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二十八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楊碧筠和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今早我聯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和兩位署長,向大家匯報我們目前的病毒檢測工作及如何加強公眾殮房和火葬場協助家屬安排死者後事。
 
  我先說病毒檢測的工作。在抗疫的任何一個階段,我們都循着「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這個策略。「早發現」一定要依靠進行病毒檢測,因此在整個抗疫過程中,我們都很感謝私營化驗所不斷增加檢測能力。目前在核酸檢測方面,化驗所的檢測能力是每天可以做到300 000次。如果在採樣過程中有太多人輪候,便會像早期般出現一些排隊的情況,但自從設置了派籌機和一些網上系統,這情況得以改善。隨着快速抗原測試包的普及,現時市民自己採樣進行快速測試亦越來越普遍,所以大家留意到每天四時三十分的記者會,衞生防護中心報告過去24小時的陽性個案中,現時快速抗原測試的呈報個案比核酸檢測得知的陽性個案多。
 
  病毒檢測的工作分為兩大部分——強制和非強制。強制的病毒檢測亦再細分為以下兩大類:一類是用「圍封強檢」,即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下,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發出公告,限制在一個區域裏的人士須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強制檢測,我們英文簡稱為RTD(restriction-testing declaration);另一類亦是強制,是CTN(compulsory testing notice),強制檢測公告,這不規定居民在哪個地方進行採樣,曾身處在強制檢測公告地點的市民,須到各區的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檢測站——無論是預約或取即日籌——接受強制檢測。同樣,CTN的法律基礎都是剛才我說的香港法律第599J章。至於非強制,即自願檢測,包括核酸檢和市民「願檢盡檢」,無論使用我們的免費服務或自費在社區檢測中心進行「願檢盡檢」;而第二種現時比較普及的自願檢測方法是使用我剛才說的快速抗原測試包。
 
  我在此想重點說明我們在進行「圍封強檢」所得到的經驗,因為這些經驗將有助於我們日後進行全民強制檢測計劃,很有參考價值。每次「圍封強檢」基本上有三部曲,每座接受「圍封強檢」的大廈,我們會就着工作發出三篇新聞公報,告訴大家現時的行動到達甚麼階段。第一部曲是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受限區域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所以一般都有一幅地圖,繪畫得很清楚,究竟哪座大廈須接受「圍封強檢」。第二部曲是我們在不超過24小時內完成強檢,即屬於這個區域裏的居民都有序地接受採樣。第三是再過數幾小時後,我們就這個受限區域完成執法行動,即居民當要離開受限區域時,要展示其已經接受了檢測的證明,並有一個檢測呈陰性的短訊,便可以離開,這視之為執法工作。
 
  由第五波疫情發生至今,我們一共進行了287次「圍封強檢」行動,平均每天進行三、四次,均可在24小時內完成我剛才說的三部曲,除了有17次是超過一天,最長的一次是為期七天的「圍封強檢」。我向大家匯報以下幾個觀察或結果:第一,過去一星期通過「圍封強檢」所找到的初步陽性個案比例持續下降,下降至單位數,即是在該地方,如果受檢人士是100人,早前隨時也會找到有十多宗初步陽性個案,現時已是單位數,最低的單位數是今早剛剛公布有一項昨天開始進行的「圍封強檢」行動,受檢居民一共549名,只是找到兩宗陽性檢測個案,百分比是0.4%,這是特別低的;在這個數字出現之前,最低的大概是1.4%。大家不要忘記,在進行「圍封強檢」時,如果這位居民是在受限區域裏,但他在過去三個月曾經感染,無論他有沒有呈報給衞生防護中心也計算為一宗陽性個案,從而成為我們核准的個案——他無須再接受採樣。在這個情形下,就這個低百分比,必須觀察究竟在這受限區域裏,有多少人是已經感染了的人士,所以早前我要求同事取得一個數據,但這數據非百分百準確,因為要靠居民自願地在一次「圍封強檢」中告訴我的同事,說他已經感染了,所以無須採樣進行強制檢測。在此給大家一個例子參考,就是記者早前都有提問,在三月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我們一併在大埔廣福邨四幢樓宇進行「圍封強檢」行動,是比較少這樣做,因很多時候都是分散在不同的區域和屋邨去進行「圍封強檢」行動,但當日或前一天我們發現在大埔廣福邨這四幢樓宇的污水病毒檢測量偏高,所以便決定在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集中力量在大埔廣福邨這四幢樓宇進行「圍封強檢」。四幢樓宇中總受檢人士是5 383名,在強檢找到的陽性個案是263宗,佔4.9%,都是一個相對低的比例;但當我的同事去詢問或由該些居民自行告訴我們因為感染了而無須進行強檢的人士,有1 149名,約20%。加上在「圍封強檢」找出來的陽性個案,在這四幢大廈中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居民都已經先後感染過新冠病毒,這是我們須很認真記住的情況,因為再做任何強制檢測,都會豁免這些已感染了的人士。
 
