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出席「百川」系列論壇:創新科技及「工業4.0」主題演講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今日(十月二十四日)出席「百川」系列論壇:創新科技及「工業4.0」的主題演講全文:
 
尊敬的李慧琼主席(民建聯主席)、周浩鼎議員(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議員(立法會議員)、查毅超主席(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盧教授(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主席盧毓琳)、陳主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陳祖恒)、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非常高興出席由民建聯工商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百川」系列論壇,與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分享特區政府對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的看法。
 
一.香港創科發展道路不平坦

  香港最早確立以創科作為經濟發展方向可以追溯到首任特首董建華的第一份《施政報告》,當時董先生提出要把香港發展成為亞太地區創新中心,並且成立了行政長官特設創新科技委員會,委任田長霖教授(前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作為委員會的主席,為香港未來的創新發展提出建議。在田教授的領導下,委員會先後於一九九八年和一九九九年發表了兩份報告,就香港的產業發展、基建、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建議。其後特區政府採納了當中的部分建議,如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設立應用科技研究院,也就是我們說的應科院,還有數碼港等等。這些建議的落實極大增加了今時今日香港發展創科的底蘊。

  不幸的是二○○○年之後,香港經歷了不少風雨,有沙士疫情、金融危機以及各種政治爭拗,以致未如當年報告所建議的那樣讓香港走上創科發展之路,二○一五年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再一次明確了香港創科發展之路的決心。隨後特區政府陸續推出不同的項目,比如成立100億元的創科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推出壯大科技人才庫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研究人才庫等,持續優化科技劵計劃和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及《藍圖2.0》等等,這些都是特區政府為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在最近幾年所作出的努力。
 
二.創新科技是激活高質量經濟的重要引擎

  環顧我們周邊的地區早已把創科發展列入國家發展策略。韓國早在二○○三年實施「第二次科技立國」的發展策略,通過科技創新驅動電子、造船、汽車和鋼鐵業等實現升級轉型,如今韓國在半導體、手機、液晶顯示器、網際網絡普及率等處於世界領導地位,製造業的GDP長期維持在30%以上,成為經濟的重要支柱。
 
  新加坡在受到亞洲金融風暴打擊之後意識到必須要調整經濟架構,因而轉向創科發展。除了支援電子業和化工行業等傳統行業的升級外,引入生命科學等先進產業。新加坡在二○二一年宣布名為「製造業2030」的十年願景計劃,旨在促進當地製造業的增長比現時多50%,並維持不低於20%的GDP份額,同時透過計劃打造新加坡成為全球先進製造業中心。
 
  此外,與我們一河之隔的深圳也是透過創科發展帶動當地的經濟轉型,從勞工密集的加工業走向高新技術產業。深圳的GDP由十年前不到1.5萬億人民幣走到現在超過3萬億人民幣,從事創科行業的人員數目更加超過200萬,差不多是香港人口的三分之一,可見創科不但是激活高質量經濟的重要引擎,更是帶動就業職位的鑰匙。
 
三.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國家賦予香港的使命

  二○一七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就24名在港的兩院院士的來信作出了重要批示,明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國家其後在二○一九年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二○二一年的「十四五」規劃中,均明確創新科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和定位,也是國家賦予香港的使命。
 
  在剛剛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工作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等戰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並且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國家創新效能,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可見這是國家對創科及人才空前重視和迫切需求,為了完成使命以不負國家期望,我們必須分秒必爭,擼起袖子加油幹!
 
四.發揮自身優勢、增強發展動能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香港的「七一」重要講話中,特別提到香港的創新科技產業迅速興起,這是特區政府近年銳意發展創科並投放大量資源的結果。正因為擁有這樣良好的勢頭,我們必須要發揮自身優勢,將其鞏固且強化,增強香港創科的發展能力。

  這裏再談一下幾小點:

  第一,我們擁有多所優秀的世界級大學。在今年剛發表的兩個主要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均有五所大學進入世界前100名。大學是香港創新研發之源,也是我們爭取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底氣所在。事實上,香港的大學基礎研究實力雄厚,具有「從零到一」的突破力,近年來香港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都揚威海外。如何把大學雄厚的上游科研能力進一步釋放,通過中游成果轉化促進下游產業發展已經成為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關鍵。
 
  第二,成熟及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蓬勃的金融發展對推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十分重要。在最新發表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香港的創新實力位列第14位,是屬於創新領先者,在七個創新支柱中,市場成熟度是排名全球第二。如果再細看過去十年的相關指標,香港的市場成熟度一直名列前三名,可見擁有成熟且世界級的營商環境是有利支撐創科發展。因為這樣的優勢,香港這幾年來取得不錯的成績,比如我們的初創企業數目在近幾年迅速增加到超過4 000間,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額大幅躍升至超過417億港元,香港的生物科技融資規模已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截至今年的八月底,已有51間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通過首次公開招股籌得的相關資金更超過1,146億元等等。因此,如何利用營商環境助力香港的創科發展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第三,我們位處全球創新活動的活躍帶。在同樣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的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地區」再次位居全球第二,證明我們與大灣區城市的創新活動十分活躍。再細看前100名的科技集群,我們國家共有21個地區上榜,與傳統科技強國美國數量一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亞洲」的力量,在前十名的科技集群中,就有六名是屬於亞洲地區。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亞洲的大學在過去十年的實力也是不斷提升,從以往不足20所能進入前100名,到現在佔領超過四分之一的位置,可見亞洲的力量不容忽視。因此,我們只要好好把握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尤其是與亞洲的互動,相信香港在創科路上必定取得更大的協同成果。
 
