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五題:「先買後付」電子消費模式
******************
  以下是今日(六月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廖長江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答覆:
 
  據報,「先買後付」電子消費模式近年在亞洲地區大行其道,深受年輕一輩歡迎。香港亦有虛擬銀行及企業推出「先買後付」支付服務平台(下稱先買後付平台)。有意見認為,由於這類平台一般不設客戶入息門檻,更以免息分期作招徠,而且客戶逾期還款所招致的罰款和手續費也相對較低,因此容易助長年輕人過度消費,令他們陷入債務危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過去兩年,本港消費者透過先買後付模式消費的總額及其佔香港電子商貿零售總額的比例,以及逾期還款的個案數字;
 
(二)會否參考英國的做法,立法規定先買後付平台須先查詢客戶的個人信貸報告和檢視其還款能力,才可批出消費貸款;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現時,金融機構無法透過查閱客戶信貸報告,以了解其有否先買後付方面的債務,政府會否規定先買後付平台須向信貸資料機構提交信貸資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隨着電子商貿興起和科技發展,金融市場上出現不同形式的創新支付服務,廖議員提到的「先買後付」為其中一例。一般而言,「先買後付」平台提供分期付款服務,用戶經與平台合作的商戶購物時,使用平台的應用程式付款,可將賬單攤分若干期數結賬。相比市場上現行的其他分期付款服務,如信用卡分期付款服務,「先買後付」的還款期通常較短,多為三個月左右,用戶若準時支付所須款項,便無額外收費,若有逾期付款情況,「先買後付」平台視乎其營運模式或會收取利息或定額手續費。
 
  「先買後付」服務在海外較為盛行,在香港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部分「先買後付」的平台會在用戶有逾期付款情況後停止其帳戶,避免自身損失,間接亦不會令用戶債務滾大的情況出現。另外,我們現行有關保障消費者及促進謹慎借貸的措施,亦適用於「先買後付」服務。例如,銀行(包括虛擬銀行)提供的「先買後付」服務,須遵從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訂立適用於個人信貸產品的規定;其他非銀行機構提供「先買後付」服務時,如涉及向用戶提供貸款,則須根據《放債人條例》(第163章)申領放債人牌照,並受牌照條件的規範。此外,政府亦持續透過公眾教育活動向大眾宣傳審慎理財的訊息,包括避免過度消費、借貸時考慮清楚個人財務狀況及還款能力、避免債務滾大等。
 
  就廖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金管局及公司註冊處後,我現綜合回覆如下:
 
  根據一份有關環球支付的研究報告指出(註一),二○二一年香港的消費者以「先買後付」方式於實體店鋪消費,佔消費支付總額的約百分之二,以信用卡支付仍然是港人到店消費的首選方式,佔交易額約百分之五十五,而以電子錢包以及現金支付則分別約佔百分之二十四和百分之十一。另外,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亦於今年四月至五月期間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有百分之三十五受訪者曾聽聞「先買後付」服務,至於曾使用該服務的受訪者約為百分之零點三。由此可見以「先買後付」方式的消費習慣目前仍在起步階段。
 
  由銀行提供的「先買後付」服務,一般以無抵押個人信貸產品方式推出。現時金管局的《監管政策手冊》已有規定,提供無抵押個人信貸產品的銀行須就信貸申請作出評估,及進行信貸檢討,並且利用信貸資料服務去協助有關工作。至於其他機構提供的「先買後付」服務,視乎服務的具體業務方式,或需領有根據《放債人條例》而發出的牌照,而根據放債人牌照條件,放債人在批出任何無抵押個人貸款協議之前,必須對借款人還款能力作出評估。
 
  在向信貸資料機構提交信貸資料方面,金管局一直要求銀行須在《個人信貸資料實務守則》所訂的框架下,向信貸資料服務機構提交客戶的信貸資料,這要求同樣適用於提供「先買後付」服務的銀行機構。目前,以發出個人貸款額計屬大規模的主要持牌放債人,已參與向信貸資料服務機構提供信貸資料,以便銀行及持牌放債人等信貸提供者能共用個人信貸資料,從而更準確地評估客戶的信貸質素。
 
  正如剛才廖議員所說,隨着「先買後付」的使用可能會有所增長,金管局已公布會參考國際經驗,就銀行推出「先買後付」等創新消費金融產品擬訂加強消費者保障的指引。有關工作正在進行,預計在未來數月會就具體指引徵詢銀行業界的意見。另一方面,投委會已於其網站設有專頁(註二)介紹「先買後付」服務的特性,以及消費者使用該服務時須注意的事項。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先買後付」服務的發展情況,以檢視監管措施以及公眾教育的工作,在推動金融創新時,亦確保監管措施與時並進,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保障消費者權益。
 
  多謝主席。
 
註一:金融服務商FIS旗下Worldpay發表的《2022年全球支付報告》。
註二:www.ifec.org.hk/web/tc/blog/2021/12/buy-now-pay-later.page
 
2022年6月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