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有關土地房屋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各位市民、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我很高興在這裏可以跟大家介紹我們過去數月整個房屋局、房屋署團隊,花很多心機構思的房屋策略。大家知道我們在一百日內提交了報告給行政長官,當中合適的建議已被納入《施政報告》。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居所是我們共同的願望,我們亦有一系列策略提出,如何可以令房屋供應「提速、提量、提質、提效」,我希望市民都看見我們的努力,以一個進取有為的態度,同時亦務實可行地顯示我們的信心和決心解決房屋問題。
第一個大家比較有興趣的是「簡約公屋」。在《施政報告》中我們提議在二○二三/二四年開始的五年內會有約30 000個「簡約公屋」供應。「簡約公屋」是一個全新概念,我們用公營房屋的單位類型作為一個基礎,然後做一個設計。今次我們會邀請建築署的團隊幫手。房屋署團隊在傳統公屋「提速、提量」方面已有大量工作,待會我再跟大家介紹一下,所以我們會找另外一支團隊一起幫手興建「簡約公屋」。建築方法就如副司長(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所說,我們會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組裝合成」建築法我想解釋多一點,它是全新、特別為「簡約公屋」設計,我們會用一個標準設計,絕不是坊間以為是買一些貨櫃箱改裝,並不是這個形式,是為「簡約公屋」的全新設計,質素各樣亦可以特別為這類房屋建設。內裏設施有獨立洗手間、煮食的地方,我們亦會提供冷氣、熱水爐等基礎設施。租金方面,因為它是按(傳統)公屋單位做(基礎),所以租金訂為同區新建公屋租金約九成。我亦想強調,有些人會問「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是否有重疊?過渡性房屋我們會繼續推行,目標是20 000個(單位),「簡約公屋」30 000個是額外加上去的,所以待會我會跟大家分享一個數字,為何這五年內我們可大量增加供應,令現在部分在居住環境很差的市民可以盡快有更好的居所。
第二個我想跟大家介紹的是長策(《長遠房屋策略》)的最新估算。未來十年,公營房屋我們的需求估算是301 000(個單位)。我們已覓得足夠的土地可以興建36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所以大家看得到,我們的土地可以提供的單位是完全足夠滿足需求。因此挑戰是眼前這五年,為什麼我們要推出「簡約公屋」以大量增加供應。未來五年的供應我們計算過有128 000(個單位),加上剛才提及的30 000個「簡約公屋」,其實我們可以增大到158 000(個單位),比上一個五年期——我們以前提過的105 000——是大幅增加50%,這力度是相當之大。
我們亦建議推出新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這個綜合輪候指數顯示我們一籃子的策略。我們既有傳統公屋,亦有「簡約公屋」,兩者加起來都可以提供一些更好的居所,讓一些現時居住環境可以說是以水深火熱形容的巿民,可以盡快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這些「簡約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我們為自己訂下一個目標,希望四年內整個綜合輪候時間可以降至四年半。大家記得我們現時公布的輪候時間是六年,特首亦已提出會在六年「封頂」,我們的目標是四年內降至四年半。
特首在他競選時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我們經過過往幾個月具體檢視過我們手上的項目,預計未來五年有約12 000個單位可以提早落成,讓申請者可以提早約3至18個月上樓。為何我們可以做到這3至18個月的時間呢?舉例來說,我們有些項目在古洞北第19區,原本土拓署(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地平整是一次過移交,我們與該署研究後,他們可以把合約分成兩階段,先把第一個階段的五座約4 000多個單位先移交,這樣已可以提早18個月(落成)。另外有些例子,例如業旺路一個地盤可能面積較小,有幾座公屋同時興建,部分低層可能岩土問題、地基問題挑戰比較大,需要較長時間興建,較快建好的我們也會研究,那裏亦有約600多個單位提早六個月(落成)。我們經一系列檢視不同項目後,找到約12 000個單位可以此方法提前(落成)。另外,公屋的編配,現時的做法是當發出所謂「入伙紙」時,我們預計獲發「入伙紙」前約三個月,我們便會安排編配,我們將來希望把時間加快一倍,在獲發「入伙紙」前六個月安排編配,變成可以加快編配流程,亦希望公屋落成的時候,居民能夠盡快遷入。
