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二十五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的答問內容:
 
記者:你好。關於隔離設施,現時隔離設施的入住率為六成至八成,尚未計算剛啓用的潭尾的2 000個單位,預計入住率會低。既然有如此多單位,會否收緊檢疫措施,要求更多人士接受檢疫以減少家居傳播?有意見認為醫院可分流部分輕症病人到隔離設施,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另外,現時有多少隔離酒店,使用率如何,整體檢疫率又是多少?是否已開始逆向隔離,情況如何?另外,現時很多暫託中心的入住率不足一半,有些甚至低至18%或2%,現時確診長者回到院舍後,是否須再回到暫託中心?是否協調工作有問題,才導致入住率如此低?這樣會否增加院舍風險和人手負擔?另外,政府早前以30,000元聘請退休紀律部隊(人員),以及一些內地醫護,現時空缺率如此高,會否造成人手浪費,可如何善用這些人手?謝謝。
 
行政長官:有多條問題,我盡量回答。數條問題關於防疫抗疫的硬件設施。大家記得,在第五波疫情前,我們在多方面的硬件設施都不足夠:治療新冠病人的病床不足夠;讓病徵輕微或無病徵的感染者入住的隔離設施不足夠──當時只有竹篙灣和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當時更加不足夠的是供密切接觸者入住的檢疫設施──以相對的風險來說,確診人士當然應在相關設施接受隔離或治療──檢疫設施亦不足夠;當時亦沒有設施協助病情已穩定、來自安老院舍的病人──因安老院舍出現爆發和人手不足,未能即時接回可出院的康復長者。兩個多月前有一系列的問題,是特區在抗疫工作面對的挑戰和困難。在中央支援和各界努力下,包括醫管局、私家醫院、安老院舍、政府部門的齊心協力下,現時出現你剛才提及的現象──很多設施在「等人」。當日內地專家梁萬年教授(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來港視察後,建議我們盡量爭取做到「床等人」。你應記得,我曾表示我們在10天前未能做到「床等人」,但已做到「房等人」、「針等人」。目前的現象相對而言是好的,我們做到「床等人」,無論在醫院內特別為新冠病人提供治療的病床,或在各類特別興建的隔離設施。目前特區政府已接收共六個隔離設施,包括昨天交付位於元朗潭尾的隔離設施,是當中最大的一個。六個隔離設施共提供20 000個床位──不是單位,是床位,減輕了早前很緊張、須轉為隔離設施的酒店的壓力。但現在出現了另一種對酒店的需求,就是在外港人希望回港時入住的檢疫酒店。在香港,我們須不斷調整,如何最好地使用當時能提供的設施,以滿足方方面面的需要。若在某個時刻只看某類設施的使用率高或低,不能準確反映情況。若每項設施都額滿──九成或百分百額滿,我們的抗疫能力就會很低,尤其現時我們未完全掌握香港的疫情。這亦是為何我剛才說,當我們派發了「防疫服務包」,當中單是快速抗原測試包便有20包,若是一家兩口,可在10天內每天進行測試;若是一家三口,可在一星期內每天進行測試,從而盡早找出香港有多少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然後作分流分層安排。現時我們有些信心,因多了設施可用作安排。若現時使用率額滿,我們根本甚麼都不敢做,因為會沒地方安置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士。我呼籲大家不要這樣看待使用率,我們應有寬裕、足夠的設施滿足我剛才所說不同人士的需要。
 
  「逆向隔離」只有在安老院舍採用,所以我不太知道你為何問及有關使用酒店作逆向隔離。酒店的做法稱為「閉環管理」,即有部分醫管局員工或安老院舍員工為避免回家或回到社區會把病毒帶進醫院或安老院舍,他們願意作出一些犧牲接受「閉環管理」,只能往返其工作地點和酒店。我們已預留部分酒店作「閉環管理」。逆向隔離會在甚麼情況下發生?是當安老院舍出現爆發,感染個案較多,我們希望更好地保護未受感染的長者,便把院舍內未受感染的長者送往兩間新建、尚未入伙的安老院舍,這是我們唯一曾採用的逆向「隔離安排」。
 
  至於你提及的協調問題,特別針對為長者而設的暫託中心,現時多了很多這類暫託中心,共有五個,當中,很大、位於啟德郵輪碼頭的啟德暫託中心將分階段開放。有了這些暫託中心,我亦要求勞工及福利局用好這些暫託中心,讓安老院舍,特別是私營安老院舍可趁這段時間恢復元氣。若我們把醫管局批准出院的長者立即安置回到安老院舍,或會對它們造成較大壓力,因為按內地專家所說,這些康復長者須持續接受醫學監察,他們的病情或會反覆。如何協助私營安老院恢復元氣,就是替它們作一段時間的暫託,讓醫院管理局批准出院的新冠長者患者不須馬上回到安老院舍或家中,而留在暫託中心接受醫療照顧和護理,待他們的身體狀況恢復得較好才回到原本居住的地方。
 
