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二十七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今早我和負責政府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向大家交代有關疫苗接種的最新進展。上一次聶局長與我一起向大家匯報已經是兩星期前,即三月十一日,在這段時間都有一些值得再向大家交代的事情。
 
  疫苗接種的重要性我已經說了很多次,亦再次呼籲傳媒朋友在報道時幫助我們帶出這個重要信息。接種疫苗是確保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最有效手段,這應是不爭的事實,此從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死亡個案數字可看到,以至海內外的經驗都如是。疫苗接種可以減少感染人士患重症,甚至死亡,它亦是保護香港醫療系統最有效的措施。第三方面,疫苗接種亦是我們走出疫情,甚至可以說是恢復與內地和海外「通關」的必要條件。
 
  稍後聶局長會交代疫苗接種的工作,我在此只想重點談談特區政府的疫苗接種策略一直都以科學實證和臨床數據為依歸。無論是接種群組的優先次序、接種人士的年齡、接種加強劑的時間,以及接種第一針與第二針和第二針與第三針的間距,都曾徵詢相關專家團隊的意見。事實上,自疫苗接種計劃啓動以來,有很多相關的專家委員會為我們提供專家意見,我藉此機會向他們一一表達謝意。有關的委員會包括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由劉澤星教授擔任召集人;亦有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分別由孔繁毅教授和李卓廣醫生擔任共同召集人;另有由兩個委員會組成的聯合科學委員會,分別是由劉宇隆教授擔任主席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由許樹昌教授擔任主席的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委員會內有無數專家和臨床醫生,在過去一年多一直為我們提供專家意見。專家委員會召開會議後,政府會通過新聞公報和網頁,包括新冠疫苗的專題網站、食物及衞生局或衞生署網頁,以至政府新聞網等,向公眾發布有關的意見和建議,因為我們知道要鼓勵市民接種疫苗,資訊必須公開透明;除了上述的官方途徑外,亦有以Facebook和YouTube等平台向社會介紹。我非常感謝他們。
 
  昨天下午我亦與上述幾位主席,以及由我擔任主席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的三位專家一同再開會,討論的其中一個議題就是怎樣在目前的環境下進一步提升疫苗接種率。
 
  由去年二月底開始疫苗接種計劃以來至今差不多400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缺疫苗。兩款疫苗,即科興和復必泰疫苗從不缺貨;我們亦不缺乏可以接種疫苗的社區中心和提供接種疫苗外展服務的醫療團隊。我在此再次呼籲尚未接種疫苗的市民,特別是「一長一幼」,以及適時接種第二劑或第三劑疫苗的市民盡快接種疫苗。我請聶局長向大家交代詳細的工作。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多謝行政長官。各位市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報告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的最新進展,以及未來工作重點。
 
  首先向大家報告最新數字。截至昨晚,疫苗接種的總劑次有1 490萬劑;12歲或以上市民接種了第一劑的有618萬人,佔該人口組別為92%;如果計及三至11歲超過31萬人已經接種了第一劑的兒童,總共有650萬名市民已經接種了第一劑疫苗,佔三歲以上人口組別89.5%;接種了兩劑疫苗的市民有564萬人,佔12歲或以上人口84%;接種了三劑疫苗的市民有267萬人;我們在一星期前,三月二十一日起,已經容許所有18歲或以上的人士,接種第二劑三個月後便可以接種第三劑。如果以已經符合資格接種第三劑疫苗的人數計算,現時第三劑的疫苗接種率是超過55%。如果就60歲以上的長者而言,他們在三個月前已經接種了第二劑的人士當中,60歲以上長者的接種率是超過70%;三至11歲的兒童有31萬3 000人接種了第一劑,佔該人口的組別為59.5%。這就是整體的數字。
 
  我們已經為疫苗接種訂下了目標,爭取在四月底之前,12歲或以上人口第二劑接種率達到九成,並且全力提高兒童、青少年、70歲或以上長者、以及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院友的接種率。
 
  雖然現時的疫情稍為穩定,但並沒有明顯下降的趨勢。第五波疫情的數據清楚告訴我們一個鐵一般的事實:就是未完成接種疫苗的個案的死亡率遠高於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個案。第五波疫情當中的死者,接近九成的人士是未曾接種或者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已經接種兩劑或以上疫苗的人士,比未曾接種或只接種一劑疫苗人士的死亡率是低18倍。因此,接種新冠疫苗是預防重症和死亡、走出「疫」境最重要和唯一的方法。
 
