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就「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議員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五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陳祖恒議員動議的「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再次感謝陳祖恒議員提出這項對香港發展至關重要的議案辯論,以及黃元山議員、邱達根議員及周浩鼎議員提出的修正案,辯論中共有25位議員發言,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意見。大家對香港創科及「再工業化」發展的重視令我非常鼓舞,亦十分感動。
 
經濟表現指標
 
  有議員關心到需要更清晰地確立創科及工業發展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事實上,創科及「再工業化」對香港的經濟貢獻非常廣泛,可能難以用單一數字來全面衡量。正如不少議員所提及,創科及「再工業化」發展,不但可提供直接、優質的就業機會,亦可推動相關企業在港設立其他業務,例如市場策劃及推廣、銷售及會計、供應鏈管理等,從而帶動對其他行業的服務需求,間接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令香港的整體經濟更具活力。在本屆政府史無前例的資源投入及從八大方向持續推出不同措施及政策的推動下,香港的創科生態圈發展非常迅速,例如,初創企業的數目在七年間增加三倍至二○二一年的約4 000間,同期亦見證十多間獨角獸企業的誕生;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更大增三十多倍至每年超過400億元。政府與大家的目標方向一致,正竭盡全力推動創科和「再工業化」發展。
 
  辯論中亦有議員提到政府應為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訂立目標。事實上,創科局(創新及科技局)於二○一七年已經採納了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所提出的關鍵績效指標。當中,就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所訂下的績效指標是要在二○二○年之前扭轉其下降趨勢。近年,相關比率大致穩定,沒有像過去二十多年般持續下降。至於有議員提及應優化現行本港製造業的統計方法,我們亦留意到業界有聲音指出香港的工業並非只限於傳統的製造業,並提供新視角,建議採用更廣義的理解,例如包括支援生產的服務業,以更好反映工業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創科局一定會與政府統計處保持緊密聯繫,以探討制訂相關指標,從而更有效掌握製造業的發展狀況。
 
  多位議員亦提到「香港製造」的定義正隨時代不斷轉變,由以往只限於在香港生產的「Made in Hong Kong」逐漸轉型為總部經濟主導的「Made by Hong Kong」。縱使不少製造業製造與生產的部分都在香港以外地方進行,但部分的生產鏈,由科研、設計及生產管理,以至部分先進製造工序都適合在香港進行。剛才我在開場發言時提到推動「再工業化」的五大工作方向,我們一定會繼續加大力度推行,做到「Made in Hong Kong」和「Made by Hong Kong」相輔相成。
 
創科土地及基建
 
  政府亦完全明白和同意提供足夠用地對科研和「再工業化」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已預留超過350公頃土地作創科發展,並為先進製造業提供土地。未來,位於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將與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540公頃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集港深兩地優勢,並且會提供完善的配套,匯聚海內外人才,勢必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亦有利我們吸引龍頭企業落戶灣區、落戶香港。為此,港深兩地已推出聯合政策包,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資源流動及開設業務等多方面的支援措施,包括人才住房等,攜手為合作區招才引智。
 
  此外,我們正全力推進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計劃及數碼港擴建計劃。相關項目會提供設施進行產品研發、原型製造、產品設計及測試等高增值工序。同時,政府會重啓馬料水填海計劃,新土地主要會用作創科發展。政府亦會繼續開拓可用作創科發展的用地,以配合香港未來發展的需要。
 
  具質素的基礎設施,是推動「再工業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議員提及的半導體產業而言,將於明年年底落成的微電子中心就正正為業界提供必要的特定專項設施和共用配套支援,用作開發、測試、試產/原型生產微電子產品,將大大有利於香港微電子產業的發展,推動高增值行業的研發和科技應用。
 
人才
 
  我完全同意要推動創科及「再工業化」發展,質量兼備的科技人才是至關重要。所以不少議員都關心香港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我們如何可以加強建設好香港的人才庫呢?其實本屆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透過不同措施和資助計劃,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從小培養年輕一代對創科的興趣,鼓勵和協助他們投身創科行業。
 
