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五題:保育中華白海豚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偉強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華白海豚被列為易危物種。據報,一項研究計劃的結果顯示,二○二一年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西南、西、西北及東北四個調查區域的整體數目估計為40隻,其總數在18年間減少接近八成。有環保團體指出,近年海上走私活動大增。走私快艇在海面高速航行,嚴重騷擾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更有不少中華白海豚被撞傷及撞死。此外,相繼推行的大型填海工程也會對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帶來威脅。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三年,在有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的海岸公園(例如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及南大嶼海岸公園)的範圍內,有多少艘走私快艇超速行駛和當中有多少艘被截獲,以及分別有多少人被捕、檢控及定罪;

(二)過去三年,本港發現多少條中華白海豚屍體;

(三)鑑於南大嶼海岸公園於本年六月指定為海岸公園,當局會應用甚麼技術及採取甚麼措施保育在該水域一帶的中華白海豚及其棲息地;有何實質的數據支持設立海岸公園能有效保育中華白海豚,以及有否估算,設立海岸公園可恢復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及

(四)有何措施避免多項大型填海工程滋擾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及威脅其生命安全?

答覆:

主席:

  作為存護香港中華白海豚的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長期監察香港海洋哺乳類動物。中華白海豚在香港的棲息地主要集中於大嶼山西南、西、西北和東北水域,漁護署每年均會在有關水域進行過百次船上調查,於過去六年(即二○一六至二○二一年)的調查所得到的中華白海豚平均數目逐年計分別為47、47、32、52、37及40條。於二○二一年,研究員利用該年調查所收集到的中華白海豚照片,透過照片辨認技術,辨認出合共106條個別中華白海豚,顯示仍有相當數目的中華白海豚棲息於香港水域。

  就郭偉強議員提問的四個部分,經諮詢保安局及發展局後,我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漁護署在海岸公園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監察海岸公園內船隻的活動情況。過去三年,漁護署在大嶼山一帶水域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和剛於今年六月指定的南大嶼海岸公園進行海上巡邏工作,並沒有發現船隻超速航行的個案。香港海關及香港警務處則沒有備存在海岸公園範圍內船隻超速行駛或發現走私快艇的資料。

  根據漁護署進行的海洋哺乳類動物監察,目前未有證據顯示中華白海豚的分佈受到走私船隻活動影響。漁護署會繼續留意中華白海豚的出沒情況。
 
(二)過去三年(即二○一九至二○二一年),本港中華白海豚擱淺數目為九、11及六條,分別佔全年鯨豚擱淺個案總數的16%、21%及19%。
 
(三)設立海岸公園是漁護署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海洋保育措施。為了加強保護本港水域的重要海洋生物,政府在過去數年一直在設立更多海岸公園以保護其棲息地。計及分別於二○二○年及二○二二年指定的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及南大嶼海岸公園,本港受保護的海域總面積達逾6 000公頃。同時,漁護署亦正籌備指定新的北大嶼海岸公園,完成指定後本港受保護的海域總面積將超過8 500公頃。

  就南大嶼海岸公園而言,該海岸公園的面積約2 000公頃,有關水域內的活動受《海岸公園條例》(第476章)和其附屬法例所管理,包括限制新的發展工程和船隻的航速等。此外,南大嶼海岸公園內的索罟群島之間約145公頃(或約7%)的區域被劃為核心區。除禁止捕魚活動外,核心區亦將敷設人工魚礁和投放魚苗,進一步改善南大嶼山水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和加強漁業資源,以吸引更多海洋生物(包括中華白海豚等)棲息。政府會繼續加強有關保育海岸公園的宣傳推廣及教育、生態監察及管理和執法的工作。

  設立海岸公園或類似的海洋保育區是國際上普遍認為有效的保育方法,南大嶼海岸公園的設立長遠會對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保育有正面作用。隨着大嶼山一帶水域的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完成,海豚數目有機會在未來幾年慢慢回升,並會更加頻密出現於南大嶼海岸公園。漁護署會繼續密切監察海豚的數量變化和趨勢,然而目前未能推算海豚數量回復的確實時間表或具體數量。

(四)大型填海工程屬《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環評條例》)下的指定工程項目,工程項目倡議人須按照《環評條例》的要求進行環評研究,以評估其潛在對環境及生態的影響。大體而言,若填海工程鄰近中華白海豚的活動區,環評研究須進行生態調查,評估工程對中華白海豚可能構成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根據《環評條例》下的《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技術備忘錄》)第4.3條,工程項目倡議人必須評估其工程項目與其他工程同步建造和營辦時所產生的累積環境影響。不論是個別工程項目的影響,或是多項工程累積而成的影響,工程項目倡議人都須要建議符合《技術備忘錄》要求的緩解措施。就中華白海豚及其他生態影響,緩解措施需按「避免——抑減——彌償」的優先次序原則,以避免產生環境問題為首要考慮,建議最適合的工程施工方案。例如現時的填海技術已能有效減低工程對周遭水質和生態的影響,較普遍採用「非浚挖式填海方法」及「深層水泥拌合法」,可免卻移除海床淤泥工序,不但避免了該工序對環境造成的汚染,亦大大減低了填海工程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環評條例》發出的環境許可證的條件亦會訂明環評報告所建議的緩解措施,以確保措施得以實施。



2022年11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