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五題︰推動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
***********************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嚴剛議員的提問和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在二○一七年宣布成立青年發展委員會(青委會),以更全面及有效地研究及討論青年人關注的政策議題,特別是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並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此外,行政長官在二○二一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邀請青委會研究豐富現有計劃並推出全新資助措施,讓青年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成為有擔當、有理想,願意為國家、為香港未來奮鬥的新一代。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青委會進行上述研究的結果和建議為何;有否評估青委會的實際運作成效;政府有否就推動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作出切實可行的政策規劃及制訂階段性目標;
 
(二)有否考慮持續與商界(例如中資企業)合作,推出更多不同形式的大學生實習計劃(例如安排較長實習期或輔以網上活動的實習),從而鞏固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中「關注青年事業」的部分,並促進本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有否考慮持續與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合作,為中學生推出更多不同形式的內地學習交流計劃(例如以網上形式進行的交流),從而鞏固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工作中「關注青年學業」的部分,以及協助本港學生融入大灣區;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希望及棟樑,亦是推動社會及經濟長遠發展的引擎。本屆政府十分重視青年發展工作,致力做好青年「三業三政」的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並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讓年輕一代看到曙光和向上流動的機會。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會)在二○一八年四月一日成立,藉以加強政府內部的政策統籌工作,從而全面並有效地研究和討論青年人關注的議題,推動青年「三業三政」。委員會在其首次會議上已選定了三個主要工作方向,即(一)協助青年選擇適合他們的學業出路;(二)幫助青年發展事業和向上流動;以及(三)加強與青年人交流的渠道。此外,香港過去兩年面對的挑戰亦促使我們反思青年工作的定位和重點。其中,委員會認同須更注重培育青年正向思維的工作。
 
  就嚴剛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勞工及福利局、運輸及房屋局以及教育局後,我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本屆政府和委員會在過去數年攜手合作,推出了不同措施,推動青年「三業三政」的工作。其中,就上文所述的主要工作方向,委員會已推出以下一系列具體措施:
 
  在協助青年選擇適合他們的學業出路方面,委員會致力推動跨局、跨界別協作,加強青年生涯規劃的工作。其中,委員會推行的「青年生涯規劃活動資助計劃」自本輪(二○一九至二○二二年)計劃起增撥資源推出多項措施優化計劃。經優化後,計劃在本屆共資助24間非政府機構與約360間中學合作,較上輪受惠的學校數目增加超過三成。至於下一輪(二○二二至二○二五年)的資助計劃更會進一步增撥資源,其中包括鼓勵獲資助機構舉辦更多活動,協助青年人認識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所帶來的各種發展機遇。
   
  在幫助青年發展事業和向上流動方面,委員會持續優化及擴展各項青年交流及實習計劃,協助青年人擴闊視野,並認識香港以外的工作環境及職場文化。此外,委員會亦在「青年發展基金」下推出了兩項資助計劃,分別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體驗計劃」),分別為有意創業的香港青年提供資本資助及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及加深香港青年對大灣區內地城市青年雙創基地及內地相關雙創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認識。委員會已在去年公布兩項資助計劃的獲資助機構名單。其中,「創業計劃」批出約1.3億元予16個非政府機構推行的青年創業項目,為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本資助以及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至於「體驗計劃」則批出約500萬元予15個非政府機構,舉辦短期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創業基地的體驗項目。
   
  在加強與青年人溝通渠道方面,委員會於二○二○年已推出一項新措施,以政策專題會議的方式,邀請相關政策局、委員和青年人就特定政策範疇的相關議題或政策,特別是與青年「三業三政」相關的政策議題進行聚焦討論。過去三次會議分別探討了青年就業、就業以外青年人可以嘗試的不同出路,以及培養青年人的正向思維等課題。透過有關會議,委員會及相關的政策局直接聆聽青年人的意見,有助政策局日後推行有關政策措施時做得更到位,考慮得更周全。視乎疫情發展,委員會將繼續透過線上及線下不同渠道,繼續加強與青年人溝通,做好橋樑角色。
   
  在培育青年正向思維方面,委員會積極回應行政長官在其二○二一年《施政報告》提出的邀請,即將推出全新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非政府機構,舉辦有助培育青年人正向思維的項目,特別是一些涉及跨界別協作,或以青年為主導以推動社區建設的項目,讓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成為有擔當、有理想,願意為國家、為香港未來奮鬥的新一代。此外,委員會已於二○二一年七月推出試行計劃,推廣本地戶外歷奇訓練活動。試行計劃推出至今獲得正面反應,預計可讓約2 600名青年受惠。視乎試行計劃的成果,委員會將推出全新的戶外歷奇訓練活動主題資助計劃,讓更多非政府機構為青年人提供有系統和具質素的戶外歷奇訓練活動,協助他們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不同政策局亦曾向委員會匯報有關他們推動「三業三政」的工作。以就業為例,勞工處推行「展翅青見計劃」,為15至24歲學歷在副學位或以下的離校青年人提供職前及在職培訓。自二○二○年九月起,勞工處以試點方式,向「展翅青見計劃」下獲聘的合資格青年僱員發放留任津貼,鼓勵他們接受及完成在職培訓,從而穩定就業。勞工處亦開設兩所名為「青年就業起點」的青年就業資源中心,為15至29歲的青年人提供一站式的綜合就業及自僱支援服務。為鼓勵和支持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協助他們把握大灣區的事業發展機遇,勞工處二○二一年一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
   