  第二項觀察,因為「圍封強檢」是強制性,所以我們很重視要遵從規定。在執法過程中,我們在這麼多次,即剛才所說280多次的「圍封強檢」行動中,發現有約2 800名居民沒有遵從規定進行檢測。我們的同事完成檢測行動後,當居民魚貫離開其受檢大廈時,要求他出示證明,他卻未能出示,即他沒有做過檢測,這2 800人佔整體受檢人士3.5%。雖有法律規定,亦有10,000元的定額罰款,但仍有人不遵從強檢規定,這亦是我們須知道的事實。
 
  第三項觀察,強制性的「圍封檢測」是否真的做到百分百全面覆蓋呢?另一個數字可以表示這亦難以做到。當我們的同事很勤力地到每個樓層,拍門請居民有序下樓排隊接受強制檢測時,同樣在過去的287次強檢裏,有16 710戶——佔整體拍門戶數的10.5%——沒有應門。是否真的有這麼多人在該段時間不在屋內,我們也很難說。總之告訴大家,即使強制、要求所有人都要檢測,都會出現這個現象。這是有關於RTD的情況,藉着今日向大家分享。
 
  第二方面是強制檢測公告(CTN),CTN早前暫停了大約一個月,因為當時疫情最嚴峻,我們在二月底至三月二十一日暫停發出這些按着地點、要求到過該些地點的市民接受強制檢測,最近已恢復。自第五波疫情以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曾經就2 118個地點發出強制檢測公告。自從重新再發出後,我留意到檢測量每天都比較平穩,並沒有突然飆升的趨勢,現時每日大概是80 000次,所以我們肯定現在的檢測能力遠遠可以應付強制檢測引伸出來的檢測需求。而最近的強制檢測——三月二十五日發現初步陽性個案(比率)是6.3%,所以仍是個有效的工具。
 
  第三是自願的RAT(rapid antigen test),即市民使用快速抗原測試包自行採樣進行檢測,這是很有用的普及篩查工具,因為進行檢測很方便,市民可以自己進行,二十分鐘就知道結果。這個測試包現時亦非常普及地派發,或在市場以較低價格都可以買到。從政府的倉庫,我們每天供應的RAT,即快速抗原測試包,大概每天供應100萬至200萬包給所有前線抗疫同事進行測試。有一些比較高風險、高暴露環境的同事、安老院舍人員、清潔工人,經我們派發的都有100萬、200萬包,如果每人都進行檢測,已經有普及篩查的效果。另外,經民政事務總署按污水病毒檢測結果所派發的測試包,累積也派發了1 000萬包。經我們派發給一些在家居隔離或家居檢疫的密切接觸者或檢測結果呈陽性人士,我們的抗疫物資包已經派發了100萬包;一般來說,一個抗疫物資包內大概有五至六套快速測試包,此涉及超過600萬套快速測試包。稍後,本星期開始派發給全港住戶的防疫服務包,我們預算有7 000萬套快速抗原測試劑。我在此呼籲市民要多用RAT快速抗原測試,亦多主動呈報,讓衞生防護中心更掌握香港的感染情況,亦可以提供適切的隔離和治療。我在此亦很感謝所有主動呈報其測試為陽性的人士,在過去約400 000宗呈報個案中,經過我們抽查後發現虛假的比例極少,所以在廣泛應用的同時,市民亦很誠實呈報,對於抗疫工作非常有利。
 
  目前在各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的檢測量非常充足。昨晚,我們公布未來兩周仍然有95%的預約名額可供市民預約,所以請市民用好我們的檢測能力,協助社區達致「早發現」感染的情況,從而切斷病毒傳播鏈。上述是有關病毒檢測工作的匯報。
 
