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二十二題:保育海洋生態
**************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克勤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保育海洋生態,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過去五年每年本港錄得多少宗鯨豚擱淺個案,並按涉及的月份和地區列出分項數字;
 
(二)有否收集關於鯨豚在香港水域內受傷及死亡的個案資料,並研究就該等資料建立資料庫;若有,詳情為何;
 
(三)過去五年每年政府保育海洋生態工作的詳情及開支,以及於來年的有關計劃及開支為何;
 
(四)政府會應用甚麼技術及採取甚麼措施,以確保與「明日大嶼願景」填海計劃相關的工程能夠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五)會否檢討保育海洋生態的政策及措施,並在進行檢討時把多年來進行的基建項目對海洋生態的累計影響納入考慮之列;及
 
(六)會否與致力於推廣保育生態的組織舉辦更多保育海洋生態的教育活動,以提升市民對保育海洋生態的意識;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設立了多個海岸公園以保護本港水域的重要海洋生物(例如中華白海豚和江豚),計及分別於二○二○年及二○二二年指定的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及南大嶼海岸公園,本港受保護的海域總面積達逾6 000公頃。同時,漁護署亦正籌備指定新的北大嶼海岸公園,完成指定後本港受保護的海域總面積將超過8 500公頃。此外,漁護署亦為本港水域的重要海洋生物進行長期監察,以及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行相關的公眾教育及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對海洋保育的意識及參與。
 
  就陳克勤議員提問的六個部分,經諮詢發展局後,我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過去五年,鯨豚擱淺個案表列如下:
 
  鯨豚擱淺數字(條)
年份 1-3月 4-6月 7-9月 10-12月 全年
二○一七 9 6 4 7 26
二○一八 18 11 8 8 45
二○一九 22 7 9 17 55
二○二○ 16 9 12 15 52
二○二一 9 15 4 4 32
 
  香港的鯨豚擱淺個案分布於沿岸各區,如西貢、清水灣、南區、南丫島、大嶼山及屯門等,沒有明顯分布模式。全年十二個月均有鯨豚擱淺紀錄,其中中華白海豚於夏季的擱淺紀錄一般較多,而江豚則於冬季有較多擱淺紀錄。中華白海豚及江豚是棲居在香港水域的鯨豚動物,亦是大部分鯨豚擱淺個案所牽涉的品種。
 
(二)漁護署對於每一宗鯨豚擱淺個案都會跟進調查,收集並儲存相關數據和資料。自二○○六年起,漁護署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合作處理本地鯨豚擱淺個案,進一步提升處理鯨豚擱淺的專業能力。除了漁護署有儲存鯨豚擱淺資料外,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亦建立「香港海洋生物擱淺網上資料庫」,提供自二○○六年本港鯨豚擱淺個案的資料,供公眾和科研人員參閱及使用。
 
(三)香港的海洋保育工作主要由漁護署負責,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將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水域指定為海岸公園或海岸保護區,並管理這些受保護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及物種、持續研究和監測香港海洋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制定及採取適當措施以保育重要的海洋物種(例如中華白海豚及珊瑚等)、就附近沿岸發展計劃的環境影響評估訂明嚴格規定,確保妥善處理工程對海洋生態的潛在影響、推行相關的公眾教育及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對海洋保育的意識及參與等。未來一年的工作主要是籌備指定北大嶼海岸公園,並會繼續推行海洋保育相關的公眾教育及宣傳活動。政府過去五年及來年預算在海洋保育工作的開支表列如下:
 
年度 開支(百萬元)
二○一八/一九 67.93
二○一九/二○ 86.75
二○二○/二一 102.63
二○二一/二二 101.88
二○二二/二三 99.23(估計)
二○二三/二四 86.65(預算)
 
 
  另外,政府亦一直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本港非牟利機構推動海洋保育項目和活動。自二○一八/一九財政年度至二○二二/二三財政年度,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共資助了96個清潔海岸特定主題項目,涉及總額約2,469萬元。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已在二○二二/二三財政年度預留了1,000萬元予清潔海岸特定主題項目。
 
(四)及(五)政府在二○一九年構思「明日大嶼願景」時,已顧及發展與保育並重。現時的填海技術能有效減低工程對周遭水質和生態的影響,例如「非浚挖式填海方法」及「深層水泥拌合法」,因為免卻了移除海床淤泥的工序,能完全消除移除海床淤泥對環境造成的汚染,大幅減少工程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政府亦會盡量保留現有生態海岸線,以及在可行情況下於人工島建立人造生態海岸線。
 
  此外,「明日大嶼願景」相關的填海工程屬《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第499章)(《環評條例》)下的指定工程項目。工程項目倡議人須按照《環評條例》的要求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評估其潛在環境影響。《環評條例》下的《技術備忘錄》第4.3 條明確規定工程項目倡議人必須評估其工程項目與其他工程同步建造和營辦時所產生的累積環境效應,並建議相應緩減措施。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在審視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時,亦會確保有關累積環境效應評估的準確性及其結果符合《技術備忘錄》相關的法定可接受水平。
 
  整體而言,《環評條例》現時已要求工程項目倡議人需充分評估及考慮工程項目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此外,環保署現正進行的《環評條例》檢討的其中一項建議,是建立一個開放的中央環境數據庫,網羅環評研究和政府收集的環境數據,包括把過去生態調查結果及本地受保護物種的地理信息資料,經整合後逐步納入中央環境數據庫。該數據庫將可利便工程項目倡議人在進行項目規劃時,能更有效地評估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及考量潛在的累積影響。
 
  漁護署亦將繼續密切留意工程項目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並會按最新情況適時檢討上文第(三)部分所述的保育措施,以確保海洋生態持續受到妥善保護。
 
(六)漁護署一直與不同持份者合作推廣保育信息,以提升公眾對海洋生態的保護意識。漁護署由二○○○年起與珊瑚礁普查基金及香港潛水總會合作,統籌每年一度的香港珊瑚礁普查。此項全球性的公民科學家活動旨在監察本港珊瑚群落的情況,並提高公眾對珊瑚礁的認識及保護意識。在二○二二年,參與活動的義務潛水隊共有108支,潛水隊員超過800人。漁護署自二○一九/二○學年起亦與香港中文大學的「珊瑚學院」合辦「育養珊瑚校園計劃」,旨在讓本地中學生參與及體驗香港珊瑚復育的工作。在二○二○/二一學年共有來自18間本地中學超過250位師生參與此計劃。此外,漁護署亦與一眾環保團體、大專院校及地區組織進行公眾教育工作(如在汀角及吐露港一帶),活動包括大使計劃、攝影比賽及展覽、自然導賞及清潔活動、製作生態教育短片及自助遊教材等等,宣揚海岸保護意識。
 
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