     在吸引海內外人才方面,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快速處理涉及輸入非本地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的申請,涵蓋13個科技範疇,當中涵蓋不少與先進製造業相關的科技領域。而位於科學園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已經匯聚超過一千名來自全球各地頂尖的科研人員,進行跨學科、跨領域及具全球影響力的前沿研發工作。此外,在去年六月推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至今已有超過60名傑出學者獲選。
 
  為提升本地企業人員的科技水平,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透過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科技培訓,特別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由二○一八年八月到今年三月底,這個計劃已經登記超過2 600個有關的培訓課程,資助超過9 600名本地企業人員接受12 980次培訓,亦有2 300間企業受惠,總資助額已經超過1億元。
 
資金
 
  至於資金支援方面,我在開場發言提及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至今已原則上同意支持28個項目,獲資助的企業涉及生物科技、醫療器材、納米纖維材料及電子等行業,總資助額接近2億元。
 
  此外,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更宣布,在「香港增長組合」下成立50億元的策略性創科基金,專注投資對香港具戰略價值、較具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以豐富香港的創科生態。
 
技術
 
  在技術方面,我在開場發言時都有簡單介紹過,生產力局的工業4.0升級與認可計劃,透過整合人工智能、機械人、物聯網、人機界面、大數據等技術,協助企業建立智能生產線,逐步升級至「工業4.0」。
 
科研
 
  科研是創科之源,出色的科研為新的產品及技術提供穩固的基礎,對工業發展至關重要。香港科研實力非常雄厚,我們有五所一百強的大學,與海內外的大學及科研機構亦有一個非常良好的科研合作關係。有議員朋友提到應改革大學專利分配政策以促進科技技術轉移,事實上,政府一直支持大學進行研發及把研發成果商品化。各大學有它們的初創企業知識產權政策,而我們亦見證了不少成功的衍生公司,成果非常令人鼓舞。今年《財政預算案》亦宣布倍增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給予獲資助的每所大學的年度資助額,加大力度支持大學初創企業並推動研發成果落地及「再工業化」。
 
  除了支持大學及五所政府研發中心的應用研發工作外,政府亦提供一系列的財政支援鼓勵企業進行研發,包括為企業在香港進行的合資格研發活動的開支提供兩級制、最高可達到百分之三百的額外稅務扣減。至於在香港境外進行的研發活動的有關研發開支,企業亦可向稅務局申索百分之一百的稅務扣減。
 
  亦有議員提到應建構大型研究機構及增加科研開支。除了我早前提及的InnoHK外,今年的《財政預算案》進一步宣布預留100億元,為香港生命健康科研的長遠發展提供更完備的配套,提升我們在生命健康科研的容量及能力,包括在港深創科園設立InnoLife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此外,我們亦會倍增對香港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每年的資助,讓它們有更多資源進行研發工作,務求促進技術轉移及研發成果實踐。
 
產業政策
 
  剛才亦有不少議員提及不少國家就智能製造業有清晰的產業政策,勾畫現有科技發展的優先次序,以及別具潛力的未來科技範疇等等。我們明白科技發展事實上是一日千里,不同的科技領域亦相輔相成,對持續提升本港整體的創科生態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會聚焦支持具戰略價值及發展潛力的科技領域。我剛才提及的微電子產業及生命健康科研正正就是香港獨有的優勢,是我們優先推動的科技領域。
 
 
結語
 
  事實上,近年有不少業界朋友都表示有興趣在香港投資智能生產,亦有業界朋友積極提升他們現有的生產線,邁向「工業4.0」發展。這些良好勢頭顯示我們在推動「再工業化」的方向正確,工作亦漸見成效。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發展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除了要把握好這些新機遇、發揮好我們國際化和市場化優勢之外,更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配合國家建設成為科技強國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推動創科及「再工業化」是其中重要一環,亦應是長期的政策。我們需要各界繼續全力支持,以收成效。我們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及研發機構緊密合作,並會虛心聆聽議會及各持份者的意見,勵精圖治,持續優化相關規劃藍圖,以更好落實各項推動創科及「再工業化」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改善民生。
 
  主席,我謹此陳辭。



2022年5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2時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