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有關發展局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各位朋友,我想向大家闡述我們土地發展的措施。這四個詞語大家最近經常聽到──提量、提速、提效、提質,但我想強調我們造地不單是為了解決我們住房的問題,我們亦希望有機會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和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其中我想強調我們要放棄「地剛剛夠就可以」的思維,我們一定要有儲備才能讓政府和各界有空間想政策創新。
首先我向大家談談提量方面,正如剛才司長所說,我們是第一次把十年「熟地」供應製造和公布。大家手上這個表,大家看到在二○二六至二七年後有些淺啡色部分,其實該部分因為我們現時仍有很多研究進行中,所以未能夠將具體土地用途說明,換言之這些淺啡色的部分,日後當有具體的計劃,它將會有部分是房屋用地,亦有些是經濟用地及社區設施的用地。這個表亦交代了當年主要「熟地」的供應來源,整體在這個十年期來說,大家很關注的北部都會區有1 300公頃,其實整個北部都會區將會發展的土地今天已知有約3 000多公頃,當中有四成即是1 300公頃,在未來十年,「熟地」便會出現,所以這個四成、1 300公頃是在我們預算內。另外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我們的目標是填1 000公頃,當中大約三成,即300公頃,都是在十年期的後期開始出現,換言之這些大型的造地項目,絕對不是遙不可及,其實在這個十年期內會陸續出現。至於收地方面,當然剛才說的是造好的平整土地,部分土地是填海而來,部分是現有土地,我們收回一些私人土地,亦有些是政府官地。如果是我們收地方面的工作,未來五年,我們的力度是500公頃,是現在已知的,當中有九成來自北部都會區。
我接着談談北部都會區這個大型的環節,其實自從去年宣布策略(《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或更好地說,在此之前,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等等,我們已開始有關發展,但當然去年這個策略推出了後,亦擴闊了範圍,亦給予它一些新的主題,這個工作我們正馬不停蹄地進行。各方面的研究,大家都在投影片上看到是進行當中或是很快開始,而我們爭取在二○二三年下半年至二○二四年間,這些研究陸續會有一些發展計劃可以向社會交代。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亦很強調,我們發展北部都會區,要有一個系統的設置。大家在投影片上見到督導委員會(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和一個專責部門。為甚麼要有這些系統設置呢?因為北部都會區不單是造地那麼簡單,我們亦要談特區和內地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如何可以協同大家的優勢。第二,就是「城」與「鄉」的共融,因為很多都涉及一些現有的土地。第三,就是發展和積極保育如何互相平衡。第四,就是產業的建設和引入,都是一個主旨。所以既然有這麼多主題,我們需要在組織架構上做好,希望讓我們可於明年提出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並在往後繼續監察工作進度。
另外,我亦想提一提北部都會區的產業發展,這兩個環節我相信社會也是關心的。投影片提到多層工廈和創科用地,多層工廈方面,我們在今年十一月會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交代現時的想法。簡單來說,方向是趁第一批土地明年出現時,我們希望可以開始投標活動。我們的要求是希望這些工廈內,主力會有一些高增值工業牽頭,但亦要預留足夠的樓面照顧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用比較低於市值的租金,因為大家都可以理解,多層工廈建成後,租金一定會比棕地的租金貴,但我們都希望以低於市場的租值,讓它們有機會進入後,有升級轉型的機會,我們會於十一月交代細節。
另外,二○二四年開始,在新田科技城的地帶,我們會有首批土地開始土地平整工程,所以亦要爭取時間就這個創科用地招商引資方面作思考。
交椅洲人工島的1 000公頃是我們另一個重要造地項目。它之所以重要,不單是因為量方面,即1 000公頃,亦因為其策略位置可以成就它成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並令香港西面的整體運輸網絡可以更完善,對於我們現時的交通擠塞情況很有幫助,亦因為它是全新填出來的土地,讓我們有更大的空間推展一些現代化城市,我們常說「智慧城市」、「環保城市」這些設計,在我們追求優質生活方面有多點空間讓我們思考。
今次《施政報告》另一個新造土地來源來自「綠化地帶」檢討,除了已有1 200多公頃在過去已包含各個發展計劃,我們亦再新識別約255公頃,相信可以成就約70 000個房屋單位。我知道大家也有興趣知道這255公頃在哪裡,所以我們也有在今日的投影片向大家交代。大家可能有興趣會問究竟這200多公頃的「綠化地帶」是如何篩選出來,其實早幾年我們曾進行幾次「綠化地帶」檢討,第一次我們比較集中在沒有植被的「綠化地帶」,第二次我們視察了一些有植被、不過接近基建或道路旁邊的。而今次我們更加進取,就是遠離一些基建道路,以及坡道可能比較斜的,而今次亦多了部分、約三成屬於私人土地,換言之,如果稍後用作建設公營房屋,政府會進行收地。