  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後,接種的需求急增,我們由一月份至今已經增加了18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包括部分由私人企業免費借出場地,有些由寫字樓、停車場甚至是即將發展的地皮改裝而成,流動疫苗接種車或貨櫃增加至四個。隨着我們短時間之內增加疫苗接種的能力,加上地區團體組織和私家診所醫生積極響應外展接種服務,現時每日的接種劑量是可以做到100 000劑,在過去七天的平均每日接種總劑量只有大約60 000,所以可以說現在的情況是「針等人」。
 
  我們會繼續以「一老一幼」作為重點的工作對象,並且除了「針等人」,我們還要做到「針找人」。
 
  先講長者方面。我們明白有些長者或殘疾人士,因為行動不便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前往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因此,我們會聯同醫護機構、地區組織,以及社福機構,群策群力,推展家居疫苗接種計劃。較早前,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已經聯同香港醫學組織聯會先行先試,啓動了上門接種疫苗的行動,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或殘疾人士提供上門疫苗接種的安排,我們一直予以支持和配合。有關計劃的推行經驗,有助我們將家居疫苗接種計劃擴大,涵蓋在社區更多有需要的長者和殘疾人士。
 
  我們正在策劃推動有關工作,政府主要會在兩方面做好統籌和協調。第一是建立一個網上平台,讓有需要的人士可以登記,提供相關資料,包括他們的住址,以便作出跟進;第二,我們在組織相關的醫護團隊,亦都得到很積極的反應,以致我們可以編配這些外展隊到不同地區為有需要的人士上門接種疫苗。
 
  我們會在本星期先透過地區的團體組織的關愛行動試用這個網上平台,請他們在派發物資或探訪當中,協助收集未曾接種疫苗的70歲或以上的長者,或因病患或殘疾不能夠外出接種疫苗人士的登記。我們試行之後,便會全面推行,讓有需要的市民可以透過這個平台登記,以致我們可以編排有關的上門疫苗接種服務。
 
  另外,我們會於這星期作一個新嘗試。我們會試行在進行「圍封強檢」的處所,例如一些公共屋邨,同時安排為未接種疫苗的70歲或以上長者,或因為病患或殘疾不能夠外出接種疫苗的人士登記,待「圍封」行動完成之後翌日為他們提供上門疫苗接種服務。
 
  首先安排在「圍封強檢」中進行,可以讓居住在有數據顯示感染風險可能較高的屋邨或屋苑而又未接種疫苗的長者,盡早得到疫苗的保護。其實過去的「圍封強檢」行動當中,都會有特別安排為一些未能下樓進行檢測的居民提供上門採樣,所以這些人士很大可能是因行動不便或其他原因而未能接種疫苗。我們希望把握機會在「圍封強檢」翌日,待他們有陰性檢測結果之後,立刻為他們接種,不用他們再尋找其他途徑接種疫苗。
 
  我們會按這試行行動的經驗,改善上門接種疫苗的服務流程,包括人手的配置、針藥的運送、接種疫苗安排、休息觀察的安排、印發「針紙」安排等,之後再擴展計劃,以涵蓋在社區裏更多有需要人士。
 
  不過在此我要提一提,市民如果家中有長者而能夠帶他們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或流動接種車接種疫苗的話,請他們不要等,請他們立刻預約或領取「即日籌」接種,因為早一天接種疫苗,便可以早一天得到疫苗的保護。
 
  在院舍接種方面,正如之前我們已經交代過,我們在三月十八日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目標,就是外展疫苗接種隊完成為1 100間安老院舍和殘疾人士院舍所有適合接種疫苗的院友接種起碼第一劑的疫苗,做到「疫苗全覆蓋」的階段性成果。
 
  我們也公布了第二階段的目標,就是安排外展疫苗接種隊或到診註冊醫生,在未來,尚有三星期,即是四月十五日之前,為全港1 100間的院舍安排不少於兩次的外展服務,為所有合適的院友接種第二劑,或曾經確診並已經康復的院友接種一劑的疫苗。
 
  第二階段的工作正在進行中。截至三月二十四日,已有超過43 300名院友獲外展醫護團隊或到診註冊醫生為院友接種疫苗,或自行安排院友到社區接種中心接種疫苗,接種率為56%。
 
  此外,為照顧有小部分院友想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意願,政府亦與醫療團隊成立了外展接種團隊,提供復必泰疫苗的外展接種服務。有關的服務已經開展。
 
