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會見傳媒談話全文
****************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七月三十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記者:局長你好,三條問題。第一,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會否如財政司司長所說逐塊土地研究其保育價值再興建房屋;第二,郊野公園面積佔全港面積四成,有小朋友需在碌架床做功課,政府會否放寬邊陲地帶興建房屋,讓他們有更好的居住環境;最後,香港郊野公園的規模相對於劏房戶和公屋輪候冊人數是否太奢侈?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我們看到保育和發展這個話題在香港愈來愈熱烈,大家都有不同的建議。在政府圑隊裡,我作為環境及生態局局長,看到保育這個問題有兩方面需要思考。第一,以往我們保育的政策和方式是透過圈地,將一些地方劃起作為保育地帶,這些地方就不能發展。我們回顧歷史,當然它能夠達到部分保育的目的,但我們看到許多不能發展的地方已荒廢,慢慢地它的保育價值愈來愈低,這對那裡的物種不好。南生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那個地方原本可以好好保育,但由於那裡的魚塘慢慢乾涸或被填平,從保育角度來看,那裡有許多地方都被破壞。所以我們單以圈地禁止發展方式去保育的方法,我看到當中存在缺憾。
   
  第二個問題,我們看到香港是個缺乏土地的地方。剛才你提到劏房問題,居住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然而社會必須向前發展,我們看到許多保育議題上引起土地爭議。有時是保育一方獲勝,土地不能發展,有些人因此受影響;有時發展一方獲勝,土地得以發展,可供保育的土地似乎又少了。所以我們將土地以圈地方式作保育確實面臨很大的難題。我與生態保育專家和學者曾討論這個問題,保育的重點是希望達到生物多樣性,保育生物物種,希望生物可以生存得更好更多,這是我們保育最重要的目的。而那些分散、斷開和缺乏管理的土地,長遠而言對那裡的生境、物種都不是好的方式。若我們能將它們聯繫、延續和擴大,這對那些物種的生存和壯大將更好,故我們並非純粹爭奪土地多寡。在這個大前題下,我認為我們應該認真探討積極保育的方向,能否找出一些已被破壞的地方加以修復,將一些需要保育的地方訂定,然後配合適當的管理,這將對保育更好。
   
  我們在北部都會區提出這個概念,藉着米埔濕地周圍的地方,政府可以修復被破壞的地方,將其變回魚塘,建造2 000公頃濕地保護地帶,當中有三個濕地保護公園。採用這個形式,我們深信適當的保育和管理,修復被破壞的地方,這對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物種必然較現在的做法更好。亦因我們需要保育的地方能清晰地劃分和管理,其他無須保育的地方、公園以外的地帶可以釋放出來,或能有其他的發展和用途。剛才我也提過,環境及生態局重點是研究如何生態保育、我們能如何做得更好,同時擁有新的契機,能平衡發展和保育,而並非將發展和保育作對立層面。我們希望這將會是個新方向,在北部都會區我們能做得更好。現時我們仍在研究,漁護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原本計劃於後年年初才完成研究,但我要求他們加快速度,希望於明年年底時完成研究。屆時對香港保育帶來新的方向,會有更具體和更清晰的方向。我期望能夠在發展和保育有新的平衡點。正如剛才你提及劏房等問題,未來我們或能因此更容易找到更多土地,從而達到雙嬴的局面。
   
記者:能否多談如何達到管理工作、確保生態價值不被降低?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管理工作將視乎屆時相關土地用作的用途再去決定,因我們的目的是保育,而濕地亦有很多不同用途。其中,我們現考慮香港的漁農業發展需要更多地方,大家都知道保育和漁農業發展沒有衝突,若我們合作得好,或是個新方式。我們在這個新的濕地保護區裡的三個保育公園有幾個用途,一是保育,中心地帶需要被保護,就如現時米埔和其附近的地方需要被保護一樣,那是個保育區。但在保育區外圍的地方,或是魚塘或是濕地,我們或可作漁業發展的研究;於再較外圍可以作為商業性的魚塘,可找漁民來研究作魚塘和養殖;再外圍的地方,我們認為北部都會區或需要更多後花園,我們能在那裡作為生態旅遊,讓人們享受或效法外國國家公園作住宿地方。當我們有不同的用途使用這個濕地,自然有適當的管理。所以我認為未來可以透過這個方式,管理和延續保育這個濕地保護區。
   
記者:就膠袋徵費、有團體和議員提出加至兩元甚至更多,政府同不同意這個加幅建議?同意與否的原因是甚麼?如調整徵費加幅會否再作公眾諮詢?當中有甚麼考慮?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當時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就膠袋徵費的建議是加到一至兩元,所以現時的提議都在他們(委會員)的建議幅度內。政府為何認為膠袋稅能改變市民的習慣,當日我們加至五毫時的確很有效,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或有兩個,第一是透過徵費,市民每次購物時會被提醒每個膠袋需要收費五毫,故這個提醒或改變他們的行為。亦有些人在心理上認為付費購買膠袋不划算,為何不自備購物袋。無論如何,這個徵費能改變市民心理或行為,較收費定價更重要。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我們認為加價這個動作是重要的,因上調徵費可再次提醒市民,或使他們心理認為不划算,有改變行為的作用,加幅相對不太重要。
   
  按照現時疫情及社會氣氛,政府認為現階段由一元開始會較合適,所以政府的建議是加至一元。我們聽到很多議員有意見,認為加幅至一元甚至兩元或更好,由於他們的建議都在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建議的加幅內,即使議員最後認為加幅訂定至兩元,政府亦會尊重他們的意見,但政府仍會維持一元開始的建議。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7月30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7時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