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發展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日(十月五日)出席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
 
發展局局長︰各位,簡單說幾句,因為我知道有記者朋友這幾日都有一些報道,關於一些鄉郊工業,譬如製冰廠、木廠、醬油廠等,遲些都會受到我們一些發展清拆影響,究竟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希望大家體諒,我今日不會談個別個案,因為我不是最掌握個別個案的具體資料,但都想向各位、亦透過各位向社會說說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
 
  其實香港所謂的棕地作業,即是在棕地上,我們有大約1 500公頃的棕地。其實這些棕地,如果在上面經營,租金的確比較便宜,因為始終前身可能是一些農地,廠房亦相對地簡單,不是多層工廈。接下來我們都表示了在這些1 500公頃棕地,當我們發展北部都會區各個新發展區的時候,我們要收回和清拆的棕地大約有800公頃,當中有些是政府行為,有些是私人發展,簡略來說是大約一半。為何這一半公頃要發展呢?其實它們都可能正在發展區內,我們需要用這土地做一些高密度發展,又或者它們在發展區因為運作是露天形式,已經和周圍環境不協調,所以我們始終要處理。
 
  但是今次社會對個別廠房的關注,我覺得都帶出了一個問題,值得社會要明白這個情況。大家都知道過去一段時間,很多時都有一些意見說政府為何不全面取締這1 500公頃棕地,其實正正就是我們明白這些棕地上都有經濟活動,所以我們不能說全面取締,所以我們到現在都是有節有度的表示收回大約一半。而有時候另一些訴求說,當我們處理這些棕地的時候,可否另一方面又「一換一」那樣,找回同樣相對租金便宜的土地讓他們去經營呢?我都希望社會明白,這一個訴求本身存在一些矛盾,一方面希望我們取締這些不是最善用土地的棕地作業,但另一方面又希望我們「一換一」,找回一些租金便宜的土地,讓他們用現有的模式經營,因此其實我們一直以來做的是「幾條腿走路」。過去幾年,我們先後改善了一些補償安排。無論是給予棕地業主、土地持有人,或是棕地作業者,我們都提升了補償安排,務求在收地時,他們都有一些資金,如果想繼續經營的話,去另覓土地租或買──如果他本身是業主,以及有少許資金作緩衝。
 
  除此之外,我們會提供一些服務。我們都公開說過,如果那些作業者或廠房,他們希望再另覓土地經營,他們可能找到私人土地,但在規劃、土地行政、手續方面認為需要簡化一點,我們樂意幫助。政府有時亦會推出一些短期租約的用地。長遠而言,我們會發展一些多層工廈,有關細節我們今年稍後會向立法會交代。
 
  鑑於這些促進者的服務是橫跨數個部門,有地政、規劃,有時亦有環保署(環境保護署)等部門,所以未來我相信發展局在這方面的工作可能要提升一下,我們在(政策)局的層面做一些協調,亦可能要更主動找一些在棕地作業,如果有個別對香港經濟發展重要性特別強的,可能我們的力度要大一點,但這方面我都想重申,如果每一個受影響的棕地都要「一換一」,用同一個便宜的租金去繼續經營,的確不是我們的政策,但我們希望借助今次重新發展一個地方,我們都協助一些對經濟有幫助、有增值的棕地作業升級轉型。

記者︰現時有這麼多廠房面臨迫遷,其實政府在支援上能否提供更多去幫助他們?這事件是否反映政府其實不太重視本地的發展業,即他們的本地發展呢?
 
發展局局長︰其實媒體近期報道的都不是短期內要遷走,即是也有一段時間,可能有好幾年時間讓我們做工夫。正如我剛才所說,我們可能都要在(政策)局的層面看看接下來的棕地作業,我們或者要分門別類地做多些統籌協調的工作。其實大家都知道之前每逢有一些發展清拆,都會先由地政總署做凍結登記,做完凍結登記,地政總署現時比從前更快去接觸受影響的作業者,大概讓他們知道他們遷出的時間是哪個年份,大約有一個時間讓他們作鋪排,亦向他們提出政府有促進服務。但當然我們在這方面可能會再努力一些,再將信息傳遞出去,以及我們可能都要,正如我剛才所說,在(政策)局的協調再加強一些。

記者︰擔不擔心這些廠日後不再在香港設廠及搬走,令香港經濟受影響?
 
發展局局長︰我估計我們在協助之餘,正如我剛才所說,有很多這些林林總總的棕地作業,大家報道的廠房,製冰、木廠等等是一些類別,汽車維修又是另一些類別,貨櫃堆放亦是,所以是否每一個現時的作業模式最適合香港社會現時的需要,它本身是否都要有些升級轉型,這些相信需要大家合力去看,並不是一定要某個廠房必須留在某一個區域發展,或者我今天先交代至此。
 
2022年10月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39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