請資助推行校本課程設計及學生支援措施,以及校舍改善工程及物資購置的項目。優質教育基金亦在二○二一/二二學年撥備20億元推行計劃以加強支持電子學習。另外,政府在二○一九年向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為高等教育界大幅增加研究經費之餘,亦確保經費來源穩定,有助教資會資助大學推動較長期並在策略上有利於香港發展的主題研究計劃。 

  我們亦不同意修正案中,維持中小學編制教師職位數目和人數不變的建議。現時,香港公營中小學的實際每班平均人數,分別為27及25.6,與其他已發展國家和主要地區(包括英國和美國)相若。在教師人手方面,資助中小學的整體師生比例大幅改善,分別由二○一一/一二學年的1:15及1:14.7下降至二○二一/二二學年的1:11.1及1:12.4,比其他已發展地區更為優勝。如不顧個別學校的收生情況而一刀切維持現有學校和班級數目,不但不利學生全人發展,無助提升教育質素,亦有違善用公共資源的原則。

  我們必須指出,政府已投放大量資源在增加學校人手,改善學校生態,優化教學,針對性地照顧不同學校和學生的差異。除了增加師生比例外,我們於二○一九/二○學年將公營中小學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由二○二○/二一學年起,改善公營中小學副校長及公營中學主任級教師的人手安排;以及由二○二二/二三學年起,改善公營小學中層管理人手及理順公營小學校長和副校長的薪酬。除了額外的教師人手,教育局近年亦增加學校的專責人員照顧學生的不同需要,例如開設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亦增設學校行政主任及助理社會工作主任等,讓教師可更專注於教學。此外,我們亦為配合各項特定的政策目標向學校發放現金津貼,讓學校靈活調配資源,因應校本需要增聘合約教師、輔助人員或購買外間服務,配合學校的運作和發展需要。

  特區政府對教育的投資涵蓋多個層面,從學制到課程,從照顧學生不同需要、促進全人發展,到教師發展和家長教育,從軟件到硬件,環環相扣,必須通盤考慮。教育必須以學生福祉作為首要考慮。如果我們單純以教育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來量度特區政府是否重視教育,是不全面的。比起盲目追求數字增長,我們更應該着眼於數字背後的意義,確保教育開支用得其所,在秉持「以結果為目標」及「應使則使」的原則下,聚焦地運用珍貴的公共資源,推行真正能改善教育質素的措施,因時制宜,對症下藥,避免藥石亂投。

  特區政府會以香港整體發展藍圖和方向為本,配合國家最新發展帶來的機遇,通盤考慮謀劃教育發展,善用資源,推動香港教育不斷進步,為香港的未來培育優秀人才。「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

  主席,我會仔細聆聽議員的意見,然後在總結發言時再作綜合回應。多謝主席。
 
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03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