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一題:發展智慧出行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葛珮帆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就發展智慧出行,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本港正發展自動駕駛系統,而據悉要確保其道路安全,高清地圖是其中一項必要的配套技術,政府有否為全港道路建立高清地圖制訂時間表;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深圳市在今年八月起實施有關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條例,首次為可使用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提供產品准入和登記、道路安全、事故處理和責任等法規,政府會否參考深圳市的經驗,制定同類法規,並盡早放寬自動駕駛系統的道路測試規定;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政府會如何在自動駕駛系統及智慧公路的基建及法規上,與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互相結合;

(四)會否運用「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尋找土地以增建電動車快速充電站,以及為充電站裝設感應器,方便車主在網上尋找充電站位置;如會,詳情及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五)政府會如何(i)完善智慧交通基礎建設及(ii)加強公開有關數據(例如提供公共電動車充電站和街道泊車位的位置及數目),從而為駕駛者帶來便利;及

(六)為減少的士乘客付款時造成的交通阻塞,政府會如何推動的士司機更廣泛應用電子支付系統?

答覆:

主席:

  就葛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發展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及環境及生態局/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我現回覆如下:
 
(一)至(三)自動駕駛車輛(自動車)技術有排除人為失誤,提升道路安全,以及善用有限道路空間的顯著優勢,世界各地正進行不同的路面測試。政府於二○一七年十二月和二○一九年七月分別發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和《香港智慧出行路線圖》,當中提出的措施之一,正是促進自動車在香港進行測試。在二○二○年十二月發表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中,其中一項智慧出行措施,是配合車聯網及自動車的技術和行業發展,為邁向實現在香港公共道路測試和使用自動車,訂下願景。香港由二○一七年開始,已通過運輸署發出「車輛行駛許可證」,讓自動車進行測試。為了便利業界在香港更廣泛測試自動車並使其可作特定使用,運輸及物流局和運輸署正開展法例修訂工作。我們已於二○二二年七月就擬議規管框架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並計劃於二○二二年年底前,為訂立新的規管框架,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新規管框架將具有適度的彈性,以配合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將涵蓋自動車的發牌制度、法律責任及罰則。除此以外,為了給予自動車的測試和使用更大的彈性,免受現行法律條文在技術層面未能配合自動車技術和操作模式的發展所窒礙,我們亦建議在新的規管框架下,賦權運輸署署長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在法例指明的情況下,使某些法例條文不適用於某些自動車的測試和應用。

  政府在建議新的自動車法例時,已考慮到內地及其他地區的發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於二○二一年八月批准發佈國家標準《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並於二○二二年三月一日起實施;相關標準等同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的J3016標準,而新的規管框架將對應國家及國際標準。此外,運輸署在編制新規管框架下的自動車實務守則時,亦會參考內地及其他地區的經驗。事實上,運輸署一直對與內地有關機構合作測試自動車持積極態度,而在審批測試自動車申請時,運輸署會考慮有關自動車曾在香港以外其他地方,包括內地的測試經驗及表現。對於已證明在內地試行成功的自動車將有利其在香港的申請,運輸署可加快審批安排。

  在促進自動車測試和使用的同時,車聯網技術及有關基礎建設亦需要發展,務求通過在車聯網系統中的實時資訊共用,即時對道路使用者及自動車系統作出合適的匯報與警示,從而提升道路安全及提高運輸效率。政府一直為相關科研項目提供積極協助和資助。

  例如,創新科技署轄下的「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本港機構進行不同的創科項目,當中包括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所開展的有關車聯網系統技術研究及實地試驗項目。試驗計劃由香港科學園沿沙田城門河,經大涌橋路至沙田市中心之間約14公里的路段,來回進行車聯網技術測試。而在運輸署轄下的「智慧交通基金」的支持下,應科院將展開第二期車聯網公路測試,驗證進階流動車聯網應用,以提升香港交通競爭力和道路安全。此外,爲進一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進程,應科院於二○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與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深智城)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發佈大灣區互聯互通路線圖。政府會繼續留意應科院和深智城的研究成果,配合和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的互聯互通。

