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於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簡報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七月十一日)下午就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盧寵茂教授的開場發言:

  各位市民、各位傳媒朋友,我今日再次出席疫情簡布會,主要想講兩件事︰第一,是有關最新的疫情發展情況,特別是在醫管局內最新的病人數據,以及醫管局的同事因應着現時疫情的發展,作一個最壞打算的應急方案。第二,是因應有可能發生的疫情發展,可能會影響醫管局服務的各方面,我們亦要對這些最壞的情況,作出一個最好的準備。我想向大家談談關於政府在繼續推進更精準的抗疫方案內,要採取的一些措施,特別是有關我們考慮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做「實名制」,以及引入「紅碼」和「黃碼」的概念,以加大我們更精準的抗疫。

  首先我想談談香港近期的疫情發展,特別是對我們醫療服務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新增個案一直徘徊在高位,由五月底的低三位數字,一直上升至四位數字,過去幾日都徘徊在接近每天三千宗。增加了個案宗數後,其實醫院管理局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由六月初到昨日(七月十日)的一個月內,在醫管局的設施內,因為新冠病毒感染要接受治療的病人,已由三百多人,增加至昨日的957人,趨勢是很明顯的,亦很快會破千,即是說現時我們醫院管理局的病床,有一千張是給這些新冠病人使用。另外,新增每日的危殆或嚴重個案的數目,一般由入院去到變成危殆,會有滯後,可能是大概兩星期,而大家亦見到,由六月初,每日兩、三個的低單位數字,在過去幾日已經上升至每日八、九個,甚至出現雙位數字。如果看累積的危殆和嚴重個案,亦可以看到在最近這星期開始,每日數字已經明顯有上升。因應這情況,醫管局做了一個最壞的打算,應對預計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現時入院大概最多是每日150人,而調動的醫院病床,醫管局現時的預算是1 200張,剛才的數字亦顯示,其實已使用了1 000張,很快會破一千,暫時來說,對整體的醫院服務的影響是比較輕微,我們亦不希望影響到公共醫療體系內的其他病人,特別是一些重症、急症,或包括癌症的病人。但是醫管局的一個最壞打算,是根據現時的情況,包括相關數字似乎在兩個星期左右,有趨勢可能會增加一倍,我強調這是一個最壞的打算。七月下旬有可能出現每日入院的病人數目達300人,而醫管局要調動1 200至2 500張病床,這相對於我們全港的公立醫院的急症床位是接近百分之十,再加上考慮到可能有一定數目的員工會受到感染,服務可能受影響的最壞打算,是會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調整。至於再進一步的情況惡化,其實這都是一個估算,但我們要強調,我們寧可是備而不用,而不要用而不備,我們要以最壞的打算,去作最好的準備。

  考慮到這個情況,我們如果要改變這個繼續上升的趨勢,扭轉上升趨勢,去把握未來在我們的手中,去改變未來,不要讓最壞的情況發生,我們希望要做到更精準的防疫。這就是第二部分,我想向大家介紹政府是希望能夠做到更精準抗疫,這包括我們早前已經提到的,在核酸檢測,即是病人的診斷方面,我們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便必須做到核酸檢測的「多、準、快、易、平」。

  另一方面,當有確診病人,我們亦要有一些比較嚴謹,但希望是人性化一點的隔離或檢測措施。現時每日二、三千確診的病人中,其實有接近百分之六十是居家隔離。在昨日,居家隔離有12 419人,這些都是已確診,是真真正正帶有病毒的。如何有效減少這些確診人士,或其他較高風險,可能會確診的人士,在社會內不同場所繼續活動,減少市民的健康風險、感染的風險,這是政府必須要做到的。所以我們對於現有的一些隔離措施,希望繼續優化,特別是現在的居家隔離措施。政府由七月十五日開始,會要求居家隔離的感染人士要戴上電子手環,確保他們不會離開居家的範圍。

  政府強調我們對疫情不會「躺平」,我們要做好隔離措施,但我們所有這些措施,都是針對一些已經確診的人士,他們是帶着病毒,對其他的市民會有風險,所以我們要做到更加精準的居家隔離,但同一時間亦希望做到人性化。

  「安心出行」方面,當有市民核酸檢測陽性,我們的建議是,相關確診人士的手機程式會轉為「紅碼」,「紅碼」的作用,是識別已確診感染人士,令他們無法進入一些特別場所。現時這些適合居家隔離的人士,我們會在執行隔離令的時候,確保他們不要進入一些有高危人群的場所,特別是醫院及院舍作探訪。另一方面,他們亦不可以去一些高危的活動場所,例如是除下口罩的一些處所。市民應該要明白,這些確診人士其實是應該隔離的,根據香港法例,我們已經發出了隔離令,無論他們是被送往一些定點的隔離設施、或是居家隔離,其實他們都不應該在社區內走動,危害其他市民的健康。如果有「紅碼」作為識別,我們在執行隔離措施的時候,便可以更到位、更嚴謹。

  另一方面,現時需要檢疫的人士,例如一些境外入境的人士,他們要在指定檢疫酒店進行檢疫。政府聽到很多聲音,理解香港的經濟和對國際的連通,可以能夠做得更多、更好,令市民的生活和我們的經濟能夠有相當的回復,我們亦正研究如何精準地做好檢疫措施。這亦包括現時七天在指定檢疫酒店的檢疫,能否可改為局部的、居家的健康監察。健康監察的意思,是這些檢疫人士在完成指定檢疫酒店的檢疫日數後,他可以回到合適的住所,符合居家健康監察的要求,然後作一個「點對點」的管理,他們可以回復相當的活動,可能是包括工作或學業,但同一時間,他們仍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所以我們必須限制他們不能到一些高風險人群的場所,例如我經常提到的,我們的醫院和長者院舍,亦不能夠進行一些需要除下口罩,可能引起傳播的活動。這就是我們要引入「黃碼」的一個最先會推行的人群。如果有了「黃碼」作識別,這些原來在指定檢疫酒店的入境旅客,我們是可以考慮作適當的調整。作為居家的健康監察,以「黃碼」作為識別的手段,令到他們不會進入一些高危人群的場所,以及進行一些高風險的活動,包括特別是一些除下口罩的活動。所以這是我們精準防控的其中一個重點。

  我要重申,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無論是在隔離或檢疫方面,都是有法律的依據,市民檢疫和隔離是要受到法例的限制,相關人士如在隔離期間或檢疫期間,離開隔離或檢疫的地點,甚至是進入一些高風險的場所,其實是違法的。但為了我們要更好防疫,確保隔離檢疫的措施到位,我們覺得以「安心出行」程式作「實名制」是會有幫助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識別確診和需要檢疫人士,而並非用於追蹤,亦不會限制大部分沒有確診和無需檢疫的市民的自由。

  最後我重申,政府要堅持精準抗疫,用快速準確的診斷,去配合更嚴謹但人性化的隔離和檢疫措施。我們的目標是減低社會抗疫的成本,但同一時間提升抗疫的效果,多謝大家。
 
2022年7月11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21時00分
即日新聞  

圖片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中)、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左)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醫生(右)今日(七月十一日)就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