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七題:國民身份認同的價值觀教育
*******************

  以下是今日(四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鄧飛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香港過去發生的「反國教」事件、違法「佔領中環」運動及「黑暴」違法事件,都有大批年輕學生參與其中,反映香港的價值觀教育出現了嚴重問題。隨着「愛國者治港」在香港的進一步落實,教育局公布了《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建議培育學生包括「國民身份認同」在內的10項價值觀,並鼓勵學校進行國民教育,以協助學生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等。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教育局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改變過去無法在學校全面開展國情教育的情況;如何確保該等措施的力度,能扭轉學生嚴重歪曲的價值觀;
 
(二)教育局有否考慮將目前蘊含於不同科目的國情教育相關學習元素匯總並獨立成科,以解決國情教育「碎片化」的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有系統地接受國情教育,形成更牢固的國民身份認同價值觀;及
 
(三)教育局如何進一步優化國情教育,包括會否設計切合不同年齡層學生特點的課程綱要及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答覆:
 
主席:
 
  要培養青年人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國民意識及對國家的歸屬感等正面的價值觀,除了學校教育,公眾教育、家庭教育、傳媒教育,以及社會愛國氛圍等各方面同樣重要;涵蓋的層面亦十分廣泛,包括國史國情的準確認識、《憲法》和《基本法》的憲制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媒體及資訊素養以判別資訊真偽等等,因此,社會不同持份者必須理解部分學生價值觀及行為偏差的複雜性,同心同德地共同努力扭轉情況。廣義而言,特區政府的不同部門都肩負相關的國民教育推動工作。而在學校,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一直是香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習宗旨。價值觀教育強調言教和身教,成長中孩子的價值觀受教師及家長言行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
 
  就鄧議員有關學校教育的提問,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至(三)在學校層面,國民教育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涵蓋國情教育、國史教育、《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家安全教育等互相緊扣的範疇,是學校課程一部分,是學校應有之責。教育局一直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方式,採取多元化及具體的措施支援學校推廣國民教育,包括提供課程指引、發展學與教資源、為教師提供培訓,以及為學生舉辦全方位學習活動(如師生內地交流)等,讓學校能全面開展國民教育,在課堂內外全面及有系統地規劃和推行國民教育,讓師生加深瞭解國情,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國家安全意識,以及守法和責任感等正面價值觀。
 
課程指引
 
  教育局於二○二一年公布《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清楚指出應從小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協助他們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欣賞中華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尊重國家象徵和標誌(包括國旗、國徽、國歌)、認識《憲法》和《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明瞭身為中國人,有保家衞國的責任;並列明相關的學習元素,已納入各主要學習領域、相關科目、價值觀教育課程及全方位學習活動內,並提供具體示例,供學校參考,以助學校整全及有系統地整體規劃學生的國民教育。
 
  在小學常識科,「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是六個學習範疇之一,有助學生從小認識中國歷史、中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至於中學,教育局已於二○二○/二一學年由中一級起開始推行初中中國歷史科新課程,讓學生整全和有系統地認識國史國情;新課程在二○二一/二二學年已於中二級推行。中國語文和地理等科目亦持續加強中華文化和中國地理的內容;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已於二○二一/二二學年在中四級開始推行,課程內容緊扣國家發展,讓學生全面和準確地認識與國情、《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家安全相關的課題,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為配合推展國家安全教育,初中現有的「《憲法》與《基本法》」獨立單元已加入「國家安全」增潤部分;教育局亦已於二○二一年向全港中小學公布《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及相關科目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讓學校參照作整體規劃,全校參與推動國家安全教育。從以上可見,學校能透過相關科目和跨科目的課程推動國民教育。各課程的指引,包括課程架構及教學內容等,均已按不同年齡層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要編撰,為教師提供具體參考,以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學與教資源
 
  教育局持續提供更多元化有關國民教育的學與教資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教學資源、《基本法》網上自學課程、「國家安全‧你我要知」有聲繪本、線上遊戲、「認識國旗、國徽、國歌及區旗」主題網頁;並新設立「國民教育一站通」學生自學平台,內容涵蓋《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國家象徵和標誌(包括國旗、國徽、國歌)、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博物館學習等主題,便利教師和學生參考學習相關的學與教資源。不同科目亦提供了相關教材,例如中國語文科的文言經典作品及中華經典名句學與教資源、小學常識科的《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資源網頁、生活與社會科的《走向世界的中國》、地理科的《粵港澳大灣區學與教資源套》、中國歷史科的《中國戰爭史教材套》和《中華文化.香港遊蹤——教師導賞手冊及學生成果集》,以及公民科為每個課題提供的電子簡報、教學示例等,均已上載至教育局網站,促進學生學習國史國情。
 
