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月十九日)下午在《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首先,非常多謝各位傳媒朋友今日來到政府總部。我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後,亦非常留意傳媒的不同報道,如果稍後有甚麼問題歡迎提問,讓大家更明白《施政報告》中某一些措施的理念或目標是甚麼。
 
  我首先想介紹一下,我在構思《施政報告》時的想法是如何。我構思《施政報告》時,認為最重要的是作為特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基於「一國兩制」這個偉大構想下建立,所以堅守「一國兩制」非常重要。所以第一點就是必須很清楚地講述我們在「一國兩制」下要堅守「一國」之本,發揮「兩制」之利,對香港整體的發展是非常有用的。同時要確保我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有一個很好的根基來向前推進,所以亦要築牢我們的安全根基。
 
  另外,我亦多次在不同場合向大家說過,我的施政藍圖是根據習近平主席在七月一日發表的重要講話,再加上二十大(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論述,清楚表明我們按照這個政策方針對香港整體非常有用和有幫助。所以我的第一點,是習主席重要講話中「四點希望」的第一點,就是要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所以我很強調我們整體要針對「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多做功夫。
 
  第二,我們要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因此在競爭力方面,我很大力地倡議「搶企業」、「搶人才」。在國家整體的方略中,已經為香港作出一個很清晰的定位,在「十四五」規劃中說明香港要發揮它的優勢,建造成為「八大中心」,對香港整體非常有利。這不單利用了香港的優勢,亦利用了「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獨特優勢。香港在發展「八大中心」之餘,我們的新引擎就是「北部都會區」,因為它給予我們廣闊的土地,並且讓我們可以跨越地帶領域與廣東省、深圳市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九個內地城市一起結合,令我們有無限機遇,我們的發展空間亦會跨越界線。這一片這麼大的土地亦容許我們設置不同對香港整體發展很有利的設施、產業,以及改善香港整體的居住環境,令香港更吸引,所以我花了很多篇幅闡述北部都會區的發展。
 
  接下來,我們會不斷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在土地房屋方面,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住屋問題,特別是一些不理想的居所,包括「劏房」、籠屋等,都是因為土地房屋缺乏而產生很多問題,同時在居住環境方面,更加需要的是交通配套,所以我亦強調運輸基建方面的不同政策和落實措施。
 
  我們亦重視維護整體的和諧穩定。所以在醫療方面,我認為有一個好的基層醫療系統會幫助整體香港人的健康。當然,我們有很多關愛共融和宜居的措施亦在《施政報告》中提及。
 
  「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是我們的未來,所以我亦花了些篇幅來講述怎樣推動青年發展和教育,令他們有更好的成長機會、發展機會、尋求理想的機會。
 
  最後,在我們認識了自己的優勢、發展空間,增強了競爭力,做好本身的優勢,我們應該有信心重新向全世界講述香港的優勢和強項,令香港可以有一個新的飛躍。因此在共同抗疫之餘,我們亦要不忘利用這個時刻,以此為起點,向全世界講好香港故事,讓香港的真實好故事給外國人知道,所以我提及很多由香港政府官員也好,香港各界代表也好,去帶領不同團隊出外講述香港的好故事。再者,(政府)亦會邀請一些外國領袖或有影響力的人士來香港,看看香港的實際情況,讓他們知道香港的優勢和不同的環境、措施,令他們可以回去他們的地方講述香港實際的不同強項、不同吸引力。
 
  這是整體我在《施政報告》的部署,最主要是從三方面向大家講述我的整體願景。
 
  因為時間關係,我想講兩個在《施政報告》中的重點,一個是「搶企業」、「搶人才」,另一個是土地房屋,因為我覺得社會最關注的往住就是這兩方面,或者讓我先講土地房屋。
 
  在土地房屋方面,在我的競選綱領中已經說過是「提量、提速、提效」,現時整個政府再經討論後,加上「提質」,希望大家住得更有質量。我覺得大家最關切的就是何時「上樓」,特別是居住在「劏房」的人士,所以我們今次都有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我們不會再容許輪候公屋的時間再增加,所以會「封頂」,而且大家都知道我推出的「簡約公屋」,綜合來說,我們有信心把輪候公屋的綜合時間在四年內由六年降至四點五年。「簡約公屋」(方面),我們會在五年內興建三萬個單位,我們有信心可以興建到三萬個單位,因為我們看到一些有空間可以使用、未到它們發展時候的土地,我們亦正在物色譬如私人發展商有否一些土地,讓我們可以與他們協商後使用。我們的目的是這些「簡約公屋」可供居住五年,用「組裝合成」的方法來興建,所以要快,並且政府會主導整個「簡約公屋」的建設,包括會由政府興建、出錢,而且我們會建得高一些——這當然要看地形,有一些可能未必可以建得很高,但我相信最高的會有十幾層,我們有信心可以興建到。
 
