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四月三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和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的答問內容:

記者:特首,你好,幾個問題。首先想問消費券方面,剛宣布四月七日會派發消費券,但現時每天都有過千宗確診個案,一時間政府就呼籲四月五日不要集中去拜山;另一方面,現時又派發消費券,會否覺得自相矛盾,是否害怕人流反彈?第二,想問關於「限聚令」方面,因特首之前都說過限制令會維持多一段時間,但隨着越來越放寬後,可能踢足球已超過20人聚集,但室外「限聚令」還是兩人或其後八人,究竟這些數字根據甚麼科學根據訂出來,還是出於一些政治因素,不想再有遊行、集會而從這方向做?第三方面,關於特首選舉方面,正如剛才所說,宣布了由今天至選舉日開始可室內聚集,但一方面市民連普通跨家庭聚集都不可,長者想見孫兒都不行;同一時間,之前亦有報道說你前天跟中央討論選舉,所以沒有舉行十一時的記者會,現時特首選舉是否比抗疫重要?會否給人錯覺,特首選舉候選人有特權,可在室內聚集而不受第599G章限制?謝謝。

行政長官:同樣,三個問題。大家都有這體會,由三月九日至現在,我每日的新聞發布會是一個抗疫發布會,但我也很願意回答大家抗疫以外的問題;畢竟這是抗疫發布會,若有些工作與抗疫差距很遠,我都會嘗試回答,但你要諒解,我未必最掌握情況,包括消費券。消費券是財政司司長在兩年以來的《財政預算案》提出,由財政司司長辦公室一個專責小組處理,不過據我理解,這次派發第一期消費券使用期很長,你應該都有留意財政司司長今日的網誌也談及消費券,呼籲市民不須急於使用──因有這麼長的使用期限,不需急於現時使用──一定抗疫為先。現時的抗疫要求仍是呼籲市民少聚集,沒必要不要外出或進行跨家庭聚會,而食肆亦繼續沒有晚市堂食,這些都是使用消費券的先設條件,市民使用消費券時也要服從這些社交距離措施,所以並不存在任何矛盾。

  第二是有關「限聚令」──在這兩年多以來,這是其中一項很難拿捏的措施。若你記得兩年多前提及的卡通──「三人拔河」,我們每次決定「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措施,包括社交距離措施,一來當然公共衞生為先,另一方面都須考慮對經濟的影響,第三方面是市民的接受程度,並無滲入任何政治的因素,這三方面須平衡來考慮。

  第三方面,都是這議題,也是一個平衡的工作。特首選舉每五年一次,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亦是政府的首長,我相信市民都希望見到一場公平、公開、公正,而且順利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在選舉必須有的過程是:第一,爭取提名;第二,提名獲核實,尤其現時有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核實後,候選人就進行競選工作。因本人亦曾參加這選舉,我可說儘管當時只有1 200人可投票,但我和另外兩位候選人都面向社會,都有很多活動。所以作出平衡後,我們須考慮如何可在公共衞生受保障而又考慮到這選舉重要性的原則下,讓部分選舉工作能進行,這亦是整個《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的精神,因每一條規例都有豁免條款,指明一些特定的情況可獲豁免,例如跨境貨車司機,因香港的經濟和民生需要而獲豁免;一些進行抗疫科研的人員要前往香港,但若要求他們檢疫就不會來到,因此亦有一些豁免條款。今次基於這麼重大的公眾利益,所以政務司司長昨日作出這項豁免決定,很具體地豁免這一場競選工作中一些活動可不受兩人「限聚令」和跨家庭聚會的限制。多謝。

記者:我想請問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昨天我們看到「防疫服務包」發放非常順利,一共有130萬多個發放完畢了。在一個多月前,有沒有想過發動地區力量去派送防疫手環還有當時對於家居隔離者的物資包?當時有沒有想過,包括在未來如果要舉行全民核酸檢測的話,會不會繼續用目前發動全民參與的模式?第二個問題,剛剛你談到的就是,您一直在呼籲希望能夠將香港的中醫納入到公營醫療體系,昨天我們看到仝小林院士也談到,建議香港把中醫納入到公營醫療體系,不是應急,而是一個長效機制,香港的中醫藥界也是有這種呼聲,不知道目前有沒有計劃把它真正納入?第三點,是談到目前中醫藥在治療和康復方面的使用。治療方面,有1 400人次在北大嶼山和亞博館,包括現在有一些長者暫託中心,或者在社區治療或在隔離設施當中,是否意味着相關的治療方案不會推廣到公立醫院體系當中?第二個是關於康復方面,只有18間診所,但目前很多康復者,18所中醫診所是否足夠?