「組裝合成」建築法,這個我想大家聽得比較多。我們預計在第一個五年——其實已經很多項目在工地進行中,或者標書已籌備成熟——在第一個五年(落成的公營房屋),我們規定必須採用「裝配式設計」——行內稱為DfMA——意思是用一些模組、板塊的形式,一個個板塊裝嵌,都是在工廠製造,但當中有些項目,我們希望可以進階,不只是一個個板塊,而是把板塊合成,好像一個個箱,整個箱都在工廠製造。大家看圖見到,這便是工廠的環境,整個箱造好,然後更多東西在工廠裏(製造),質量控制、全部造好才送去地盤。第二個五年有更多的項目,現在有空間,我們要求不少於一半的項目需要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可以加速,令地盤環境更好,甚至在環保方面都有不少貢獻,譬如用水、用電都可以減低,建築廢料亦可以大大減低。
下一項是「設計及建造」模式,英文是Design and Build,我們會建議在下一個五年落成的公營房屋,最少有一半的單位是用「設計及建造」模式的。以往有些項目,可能它的地基、設計或上蓋分開不同的合約進行,我們現在希望,可以的話,把更多的合約結合起來給同一個承建商團隊。換句話說,當地盤正進行地基建築時,可能有些上蓋的圖紙設計的審批已經可以平衡地進行,甚至有些樣板房亦可以平衡預先建造。這些平衡快速方法,便是當我們進行一些快速建築,例如興建方艙時,我們發覺是最有效可以提速的,所以在這裏亦利用了「設計及建造」合約的模式。
加強部門協作這方面,我會率領一個跨部門的團隊,在這裏很感謝各部門的首長,因為有很多部門都要配合公營房屋建設的工作,譬如土木工程拓展署,他們要幫忙土地平整;到完工的時候,我們要多謝消防處、水務署幫忙驗收,他們都很幫忙在各自的部門成立一個專班、專隊,他們很熟識公營房屋的建設、設計或地盤的狀況。所以來到時大家一起商討,或遇到問題,都可以更加暢順。
另外,想跟大家介紹一下「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計劃」。我們會在二○二三年第一季推出一些政策框架,然後制定一些先導項目的做法。在這個「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計劃」下有兩個類別,第一個類別是政府會選三塊土地招標,標書亦會訂明將來出售的價格可能是一個折扣價。我們的想法是我們不會回購,即是說發展商一定要做好質素,令所有房屋要賣得好,這是一個保證質素的策略。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我們正在構想,將會在明年第一季向大家交代。第二個類別是,當私人發展商自己有一些土地正計劃作改劃,我們亦歡迎。改劃時他可能要補地價,而補地價方面是否可以有一些優惠,而他們將來賣樓時亦要以折扣價出售,這些我們會在政策框架再詳細交代。
下一個想跟大家介紹的是,我們提議制訂一個「幸福設計」指引。公營房屋的一個特色是很多時候有一個公共空間,有一些花園、一些設施供長者或小朋友使用。我們會就着每個屋邨的特色,或會建議一些主題,譬如健康生活、綠色建築,或者提供一些樂齡設施提高住戶的幸福感,因為公共空間往往是居民出來散步或與鄰里交往的好地方。我們亦會在現存屋邨中,每年選取10個屋邨進行美化,亦會每年選取20個屋邨進行園境提升。
單位面積「封底」。我們建議在二○二六/二七年落成的資助房屋實用面積不少於26平方米。公屋——除了最小的單位外,因為我們都要預留一些一人的單位—— 一般的室內樓面面積亦不少於21平方米。一個是實用面積26平方米,另一個是室內樓面面積,兩者其實實際面積是相若的,不過出租公屋我們一般用室內樓面面積表示。
接下來是提高土地和房屋供應的透明度。我們知道大眾很關心未來土地房屋的供應,所以我們會在網上發放更多的資料。首五年我們會每一季更新,會有項目位置、土地面積、提供的單位及完工年份;下一個五年亦會有土地何時可以提供及預計單位數目。
房委會和房屋署的同事現時正進行很多(公屋)重建項目,一直以來重建是他們會留意的其中一個範疇。現時有十個項目已經在不同階段,有些進行中,有些在搬遷階段。未來,我們會再選多一個屋邨去研究其重建潛質和能力,要考慮的是樓宇的年齡、本身是否已經需要投放很多資源以保持其質素,以及是否有空間去作調配,因為大家知道,重建是要逐戶逐戶去搬遷。這些都是我們要研究的地方,我們希望下年再和大家交代。
我們一直很注意提供一個房屋階梯,知道市民有置業的願望。除了出租的公屋我們也有「綠置居」(「綠表置居計劃」)、「居者有其屋」及「首置」(港人首次置業)等,這些都提供不同級數,讓大家一級級去實現置業的夢想。近年,公屋、「綠置居」和其他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是七比三,我們亦會維持七比三這個比例。在下一個財政年度,我們計劃會推出「首置」項目,協助一些未合資格申請居屋,但又未能負擔私樓、比較高收入的家庭。而「首置」項目我們看到買家的年齡可能有八成半都是四十歲以下,對青年人實現上樓的(願景)都是有幫助。
私營房屋方面,根據長策 (《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的私營房屋需求是129 000個單位,我們以此為基本目標提供私營房屋的土地供應。預計未來五年,透過賣地、鐵路項目的物業招標,私營土地可興建約72 000個單位,再加上市建局(市區重建局)和其他私人發展商,我們整體供應的估算是會多於長策估算的需求。
我的介紹至此,多謝大家。
完
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1時22分
香港時間21時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