今次我們亦強調一點,這200多公頃的「綠化地帶」其實全部計入了剛才大家見到的十年「熟地」供應內,這亦是一個進取的時間表,正正就是我們希望體現在新發展區以外的土地,我們希望把造「熟地」的時間由六年變為四年,所以我們要爭取時間推進。
另一個我們提及的來源就是將軍澳第137區,大家都知道這個區內約80公頃土地,大部分現時用作填料庫。隨着我們能在二○二五年開始交椅洲填海,我們就要把握這個契機,這個填料庫陸續騰出時,善用土地,我相信這亦是社會的期望。過去有些批評指為何這裏研究了這麼久仍未有產出,究竟發展計劃如何,其實其中一個難處正正就是交通運輸,這次《施政報告》就交通運輸基建方面,我們建議把將軍澳線南延至137區,另外亦有「將軍澳─油塘隧道」,所以正正就是有這些運輸基建的配合,讓我們現時可以着實看看這個區的發展。我們亦會趁這個機會看看附近有沒有一些近岸填海可以做,讓我們為當區居民提供足夠的社區設施,以及加入更好的基建配套。我們希望今年底完成規劃研究,屆時我們會公布建議計劃以諮詢公眾。
接着我會簡單交代科學園/白石角站。現時政府委託港鐵公司進行研究,初步確立可行。我們希望今年年底收到港鐵的報告後,政府會再思考往下來如何做詳細的設計工作,以及房屋供應、公與私的規模等等,到時會再向大家交代。
提速、提效方面,其實離不開精簡發展程序,而這個環節亦都離不開兩個大環節,一個是法定程序,一個是行政程序。法定程序方面,我們會於今年年底前向立法會提出各個相關法例的修訂方案。其實能否做到今次如《施政報告》所說的壓縮「熟地」程序,即是我們說在新發展區由十三年壓縮至七年,然後其他比較小的土地由六年壓縮至四年,這個造「熟地」的時間很取決於我們年底提出的這些法例修訂能否通過,所以正如今早在行政長官答問大會,行政長官都強調需要社會和立法會整體的支持,我們才能做到這方面的工作。至於行政程序,《施政報告》其實都點出幾個課題,這些都是持份者很希望我們處理的課題。我們都承諾了明年年中陸續會有建議出來,而且過程中會用我們現有的機制,與業界商討。
這張投影片是有關另外的簡化措施。我想提一提標準金額補地價方面,其實我們今次建議擴展至新界的農地,即發展區以外的農地。明年年中我們希望提出一個方向,到時會包含甚麼呢?就是新界幅員如此廣大,我們應該要分多少個區呢?而每一套定出來的標準金額的有效期要維持多久呢?以及需不需要分階段執行呢?這些我們都希望明年年中有一個交代。
另外「組裝合成」建築法方面,其實在政策的層面,我們為甚麼希望成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呢?因為我們希望看整個配套,為「組裝合成」建立一個產業,所以這裏有很多政策上的考慮,包括我們設立一些儲存、製造的基地,以及品質的認證。政府各部門的審批工作可能都要因應「組裝合成」建築法有些調較。另外發展局內也會設立一個專責團隊,這是看個案的,處理個案時希望有多些拆牆鬆綁。
接下來這個精簡地契續期安排,或者我在這裏想先向大家強調,一個地契是否續期,這個政策並無改變,向來都是政府決定一個到期的地契會否續期,而過去大家看到回歸以來,我們都有二十多份地契是先後到期,其實絕大部分都是獲得續期的。不獲續期的都是因為找不到業權人,是絕小數。所以我們不斷向外解說都是說我們在地契續期方面,基本上除非有重大的公眾原因考慮,否則都獲續期,不過要求是續期後每年要按應課差餉租值交百分之三的地租,所以這一點,向來回歸以來的政策是沒有改變。我們今次提的,只是當政府決定為一些地契續期而接下來的手續,大家可能都記得過往有些報道,例如薄扶林花園,因為涉及千多個業權人,當年續契,因我們沒有法例支持,「契」始終是政府和當事人簽的,當年要每一位業主都要與政府簽訂續期,業主簽訂時可能亦要就自己與銀行間的按揭再做一些文書工作,所以是非常繁複。日後我們希望透過法例,例如有些地契是二○二五年到期的,我們會在到期前兩至三年透過刊憲,說明除非政府另行標明,否則所有當年到期的地契都會續期,這樣免除了一些法律上的手續。
提質方面,我很快談談,我相信這是《施政報告》其中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我們加快老舊市區重建。這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是協助市建局(市區重建局),讓它有足夠的資源;另一方面就是大家在投影片看到的,我們就強拍門檻和強拍制度方面,建議了一些修訂。我想特別談談第四個環節,就是我們如何成立專責辦事處,幫助受影響的小業主。我們構思當中是當發展商遞交強拍申請,大家可以想像,小業主總會心裏忐忑,我們希望能在這方面提供專業資訊,讓他們知道發展商所提出的收購價是否值得接受,還是到土地審裁處透過法律訴訟處理。如果業主決定透過法律訴訟,他們也需要專業人士協助,這個辦事處亦會先代其提供資金,遲些如果業主收到法庭判決可以取回資金,再還款予政府。另外,最後如果強拍真的執行,他們要搬遷,我們也會向他們提供資訊上的協助。
「環島長廊」是最後一項我想和大家談談的,這是承接過去經驗,海濱長廊似乎在社會上非常受歡迎。既然港島北岸的長廊會陸續駁通,我們想趁這個契機,將其延展到南區,東面、西面,形成環島。在約60公里中,有20公里是要新建造或改善的,我們希望未來五年可以駁通九成路段。
我的簡介到此,將時間交給何局長。
完
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0時18分
香港時間20時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