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有關醫療衞生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月二十一日)下午在《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有關醫療衞生政策措施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各位香港市民、傳媒朋友:
 
  大家好,我在此向大家簡介《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有關醫療衞生政策方面的措施。我們要建立一個健康活力的香港,在這方面,醫務衞生局的一些政策希望做到重預防、早治療、增加設施和減少輪侯。
 
  隨着香港的人口老化,慢性病明顯地越來越普遍,我們的公營醫療承受的壓力越來越重,專科服務的輪候時間亦不斷上升,加上新冠疫情,我們看到多年來太過倚重公立醫院系統,是會有一定的後遺症。在此,我們希望提升在基層醫療服務方面可以做到更好的預防作用。為保障公共衞生和加強服務水平,新一屆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了八個範疇的工作,我在此逐一向大家報告。
 
(一)基層醫療
 
  首先在基層醫療方面,我們今年會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透過一些地區康健中心,作為基層醫療系統的樞紐,與私營基層醫療界去同時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從而協調不同的醫療專業,在社區,而非醫院內,提供一些更加全面、可持續、以病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在管治方面,政府會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專責統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制訂標準,設立一些質素保證的機制。
 
  第二,我們會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統籌所有透過公私營合作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
 
  第三,我們會成立「醫療設施規劃和發展督導委員會」,希望重整我們的硬件,在地區醫療方面的用地和設施,以推進相關發展和重建項目,從而令我們有更多的設備為市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在二○二二年年底前,我們會於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或規模較小、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今年會做到「18區全覆蓋」。
 
  基層醫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項目,是慢性疾病的共同治理。我們會先推一個先導計劃。這個「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是經地區康健中心,初步我們先選擇了糖尿病和高血壓,會識別有糖尿病、高血壓的高風險市民到私營界別,在家庭醫生及社區專職醫護人員團隊的協助下做篩查和檢查,而檢查和治療的費用會由政府資助大約一半。透過改善生活模式、藥物治療及跨專業指導,更好地管理慢性病、預防慢性病病人誘發出併發症,這可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亦可在長期醫患關係上,為家庭醫生和病人建立更長遠的關係,達致在整個基層醫療服務很多的目標,病人有一個固定的家庭醫生,不會自己(從不同渠道)決定一些不合適的治療。
 
  策略採購統籌處將就市民所需繳付的共付額、政府向每位市民投放的資助金額、計劃所需要額外的開支等進行研究。政府將適時公布細節,而在明年會推出的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是糖尿病和高血壓。
 
  在醫療券方面,我們會推出一些措施以優化使用,長者醫療券計劃佔公營基層醫療健康資源的接近17%。我們在現時的基層醫療藍圖的框架下,希望進一步優化醫療券的使用,希望更好引導長者使用醫療券,用於基層醫療服務,從而達致預防疾病和健康管理的目標。優化計劃包括:首先容許夫妻可以共同使用醫療券;第二是把現有醫療券的使用範圍擴大至一些「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例如聽力學家、營養師、臨床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以及經專業評定而需要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等;第三是會實施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把現有長者醫療券的(每年)2,000元,增加至2,500元,增添的500元,當長者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健康管理的一些特定基層醫療項目上,之後我們會發放至他們的戶口,以鼓勵長者繼續使用基層醫療服務,特別是健康管理的各項目上。
 
  我們的基層醫療亦包括了中醫藥界的參與,我們期望要進一步深化中醫藥在基層醫療的角色,積極加強與地區康健中心協作,提供中醫藥服務。
 
  另一方面我們會善用跨專業醫療人員服務,包括我們會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容許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可於指定情況下,免轉介直接服務病人,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牙科方面,政府都明白公眾對牙科護理服務有很大的需求。我們會設立「牙科護理服務發展工作小組」,全面檢討政府提供的牙科護理服務。
 
(二)公營醫院服務
 
  在公營醫院服務方面,醫務衞生局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會透過更多科技、整合跨專科護理等措施進一步提升病人在公營醫療服務的質素及效率,從而達致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我們會多管齊下,縮短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特別是在內科專科方面。目標在一年內把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減少百分之二十。我們會有很多的措施,多管齊下去達致此目標。
 
  我們亦會利用科技發展,善用HA Go的流動應用程式及其他平台,推廣遙距視像診症服務。遙距視像診症服務在疫情下更能發揮作用,我們會利用好這機會去提升和推廣這種遙距視像服務,讓更多病人在足不出戶、無須親身前往醫院的情況下,可以接受醫管局提供的服務,更加便利。
 
  另一方面,醫管局亦會推出一些新的藥物送遞服務,令病人可以在診症後,未必需要等候很長的時間,藥物可以直接送到這些有需要的病人的家中。
 
  另外,為加強對一些特別的、需要多學科合作治療的疾病,醫管局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綜合醫療中心,以多學科協作的模式治療病人,令病人得到一站式的服務。
 
