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十七題:疫情下小微企的經營情況
******************
以下是今日(五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仲尼議員的提問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的書面答覆:
問題: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疫情嚴峻,政府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以減少市面人流。據報,不少實體商業活動因此大受影響,更有部分小微企在獲發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的資助前已經結業或面臨清盤。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去年一月以來,每月新成立的小微企數目,並按行業列出分項數字;
(二)去年一月以來,每月每個行業有多少家小微企解散,並按(i)解散方式(即撤銷註冊、剔除註冊及清盤)、(ii)僱員數目組別及(iii)解散原因列出分項數字;及
(三)有否計劃,在疫情轉趨穩定或完結後推出優惠政策,以鼓勵有志人士開設小微企經營;若有,針對不同行業的小微企所推出的政策和措施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經諮詢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和政府統計處(統計處)後,我們的綜合回覆如下:
根據統計處的機構單位記錄庫(註一)及二○二一年按季搜集所得的統計資料,香港微型企業(即就業人數少於10人的企業)分布於各主要行業的數目及其按季淨變動的估算列於下表。
行業類別 | 就業人數少於10人的企業數目(註二) [比對前一季的企業淨變動數目] |
|||
二○二一年 第一季 |
二○二一年 第二季 |
二○二一年 第三季 |
二○二一年 第四季 |
|
採礦及採石;以及電力和燃氣供應及廢棄物管理 | 356 [-4] |
356 [0] |
360 [+4] |
366 [+6] |
製造 | 6 909 [-71] |
6 814 [-95] |
6 762 [-52] |
6 734 [-28] |
進出口貿易及批發 | 94 757 [-1 378] |
93 538 [-1 219] |
93 092 [-446] |
92 468 [-624] |
零售 | 42 675 [+160] |
44 239 [+1 564] |
44 755 [+516] |
45 429 [+674] |
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 | 7 277 [+10] |
7 222 [-55] |
7 342 [+120] |
7 385 [+43] |
住宿及膳食服務(註三) | 9 282 [-150] |
9 457 [+175] |
9 557 [+100] |
9 615 [+58] |
資訊及通訊 | 14 674 [+49] |
14 634 [-40] |
14 804 [+170] |
14 986 [+182] |
金融及保險 | 30 138 [+272] |
30 558 [+420] |
30 975 [+417] |
31 316 [+341] |
地產 | 17 357 [+131] |
17 806 [+449] |
17 988 [+182] |
18 115 [+127] |
專業及商用服務 | 49 753 [+87] |
49 962 [+209] |
50 456 [+494] |
50 761 [+305] |
社會及個人服務 | 40 882 [+173] |
40 767 [-115] |
40 960 [+193] |
42 246 [+1 286] |
總數 | 314 060 [-721] |
315 353 [+1 293] |
317 051 [+1 698] |
319 421 [+2 370] |
統計處並沒有企業成立及解散的統計數字。
政府一直致力為初創及中小企業提供支援,並優化各項資助計劃,以切合中小企業的需要,包括:
(一)通過「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政府提供八成、九成或百分百擔保,協助中小企業取得商業融資,當中的九成擔保產品特別為協助規模較小和經營經驗尚淺的企業,以及有意獨立執業的專業人士取得商業融資而設;
(二)本屆政府不斷優化各項資助計劃,包括多次注資工業貿易署(工貿署)轄下的「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和「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提高每家企業的最高資助額和擴大資助範圍,以期幫助初創企業進行推廣活動以開拓更多元化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以及便利中小企的業務發展;
(三)四個中小企服務中心(即工貿署轄下的「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香港貿易發展局的「中小企服務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中小企一站通」及香港科技園公司的TecONE)提供「四合一」綜合服務,方便中小企業在上述任何一個中心一站式獲取諮詢和轉介服務。其中,「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免費提供多項營商資訊和諮詢服務,例如透過網站的「開創業務」專頁,提供在香港創業及經營各類業務所需的政府牌照或許可證的資料;其「問問專家」業務諮詢服務協助安排中小企業約見顧問專家,就多個特定範疇(包括成立公司、市場推廣、稅務問題等)取得免費的專業意見;以及舉辦有關創業的研討會和工作坊,並解答查詢;
(四)工貿署設立「中小企資援組」,協助中小企業尋找合適的資助計劃和解答申請上的問題;
(五)通過投資推廣署轄下的StartmeupHK計劃,為全球初創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積極協助它們利用香港作爲平台以拓展業務;及
(六)創科局一直透過一系列措施及計劃,推進香港的創新及科技(創科)發展,雖然有關措施及計劃旨在優化本地創科生態系統,但事實上不少中小企業均能從中受惠。例如,創新科技署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有時限的「遙距營商計劃」,資助企業採用資訊科技方案在疫情期間繼續營運,超過25 700宗獲批申請落實項目,當中約百分之九十五是中小企業;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17個資助計劃全方位為本地創科力量提供支援,受惠者當中不乏中小企業,其中「科技券」以配對方式資助本地企業及機構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涉及中小企業的獲批申請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公營機構試用計劃」則協助科技企業及機構將本地研發成果在公營機構試用;及「企業支援計劃」為進行內部研發工作的企業提供資助。
政府會繼續檢視各項支援措施,以協助企業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註一:根據統計處各項統計調查結果及有關政府部門的行政紀錄而建立的電腦化機構單位記錄庫,載有本港約420 000個活躍機構單位的資料。
註二:企業數目只包括「僱傭及職位空缺按季統計調查」所涵蓋的行業類別。沒有涵蓋的行業類別主要為農業、林業及漁業;建造業;小販及零售攤檔(街市攤檔除外);的士、公共小巴、部分貨車及港內水上貨運服務;貨幣管理機構及非持有商業登記的自僱保險代理;康樂及運動用品租賃;公共行政;家庭住戶內部工作活動、享有治外法權的組織及宗教組織活動;及獨立藝術工作者。
註三:包括酒店、賓館、旅舍及其他提供短期住宿服務的企業。
完
2022年5月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8時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