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改革香港的扶貧政策和策略」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今日(四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就「改革香港的扶貧政策和策略」議員議案的開場發言全文:

代理主席:

  我很感謝鄧家彪議員提出這項重要的議案,亦感謝其他八位議員提出修正案,讓議會可以就扶貧這個重要的議題發表意見。鄧家彪議員的議案及各位議員的修正案的範圍非常廣泛,涉及很多政策局的工作。我以政府問責團隊一員的身分,表達政府的基本立場及作出回應。現階段主要向各位講解本屆政府在扶貧工作的理念、整體方向及主要政策,好為隨後的討論提供一些資料及基礎。

扶貧理念及方向

  扶貧助弱是本屆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行政長官的扶貧理念是尊重市民自力更生,為有能力工作的人士提供教育和培訓及再培訓;對於不能自助的人,則透過可持續的福利政策,提供適切援助。同時,為確保社會保障及福利制度合理及可持續,政府亦會大力發展經濟,讓不同階層市民透過參與經濟活動共同分享發展成果,改善生活。行政長官的扶貧理念主導了政府的扶貧政策及工作,並展現於相關的政策範疇上。以下我會介紹一些主要政策工作:

鼓勵就業

  就業是解決貧窮問題的重要途徑。政府透過推動經濟發展,讓有工作能力的市民可透過就業自力更生,改善生活,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清晰的定位,不但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以及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亦增加了四個新領域,分別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及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些均是香港特區政府歷屆以來就強化香港產業結構所作出的努力,獲得中央對香港在多個範疇均具高度競爭優勢的信心及堅定的支持。政府必定會與香港各界共同努力,發展香港多元優勢產業,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下的機遇,從而紓緩貧窮問題。

  議員在議案中提及的建議,例如促進全民就業、提升人力資源質素和整體僱員待遇等,都是政府一直以來的政策。就此,勞工處一直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致力為不同背景、學歷或技術水平的求職人士,包括年長人士及婦女,提供全面及免費的就業支援,並推行多項就業計劃協助有特別需要或困難的求職人士。僱員再培訓局亦積極提供再培訓和就業支援服務,以提高合資格僱員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亦推出「特別・愛增值」計劃,為受經濟影響的學員提供培訓和津貼,協助他們增值或轉業。此外,政府亦有法定機制保障最低工資及勞工權益。

支援弱勢

  在鼓勵具工作能力的人士透過就業自力更生的同時,政府正透過不同支援措施,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安全網,支援弱勢社群。

  其中,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為因年老、患病、殘疾、單親、失業和低收入等在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的人士,提供最後的安全網。綜援制度以受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為本,按他們的需要提供經濟支援。過去二○一二年至二○一八年期間,經濟溫和增長,勞工市場大致穩定,綜援的個案數目亦呈下降趨勢,可見市民普遍能夠透過就業獲得收入,無須依賴安全網。然而,自經濟在二○一九年第三季開始進入衰退,失業率上升,二○二○年因失業而申請綜援的數目較二○一八年大幅上升了超過60%,可見綜援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安全網的作用,在經濟環境轉差時,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

  呼應政府鼓勵市民透過就業自力更生的方向,本屆政府在二○一八年以過往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基礎,推出了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支援工時較長但收入較低,而又沒有領取綜援的在職住戶,根據多勞多得的原則,按工時提供津貼。政府亦就職津實施了多項改善措施,包括大幅增加金額和放寬申請資格。針對其他有需要人士,政府設有不同支援計劃,例如為長者而設的長者生活津貼和高齡津貼,以及為殘疾人士提供的傷殘津貼等。這些措施均能展現政府關顧不同弱勢社群的決心。

  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在維持簡單稅制和低稅率的框架以下,現屆政府可算是積極有為,應使則使。宏觀而言,政府透過收入再分配,為市民提供各種公共服務,包括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等,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令他們的基本生活所需得不到照顧。

  就整體公共開支而言,二○二二至二三年度預算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27%,遠高於二○一七至一八年度的約19%。以民生開支最大的三項計算,即教育、社會福利及醫療,政府經常性開支亦由二○一七至一八年度的2,082億元,增加至二○二二至二三年度預算的3,416億元,增加差不多1,300億元,即64.1%。在公共房屋方面,現屆政府在《長遠房屋策略》中,將公營房屋所佔比例由六成增加至七成,便是以公營房屋加強經濟及財富分享的策略。本屆政府亦非常重視教育。過往數年,各教育範疇的經常開支及學生單位成本均一直上升,令所有學生,不論其家庭背景,都能受惠於政府整體投放在教育上的大量資源。教育局通過一系列學生資助計劃和津貼計劃、支援服務及措施,加強支援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確保他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未能接受教育,同時促進他們的全人發展和個人成長。

扶貧成效

  與國際普遍做法一致,政府在二○一三年破天荒制定首條官方貧窮線,採用相對貧窮概念,借助定期的數據搜集和分析,以監察本地貧窮情況,並精準扶貧。根據去年十一月公布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計及政府提供的恆常現金、非恆常現金和主要為公屋的非現金福利項目,二○二○年脫貧人口接近110萬人,貧窮人口為55萬,扶貧成效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絕大部分組群,包括兒童、青年和長者,以及在職住戶、綜援住戶、單親住戶和新移民住戶等在二○二○年的貧窮情況均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貧窮率相比二○一九年均錄得不同程度的跌幅。這些分析顯示政府過往在扶貧方面的舉措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府現時已落實了不少扶貧助弱措施,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全面的支援,亦運用客觀科學的方法,定期量度不同政策措施的扶貧成效。政府會繼續努力做好扶貧助弱的工作,讓市民的生活可更進一步改善。稍後我會聽取大家的意見,並在最後作出回應。多謝代理主席。



2022年4月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