  其實,在「簡約公屋」與傳統公屋方面,我們亦加快了一些建樓計劃,所以整體來說,在這五年的周期,我們總體可以建成的公屋單位會是158 000個,較上一個周期的105 000,提升了差不多一半。
 
  另外,我在競選政綱亦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我很多謝在各部門的努力下,我們識別到起碼有12 000個單位可以根據這個計劃而提前「上樓」大約三至18個月,這對於居住在「劏房」的住戶來說,他們告訴我其實早一個月(「上樓」)都很開心,因為很可能每一日他們都在一個環境很差,會漏水、很狹窄、空氣不佳的地方居住,所以越早「上樓」,如果有選擇,他們都會「上樓」。
 
  我們這個「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實際運作是如何做到呢?現在我們會在某些地盤,如果可以我們便把這些地盤分期來做,即在早期已經建好,我們便不需要等第二期也建好才上樓,當然每個地盤的實際情況都不同,但我們現在評估後,起碼找到12 000個單位,可以令市民早三至18個月上樓。我們會提速和提效,所以盡量使用「組裝合成」來設計及建造。再者,在提質方面,我亦說過,我們希望令周圍環境更好,所以會有一個專組,在不同社區視察屋邨,看看如何可以將環境做得更好,而且建造公屋時,我們都會經常考慮提升其質量等。
 
  另外,我們亦有一個很果斷的決定,希望大家住得大一點,所以將面積「封底」。將來供應的資助房屋,出售的最低(實用)面積會有26平方米,那為甚麼是2026至27年度呢?因為已經有一些(工程)開展了,那些很難再去改動。在新建的公屋,我們都有相約的面積限制,確保居住環境面積較大。另外,我們希望增加效能,(單位)是重新設計的,私人發展商可以參與我們興建這些資助性的出售房屋,簡單來說就是公屋。政府已經找到三幅地可以進行此計劃,但我們鼓勵發展商,如果他們自己有地,都可以用同樣的理念興建一些居屋售賣給市民,條件跟我們要求的居屋條件類似。
 
  在私人住房方面,我們要確保供應量穩定,我們已經找到足夠土地配合,希望在五年內就可以滿足到(興建)72 000個私人單位的土地,這符合了長策(《長遠房屋策略》)於十年內希望興建130 000個單位(的目標)。
 
  有關土地房屋,剛才是針對房屋,現在我們說說土地。我們要將土地加快由「生地」變「熟地」,「熟地」即已經平整了可以建屋的土地。我們會修改法例,將「生地」變「熟地」的過程最高可以減一半(時間),如果是一些大型計劃,由13年減至七年;如果是一些較小型的計劃,可能減三分一,由六年減至四年。另外,我們希望加快審批圖則,目標訂下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呈交後)已經可以批核到,希望八成(個案)可符合我們的要求。
 
  在重建方面,有關拍賣的門檻——50至70年以下樓齡的強拍門檻由八成降至七成,而70年或以上樓齡的降至六成,這亦是在諮詢期內收到大量(市民)提出意見,我亦在不同時間收到這方面的意見,我亦知道有很多住在這些如此殘舊地方的人士,他們希望可以改善居住環境。我們推出這個計劃,亦要確保業主受到足夠的法律保障,所以這方面,我們有強化措施,確保他們的權益受充分保障。
 
  我們亦會加快造地,因為長遠來說,房屋方面我們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經常「追落後」,失去了主動權,所以我的長遠策略是要建立土地儲備,讓我們可以主導土地房屋的供應和發展政策,目的是由「追落後」變成「趕在前」。
 
  我亦落實了我競選綱領裏「基建先行」的承諾,所以我提出了(興建)三條公路和三條鐵路,三條公路包括北都公路、沙田繞道和將軍澳——油塘隧道;三條鐵路是港深西部鐵路、中鐵線和將軍澳線南延線。這些細節,每個政策局都會跟大家介紹,以至在立法會詳細向大家講述。
 
  有關一些新措施,在「搶企業」和「搶人才」方面,希望增加我們的競爭力,有很多做法大家看到都是破格、主動和聚焦的。以往我們一向歡迎外國人才前來,但我們的主動性現在增加了很多。第一,我們在數方面進行了體系的建設,包括設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由財政司司長親自帶領;我們針對的一些產業,在這裏表列了我們最重視的,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業和新能源科技等策略性產業。我們會制訂企業名單,在制訂名單時,我們充分考慮到它對香港的整體發展有甚麼策略性幫助,對於整體發展有甚麼重大影響,從而決定將哪些企業放進名單,然後吸引它前來香港(落戶)。我們亦會有些度身訂造的計劃,希望能吸引企業前來(落戶),我們所說的都是一些非常重大、甚至是(業界)「龍頭」(企業),大家都會認為它前來(落戶)會因為其知名度或影響力而對香港整體的地位和發展有幫助。
 