教師培訓
 
  教育局持續為教師安排不同模式的培訓活動,如《憲法》和《基本法》教師知識增益/進階版網上課程、「國情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教師知識增益網上課程、升國旗儀式工作坊等。教育局並為全港實施本地課程的中小學舉辦「國家安全教育到校教師工作坊」,讓每校的所有教師參與。由二○二○/二一學年起,在新入職教師、在職教師及擬晉升教師的核心培訓課程中,已加入與《憲法》、《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有關的內容。
 
全方位學習活動
 
  教育局一直舉辦多元化的學生活動,提升學生對學習國情的興趣,以及增強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活動包括「傳承・想創——積極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中華經典名句推廣活動、《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國家憲法日」網上問答比賽、國家安全標語創作及海報設計比賽、國家安全網上問答比賽等,並透過「《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為學生大使安排專題講座、參觀、升國旗儀式工作坊等活動,學界反應熱烈。此外,教育局亦整合了「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便利學校在各重要日子舉辦校本國民教育活動。我們亦透過優質教育基金(基金)的撥款計劃,讓學校申請額外撥款,進行校本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基金亦已於二○二一年十一月推出加強措施,讓公帑資助的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可申請不超過30萬元撥款,進行為期約24個月的活動計劃,重點加強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措施。
 
行政和教育指引
 
  此外,教育局已就維護國家安全及推展國家安全教育為學校提供詳細的行政和教育指引,要求學校每年提交年度報告和工作計劃,匯報維護國家安全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措施的校本推行情況。教育局持續檢視學校提交的報告和計劃,並透過訪校及與學校的日常溝通,監察和支援學校落實有關工作。我們亦會舉辦分享會,促進學校之間的專業分享和經驗交流,以提升學校規劃及推行維護國家安全及國家安全教育的成效。
 
  綜合而言,教育局持續加大力度支援學校全面開展國民教育,培養學生正確和正面的價值觀。教育局強調國民教育是學校所有人員的共同責任,應全校一起參與,並以全面和綜合的模式在學校推行。教育局沒有規定將國情教育獨立成科,避免造成與科目內容重疊,以及帶出一個錯誤信息,以為只是負責該科的教師,才有責任推動國情教育,難以鼓勵全校參與。現時學校普遍認同綜合全面推動國民教育的模式;學校亦為學生安排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例如參觀交流、義工服務、制服團隊,提供整全和生活化的學習經歷,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態度和行為。個別學校仍可配合課程宗旨和目標,在現行的中小學課程框架內按校本情況以獨立科目模式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我們可分享這些學校的成功經驗,給其他學校考慮。
 
  要認識國情,師生的親身體驗十分重要,而內地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待疫情緩和及兩地恢復通關後,教育局將持續籌辦及資助學校舉辦涵蓋不同主題及參訪點的學生內地交流計劃,讓學生從多角度親身體會國家在歷史、文化、經濟、教育、科學和科技等方面一日千里的發展,深化課堂所學,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學校亦可重啟姊妹學校及教師的交流活動。
 
  教育局會在系統層面持續加強支援學校推動國民教育的工作,亦會透過訪校及視學瞭解和支援學校落實有關工作,給予回饋完善。但在學校層面的落實,端賴辦學團體、學校管理層整體規劃、積極推動、監察成效及持續完善。校本管理既賦權亦問責,學校可以以最適合的模式在校內推行愛國教育,同時,學校管理層有責任瞭解和監察教師的教學、教材質素,以至學生活動安排的適切性。教育界普遍明白身為教育專業一員,教師須為教學的質量專業問責,亦是學生學習的楷模。由此可見,國民教育不僅涉及學校教育,更需要社會各界凝聚共識,營造氛圍;不同持份者要同心同德,為培養學生牢固的國民身份認同而共同努力。



2022年4月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