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答問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六月九日)上午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的開場發言:
 
梁君彥主席、各位立法會議員:
 
  早晨。尚有三個星期我便完成行政長官的五年任期,今日獲主席安排在立法會議事廳作最後一次發言,並回答議員提問,感到非常高興,亦在此預先多謝梁君彥主席在六月二十一日安排了的送別午宴。
 
  凡來到這種重要時刻,一般人都喜歡回顧和展望。對我來說,因為過去五年真的是驚濤駭浪,香港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所以值得回顧的事非常多,而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我們正站在回到「一國兩制」的初心和正確軌道的新起點上,任何人都對香港的未來充滿期待。今日藉此機會,我想與大家分享三方面的體會:第一是行政和立法關係;第二是有關「愛國者治港」如何推動香港實現良政善治;第三是香港的未來。
 
  特區奉行的是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制度,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有雙負責的制度,亦是雙首長的體制。行政長官既須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亦須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行政長官既是行政機關的首長,亦是整個特別行政區的首長。行政長官除了要確保其領導的行政機關履職盡責、管理好特區所有事務外,亦要維護立法機關制衡行政機關的憲制職能。同樣,行政長官亦要維護司法機關行使其司法獨立權。
 
  我在二○一七年七月五日首次以行政長官身分來到立法會時,首先回顧了我在政府30多年以來如何履行做好行政和立法關係。當時我這樣說:「我喜歡去立法會。這個並不是『賣口乖』,因為這裏是議事、論事,為市民做事的地方。看到過去幾年的內耗」——當時是二○一七年,大家知道二○一七年前的幾年,特別經過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議會當時是怎樣的政治局面,所以當時我說——「看到過去幾年的內耗、鬥爭,劍拔弩張的情況,我是感到有些傷心。聽到公務員同事有時苦笑地問,提到自己要等多少次財委會會議才能夠進入房內去談自己的議程」——因為議員不斷地在「拉布」——「我感到痛心。看到因為行政立法關係欠佳,官員和議員缺乏互信,而拖慢政府落實政策的速度,我感到擔心。但是我不灰心,因為我仍然深信絕大部分議員和官員都是心愛香港,都願意為目前這個困境找出路。」
 
  其後一、兩年間,我努力過,加強了與不同背景、黨派、政治理念的議員溝通,亦吸納了不同黨派議員的意見,亦或許由於這個原因,二○一七年和二○一八年的《施政報告》儘管是在非常政治化的議會由議員分組點票,致謝動議獲得通過。但一場修例風波說明了良好的行政和立法關係必須建基於「一國」的原則,須正確掌握中央和特區的關係;若有鼓吹「港獨」或危害國家安全、主權、發展利益的人士通過選舉進入特區的政治體制,利用議會這個平台破壞中央與特區的關係,甚至勾結外國勢力,衝擊「一國」的底線,輕則拖垮特區的管治,重則企圖顛覆特區的政權,危害國家安全。所以我的體會是,要徹底改善行政和立法的關係,必須確保「愛國者治港」。因此,過去兩年中央果斷出手,特區當然全面配合落實《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為香港開啓良政善治的新篇章。有了「一國」原則的共識,要處理好行政和立法關係,真正做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確保政府依法施政、順暢、高效,我認為已非大問題。
 
  其實,由愛國者組成的立法會有助提升特區施政效能,這已出現,可見於第六屆立法會任期的最後一年,即自二○二○年十月一日後,以及至今運作不足半年的第七屆立法會。立法會在這段期間通過了不少意義重大的條例草案,包括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全面禁止電子煙,以及即將在今日通過的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亦通過了很多撥款建議;以及督促政府,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着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些雖然是不具立法效力的議員議案,但我可向大家說,在這大半年以來,我與特區的官員都很認真考慮大家提出的意見如何得以落實。
 
  事實告訴我們,若非已確保「愛國者治港」,我們無法落實以下工作。第一是特區政府的架構重組,這亦是為何我在二○一七年三月當選後,我已洞悉當時的政府架構——亦是我五年任期以來的政府架構——並不完全完善,但當時政治內耗的環境根本沒有空間可將這些建議提交立法會,但今日在「愛國者治港」的旗幟下,這些工作可以進行,亦會成事。第二,若非「愛國者治港」,我們根本沒有基礎討論港深兩地全方位合作,包括在皇崗口岸實行「一地兩檢」、在「一河兩岸」打造「一國兩制」下的創科「一區兩園」。若非「愛國者治港」,我們沒有底氣重新提出《版權(修訂)條例草案》,這條曾經過兩次「滑鐵盧」、在立法會「拉布」而無疾而終的重要法例修訂。若非「愛國者治港」,我們不會提出一個打破地域限制、有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可以橫空出世。所以一個確保「愛國者治港」的立法會,令我們的官員更有志氣、更有底氣,可以創新思維,不會因為建議被政治內耗拖垮而卻步。
 
  有了雙重保障和上述底氣,香港更有把握可以用好我們的獨特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實機遇是無限的,大家只要看看去年三月中央通過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就看到中央對香港的加倍支持。除了傳統產業,即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和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這四個環節外,中央亦通過「十四五」規劃,首次支持香港發展國際航空樞紐、亞太區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過去五年的發展,最令人振奮、最令本人感到安慰的,是創新科技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我在此不再詳細講述。創新科技的發展,通過我們史無前例地投入了1,500億元,初見成效。文化藝術發展同樣是通過特區政府投資在西九文化區、去年開幕的M+博物館受到廣大市民歡迎;大家現時熱切期待的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博物館將在七月二日對外開放,我在此宣布,特區政府和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已剛敲定將在六月二十二日聯合主辦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開館儀式,希望大家到時可以參加。
 
  這五年來,無可否認是回歸以來最嚴峻的局面,挑戰真是前所未有,風高浪急,但驅動我勇往直前、無畏無懼的,是一份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儘管社會對我的工作評價不一,在座各位議員對我領導的特區政府亦認為有改善空間,但我可以大膽說一句,我已交出一張無愧於自己的成績表,亦為我42年的公務生涯畫上完整句號。在此我祝願各位議員工作順利、政通人和,香港市民攜手再上新征程,開創「一國兩制」事業更輝煌的未來。多謝大家。
 
2022年6月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4時31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