  你很籠統地問及30,000元薪酬的問題。據我所知,我們聘用本地和內地照顧員的薪酬是30,000元,但不適用於醫護人員。若我不清楚交代,大家會有誤會──中央支援我們而派出的內地醫療團隊有接近400人,他們沒有收取任何薪酬。我必須說清楚,因為你使用的字眼是「內地醫護」。那些不是醫護人員,我們是通過補充勞工計劃,在市場上通過內地勞務公司進行招聘,希望聘請1 000人,惟現時仍未招聘到。這些是內地照顧員(care staff),被安排在暫託中心和安老院舍照顧長者,我們當時提供的薪金是大概每月30,000元。這些內地照顧員等同現時部分私營院舍在經放寬的補充勞工計劃下自行招聘的內地照顧員,而非中央派出的數百位現時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日以繼夜聯同醫院管理局參與治療患者的內地醫護人員。聘請退休紀律部隊人員回來工作的薪酬安排,恕我不太掌握,但大家不要忘記,退休同事一般都希望在工作數十年後稍作休息,他們退休後仍願意加入抗疫團隊並非為了薪酬,而是希望能為香港出一分力,希望大家不要聚焦所謂薪酬的問題。謝謝。
 
記者:第一題想問,有傳政府現在研究用法律手段推高缺乏認知能力的院友去接種疫苗,但有些醫生覺得政府不應該替家屬決定。想問如果這些院友接種後有一些嚴重的副作用,責任問題怎樣處理?接種的醫生會否要負上法律責任?以及是否擔心會引發很多由家屬提出的法律訴訟?第二條問題是,現時新冠口服藥的情況是說越早服食越好,有些私人診所醫生都希望他們可以幫忙處方新冠口服藥。政府會否擴展可以處方的範圍?謝謝。
 
行政長官:這位記者朋友的第一個問題,正正證明了我剛才所說,儘管全世界都公認要減少長者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下的傷亡是一定要接種疫苗,但在香港,任何事都有爭議性。即使醫生評估過長者,認為他適合接種疫苗,都不能夠為他接種,因為他的家人反對。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現實情況,亦是很困擾我們的現實情況。我現在沒有任何進一步的公布說用甚麼法律手段,所以亦不可以回答你剛才相對揣測性的問題。但多謝你提出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就是反映香港,一個接種疫苗的問題都會引起很大爭議,無論是政治的爭議,或者是法律訴訟的爭議。
 
  關於口服藥的應用,我都說過很多次,我們協助醫管局購買到相當足夠的份量,所以應該更加寬鬆地去使用,從而減少重症和死亡,尤其這兩款口服藥在早階段使用可發揮最大效能。早階段用在很多地方都應該用,總之受感染長者的第一接觸面在哪裏,我們都應該讓他們可以使用這些口服藥,從而減低其變重症的機會。現時在醫管局系統內都已經用得相當廣泛,包括在醫院、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中心、在指定診所,醫管局的老人外展隊到安老院亦可以用。私家醫院如果跟我們協作,而它亦會醫治新冠病人,當然我們亦樂意讓它使用。同樣,如果私家醫生會診治新冠病人,沒甚麼理由不讓他用,但事實是,據我所知,私家診所醫生如果發現有新冠確診病人,都是轉介給醫管局。如果他不是轉介給醫管局,而是很願意協助治療新冠病人,那麼在同一原則、同一道理下,為了保護病人,特別是長者,我們一定不會吝嗇,讓大家廣泛使用這兩款口服藥物。
 
記者:你好,想請問因現在疫情依然非常嚴峻,社區有很多隱藏的患者,若當局需動員10 000人挨家挨戶作派發工作,那麼這10 000人在派發防疫物資時,當局如何加強對他們的防護,讓他們可更好地、持續地、健康地為社區服務?謝謝。
 
行政長官:現在疫情真的仍然嚴峻,每天無論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檢測都有10 000至14 000人感染,因此所有工作的前提是不會引起高風險的病毒傳播。我們廣泛向香港每個家庭派發物資是一個有利於防疫抗疫的行動,在兩者、兩個目標之間,我們必須找一個很好的平衡,一方面我們希望很快能向香港所有家庭派發,讓他們有足夠保護,可多做快速抗原測試,讓香港政府能更好掌握現在疫情,也可讓他們知道有否感染,讓我們為他們安排適當的服務。