  在這一波疫情裏,有超過7 000名人士離世,我在此向每一位離世人士的家屬、親戚和朋友表示深切慰問,特區政府亦有責任協助家屬辦好後事,所以今天特別安排了衞生署署長和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向大家說明,他們在這段時間如何加強公眾殮房和火葬場的工作,應付比較大量的需求。先請衞生署署長。
 
衞生署署長︰自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於公立醫院離世病人的數目急劇上升,特別是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疫情頂峯期,許多病人在急症室離世。在急症室死亡的個案,包括到醫院前已死亡的個案,一般均需送至公眾殮房由衞生署處理,並向死因裁判官作出呈報,因此署方轄下公眾殮房需處理的遺體數目在過去一個月以倍數增加。
 
  就病者離世,我們感到非常難過,在此先對離世者家屬致以最深切的慰問。我們十分理解離世者家屬現時面對的傷痛和壓力,明白他們希望可更快領回親屬遺體,以處理其身後事。以下我會報告衞生署公眾殮房過去一個月採取的應變措施,總括來說分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盡快在最短時間內增加公眾殮房的容量,以提供足夠的設施接納遺體作貯存;第二方面是極速提升流程處理方式和增加人手,協助離世者親屬盡快辦理認領遺體的手續或辦理火葬或埋葬許可證,讓他們可以及早為先人辦理後事;第三方面是為有需要市民提供情緒輔導。
 
  首先,在增加殮房貯存量方面,大家知道,衞生署轄下有三間公眾殮房,分別為富山公眾殮房、葵涌公眾殮房及域多利亞公眾殮房,共提供506個固定遺體貯存空間。在第五波疫情來臨時,我們已透過重開九龍公眾殮房、增設二十個流動冷凍櫃以額外增加240個遺體貯存空間,加上增設其他設施,已將遺體貯存空間增至約1 350個。
 
  由於疫情的急劇變化,以及遺體數目上升速度比較快,以致上述約1 350個遺體貯存空間不敷應用。因此,衞生署作出了三方面緊急應變措施。第一項是得到私營機構包括慈善團體的幫忙,東華三院由三月一日起提供45個位於寰宇殯儀館的遺體貯存空間,借予衞生署使用;另外兩間護養院借用共40個遺體貯存空間,其中由香港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提供的貯存空間於三月四日開始使用,另外一間護養院提供的位置亦已於三月七日開始使用。
 
  第二項增加容量的應變措施是得到多個政府工務部門的協助,在沙田富山公眾殮房附近設立新的遺體貯存設施,共放置61個冷凍櫃,增加約2 700個遺體貯存位置。第三項是加快完成興建新富山殮房,該殮房可提供約800個額外位置,在建築署的全力協助下,首批500個位置已提前在三月二十五日交付衞生署使用。
 
  透過上述應變措施,衞生署公眾殮房的遺體總貯存量已由原先約1 350個增加至現時超4 600個貯存空間。在急症室離世的病人數目在過去一星期逐漸回穩,壓力已得到紓緩,衞生署仍會密切留意公眾殮房的使用量,亦會在需要時進一步增加貯存量。
 
  第二方面,是理順流程和增加人手方面。如病人在急症室或到達醫院前已離世,其親屬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經警方預約下與法醫會面,然後辨認遺體,或需申請豁免解剖,再由法醫向死因裁判官作出呈報,裁判官決定是否發出「批准屍體埋葬/火葬證明書」,家屬取得相關證明書便可以安排殯葬事宜和領取遺體。由於有一系列程序,亦涉及死因裁判官的運作,衞生署需謹慎處理,確保程序一絲不苟。故此,衞生署第一時間透過調配增加約70名同事,包括公務員和非公務員、不同類別和專業如醫生、藥劑師、科學主任等,以及文職職系人員,加快處理有關工作。
 
  公眾殮房亦加開星期六遺體辨認時段,而剛才提及重開的九龍公眾殮房亦於星期日上午提供服務,讓家屬會見法醫和進行遺體辨認。衞生署亦與死因裁判法庭和警方合作制訂措施,除需要解剖的個案外,家屬在辨認遺體後兩個工作天內便可領取火葬證明書,於取得證明書當天或之後任何日子可領回遺體。
 