行政長官:三個問題。首先,昨天開始派發的「防疫服務包」在各界的支持、社區的配合下,過程相對順利,我們爭取不需要七日時間都可以派發到。不過這些派發工作都需要補漏拾遺,所以稍後會在18區成立服務點,或者稱為「補足點」,讓一些在家居未收到服務包的市民可以到那裏索取。

  你的問題是一個月前為何不做或沒有發動力量。我們從來在香港進行很多工作都依靠很多地區力量,但是派發「防疫服務包」的首要條件是有沒有物資,物資供應是否到位;我們近日才完全到位,我們很難在不夠存貨情況下派發,或者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所以物資包內的五個項目要先到位。事實上,中成藥近日才到位,因為早期中央捐贈的我們都已經全部派發──60萬盒已經全部派完──這些都是特區政府通過中央部委在整個內地生產上特購回來的,當然亦要有一些準備工作去派發。
  
  每一次香港有大型活動進行,我們都希望做到眾志成城、齊心一致。現在有另外一個這樣的機會,就是在四月八、九、十日,一連三日,我們希望全城所有市民都在該三天進行快速抗原檢測,自己進行,亦非常方便,希望可以找出社會上仍存在的感染個案,亦讓我們更掌握香港現在整體的感染情況。雖然這不是一個完全科學的做法,因為最終有些人會做檢測、有些人不會,都是自願性的,亦不是一個可以完全達致「清零」的工具,因為人流還在流動,但畢竟可以作為一種篩查或者去檢視情況,都是一個好的做法,尤其是現在物資供應到位,每家每戶都有足夠的快速抗原測試包可以進行這個工作。到日後找到好的時機,亦有效益進行全民強制核酸檢測的時候,當然同樣會動員社區的力量,譬如陪伴長者去社區檢測中心,或者通知長者如何在網上預約進行檢測,我們當然會通過這個力量。不過我必須要說,派發「防疫服務包」與進行全民檢測的要求不同,進行任何全民檢測最需要的是採樣員,這是要經過培訓的,我不相信社區力量可以幫我找到9 000個專業採樣員去採樣,這不是一般義工可以做的。另外,當然是化驗所,亦不是沒有受過培訓的義工可以到化驗所做核酸化驗,所以現時見到的社區力量,並不完全可以在全民強制檢測起到一個很重要、很關鍵性的作用。

  第二方面是中醫藥的發展,其實本屆政府是有些突破的。我們已經將中醫藥納入公共醫療系統──這是我在約三年前的《施政報告》中說的,所以其地位不容置疑,但由於歷史原因,是有些距離的,但本屆政府至少已經動工興建香港第一間中醫醫院──我們沒有一間醫院是中醫醫院,甚至中醫師要進入醫管局的醫院診症,都應該沒這樣的安排,我們已經將中醫藥納入醫療系統。不過,我留意到仝小林院士所說的是很到位的。第一,他看到我們現時在中醫發展和中醫應用還有很多掣肘──是法律上有很多掣肘,例如一些醫療器具是用來做檢測,但中醫師不能用。這些在制度、政策上的掣肘是要處理的,我要求食物及衞生局要處理,如何去「拆牆鬆綁」,令香港的中醫藥發展能夠有更多的契機。第二,剛才亦提過仝小林院士所說的「三易」,一定要廣泛地讓香港市民知道中醫藥的效益,在甚麼時候用是最好的,因為香港人、華人為主的社會經常都用,但不知為何,由小到大總之有身體不適就去喝中藥,或有不舒服就去做跌打、針灸,但認知可能不夠,所以亦要做到「易懂」。

