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於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簡報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
****************************************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七月八日)下午就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關慧敏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盧寵茂教授的開場發言:
 
  各位香港市民、各位媒體朋友,今日很高興在此有機會向大家談談香港的疫情,特別是政府昨日有一個公布,在防疫政策上有兩個改變,我們希望今日可以為大家介紹的同時,亦向大家解釋我們最近的防疫政策。昨日的公布的第一點是,由今日(七月八日)起,要求抵港人士於指定檢疫酒店檢疫時,在第三天進行多一次核酸檢測。原本的政策是第一日、第五日、第九日和第十二日,這是加多了一個第三日的核酸檢測。第二個改變是,由昨日(七月七日)開始,即時暫緩個別航班「熔斷機制」,直至另行通告。

  首先我一定要強調,這個政策的改變,特別是暫緩「熔斷機制」,並不表示我們放寬防疫措施。我們只是更精準抗疫、循證抗疫,做到「外防輸入」。政府從來沒有考慮會「躺平」。我們一直持續加強由外來人士的檢測,包括在五月二十四日凌晨開始,抵港並提早完成強制檢疫的人士,都須額外於抵港的第九天進行強制檢測。而今日開始,我們增加了第三天進行多一次核酸檢測。即是說,入境人士抵港後,除即日在機場做核酸檢測外,在第三、第五、第九及第十二天都需要做核酸檢測。
 
  根據我們的數據分析,其實在第五波疫情開始反彈至現在,香港整體個案數字由六月中開始已達到四位數字,每日新增一千多至二千多宗,昨日更加去到三千宗,而且整體是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單從數字來看,如果沒有一些改善,可能在兩星期左右會達到雙倍,這是一個預算。當然政府希望能夠做到把握數據,改變未來的數據。在同一時間,我們分析了海外地區和台灣抵港人士輸入的個案中,其實以現有的確診個案,這些海外輸入個案只是佔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左右,平均大概是百分之二,換句話說,每一萬位入境人士,大概有二百位是有感染。如何能夠更精準去找出這二百位感染人士,從而令到餘下九千八百位不需要長期檢疫,是我們其中一個方向。整體而言,其實每日的輸入個案都是數十至二百宗之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大概一百五十宗,這佔整體每日香港的個案不足百分之十,最近是差不多百分之五。
 
  市民要明白「熔斷機制」的社會成本相當高。自今年一月一日開始,至六月底的六個月內,「熔斷機制」已觸動了剛好100次的航班,當中抵港後經核酸檢測揪出的個案是534宗,換句話說,這100次的「熔斷機制」牽涉到534宗,即每一次熔斷的航班,就是為了5.34個確診個案的輸入,我們便去熔斷。隨着國際航班來港次數越來越多,乘客量是多,「熔斷機制」對來港乘客有很大的影響,有很多不確定性。每一次的航班,5.34個確診個案,便令到上千計,之後五日的旅客的行程受到影響,再加上最近航班訂位和指定檢疫酒店的預訂有很大的樽頸,是相當困難的。我們亦特別理解到,這時候是暑假,很多我們年青的學生在這個時候想回來和他們的家人團聚,他們的假期是有限度的,不是隨時可以更改,我們都很希望可以歡迎我們的學生回來香港,回來我們的家。所以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後,加上我們的數據顯示,我們的檢疫、核酸檢測的措施是可以很有效地找到這些感染個案,從而不會令到這些個案變成社區傳播的源頭,所以我們決定暫緩「熔斷機制」。
 
