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房屋局局長在立法會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會議就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公營房屋的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日(十一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會議就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公營房屋的開場發言:

  多謝主席、各位委員。今日首次來到這個委員會,我會集中介紹一下房屋政策。對於一些基層人士,提供住屋需要我們明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的公屋政策一直是為社會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負擔的租住房屋,幫助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置業,為社會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穩定地發展。

  公屋的扶貧成效非常顯著。獲得公屋編配的基層人士除了有一個安居之所,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在房屋方面的開支亦可以大大減少,能夠增加住戶可動用的資源。多年來房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下年是50周年——為香港穩定的基礎做了很多工作。

  為加快公屋的供應——我們明白過往房屋問題都令大家擔心——今次的《施政報告》中,整個團隊都考慮了很多策略,以令這個局面有一個轉變,所以《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就房屋方面,我們都思考了很多不同的政策,希望重點研究這個問題。

  第一,可能大家聽得比較多的是「簡約公屋」。我們建議在二○二三/二四年開始的五年期間,我們的目標是提供30 000個「簡約公屋」單位。

  另外是大幅增加公營房屋供應。《長策》(《長遠房屋策略》)推算未來10年,即二○二三/二四年開始的10年,(公屋)需求是301 000個單位。政府手上已覓得土地,足夠興建約36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眼前五年的供應是緊張的,所以我們很着力將眼前五年的供應想方設法加大、提量、提速。

  就第一個五年,我們希望傳統公屋(建屋量)可以增至128 000個單位,加上我剛才提及的「簡約公屋」有30 000個,未來供應可以增加至158 000個單位,較之前大家聽過上一個五年,即二○二二/二三年開始的五年的105 000個單位,增加了50%。

  因為有「簡約公屋」,而傳統公屋亦着力加速、提量,所以我們會推出一個新的公屋綜合輪候指數。比起傳統的輪候指數,兩套數字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有了「簡約公屋」後,大家需要等待的輪候時間。我們目標是於二○二六/二七年時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降至四年半。

  「(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方面,眼前五年因為以往土地供應的問題,首五年傳統公屋的土地供應會比下一個五年少,所以我們很着力思考這一個五年可以如何去提量。除了我剛才所說,傳統公屋加快(興建),或者「簡約公屋」增加30 000(個單位),我們會因應每一個項目檢視有沒有提前落成的空間。想法是有些地盤可能是分期分段落成,我們看到大概有12 000個單位可以透過這個方法提前三至18個月讓居民上樓。另外在編配方面我們都思考過,以往在發出入伙紙之前的三個月我們便會開始編配,現在我們希望可以加快,提前多一倍時間至六個月前就安排編配,讓大家可以早些準備和搬屋,亦可以讓公屋(興建)完成後便盡快可以入伙。

  建築方法是另一個重點。如何可以在這一個五年或下一個五年提速、提量,我們正着力研究一些新的建築方法。在傳統公屋的興建當中,除了用傳統的「裝配式建築」,我們亦大力推展「組裝合成」建築法,意思是盡量將更多的工序在工廠內完成後才送往地盤,例如以往一些模組的板塊,我們希望合成為一個立體的形狀,然後才送往地盤。我們的目標是在下一個五年,有一半的項目都會用「組裝合成」建築法。

  另外,合約的模式都可以幫助加快(建屋)。「設計及建造」的方法是將以往可能分散的一些合約,包括地基、上蓋和設計合約,合而為一,成為「設計及建造」的合約,在過程中有更多可以平行進行的工序或程序。例如當地盤建造地基期間,一些上蓋的設計或上蓋的物料、圖紙的審批等都可以平行進行,甚至上蓋的設計一旦完成,工廠的生產亦可以進行。

  部門的合作非常重要,因為公屋的興建往往牽涉很多不同的部門。由開拓土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至提供基礎設施的渠務署、水務署,以至後段完成時要交付的消防處、水務署驗水等等,其實每一個過程都要很多部門的幫助。我會帶領一個專責的團隊,與不同的部門一起去商討一些需要協調的問題,或者檢視地盤的進程是否能夠順利。

  我們同時間亦希望能夠善用私人市場的力量去提速、提量。我們會推出一個新的「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希望於二○二三年第一季可以提供更多詳細的政策框架的資料。這個計劃之下有兩類(方案),第一類是於下個財政年度起分批推出三幅土地讓發展商投標,幫助興建資助房屋,價格會以市價給予折扣,讓合資格人士申請。另外是當發展商自己手上有地,而有興趣參與資助房屋計劃,亦可以就其土地申請改劃,其後補地價方面我們可以給予一些優惠,但出售時仍然要以折扣價出售。我們現時的想法是這些單位我們不會回購,所有發展商都要負責把自己的產品做好,以出售自己的單位。

  就公營房屋,我們剛才提及的種種方法都是大家在今次《施政報告》中很着力去幫助解決房屋問題。過往其實亦有留意到長遠傳統公屋的供應需時,所以過往亦有幾個政策幫助現在的基層、有住屋需要的市民,包括過渡性房屋項目,「劏房」租務管制計劃及現金津貼試行計劃。

  過渡性房屋在二○一七年提出,由房屋局之下一個專責小組協調。直至十月已經有足夠土地提供20 000過渡性房屋單位,當中有5 500個單位已在營運,預計今年年內會有1 500單位落成,總共達7 000個(單位)。接下來有萬多個單位陸續在不同階段,有些正招標,有些正在設計,或者有些剛剛獲得撥款開始推行研究。我們預計在未來兩年,這些過渡性房屋會陸續落成。

  「劏房」租務管制在二○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生效,即今年一月生效,當中有些條款幫助現正租住「劏房」的居民有租住權的保障,或有就加租方面的保障,亦管制了業主不會濫收水電費。一月開始後,專責的部門,即估價署(差餉物業估價署)或水務署,他們已就着不同的範疇進行不同的工夫,接下來我們亦會加大宣傳及推廣,讓更多「劏房」戶認識租務管制。

  租金津貼方面,二○二一年六月開始,有三年的現金津貼,向暫時並非居於公營房屋、沒有領取綜援但已輪候公屋超過三年而未獲(首次)編配的人士,提供一些租金津貼,紓緩他們在市場上租住單位的壓力。到目前為止,已向約81 300個合資格住戶合共發放約22億港元。

  我的簡介至此,很歡迎主席和議員就其他任何題目提問,我盡量解答。
 
2022年11月15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8時2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