  至今,於富山公眾殮房附近新增的遺體貯存設施共安放超過1 800具遺體。上星期起,家屬可經警方安排下陸續前往該設施進行遺體辨認程序。今日開始,會見和辨認遺體的個案,會由每日處理數十個,增加至每日二百個,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所有個案。
 
  至於無須經由公眾殮房處理的死亡個案,聯合辦事處,包括入境事務處、食物環境衞生署和衞生署火葬許可證辦事處,已延長服務時間,以便市民可即日完成這些死亡個案的死亡登記及殮葬事宜。
 
  第三方面,我們明白離世者家屬面對親人離世的傷痛,若有需要,衞生署設立了情緒支援熱線(「疫時哀傷情緒支援熱線」),電話為9814 1325。熱線已由三月二十二日起開始運作,暫定至四月三十日止,上午九時至晚上九時,由衞生署安排臨床心理學家為不同人士作情緒支援。希望面對困擾的離世者家屬能透過服務獲得適當支援和解決方法。另外,署方亦加派了人手處理市民的查詢。
 
  最後,我希望藉此機會,除了感謝衞生署各服務單位同事繼續發揮專業精神,服務市民,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公眾殮房的貯存量令運作暢順,我特別感謝警方和建築署的迅速支援,還有其他兄弟部門,包括食物環境衞生署、機電工程署、運輸署、水務署、醫療輔助隊等政府部門,以及醫院管理局、中華電力、冷凍櫃供應商和物流服務承辦商等機構,全力以赴,齊心為逝者的家人安排好後事,並發揮共同抗疫的精神,我表示深深感謝。
 
  衞生署會不斷檢視及進一步優化公眾殮房處理遺體的工作和程序,亦會繼續監察公眾殮房的使用情況和貯存量,在有需要時作出更多應變措施。
 
行政長官:請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
 
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各位市民好。今天食環署想特別講講在防疫抗疫這事上,屬於遺體處理的部分。我們很明白失去至親的傷痛,所以我們在處理遺體時,一定會以幫家屬辦理好身後事為大前提。剛才衞生署署長亦有講到在公眾殮房如何增加容量,如何增加人手、理順流程等方面的工作,我想在此補充一句,食環署都有在這流程中協助。我們主要做的是將在急症室中的屍體運往公眾殮房這運輸環節。食環署轄下原有10隊屍體處理隊,他們一直以來都是24小時不停運作,處理我剛才所說的遺體運送。由二月底開始,在過去一個月我們大幅增加人手,亦尋求外間承辦商協助。因為我們知道有大量遺體需處理,我們不想在這環節上造成任何延誤,所以我們將屍體處理隊由10隊增加至25隊,大幅增加一點五倍,搬運人手數目亦增加五成,車隊亦有增加。幸好在這過程中能順利配合醫院、殮房、警方等部門,一起合作完成這件事,大致上在上星期末已完成這特別行動,現時屍體運送工作已大致回復正常。
 
  關於遺體處理我另外想講兩方面,第一是火化服務。食環署轄下共有六個火葬場。除了使用量極低的長洲火葬場外,其餘五個位於鑽石山、歌連臣角、和合石、葵涌和富山,平日這些火葬場每日的節數為約130、140左右。由二月當第五波疫情開始變壞時,我們已有心理準備火化服務需求可能增多,所以我們由二月開始已逐步將火化時段增加,至今大家如果到我們網站瀏覽預訂火化時段一覽表,會看到每天可供預約時段已去到接近300,代表我們的火葬場幾乎24小時運作,最後一個預約時段已到接近午夜。因為這個部署,由二月至今,我們每日開放預約的時段,由申請日翌日起計的第14或15天可供預約,一直有充足數額供大家預約。和合石方面,我們希望四月初會有兩個新火化爐投入服務,屆時節數可再增加。我在此鼓勵需要辦理後事的家屬,盡早將先人遺體火化,早些應用現有預約時段,無需到後期再找預約時段。
 
  另一方面大家知道辦理火化服務需要一些程序,譬如需要先到入境事務處領取死亡證,再到衞生署領取火化准許證,然後到食環署預約火化時段。這三步驟我們一直以來在港島區胡忠(大廈)及九龍區長沙灣(政府合署)有三合一辦事處,我們已延長這些三合一辦事處的服務時間,過往我們的服務時間是星期一至五到下午四時半,現在已延長至下午五時半;過往星期六我們工作半天,現在全日開放至五時半。目的不外乎希望利便家屬盡快辦理所需手續,我們的目標是任何申請即日可以辦妥。同一個辦公室有三個窗口,家屬做完三個手續後基本上可辦妥整個程序。
 