  兒童是另一個我們需要重點保護的群組。我們會爭取在四月底之前,努力將三至11歲兒童接種第一劑的接種率提高。為提高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政府已經加強和學校的聯繫,教育局和學校、校長會等保持密切的聯繫溝通,提供多元化的疫苗接種途徑。學校除了可以參加疫苗資助學校外展計劃,自行聯繫提供疫苗外展服務的醫生外,亦可用團體預約形式,安排學生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或衞生署轄下的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安排學生,或申請流動接種站或外展隊到學校為學生、教職員、家長進行接種疫苗。
 
  各位市民,新冠疫苗接種計劃推行而今,已經是第395日。第五波疫情給香港社會一個沉重的教訓,亦向社會展示了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衷心感謝市民、醫護團隊、行政支援人員、社會各界人士、公務員同事支持疫苗接種計劃。疫苗接種是走出「疫」境最徹底、最重要的方法,所以我再次呼籲市民要盡快接種、及時接種第一劑,適時接種第二劑、第三劑,保護自己、保護家人,和保護香港的醫療系統。多謝大家。
 
記者:特首,你好。想問數個問題。首先,你之前說不能完全決定是「動態清零」或「共存」,但你近日受訪時有提及目標是「清零」,為何有此轉變?之前舉棋不定,現時是否得到中央最新指示,要「動態清零」或「清零」才能「通關」,所以有此新轉變?另一方面關於全民檢測,你在二月疫情幾何級上升時,宣布三月進行全民檢測。一直以來也說疫情初期進行全民檢測是最有效,現時回望會否認為當時存在誤判,以致不能第一時間減重症、減死亡,焦點轉移至全民檢測?現時死亡人數超過7 000人,有親建制的專欄作家近日有家人因染疫離世,亦批評政府抗疫不力,你是否承認抗疫策略失誤?正如習主席所說,特區政府有(抗疫)主體責任,你會否向市民道歉,尤其向死者家屬道歉?謝謝。
 
行政長官:我早前說,我不希望社會在兩條抗疫路線上爭拗,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家對兩條路線的理解有所不同,所以我希望大家實事求是,支持特區政府找出一套最有利香港抗疫的方案。每個城市的抗疫手段都有所不同,這幾天大家看到與我們關係非常好的夥伴城市——上海亦以自己一套方法抗疫,香港亦同樣希望在兩年的抗疫經驗中,找出一條最適合香港的路線。事實上,抗疫是動態的,即在不斷改變,我們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現第一宗本地Omicron確診個案後,我們成功遏制病毒擴散。不幸地,後期一個在檢疫酒店感染的個案出現問題——檢疫酒店內一名即將完成檢疫期的人士被另一名新入住檢疫酒店的人士感染;這不是人為錯誤,而是在公共衞生危機中有時無法完全避免的因素。我們須應對,在大型爆發、病毒傳播力那麼高,加上社會市民流動性仍很高時應採取何種政策,每一階段我們都是按研判的──這研判已考慮專家意見,無論是政府內外的專家意見──因此並不能形容我們時常轉變。若套用轉變二字,轉變都是為了防疫,而不是為個人而突然有不同看法,希望大家了解。
 
  同樣,針對全民強制檢測,我們一早認為時機很重要,但無人可預測二月後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爆發──高峰期是三月三日、三月四日這兩日——因此我們要作準備。若不告知市民我們提出的方案、細化方案的準備,從而向中央請求一些支援,到真的公布要進行方案時,大家亦會批評為何不一早公布有此計劃,好讓大家都知道,亦可就如何推行方案給予意見。每次進行這些工作也須有能力,若沒能力便是白說。正如我們前日公布向全民派發防疫服務包也須談能力,我們要待醫療物資抵港,亦要動員5 000至10 000名義工幫忙、進行密集式包裝,然後才可派發給約300萬戶家庭。每項工作都有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已盡最大能力。正如你所說,特區政府負有抗疫主體責任,我們每日都在履行主體責任;履行主體責任的同時,對做得不足之處我們也作出改善,所以須每日調整──但你又形容調整為轉變──調整政策是希望防疫工作做得更好,香港能早日走出「疫」境。謝謝。
 