  其實「外防輸入」是香港特區防疫重要的一環,所以我在上任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即是今個星期一,我已經到香港國際機場視察整個香港來港旅客抵埗後的所有入境防疫措施。我們要確保在不影響輸入個案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參考這些數據,可以盡量理順到港人士的檢疫及檢測安排,減低對他們造成的不便,令我們在防疫、與國際連通、以及市民的生活、經濟方面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這裏我有另一點想向大家解釋,就是政府對檢測的重視。其實輸入個案只佔我們的數據比較低,如果我們能夠有更準確、更快捷的檢測,我們可以把這些個案在機場的「檢測待行」時,通過核酸檢測發現。我們的數據發現,其實百分之六十的個案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如果在指定檢疫酒店再加一些檢測,我們是有機會可以對指定檢疫酒店的檢測作出調整,這需要有更精準的數據去支持,好像我們在考慮「熔斷機制」的時候,是用數據去說話。
 
  我要強調,其實在新冠疫情防控角度,「早發現、早診斷」是需要一個很準確的檢測。而核酸檢測就是新冠診斷的金標準。核酸檢測可以令我們很早找到受感染者。而通過快速找出受感染者後,我們必須精準做到隔離受感染的人士,令我們只需要隔離這些少數的感染人士,而令到大部分沒有感染的人能夠回復他們的自由,不需要受到這麼多的限制。所以,我們必需要提高核酸檢測的數量、品質、速度、方便度和可負擔性,即做到「多、準、快、易、平」。
 
  在「多」方面,其實我們六月份的核酸檢測量每天大概60 000次;去到七月,通過與核酸檢測商的溝通,以及加大力度做檢測,我們初步已上升至75 000至88 000次。
 
  在「快」方面,我們亦要求第三方的核酸檢測商,要做到核酸檢測最長時間的標準是24小時內一定要有報告出來。在六月,檢測報告的時間,有大概93%至95%達標;在七月,初步我們看到的數據,現時已提升至94%至99%。我們的目標是很清晰的,24小時是應該做到百分百達標。而某一些重點人群、重點地區,我們會要求更快的核酸報告。
 
  最後我在此想向各位市民作呼籲,其實現時的疫情是非常嚴峻,現在不是放鬆抗疫的時候。我們每日確診個案仍處於上升趨勢,醫管局(醫院管理局)的同事,我們的醫護人員面對很大的壓力,入院人數、重症人數已經上升了,稍後我們醫管局的同事會再為大家交代現時的數字去到哪裏,但由六月初到現在,住院的新冠病人數目已經起碼是雙倍。我們的擔心是,不單止醫護人員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和風險去照顧更多的新冠患者,甚至是一些重症或死亡個案會出現,更加重要的是,我們要預防醫護人員、我們的同事感染。如果大量的醫護感染,其實會影響服務,再加上如果醫護人員感染,以及有更多的新冠病人入院,是會影響醫院提供的正常服務,到時影響的就不僅是新冠病人的健康,而是會影響非新冠病人的治療服務,甚至是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第二項我要向市民呼籲的就是疫苗接種。亳無疑問,疫苗接種是預防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現時尚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市民,我們呼籲他們,特別是長者、長期病患者、其他免疫力比較低的、以及小朋友,這時候必須要盡快接種,千萬不要等到再有一波疫情來的時候才去做,記得準時打針。如果已打第二針的,都希望你們準時打第三針;至於長者及高風險人士,其實現時第四針接種已經開始了。
 
  最後,我亦要提醒市民,快速抗原測試是其中一種方法去幫助市民很快捷地可以自行做一個診斷,特別是在第五波疫情的時候,大量的病例出現,是市民可以做診斷的一個比較快捷的方法。但始終抗原測試有其局限性,它的採樣方法、它的靈敏度,都是有限制。如果測試呈陽性,基本上確診的準確度是很高,市民應該立即向衞生署申報;但如果快速抗原測試呈陰性,因為快速抗原測試本身的靈敏度是相對低,所以有可能是「假陰性」。如果你曾到過一些高風險地區或與高風險人士接觸、甚至如果你本身是有症狀的話,希望你不要因為一個陰性的抗原測試而掉以輕心,你必須要見醫生,或者直接做一個核酸檢測,以確保你真的沒有受感染。多謝大家。
 
2022年7月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40分
即日新聞  

圖片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中)、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左)和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關慧敏醫生(右)今日(七月八日)就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