  第二方面我想講講關於如何協助殯儀業界及殮葬商,讓他們好好服務需要辦理後事的家屬。在這方面我們有兩件事想和大家講講,第一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在二○二○年時,當時我們因應新冠疫情出現,已聯同衞生防護中心將《處理及處置屍體時所需的預防措施》指引更新,當時已提供講解及公布讓業界知悉。兩年過後來到第五波時,大量服務需求湧現,所以在三月時食環署安排了三次網上研討會協助業界面對挑戰。第一個研討會主要重溫剛才提到二○二○年公布的指引,第二次研討會目的是聯同相關政府部門及醫院管理局,與業界一起討論如何理順辦理身後事流程和縮減所需時間。多謝業界當時很踴躍發表意見,他們的意見我們已吸納,其他部門亦已有所改善。第三個研討會我們特別邀請了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専科醫生龍振邦醫生,直接向殯儀業界前線員工講述處理遺體預防措施及注意事項,該網上研討會除講解外,亦有即場答問時間。出席的50多個機構和人士均很踴躍發言及查詢,我相信該網上研討會對業界釋除處理(感染)新冠病毒先人遺體有幫助。我上述講的三個網上研討會均有紀錄可在食環署網頁查看,若傳媒朋友有興趣可點擊觀看。
 
  另一方面,我們很高興看到東華三院將其紅磡寰宇殯儀館由明日起,轉為感染2019新冠病毒離世人士舉辦喪禮的指定殯儀館。我們很多謝東華三院做了這件事,他們亦開放了館內指定地方並增設靈堂予持牌殮葬商為先人進行化妝及舉行瞻仰遺容儀式。我們感謝東華三院這樣做,亦希望鼓勵其他業界人士給予支持及配合。
 
  另一方面關於協助業界的是棺木處理的問題。由於兩地疫情關係,棺木運到香港曾出現阻滯。我講講背景,香港每日用到的棺木約250至300副左右。大部分、約九成半是來自內地,餘下約百分之五是本地生產棺木,包括環保棺木,亦有來自其他國家如英國和澳洲等地。當我們理解業界將棺木由內地運到香港出現問題,主要是物流上的問題時,我們馬上與內地單位協商、協調,看看如何提供協助。在三月十四至二十六日期間,我們協調了3 570副棺木由內地運到香港,分別由水路及陸路運到。因此現時棺木供應加上香港庫存基本充足,我們今日會再聯絡業界了解今個星期運送棺木情況。我們會一直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隨着陸路和水路運輸得到改善,相信這難關已暫時處理。
 
  以上就是我剛才提過,關於遺體處理方面,食環署所做的服務和工作。我很多謝前線同事不辭勞苦處理遺體及協助家屬,我的報告到這裏。
 
行政長官:謝謝。
 
記者:早晨。想問林太剛才都提到大埔廣福邨現時的做法是在兩日內四幢(大廈)全部做完(「圍封強檢」),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士有感染,這是否都可以幅射到全香港其實都有四分之一人受過感染?以及將來會不會用大埔這個做法做到精準抗疫,即是在各個地區做,這樣就變相是另類的全民檢測,在短期內可以做得到?另外,亦都想問檢疫酒店方面,若「禁飛令」在四月一日放寬,雖然現時檢疫酒店房間增多,但我們亦看到有人反映價錢是昂貴了。以往這麼多波疫情中,政府說如果入住率不足一半會有一些補貼給他們,但今次看到他們有些是坐地起價的情況,政府是否都可能與他們商討一下,會不會擔心長期下去,日後如果「禁飛令」打開(取消)後,情況鬆動下來而酒店沒有人入住的話,補貼方面會如何支付?會不會有加價或者如何與他們商討?以及長遠而言,如果它們的入住率繼續偏低時,繼續補貼下去會否擔心浪費公帑?多謝。
 