記者:你好,想問兩條問題。你早前說對成立疫情檢討委員會持開放態度,有傳政府打算選內部人士領導相關檢討小組,但面對一個如此廣泛的檢討範圍,你認為小組是否應加入一些獨立於政府的專家或法官?另外,之前政府宣布暫緩全民檢測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的社區組織動員能力較弱,難做到全民篩查的效果,但有聲音認為這跟早前有大批區議員離職或被DQ有關,令社區少了很多社區組織聯繫性強的代議士,你如何看這說法,林太?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其實昨天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局長公布,會由勞福局牽頭成立工作小組,今日就引起一些誤會,說利用勞福局工作小組作為一個這麼大的公共衞生危機的全面檢討,我在此澄清──不是。該工作小組目的是,目前我們仍覺得照顧安老院舍的長者,避免他們受感染,或他們受感染之後能第一時間獲得隔離和治療的工作,有改善空間。我們亦覺得現時有些院舍內的裝備,特別是通風系統有改善空間。所以通過成立一個由勞福局常任秘書長牽頭的跨部門工作小組,處理這些集中在院舍或集中與長者感染相關的項目,從而找出須改善的地方,不但改善今日的情況,例如更多受感染的院友可更早進入我們的暫託中心,無須一定先到急症室,再由急症室分流到暫託中心;又例如長者若受感染,在一間急症醫院已獲治療,是否真的須轉到兩、三間康復醫院才可到暫託中心?這些全部都可以改善,所以我早前亦要求勞福局更專注做這些改善工作。

  但這不是替代早前我說持有開放態度的檢討委員會,我仍是這立場,覺得一個這麼大的公共衞生危機,涉及相當多的死亡個案──而我在這亦對每位離世人士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所以值得全面檢討。我早前都提綱挈領說,檢討範圍可以很廣泛,包括我們的醫療、福利、衞生,這幾個系統的互動和連接是否做得好;亦包括我們醫院管理局40多家醫院劃分聯網提供治療的模式,在一個公共衞生危機是否最佳。今次就證明設立定點醫院才是一個最佳安排,而非把病人分散。所以有大量值得檢討的議題。

  我曾親自處理不下數宗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工作,因此若你要我寫這獨立調查委員會的範圍,會是一個非常廣泛,亦希望是一個非常深入的調查。但現時我們仍在疫情期間,而且亦未能完全有信心在短期內走出這疫情,因此作為現任行政長官,我真的不認為現在應分心處理一個這麼大規模的調查,相信下屆政府會認真處理的。若下屆政府需本人作為這次抗疫的主體負責人提供意見,我很樂意提供意見。

  至於你說社區動員的能力,這觀察是內地專家所說,我們不得不承認。你看看現時內地無論小區圍封,或如上海市般全民做快速抗原測試,那種動員能力、派發能力、 檢視能力,以及上門聯繫每位在區內、大廈內居民的能力,顯而易見香港沒這種能力,我亦不相信純粹一個政治體制內的立法會議員或區議員可做到。因此,並不存在你剛才說,因區議會發生的一些變化,突然令香港現時沒了原有的社區動員組織能力。多謝。
 
記者:你好。想問今日梁卓偉教授說過,內地大城市出現疫情,香港現時疫情仍然高企,讓港人返回內地其實是強人所難,不能夠單看香港的利益而要看國家的大局觀,不要添煩添亂。你自己怎樣看這個說法?另外,想問香港引進了兩種口服藥,但專家認為處方藥物時比較保守;而且在方艙醫院、暫託中心收治長者方面,病床使用率低,長者轉送往急症室也「轉來轉去」,出現「人球」效應,你自己怎樣看?還想問,剛才提及正研究組織醫護外展隊上門接種,想問流程方面大約會是如何?例如在接種完後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護士是否應該要繼續留下看護病人?但如要等候15分鐘的話會不會令流程不太便捷?想問問流程。多謝。
 
行政長官:我回應首兩條問題,稍後聶局長可以談談關於上門接種的工作。我沒有親耳聽到Gabriel(梁卓偉教授)說過甚麼,不過我可以籠統地回應。早前我在此曾經說過,今次內地多個省市都出現了一些爆發,我當時說香港與內地在抗疫措施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內地每一次,尤其是由武漢開始,都很重視防止外溢的措施,即不讓自己的城市或省市出現大型爆發後輸出個案。香港完全受惠於這個政策,所以在二○二○年一月後,除了很早階段有少數來自武漢或湖北的人士令我們有一些輸入個案外,其後沒有來自內地的輸入個案。我今早再查核過數字,儘管我們有「回港易」和「來港易」計劃,在第599C章(《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下,數以十萬的內地人——內地人並不一定是內地居民,也有香港人在內地回來——都沒有為香港帶來任何風險,所以今日我們仍然進行「來港易」和「回港易」計劃,接種了疫苗可以免檢疫來香港。相對於剛才所說從海外回來的人士,我們不能輕言放鬆,因為外間沒有甚麼地方有我們國家這麼負責任的防止外溢政策。