  第三是中醫的標準化。其實香港非常有條件去開拓中醫的醫藥標準化,所以將來在將軍澳中醫醫院的旁邊會建一個中藥檢測中心,這亦可以符合仝小林院士說的標準化,令它「易行」,實行起來會符合標準,有一個軌跡。另外要「易得」,要容易可以擁有,或使用這些服務或藥。你剛才說只有18間中醫診所,這可按着服務的需求而增加,現在亦有一些遙距或遠程的中醫診治,因為一般認為中醫要「望聞問切」,所以一定要會面,但其實不用,現在有些很精準的視像技術──我見過很多次,拍一張照片傳給中醫師都可以看症、開藥方──這些科技的應用都有助中醫的發展。接下來,今次引入了或邀請了內地的中醫專家來港,我亦說過不單為了治療──治療當然很重要,尤其是要減重症、減死亡,但亦希望為香港的中醫藥發展出一條新路。這條新路當然是一條康莊大道,亦希望包括防治,因為中醫最擅長就是「治未病」;亦包括治療,亦不是治療重症,而是其他方面的疾病;亦包括癒後的康復,因為中醫在調養方面很優勝,所以未來將會是一個很全面的中醫藥發展。但我亦寄語香港西醫界的朋友,要有更開放的態度去接受中醫在香港的醫療系統中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我知道高醫生很支持中醫,不過希望更多西醫朋友可以支持香港去雙軌發展我們的醫療系統。多謝。

記者:早晨,林太。其實我們想問關於「防疫服務包」的事宜,我們昨日都有到各區的「三無」大廈跟進派發「防疫服務包」,但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民政(事務)處職員並不掌握單位內會否是「劏房戶」,只留下一張卡時,如單位內有五戶,但只有一張卡,他們是否只可憑一張卡換取「防疫服務包」?還是如何可補漏拾遺幫助這些未知的單位戶主?我們想知道政府會否有其他措施令他們可證明自己的身分,取回「防疫服務包」?第二,今日(開始)是特首選舉的提名期,過去一星期大家都追問林太的意願,可能這一刻仍以抗疫為先,但你可否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現時的想法?剛才也提及,其實選舉有許多工作要進行,真的需要時間,會否現時已開始想爭取提名,還是你自己在目前這一刻或這階段已有想法,可跟大家分享?我相信市民仍很想知道林太會否繼續和我們一起行下去,還是真的要休息一下?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今次「防疫服務包」以一個非常寬鬆的方法派發,既不需上網登記,亦不需證明,總之就會派發給市民,而且主要由外展隊負責派發。我們會直接送給住戶,如果他們住在公共屋邨,就由房屋署派發;如果住在私人屋苑,就由物業管理公司派發;其他住戶則由政府同事──公務員──和義工派發。但在派發過程中,有一些情況是戶主當時並不在家──我昨日派發的18戶中,有至少三、四戶不在家,我們慣常也會留一封信給他們。我可完全答應你,只要有任何人表示住在該單位,但沒有卡或信件,在其後日子──由四月六日(應為四月七日)起設立的90個補漏拾遺派發站──也會採用我剛才說的寬鬆態度派發「防疫服務包」。正如我昨日探訪的兩戶,我問他們有多少成員,他們回答有五人,我們便立刻多派發一份,我們不會檢視他們是否真的有五人、要求他們提供證明文件。因整項工作在中央支持下,直至此刻我們都有充分的物資──以快速抗原測試劑為例,我們有二億份,350萬包服務包也只使用了7 000萬份──所以其後日子,在這90個補漏拾遺派發站,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告訴我為配合四月八日至十日每人每日須進行RAT(快速抗原測試),打算於該處放置大量快速抗原測試包,讓市民經過時可拿取。因此,同樣只要我們有充足存量的服務包,派發準則一定寬鬆,這不是問題,應可迎刃而解。當然在義工探訪過程中,特別是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及地區人士,較我們更掌握該幢大廈有何住戶,只要他們提出,便可拿取更多服務包派發,這完全沒問題。

  沒錯,今日是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第一日,我也是同一回應:在適當時候,我會公布個人意向,但此刻並非適當時候。請大家再等一等。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4月3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6時0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