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六題:輸入勞工
***********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邵家輝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不少行業的經營者反映,本港勞工短缺,他們長期面對招聘困難。此外,有研究指出,香港人口老化和生育率長期偏低,令勞動力持續下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10年,每年本港的「少年兒童撫養比率」和「老年撫養比率」分別為何;有否評估,該等比率在未來10年及20年的變化,以及其對本港勞動力,以及社會和經濟的影響;
(二)過去五年,(i)每年政府分別接獲及批准了多少宗輸入屬技術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的申請,以及(ii)涉及勞工的數目(按行業類別以表列出該兩項數字的分項數字);該等申請涉及多少家企業;
(三)現時,一般企業申請輸入勞工須符合甚麼條件,以及申請程序和所需時間為何;
(四)有否評估,現行有關申請輸入屬技術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的措施是否切合本港不同行業、經濟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會否考慮改善有關措施;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五)有否參考其他司法管轄區(例如新加坡、澳門及日本)輸入勞工的政策,以及該等政策所產生的效果;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經諮詢相關決策局後,我現綜合答覆如下:
(一)二○一二年至二○二一年香港的少年兒童撫養比率和老年撫養比率表列如下:
年份 | 少年兒童撫養比率(註一) | 老年撫養比率(註二) |
二○一二 | 152 | 183 |
二○一三 | 149 | 190 |
二○一四 | 150 | 198 |
二○一五 | 154 | 208 |
二○一六 | 155 | 218 |
二○一七 | 157 | 228 |
二○一八 | 159 | 238 |
二○一九 | 160 | 249 |
二○二○ | 159 | 262 |
二○二一 | 157 | 282 |
註二:老年撫養比率指65歲及以上人口數目相對每千名15至64歲人口的比率。
根據政府統計處以二○一九年年中人口估計為基準的人口推算,未來人口將持續高齡化,死亡人數會顯著增加,而出生人數則會減少。因此,推算未來20年香港的少年兒童撫養比率會逐漸下降,而老年撫養比率則持續上升。選定年份的推算少年兒童撫養比率和老年撫養比率表列如下:
年份 | 少年兒童撫養比率 | 老年撫養比率 |
二○二六 | 158 | 357 |
二○三一 | 144 | 435 |
二○三六 | 132 | 483 |
二○四一 | 125 | 521 |
面對人口高齡化,政府會繼續採取各項措施鼓勵更多人士投入勞工市場。政府亦會繼續積極投資教育和培訓,提升勞動生產力。
(二)及(三)根據政府一貫的政策,僱主必須優先聘用本地工人,並確實未能在本港聘得所需人手時,方獲准輸入勞工。政府設有不同計劃,讓僱主可按實際業務需要申請輸入勞工,填補本地勞工市場所缺乏的技能,維持本港的競爭力和滿足發展需要。僱主可按有關職位空缺所需的技術水平及/或教育程度,向入境事務處或創新科技署申請引入專業人士,或透過勞工處的「補充勞工計劃」申請輸入屬技術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
「補充勞工計劃」規定僱主必須進行四星期的公開招聘,優先聘用本地工人填補空缺。僱主完成上述招聘程序後,勞工處會就每宗申請作出分析,評估僱主是否有誠意聘用/培訓本地工人、實際人手需要、在職本地僱員的數目,以及培訓機構/專業團體就有關職位的本地人力供應情況的意見等,然後制訂建議,邀請勞工顧問委員會(勞顧會)委員給予意見。勞工處處長全面評估各項因素,以及勞顧會委員所提供的意見和理據後,才會決定批准或拒絕有關輸入勞工的申請。
勞工處處理每宗「補充勞工計劃」申請所需的時間受多項因素影響。近年處理大部分「補充勞工計劃」的申請約需時五個月。
二○一七年至二○二一年,勞工處接獲及批准的「補充勞工計劃」申請數字載於附件一。申請和獲批輸入的勞工人數按行業劃分的分項數字載於附件二至六。勞工處沒有備存申請涉及企業的數字。
(四)及(五)政府相關決策局和部門一直密切留意不同行業的人力供求情況、加強培訓及吸引新人入行。在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政府容許引入專業人士及輸入勞工,並會與持份者探討適度和有規範地增加輸入勞工,以紓緩個別行業/工種的人手短缺問題。政府在有需要時會參考其他地區輸入勞工的政策。
完
2022年5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