  現時世界各地的高清地圖製作及更新標準仍處於研發階段。高清地圖是自動駕駛系統的其中一項配套技術,該類地圖與現時人手駕駛的導航地圖技術要求不同,前者需要更早提供前路的道路環境、交通信號及方向等資訊,從而讓自動駕駛系統預先計算汽車需要作出的反應,以確保駕駛安全。用於支援自動駕駛系統的高清地圖所需的精確度甚高,亦需配合車輛智能系統及車聯網技術(即汽車和其他車輛或道路上的設備所進行的通訊)的發展。為此,地政總署和運輸署會與相關的創科及製圖業界一直保持聯繫,視乎本港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路向和步伐,兩署會與相關部門和業界協作,參考屆時最新的技術標準,考慮如何在所需的製圖工作方面作出配合。

  長遠而言,運輸署在二○二一年十二月已開展《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策略性研究》),研究的其中一個主要方向是利用智能運輸科技和大數據分析,更有效利用香港有限的路面空間;另一個方向則是透過《策略性研究》,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促進區內不同持份者的合作。運輸署計劃在二○二三年下半年起提出《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並在二○二四年推展包括測試自動車等先導計劃,以期在二○二五年公布以構建可靠、安全、智能和環保高效運輸系統為目標的運輸策略藍圖。

(四)環保署已運用「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尋找合適土地,包括空置的加油站及短期租約用地,並探討以短期租約方式批出土地作增建電動車快速充電站之用,預期在二○二三年下半年進行公開招標程序。環保署亦已推出了一個流動應用程式「EV充電易」,提供電動車公共充電器位置及可使用數量的實時資訊,讓電動車駕駛者可便捷地掌握公共充電器的實時使用情況,未來新建快速充電站的資訊也會上載至這流動應用程式。
 
(五)運輸署一直積極推動智能運輸基礎建設。隨着主要幹線和道路的交通探測器、新一代路旁停車收費錶(包括透過「入錶易」流動應用程式提供實時空置泊位資訊)、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先導計劃、自動泊車系統等智能運輸基礎建設項目逐步落成使用,政府會繼續完善有關建設,當中包括在所有政府收費隧道和青沙管制區推行「易通行」不停車繳費系統、在全港合適的非收費錶路旁泊車位安裝感應器、在東涌市中心多個聯動式燈號控制路口進行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試驗及計劃逐步推展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至全港合適的獨立路口等。長遠而言,運輸署將善用推行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的相關經驗,開發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以助運輸署全面掌握實時交通情況及管理交通。
 
  另外,運輸署亦積極推動開放數據,透過「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及政府公共資料網站「資料一線通」(DATA.GOV.HK)提供各種交通及運輸資訊及數據,涉及超過30個在「資料一線通」發放的數據集。其中,市民或機構可經這兩個平台取得所有交通探測器的交通快拍影像,以及所有固定班次專營巴士路線、輕鐵、港鐵巴士、專線小巴和五條港鐵線(機場快線、東涌線、將軍澳線、屯馬線及東鐵線)的預計抵達時間資訊。此外,駕駛者亦可經「香港出行易」及「資料一線通」取得合共約82 500個非路旁泊車位的實時空置資訊。運輸署會繼續開發及公開其他有用資訊。
 
  「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亦利用環保署的數據,提供電動車公共充電站的位置,當中約450個充電位更包括實時使用狀況,讓電動車駕駛者能更有效地掌握實時可供充電的充電站位置。
 
(六)政府一直鼓勵的士業界引進不同的電子繳費系統,以方便乘客以不同方式繳付車資。現時已有部分的士司機或營辦商接受乘客以八達通、二維碼等電子支付方式繳付車資。隨着智能手機及應用程式日漸普及,部分召喚的士應用程式亦接受乘客以信用卡及電子銀包等電子支付方式繳費。運輸署會繼續透過的士事務會議及《的士通訊》刊物等不同渠道呼籲的士業界為乘客提供電子支付服務,加快付款流程,並為乘客提供更多選擇。我們亦正探討引入的士車隊管理制度,當中包括要求所有車隊的士均須提供電子支付方式供乘客選擇。
 
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4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