  有關我當時的說法,我說現時看到內地,特別是毗鄰的深圳,開始有爆發時我們要負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完全是以有國家觀念、大局為重的態度。我當時都是這樣說,只要廣東省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認為今日為了防止香港輸出個案要採取任何措施,特區政府一定會配合,這就是我們的立場。就我們如何配合,就是本來每日有8 000輛由香港司機駕駛的跨境運輸貨車,現在大幅收減並轉用水路和鐵路,以保障內地供港物資充足;我們亦要求香港的跨境貨車司機要進行了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檢測,才可以進行跨境運輸工作;我們又建設了很多接駁站,讓內地貨車司機直接把貨物載到香港的接駁站落貨,實施「閉環管理」;香港的貨車司機到深圳亦須「閉環管理」。這些全部都是兩地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並同時保障香港的物資供應充足的前提下商討出來的措施,我們全面落實執行。昨晚因為在較晚時發出了很多新聞公報,大家或沒有留意這一篇,這一篇新聞公報說由三月二十九日起,由香港國際機場飛往內地的旅客要多做一件事,儘管他已經在登機的一段時間前,譬如是兩日(48小時)內,做了核酸檢測呈陰性,當到達香港國際機場乘搭內地航班前往內地時,須要接受額外的快速核酸檢測才可以登機,這措施令本來需要兩、三個小時前到達機場登機,延長至六小時前。香港居民會對這個安排有意見,但為了落實我剛才所說——我們有責任為國家防止輸出香港的感染個案——這個工作是須做的,亦是由特區政府免費在機場安排檢測服務,讓乘客可以多做一次核酸檢測才登機,這樣就比較安全,亦不會為內地的城市輸入更多的個案。這個做法早在三月二十一日在陸路口岸已經做了,不過從三月二十九日開始延伸到香港國際機場這個口岸。這些全部都是本着我們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須負起的一定責任。
 
  第二方面的問題,我們說過很多次,就兩種抗新冠病毒的口服藥物,我們購入了相當足夠的份量,我告訴醫管局(醫院管理局)——親自說了很多次——其醫生在臨床應用這兩種藥物時可以寬鬆一點,尤其對於早發的病人,因為文獻告訴我們,這兩種藥物最能發揮功效是在感染初期、最早那幾天服用。有時候,受感染人士未必就在發病最早那幾天這麼快來到醫院入住病房,他可能還在院舍,因為需要協調才能把他接往另一個地方;他也可能因家居環境許可而留在家中隔離,但他會前往指定診所;他也可能因病情比較穩定而直接由院舍轉送往暫託中心。據我所知,現時是所有接觸點都可以有醫生處方有關藥物,但不經過醫生診治就不可以,即不可未經處方便派發給人們使用,有關接觸點已非常廣泛。
 
  第二,可以用藥的條件或對病人的要求亦已降低,即60歲以下、有免疫力問題或長者等全都可以使用,所以並沒有出現你剛才形容使用藥物安排不太理想的說法。
 
  事實上,我昨日與專家商討的其中一項有關防疫的議題就是詢問幾位專家,特別是孔繁毅教授和許樹昌教授,如果使用藥物的效果良好,我們應否再提早購買藥物,或在再採購時應選默沙東或輝瑞的藥物——哪一種在臨床效果比較好,他們都給了一些意見。
 
  同樣地,現在很多設施真的做到「床等人」,這令市民比較放心。我們有足夠設施接收檢測呈陽性的感染人士——無論是經衞生防護中心評估後認為須送往隔離設施,或未及評估,當他一知道檢測呈陽性後,尤其經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他便表示欲前往隔離設施——我們有大量設施可提供。我們亦有專屬車隊接送他們前往社區隔離設施。社區隔離設施的管理越來越人性化,大家從很多短片看到,保安局同事和紀律部隊人員不斷設法令社區隔離設施的管理做到更加人性化、更加適合受感染人士入住,甚至若患者想連同其照顧者一起入住,我們都可安排,因為有些單位比較寬敞一點,不只有一張床。此目的是希望盡快發現受感染人士,盡快安排隔離。我在此呼籲,受感染人士無論通過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檢測呈陽性,當你檢視自己的居住環境、家庭狀況、身體狀況後,認為應該以接受隔離為優先,請你盡快與我們聯絡,或者當我們聯絡你時,請你盡快進入隔離設施,為香港防控疫情出一分力。
 