五.循四大方向全速實現創科願景
 
  發揮自身優勢,我們還需要補足及加強過往創科發展較不理想的部分。行政長官上個星期三公布的二○二二年《施政報告》中,就謀劃香港創科發展着墨頗多。本屆政府銳意從四大發展方向制訂相關政策,全速實現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很多人對四大方向都已經熟悉了,那麼我這裏再快速給大家重複一下。
 
  第一,完善創科生態圈。中游的成果轉化和下游的產業發展是過往創科發展有待加強的部分,所以在《施政報告》中特別針對這兩方面作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建議。首先,我們提出成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個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並且分別就科研成果轉化落地和科研成果商品化提供資助。目的是激勵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把以往大學「從零到一」的突破能力延伸至「從一到N」的轉化能力和發展產業的可能。與此同時,我們鼓勵大學引入更靈活的教務安排和專利分配政策,讓教員有足夠的誘因投入到成果商品化的活動中,支援相關產業的發展。
 
  另外,要發展好產業就不能沒有政策。這次我們推出科技產業促進政策,透過扶持特定的科技產業,促進下游的產業發展,完善整個生態圈。我們選定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等,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作為策略產業,並提供相應的支持,如創科土地和空間等,聯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和結合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剛剛提出的「共同投資基金」,積極引進海內外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包括相關的龍頭企業來港設置或擴展在港業務,帶動本地產業發展。
 
  在這裏,我想特別呼籲在座的工商界朋友,包括我們政黨的朋友,這個工作光靠政府幾個人是做不來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和配合。各位都在海內外有很大的網絡,我在這裏鄭重呼籲大家,你們利用你們的關係、你們的網絡,把海內外有意到香港拓展業務、發展業務的朋友、企業多多引入到香港來。關於創科的部分,大家可以第一時間找我,我一定會全力跟大家配合,把工作做好。
 
  完善生態圈的另外重要一步便是建立優勢科技產業,實現「再工業化」。我們明白製造業對香港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而香港製造業要在今天充滿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突圍而出就必須透過創新科技來提升競爭力,因此,我們銳意協助香港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實現智能製造,提高生產效能,升級轉型,實現「再工業化」。在《施政報告》中,從架構、基建、資金和技術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推進「再工業化」。架構方面,我們會開設「工業專員」,統籌及督導「再工業化」的政策工作;基建方面,我們會研究在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中心,以及大幅增加科學園、數碼港的樓面面積;資金方面,我們將會透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更多的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目標在五年間將智能生產線累計數目較現時增加四倍;而技術方面,我們將加強與生產力促進局合作,向企業提供技術以支援其轉向智能生產。我期望這些新措施能夠讓本地製造業走向高增值生產,為香港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我們還會加強創科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全力落實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的建造工程,並加快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發展。

  第二,是壯大科技人才庫。創科發展,人才至關重要,習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也明確了要加快建立世界人才中心,在《施政報告》中亦就吸納創科人才提出具體和較進取的措施。在吸引海內外人才方面,我們將積極引入國際創科領軍人才、優化現有科技人才計劃、增加創科人才住宿支援等等,提高香港吸納人才的吸引力。在培養本地人才方面,我們將擴展創科實習計劃,在大灣區有設立分校的本地指定大學和海外修讀STEM學科的大學生都能夠參與實習,讓更多大學生可以提早接觸香港的創科生態,對日後投身創科行業有更深刻的了解。長遠而言,我們還需要建構培育本地創科人才的系統,透過營造全民科普氛圍,為培養創科人才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建設智慧香港。發展智慧城市有利創科生態之餘,也可讓市民分享科技帶來的便利,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建設智慧香港的首要任務是推動智慧政府的建立,我們目標在兩年後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三年內全面採用「智方便」,提供一站式數碼服務,做到「一網通辦」,便民利民。開放數據是推動智慧城市的關鍵,除了政府會以身作則,繼續開放政府數據外,我們將着力鼓勵公私營機構進一步開放更多數據,供業界創新應用。我們還要持續優化原有的智慧城市措施,盡可能貼近市民日常所需。未來,我們會與內地探討內地數據向香港流通的安排,共同推動大灣區智慧城市的協同發展。
 
  第四,我們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鞏固香港國際化的優勢。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是港深創科合作的橋頭堡。我們會以此作為試點,在「一區兩園」的基礎上,研究試行創科合作的跨境政策,讓兩地的物資、資金、數據和人員在區內暢順流通,吸引海內外創科企業進駐,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優勢。此外,我們要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尤其是深圳珠聯璧合,透過鼓勵香港科研團隊善用前海和南沙現有的科研平台,加強兩地在基礎科研和成果轉化的合作,把相關的聯動效果發揮到最大。
 
  最後,女士們,先生們,香港未來五年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我們也將在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香港未來創科發展提供一個清晰的發展方向和策略。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期待香港能夠坐穩新時代創科快線,全心全意全力全速把香港建設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謝謝大家!
 
2022年10月24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9時4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