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一題:「搶人才」措施
*************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浩然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答覆:
問題:
據報,一名著名中國結構生物學家日前宣布,將辭去美國大學的教職,回國擔任深圳醫學科學院的創始院長。據了解,香港的一些大學也曾力邀該名結構生物學家加盟,但終告失敗。另一方面,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其中一個重點是「搶人才」,積極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在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有何異同;
(二)鑑於據報,深圳為人才提供巨額資金的保證、豐厚的住宿補貼、自主權的保障和其他配套服務等,政府會否仿效深圳及新加坡等鄰近地區在搶人才方面的做法;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從上述例子可見,僅憑一間大學或一個機構的實力,難以在搶人才上擁有最強的競爭力,政府在未來會否考慮在招攬人才上,支持並和各間本地大學及業界加強合作;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代主席:
就李浩然議員的提問,經諮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和教育局後,我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二○二二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措施,積極招攬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我們制訂不同的入境計劃以吸引不同背景及專業的人才落戶香港,這些措施一般均適用於內地及海外人才。放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安排,以及把「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擴展至本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的措施,則專為內地人才而設。
因應不同計劃的目標人才群組,其背景、專業經驗及所在地,我們會制訂相應的宣傳及招攬策略,透過適當渠道接觸及吸引他們。即將成立的「人才服務窗口」專責制訂、推行及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一站式支援入境人才的工作。此外,駐內地辦事處及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下設立的「招商引才專組」亦會主動接觸人才。除了一貫的實體宣傳推廣活動外,我們將來也會善用線上渠道,透過內地和海外人士慣用的網絡平台、社交媒體、電子通訊等,接觸在未有設立經貿辦的地區的目標群組,按其背景及經驗發放資訊,介紹香港的發展機遇、入境計劃詳情及支援服務等。概括而言,接觸的策略是資訊盡量客製化,文案要配合平台用戶的習慣,照顧不同人才群組的興趣。
內地和海外人士慣用的網絡平台及社交媒體有所不同,我們會開設專號,為往後工作做準備,並且連繫不同平台上的人才群組,擴大我們的網絡,方便推展工作。
(二)不同國家或地區會按其本身情況,按需要制訂吸納人才策略。香港在制訂招攬人才措施時有參考其他地方做法,最終以解決香港面對的人力短缺情況為目標,妥為制訂適合我們的相應方案。
香港面對的人力短缺涉及各行各業不同技術層面的人員,由於人才需求大,故此我們不考慮為所有來港發展的人才提供財政誘因或住房補貼等措施。我們相信香港固有的優勢和機遇仍具相當吸引力。
然而,國際間對特定領域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政府對策略性的產業會制訂措施,包括提供財政誘因,以加強吸引力。今年《施政報告》就創科產業提出與「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合作,提供針對性的特別配套措施,引入國際創科領軍人才、優化現有科技人才計劃、增加住宿支援和擴展「創科實習計劃」等措施。政府會持續提升創科生態,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適時優化相關措施,匯聚創科人才。
(三)政府致力推動本地大學與業界合作,加強香港在吸納科研人才的競爭力,以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圈,從而吸引及挽留人才,推出的措施包括:
(i)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會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以推動「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
(ii)政府於二○二一年推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深受大學歡迎,100個招聘國際知名創科學者名額中已批出約80個;
(iii)為積極栽培研究人才,《施政報告》公布由二○二四/二五學年起,把公帑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增至7 200個,加上超額收生上限由去年的70%逐步提升至100%,可招收研究生的容量將增加超過一半;及
(iv)政府在二○一九年向「研究基金」大幅注資200億元,令總額增至460億元,所賺取的投資收入有助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應付日益增加的需求。在二○二二/二三學年,研資局資助計劃的整體預算約22.7億元,較注資前大幅增加超過70%。政府亦於二○一九年推出30億元的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鼓勵私營機構加強對研發的財政支持。
我們會監察各項措施及策略推行情況,以及留意其他地方相關的發展,並適時作調整。
完
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