行政長官:兩個問題。第一,大埔廣福邨的「圍封強檢」不是一個特別的策略調整,而是因為前一天的污水檢測——近日污水檢測的病毒量都在下降中,我上星期展示了一些圖表讓大家看——當天發現大埔廣福邨有幾座大廈的病毒量特別高。事實上,昨日廣福邨還有幾座大廈進行「圍封強檢」。既然當日的污水檢測最高病毒量都集中在大埔廣福邨,就應該把能力放在該處,盡快找出感染者。我記得當日有五座大廈進行了「圍封強檢」,四幢是在大埔廣福邨,一幢在黃大仙。日後如果每一日檢驗出來的污水病毒量都有同樣現象,而我們的能力亦容許我們一次過去做,就會一次過去做。
 
  我為甚麼今日要把最新情況讓大家知道?因為近日有很多學者用很多模型推測究竟香港目前整體的感染率是多少。當然,經過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測試呈報,確診人數現時大概超過100萬人,但按常理都知不應只有100萬,尤其在早期未有自我呈報快速抗原檢測(RAT)陽性結果之前,相信都有不少人都做過RAT,在檢測後呈陽性並痊癒。從我們在「圍封強檢」中收集到的兩組數據加起來,確診人數的確大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放在740萬人口中,就是180萬,但相對於學者的估計都是偏低,所以最終怎樣可以知道一個更準確的數字是不容易。不過,我們承認現時的感染數字應該多於每日向大家報告的累積數字。我亦留意到今早孔繁毅教授提出一個概念,他在星期六開會時都對我說過,現時我們用死亡個案計算出的死亡率,分母是用現時防護中心的累積個案數字,譬如100萬;其實不應該只是100萬,應該用一個整體的感染人數,譬如180萬、250萬,這樣計算出來的死亡率會更加準確。我們會在日後重新再分析,看看情況是如何,目標都是讓市民掌握香港的最新情況,亦希望能夠盡快通過一些手段把疫情穩控下來。
 
  第二個問題,我們早前——在上星期一——公布將就九個國家取消「禁飛」,相信有不少滯留的香港居民會急不及待回來,所以我的同事過去幾日都很努力聯同酒店業界找更多酒店房間作檢疫酒店用途。我們亦在兩日前公布了成功多找到4 400間房間,所以總數已經達10  000間房間,另外亦有四間酒店會轉為專給海外傭工,那方面有1 600間房間。這個數字已經非常高,尤其他們須預訂七晚酒店,所以其實是把整個可以預訂的酒店房間數量翻了一番。暫時來說,我們覺得這已是合理水平,因為越多的話就會越多人回來,風險又會稍為提高,但我們會密切監察情況,如果發現還有空間可以增加的話,我們都會盡量(增加)。
 
  你提到政府對於這些檢疫酒店的補貼——其實我們好像從來都不用補貼——我們的補貼就是如果它願意成為一間指定檢疫酒店,它就不可以再接收其他客人,如果它以檢疫酒店的身分所接收的客人少於某個百分比,我們就會給予一些補貼,但據我所知——或陳教授可以補充——它們大致上都可以做到超過這個百分比,所以並不存在動用了公帑。但這些酒店自己如何定市場價格,恐怕這並非政府可干預,因為這是一個商業行為。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多謝行政長官。剛才行政長官已經說了,大致來說,檢疫酒店的安排其實是一項「外防輸入」的措施。(海外)回來的人士需要「閉環管理」,所以我們對酒店的要求,包括是否適合做指定檢疫酒店,以至(酒店)數目,其實都是「外防輸入」的策略之一。我們看到過往預訂的房間,有時都是挺滿,當然不同的時間、疫情的轉變,或公共衞生策略都會有時有所改變,但大致上(指定檢疫酒店)營運都是暢順的。
 
記者:各位早晨,請教以下問題。香港的確診數字連續兩日低於10 000宗,在剛過去的周末,市面上人流大幅回升,特首會否認為市民不聽從政府呼籲?會否擔心疫情反彈導致不能如期在四月底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有沒有甚麼想向香港市民說?另外,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教授指目前死亡率計算方法有錯誤,認為分母不應是100萬人,因實際感染人數約400萬人,若用此方法運算,死亡率應只是0.18%,政府當局對此說法有何回應?謝謝。
 