  為支援前來的人才——在他還未來前也好、來到後也好,甚至查詢時也好——我們認為應該提供一站式服務,確保可以貼身解答他們的問題並能夠提供幫助,所以我們成立「人才服務窗口」,這服務窗口亦由政務司司長親自帶領,提供一站式服務,希望盡量滿足這些人才,解答其疑問或給予一些支援。
 
  我們在海外會成立一些專組,在我們的海外辦事處、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經貿辦)或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大家可能對於我們在海外經貿辦的職能未必了解,海外經貿辦其實亦有我們的InvestHK(投資香港)的同事駐留,招攬不同的人才前來,這個制度一直都在。現在我們強化這個制度,在每個經貿辦,包括內地,都建立一個專隊,這個專隊會親身主動接觸我們認為有可能、有興趣來港,亦覺得他們是人才,我們會主動接觸,在海外變得有主動性,在香港亦有一個主動性窗口。財政司司長設立的辦公室就是「大腦」,財政司司長是「大腦」,海外有「手」,在香港亦有一隻「手」,盡量招攬人才。
 
  另外,我們亦有一個新舉措,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匯聚了四個基金,其中一個是我們新成立的共同投資基金,是300億元,這些匯聚了的基金,就是一些有力資源,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可以有主動性,亦可以很策略性去考慮投資在一些對香港有用、有影響力、策略性產生積極作用的一些企業去共同投資。我們有了這個系統設置,亦需要有工具。所以,在希望吸引人才來港的時候,我們有不同策略,作為吸引人才前來的工具。第一,我們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合資格人士可獲發兩年通行證,意思是我們發出通行證給他,他不需要立即有工作,他可以留在香港兩年去找工作,目的是盡量對這些高端人才給予空間,吸引他們來香港,因為香港本身很有吸引力,他們的到來可以與我們相輔相承。

  那麼誰是高端人才呢?我們現在界定,目前工作年薪為250萬港元(或以上)的就是高端人才,相信大家都知道屬於甚麼級別。如果在香港能每年賺取250萬的,我們認為都是真正在管理也好,或在其專業上都是屬於優質的人士。另外,我們更會擴闊「雷達」,如果他來自全球百強大學,只需要有工作經驗,在五年內有三年工作,我們亦會吸引他(來港)。第一,我們覺得從百強大學畢業人士必定質素高,因為能夠進入百強大學——這並非指只有100間,我們綜合參考了四個百強大學名單——綜合來說,大約有160多間學校符合我們百強大學這方面的標準。來自這些大學的,第一,有工作(經驗)的人,我們希望吸引他們來香港發展。我們不會設立名額限制,因為我們覺得去吸引這些正在工作的百強大學畢業生,成功的比例仍需要爭取,他們亦是全世界共同爭取的人才,所以我們希望給予他們最大的可能性。

  另外,如果是沒有工作經驗的百強大學的畢業生,我們設限每年10 000人。但是,這些輸入人才的計劃,我們都會在一年後作檢討。另外,我們會優化現有多項人才計劃。輸入人才計劃包括現有「一般就業政策」,以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政策,我們首先會針對(人才)短缺的工種,以及現在年薪已達200萬(港元)的職位,均不需要先在香港嘗試招聘,所以亦不需要證明招聘有困難,已能直接聘請(輸入的人才)。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人才)在香港多方面均十分短缺,所以爭取他們能來香港貢獻。

  第二,我們取消了「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因為在諮詢期間,有些意見指雖然「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限額現時仍未用盡,但有些人因為聽到有限額,便不作考慮 ,所以我們將這最大可能性再擴大,將配額取消,並試行兩年,而且每年檢討。另外,我們亦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其實現時已有這計劃,只是把他們留港的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把可能性再擴大。

  在「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方面,我們一向要求這些科技公司,無論在科學園或數碼港,又或是我們認定為合資格的科技公司,在招聘一些外國或外地人才時,必須同樣招聘本地的科研人才,或者一些intern。我們從實際數字看到,因為在本地未必能聘請這些人才,所以透過這計劃來港的人才數目,未如我們心目中理想。我們亦知道全世界都在搶科研、科技人才,所以我們撤銷了它們需要在香港先聘請,或同時聘請本地人的要求,目的同樣是擴大可能性。

  另外,如果有任何人士在香港已經受聘,我們會即時批出三年工作簽證,讓他安心在香港繼續工作。合資格但未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外來人才,當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時候,可以申請退還在香港置業的額外印花稅。即是說,當他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這方面的稅項會與一般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
 
  由於時間關係,我的介紹大致如此,歡迎大家作出提問。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9時54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月十九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主持《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記者會。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月十九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主持《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記者會。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月十九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主持《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記者會,並回應提問。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十月十九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主持《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記者會,並回應提問。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記者會

相關連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