  第三,你提到有長者出現所謂「人球」的現象,這正正就是我剛才主動提及的,為何要成立由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牽頭的工作小組,當中有社會福利署、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參與,就是要避免把一位長者作多次轉送。長者身體比較弱,每一次由一個地方轉往另一個地方,他要等候上車、下車、重新適應,這不是適當的做法,所以最理想是「點對點」接送。如果長者的病情穩定,便應該在發現受感染那一刻搬離安老院舍接受隔離,他可以進入現時已設立的多間暫託中心;如果他已經在治療新冠病人的定點醫院內接受即時診治,醫生認為其病情穩定可以出院,他亦可先前往暫託中心以獲得照顧,無須那麼早便安排他回到安老院舍。這些工作每日都在檢視和改善中。
 
  請聶局長談談上門接種疫苗安排。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有關上門疫苗接種計劃,這是我們將會推行的其中一個重點,因為希望能夠可以「針找人」,在社區內一些特別是70歲以上行動不便的長者或殘疾人士可以獲上門接種疫苗,讓他們得到保護。我們亦很歡迎已經有社福機構,亦有地區組織很樂意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剛才也談到,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和香港醫學組織聯會已經先行先試進行有關計劃,我也知道有其他團體組織都希望能夠做相同的計劃,所以我們如何能夠將上門接種疫苗的行動涵蓋社區內更多有需要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即是能夠做得比較具規模,這是我們要處理的。

  在政府方面,我們主要在兩方面做好中央的協調和統籌,第一是一個網上平台,讓我們可以掌握到有需要人士的資料,特別是他們居住的地區,以便可以作出適當的編排,當他們出隊做上門接種的時候,可以集中在某一個區或某個屋邨,知道有多少有需要的人士,可以一次過進行上門接種。第二方面是做協調統籌,一些醫護團隊,包括一些醫療機構,亦包括一些私營醫生、護士、志願人士,他們很想幫忙,藉以能夠收集這些醫護團隊,以及編排他們作外展服務,所以在這兩方面的協調統籌,政府需要做好,然後有條件可以讓上門接種疫苗計劃涵蓋更多有需要的長者。
 
  具體操作確實是不容易,比較在地區裏做外展工作或在安老院舍做外展工作,其實是更為複雜。剛才記者朋友也提及,我們要掌握有需要人士的資料,他們居住的地方,編配醫護團隊、外展隊到這些地方接種疫苗,然後是相關針藥的安排、數目,接着是上門的流程,包括如何能夠很快地了解到起碼他們(接種人士)不會對疫苗中的成分敏感或是適合接種,護士會負責接種工作,醫生未必需要在整個屋邨四處走,但他需要在一個就近可以接觸得到的地方,以監察整個過程,亦需要一些志願人士、義工可能在接種疫苗後,他們可以留下來再觀察有甚麼情況,亦可及時通報和處理,所以這些具體細節的流程,包括接種後如何將「針紙」印發給予接種人士,很多細節位都需要處理。現在一些先行的計劃已經進行中,亦有寶貴的經驗,所以我們也會把它做好,這是複雜但會做得到,亦不是不會做到的事情。我們希望針對一些70歲或以上的長者和殘疾人士如尚未接種疫苗,希望透過上門接種,能夠幫助他們。但同一時間,即使是長者也好,他們本身能夠前往疫苗接種中心,可以到流動疫苗接種車,都請他們盡快接種。因為現在第三劑方面,已經縮短所有18歲或以上的人士,只要第二劑接種滿三個月,便可以接種第三劑。現時來說,適合可以接種第三劑的人士其實超過400萬人,現在只約有260多萬人接種疫苗,所以有超過200 萬人其實根本上可以滿期打第三劑,所以這須爭分奪秒盡快接種,現時所有的接種能力一日可以接種100 000劑,現時我們每日的七日平均數,最新的數字是不到60 000劑,現在是「針等人」,所以如果屆時又有一個很大爆發,屆時又搶着去接種疫苗,其感染重症、死亡的風險是阻止不了,所以我也在此懇切呼籲大家不要等,你可以接種疫苗的話,請現在盡快接種。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6時34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今日(三月二十七日)聯同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添馬政府總部就防疫抗疫措施舉行記者會。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舉行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