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八題:推動青年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
  以下是今日(五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玲麗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為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到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行政長官於二○二○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該計劃)。該計劃設有2 000個名額,但截至本年一月底,政府只接獲企業就聘用約1 100名畢業生提交領取津貼的初步申請。有青年人認為該計劃有不足之處,令他們卻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檢視該計劃的宣傳成效;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就該計劃設立網上職位資訊平台;如會,詳情(包括參與企業的目標數目)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在疫情下內地與香港長時間未能恢復正常通關,政府有何措施繼續推動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

答覆:

主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潛力巨大,不但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亦是香港疫情後恢復經濟的重要機遇所在。政府二○二一年一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派駐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凡可合法在港受僱工作、二○一九年至二○二一年獲頒學士或以上學位的畢業生,均可參加該計劃。參與的企業按照香港法例及以不低於月薪18,000港元聘請目標畢業生。政府按企業聘用的畢業生人數,向企業發放每人每月10,000港元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現時該計劃下受聘的畢業生已經全部入職。勞工及福利局聯同勞工處正對該計劃進行評估研究,有關研究預計今年內完成。政府會參考有關結果,並充分考慮各持份者的意見,從而訂定未來路向。

  就議員的問題,經諮詢民政事務局後,我答覆如下:

(一)政府推出一系列宣傳活動,推動畢業生和企業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政府於多份報紙、求職雜誌、求職網站(包括聯校就業資料庫)及主要交通工具刊登廣告、推出電台宣傳聲帶,並於多個網站、流動應用程式以及網上搜查工具宣傳該計劃,接觸更多青年,鼓勵畢業生參與該計劃。此外,政府亦舉辦大型線上及線下專題招聘會,提供方便有效的平台,讓參與機構進行招聘及畢業生提出求職申請,亦與各商會及各間大學合辦多場網上簡介會,介紹該計劃及鼓勵企業及畢業生參與。

  該計劃共接獲417間企業提供約3 500個職位空缺,創科及非創科職位約各佔一半,畢業生共提交超過20 000份求職申請,可見有關宣傳工作有效鼓勵企業及畢業生參與計劃。政府現正對該計劃進行的評估研究,包括檢視該計劃的宣傳成效。

(二)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時已設立專題網站,上載所有由企業提交並經審核的職位空缺資料,供合資格畢業生揀選。該網站並設有網上應徵功能,方便畢業生遞交求職申請。此外,政府亦在專題網站上載該計劃的詳情及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的實用資訊,並連結多個相關的網站,讓畢業生獲取更多與大灣區相關的資訊。政府歡迎所有合資格的企業參與該計劃,並沒有就目標數目設限。

(三)政府一直密切留意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可能造成的影響,跟進企業安排受僱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的情況,並在有需要時提供協助。截至二○二二年二月底,該計劃下約八成半入職者已到內地展開工作;其餘一成半主要擔任創科職位,按該計劃規定,他們須派駐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各約六至12個月,故部分現時仍在香港工作。

  除上述計劃外,民政事務局在支援青年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創業方面已推出兩項資助計劃,分別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體驗計劃),為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其中,創業計劃共資助16個非政府機構推行的青年創業項目,為約230家青年初創企業(涉及超過800名香港創業青年)提供資本資助,以及向約4 000名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獲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已陸續推出青年創業項目,並得到踴躍的反應。視乎疫情的最新情況,獲資助機構會逐步協助青年創業團隊落戶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雙創基地。體驗計劃則資助15個非政府機構舉辦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基地短期體驗項目,加深香港青年對大灣區內地城市青年雙創基地及內地相關雙創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認識,預計約有700名青年人受惠。
 
2022年5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2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