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證監會與金管局的聯合產品調查顯示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的參與度日增
******************************
下稿代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天(九月二十七日)發表有關持牌法團和註冊機構於二○二一年銷售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情況的聯合調查結果(註一)。
 
  是次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疫情持續及市場環境困難,但購買投資產品的投資者數目卻增加5%至770 000名(註二)。從事投資產品銷售的公司總數亦微升至390家。從是次調查觀察到的要點包括:
 
  • 在二○二一年銷售的50,150億元(註三)投資產品中,結構性產品(23,850億元或48%)依然是受訪公司主要銷售的產品種類,其次是集體投資計劃(14,910億元或30%)及債務證券(8,180億元或16%)。按購買投資產品的投資者數目計算,集體投資計劃是最受歡迎的產品。
 
  • 主要受惠於相關科網及科技股在二○二一年上半年交投暢旺,股票掛鈎結構性產品的總交易額上升5%至16,740億元,而集體投資計劃的整體交易額則在認可集體投資計劃銷售的帶動下上升5%至14,910億元。
 
  • 債務證券的總交易額受利率前景不明的拖累而減少23%至8,180億元,加上其他結構性產品的銷售下滑,是導致持牌法團及註冊機構於二○二一年的投資產品整體銷售下跌12%的主因。
 
  • 共有70家公司使用網上平台銷售投資產品,較上次調查時增加了21%。集體投資計劃仍是最受歡迎的產品類別,佔網上總銷售的91%。在投資於集體投資計劃的客戶中,約有65%在網上進行交易,而相關網上交易佔所有集體投資計劃的總交易額的18%。
 
  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兼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表示:「是次調查顯示,儘管市場環境困難,但零售投資者在投資市場的參與度與日俱增,而且越來越多公司趨向使用網上平台進行分銷。透過調查,我們得以掌握有關市場趨勢及分銷渠道的有用資料,以便業界人士及監管機構能夠更有效地保障零售投資者的利益。」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是次聯合產品調查鞏固了證監會與金管局在監管方面的協作,並加強了雙方對市場的監督。該調查亦為我們在保護投資者方面的政策制定及監管工作提供了有用的資料。
 
  這是證監會與金管局對所有從事銷售活動的持牌法團及註冊機構進行的第二次年度調查。上述調查結果是根據呈報在匯報期內曾銷售投資產品的合共327家持牌法團及63家註冊機構所作的回應而得出。

註一: 我們向就第1類及/或第4類受規管活動獲發牌或註冊的公司(包括2 223家持牌法團及111家註冊機構)發出調查問卷,當中超過99%的公司作出了回覆。是次調查涵蓋受訪公司在二○二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匯報期)向非專業投資者客戶、個人專業投資者及部分法團專業投資者銷售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情況。

註二: 在匯報期內完成至少一項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交易的投資者數目。

註三:交易額是指投資者就投資產品已付或應付的金額。就結構性產品及衍生工具產品而言,交易額指在銷售時合約所承擔最高風險的金額。受訪公司只需匯報單邊交易,而滾轉、贖回及平倉的交易額則無須匯報。
 
2022年9月27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8時1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