  另外,醫管局會成立中毒控制中心,設立中西藥協用安全中心以及毒品早期預警中心,這會優化本港在中毒方面的防控,以及為這些病人的救治工作。
 
  醫管局亦會按照國家標準及採用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進一步加強和擴展香港的不常見疾病資料庫,這會與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及香港基因組中心合作,就治療不常見疾病及相關研究進行專業討論和提升研究能力,從而加強對這方面的患者的支援。
 
  在醫院的質量安全方面,在二三至二四年度,醫管局會在兩家公立醫院重啓國際認證的評審工作,這對提升醫院的管理方面的質量安全是非常重要。
 
  我們亦會全力推動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增加約4 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亦會在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中包括北部都會區的醫院網絡建設。
 
  我們亦會進一步推廣「醫健通」──第三階段「醫健通」──的發展,會研究立法規定上載更多種類的醫療紀錄資料,進一步發展「醫健通」成為公私營系統內的一個骨幹系統,這亦是基層醫療內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
 
(三)醫護人手供應
 
  在醫護人手方面,我們會探討要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系統內服務一定年期,其中一個例子是一些非本地(培訓)醫生,他們來到香港,須要在公營醫療系統內服務一定時間,這是要確保我們的公營醫療系統能在未來有穩定供應及人手配置。
 
  另一方面,我們會為參考去年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的經驗,以立法方式為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的牙科醫生及護士,開闢新途徑,讓更多非本地培訓的醫護人員來香港,服務香港市民。
 
(四)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已經是香港醫療體系的重要一部分,我們會強化醫務衞生局內中醫藥處的職能,設立「中醫藥發展專員」的職位,從而加強專業及政策層面的協調及統籌,全方位推進進一步的中醫藥發展。這包括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增加政府資助中醫藥門診服務名額,由(每年)60萬個增加至80萬個;我們會常規化及擴展中西醫協作服務,在公立醫院內會增加一些病種,提供中西醫協作服務,未來七個醫管局的聯網醫院都會提供這些中西醫協作服務;我們亦會優化中醫藥發展基金的運作;深化香港與內地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中醫藥協作等。
 
  另外,我們的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建設工作是密鑼緊鼓地進行,我們會提速推展,期望在二○二五年起可以分階段開始啓用。這亦是政府在中醫藥發展的一個旗艦項目。
 
(五)精神健康
 
  在精神健康方面,精神健康是健康的重要一環,政府會考慮不同群組的需要,提升社會在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務。醫管局方面,會在精神科專科門診試行公私營協作計劃。在學校,針對學生方面,我們會加強跨專業「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及早識別和支援。在社區精神健康方面,我們會建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支援及轉介。針對少數族裔方面,我們考慮到少數族裔人士的獨特的文化背景及需要,計劃與少數族裔團體合作,試行專為少數族裔人士而設的情緒支援及輔導服務中心。
 
(六)控煙工作
 
  在控煙方面,其實經過政府和各界的努力,香港在15歲及以上人士的吸煙率已經由八十年代的超過20%,大幅降低至現時的9.5%,這是歷史新低,在這方面,政府已在《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訂下一個目標,期望到二零二五年,我們的目標是要把吸煙率由9.5%進一步減低至7.8%。
 
(七)與內地醫療合作
 
  在與內地的醫療合作方面,我們會參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發出的註冊證明,讓已在內地註冊的藥物,在符合安全、效能及素質標準等方面的時間,獲批在香港註冊及銷售。這會和其他一些合資格的藥物監管機構,共同在今年十一月一日開始生效。
 
  我們亦會就「港澳藥械通」政策與內地有關當局保持更緊密的合作,希望能擴闊「港澳藥械通」的使用,不論在使用點和藥物、器械方面,更多品種我們希望提升,令更多身處內地的病人能夠使用一些在香港已經上市的藥物。
 
  至於中醫藥方面,我們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藍圖下,促進與內地的中醫藥協作,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
 
(八)走出「疫」境
 
  最後,我把這個放到最後,亦是特首在《施政報告》的結尾的一個重要題目。毫無疑問,過去三年,香港受到疫情的影響是非常大,我們的醫療系統亦受到很大的衝擊。本屆政府上任三個月,已經推行了很多以風險管理(為本)和「精準抗疫」的措施。我們的五大原則,相信大家都很明白。在考慮到現時整個疫情的防控下,其實世界衞生組織剛剛亦宣布,全球新冠作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衞生緊急事件,其實並未完結。美國亦已經延長了新冠作為一個公共衞生緊急事件的警示90日。行政長官亦重複地提到,政府在考慮平衡疫情的風險和社會的發展動力方面,我們要做到一個平衡,希望在提升市民的生活和我們的經濟活動的同時,不會走回頭路。我們要確保一切是有序、穩妥,逐步地向前推進,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成效。
 
  我今日在這裏的報告就此結束,多謝。
 
2022年10月21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32分
即日新聞  

圖片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右二)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左二)今日(十月二十一日)主持記者會,闡述《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其政策範疇的相關措施。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劉焱(左一)和醫務衞生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右一)亦有出席。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