  房屋方面,政府一直不遺餘力覓地建屋,以滿足不同人士包括青年人的住屋需要,並致力豐富房屋階梯,包括修訂了「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的定價政策,將售價與私營市場脫鈎;推出「港人首次置業」先導計劃;把「綠置居」和「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恆常化;以及加快出售租置計劃屋邨尚未售出的單位等。
   
  此外,我們也在委員會最近的會議上匯報了「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的推行情況。自薦計劃是二○一七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措施之一,希望增加青年人的議政機會。自薦計劃推出至今共收到超過8 200份申請,涉及65個委員會共131個名額;同時,約480個諮詢及法定組織的職位是由通過自薦計劃直接或間接獲委任的青年人擔任。在各政策局的共同努力下,諮詢及法定組織青年成員的整體比例已從二○一七年年底的7.8%增至二○二一年年底的15.4%,成功達至本屆政府訂立的15%目標。
   
  行政長官於去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重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架構,並於本年一月向立法會詳細介紹有關建議。在這些已獲候任行政長官全盤接納、並獲行政會議審議及通過的建議之中,其中一項是成立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以期更全面檢視並制訂青年政策和《青年發展藍圖》,以及推動、協調和監督各個政策局落實青年工作。當中,作為下一屆政府推動香港未來青年發展工作的一份重要文本,《青年發展藍圖》將勾劃香港整體青年發展工作的目標和主要工作方向,並列出相應的未來工作計劃、具體行動、措施和指標,並由日後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負責推動和協調相關政策局共同落實。
 
(二)及(三)正如上文提到,在幫助青年發展事業和向上流動方面,委員會持續優化及擴展各項青年實習和交流計劃。其中,我們一直致力透過「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舉辦青年在內地的實習活動,讓香港青年親身體驗內地的職場實況,從而加深認識內地的就業市場、工作文化和發展機遇。此外,我們亦分別與一些內地頂尖的科研文化單位以及本港的大型企業合作,舉辦「內地專題實習計劃」及「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提供具特色的實習崗位予不同背景、專長和興趣的香港青年。上述三個實習計劃在疫情前每年合共為超過4 000名青年提供到內地實習的機會。
 
  在青年交流方面,我們透過「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內地交流團,以促進香港的青年人認識和了解國情,及與內地同胞的交流,提高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獲資助的非政府機構須舉辦設有特定主題的交流活動,讓青年人就內地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體育運動、經濟、人民生活、社會制度等進行交流考察。在疫情前,計劃每年資助超過15 000名香港青年參與不同主題的內地交流活動,同時亦資助了約3 000名內地青年回訪香港並由香港青年接待。
   
  受到疫情影響,現時相關的實習和交流項目未能成行,但我們容許主辦團體在本港為參加者舉行不構成人群聚集的活動,如網上簡介會、專題講座、訓練班等,讓參加者對當地的文化歷史、社會面貌、人民生活以及最新發展等有所認識。另一方面,委員會早前就青年內地交流和實習計劃開展檢討和優化工作,並會因應新冠疫情發展,在安全可行的情況下重啓和優化各項境外實習及交流計劃。
   
  中學生學習交流方面,教育局一直籌辦及資助學校舉辦涵蓋不同主題及參訪點的學生內地交流計劃,行程已涵蓋內地不同省市(包括粵港澳大灣區),讓學生從多角度親身體會國家在歷史、文化、經濟、教育、科學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深化課堂所學,擴闊學生視野。生涯規劃教育方面,教育局透過「商校合作計劃」鼓勵不同工商機構和社區組織,提供事業探索活動,讓學生認識香港鄰近地區(包括大灣區)升學或就業發展前景,開拓多元出路。曾舉辦的活動包括參觀大灣區城市的企業、經濟開發區及與當地的創業家交流等。在疫情緩和及兩地恢復免檢疫通關後,教育局會持續舉辦相關學生交流活動,為將來升學及就業作好準備。
   
  另一方面,教育局一直與廣東省教育廳等聯繫,鼓勵兩地學校透過姊妹學校促進師生交流。現時有超過960對香港與大灣區學校締結的姊妹學校,透過舉辦形形色色的交流活動,加深香港學生對大灣區的了解,並促進兩地學生的交流及建立情誼。由二○一八/一九學年起,政府為每所與內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的本地公營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包括特殊學校),提供經常津貼及專業支援。教育局會繼續推動姊妹學校計劃更深、更廣的發展。



2022年6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