行政長官:關於第二條問題,我剛才回答第一位記者提問時已表示這並非錯誤與否的問題。現時政府公布的陽性個案數字約為100萬人,但我剛剛亦說合理推測是不止100萬人。我們在大埔廣福邨「圍封強檢」行動獲得的經驗是,雖然強制檢測能識別額外4%至5%的陽性個案,但有20%已在較早前受感染,因而得出有四分之一人口受感染的推論。待疫情較穩定,我們須整理和分析很多我們掌握的公共衞生數字,以便日後了解香港是次疫情的客觀情況。孔教授與我會面時提出這一點,我今天亦主動看看數字,認為其說法有理據,即分母應更準確反映香港的感染人數但現時很難說清楚分母應為400萬或是人口的四分之一,要再做工夫。
 
  謝謝你提出人流回升,我真的擔心。我們希望由四月二十一日起分三階段在三個月內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距今尚餘三、四星期,期間會有清明節和復活節假期,現時天氣亦較好,若市民有一定程度的抗疫疲勞和希望外出,我們並非不能理解,但真的要更忍耐。我們希望能在這三星期盡最大努力進行檢測和隔離的工作,把疫情穩控至更低水平,以期由四月二十一日起有序放寬有關措施。即使市民一定要外出,仍必須嚴守防疫要求,戴好口罩、避免前往人多的地方、繼續減少跨家庭聚會,尤其跨家庭聚餐會脫除口罩。限制跨家庭聚會的規例現時仍然生效,但亦須靠市民自律。我想向市民說的是,希望大家繼續忍耐一段時間,以如期落實我在上周公布的一連串工作,包括最重要的讓學校復課,以及在四月二十一日放寬對業界的限制,例如讓餐飲業恢復晚市堂食和讓部分處所重開。請各位市民一同努力,謝謝。
 
記者:各位好。首先,同樣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透過劃分「重點區」和「非重點區」實行分區封控,當中有否值得香港參考的地方?剛剛提到「圍封強檢」中有一定比例的居民沒有完成檢測或沒有應門,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否代表日後即使推行全民檢測,也會有類似比例的居民不進行檢測?最後,醫管局估算若要用盡亞博館接收確診長者,或需增加1 000名內地醫護支援,特區政府現階段會否請求中央委派更多內地醫護來港支援?謝謝。
 
行政長官:關於第一條問題,我已多次表示,每個城市採取何種抗疫措施與該城市的特質有關。當然,每個地方的工作均具參考價值,無論是上海、廣州、深圳或新加坡,均具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最終決定在香港採取甚麼策略則須視乎香港的情況。香港最特別的情況,我多年來身為行政長官也強調,是我們融通海外及海內,我們的優勢是成為平台、跳板,甚至是「連繫人」的角色,我們的抗疫工作必須令我們既連通內地,亦連繫海外,才是成功的抗疫策略。要做到一點也不容易,但我們應該爭取達致這個效果。
 
  第二,無論是具法律基礎的強制檢測或是「圍封強檢」行動,當中的確有部分居民並無遵從要求,這情況在「圍封強檢」尤其明顯。由於我們不完全掌握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地點涉及多少人,因此較難評估有多少市民違反強制檢測公告;「圍封強檢」則不同,由於相關大廈的居民需要出外,當他們離開大廈時,若我們發現他們未有接受強制檢測或沒有接獲檢測結果,便知道他們沒有遵從公告。不遵從相關公告屬刑事罪行,定額罰款10,000元。我在此呼籲市民在抗疫工作須守法,唯有守法和配合特區政府的抗疫措施,才有機會更早遏抑疫情,從而恢復市民期待的社交活動和企業期待的經濟活動。
 
  醫管局在內地醫療團隊的協助下,目前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社區治療設施中正在使用的病床在增加中,由最初只有200多張,至最近我得知醫管局報告有350張,現時或有更多。若仍需額外人手以啓用更多設施,我們當然可再向中央提出。最初我們說內地醫療人員來港主要集中在兩個設施服務,分別是亞博的社區治療中心和中央援建的臨時醫院——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這方面須由醫管局自行評估,不單檢視目前這兩個設施的人手和床位應用,也要檢視醫管局轄下其他醫院專門治療新冠病人的能力是否足夠。若足夠,醫管局可分派人手到亞博,這樣便無須再向中央要求增派人手;若不足夠,我們隨時會向中央提出要求,而中央往往都很積極正面回應特區政府提出的援港要求。謝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28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6時19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二)今日(三月二十八日)聯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左二)、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楊碧筠(左一)和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右一)在添馬政府總部就防疫抗疫措施舉行記者會。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舉行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