  但同時,我們派發還是要動員人手,但請你放心,民政事務局已安排義工無論在一些地點進行包裝服務,或到外進行派發服務,都會為每位義工提供足夠個人保護裝備。當然,派發過程也要提醒他們小心,所以剛才陳局長說他已在公共、私人屋邨內作安排,我們不須每戶派發,而是交給屋邨的管理公司,讓居民進出時就能拿到服務包。須每家、每戶派發的,看來就是那些我們稱為「三無大廈」,它們沒有管理公司,所以必須有義工朋友到他們家裏派發,但我們一定會為他們提供足夠個人保護裝備。
 
記者:行政長官,陳局長好。首先想問,剛才提及除透過上門派送外,「防疫服務包」都會在全港多區設派發點,請問目前有否預計派發點有多少?市民是否需要做登記的工作?還有,這次的「防疫服務包」是否屬一次性的工作?以後在疫情期間,會否考慮再派發?另外亦想問,近日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確診者康復出院,但第五波疫情的整體死亡率持續數日都有輕微上升的跡象,政府有否評估控制死亡率方面的成效?早前會見了內地專家後,他們在此方面有何建議,政府又會(否)考慮落實?
 
行政長官:我先請陳局長說說有關在18區有派發點和是否需登記的問題。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多謝行政長官,多謝這位傳媒朋友的提問。我們剛才提及工序有兩個,首先是包裝,我們在全港有一百多個地點做包裝,主要是學校、社區會堂和體育館等。隨後的派發,如剛才所說是透過管理公司或房屋署,以及逐家逐戶派發。
 
  為了補漏拾遺起見,我們會保留若干派發點,但是派發點的數目和地點是要機動的,因為要視乎派發情況如何。基本上透過房屋署、物管公司及義工上樓時已派得很齊備,差不多是一家一戶均派發了,可能需要的派發點不多。但是如果某一地區許多人派發時沒人應門,即我們俗稱「摸門釘」,我們會留下紙條讓他們來領取。如果數目多,我們會在那裏多設一些派發點,派發點未必固定是學校、體育館,亦可擺設街站,所以現時沒有數目,因為要機動性。剛才問到登記,我們會有簡單的登記,不過相信香港市民是很自律,真的有需要才會來領取,不過簡單的登記,我們覺得是有些需要的。多謝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目前來說,派發防疫服務包給全港家庭是一次性工作。當然,每次都可是一次性,所以在疫情發展過程中,若我們的醫療物資供應獲得保障,亦發覺這對防疫抗疫工作非常有裨益,當然可再考慮。
 
  你特別提及關於這波疫情的長者死亡率和內地專家對我們在這方面工作的意見,我可詳細點回應。首先,就這次新冠疫情死亡個案的計算方法,似乎衞生防護中心和醫院管理局,以至幾位專家都覺得應要認真再分析。你也聽過許樹昌教授說,可能有一大部分死亡個案和新冠病毒沒直接關係,所以這是須做的分析工作。這亦是內地專家的看法——內地專家說,你們每天公布死亡個案,也要說清楚情況、臨床狀況,這是分析工作,但不是在數字上「舞高弄低」的事情,是值得分析,然後向社會交代,究竟香港的死亡率、死亡個案的情況如何。
 
  要減低死亡或重症,專家給予我們很多有用的意見,現在可說絕大部分都在落實或正在落實。要達致減死亡、減重症,專家提出「四個集中」,要集中患者、集中我們的資源、集中治療,集中專家,不要讓它們分得太散,所以你看到醫管局在月初已進行大幅度調動以達致集中。現時,有超過10 000多位新冠病者在各個醫院獲得集中治療,特別包括整間伊利沙伯醫院已轉為定點救治新冠病人的醫院,這就是「集中」的策略,我們大致上已落實。
 
  第二個策略是「三重」——我們一定要處理重點人群、重點機構和重點場所,這包括安老院舍和在家居的長者,因長者一定是我們須重點照顧的人群,而場所和機構就是香港有大量安老院舍,有私營或津助的安老院舍。家居若有獨居長者或雙老長者就更須關顧,因此我們設立了——我剛才亦提及——專為長者服務的暫託中心,亦加強為家居長者提供支援,包括若他們須到指定診所求診,會獲關愛配額——事實上,剛說現時是「床等人」,但診所的名額亦在等候長者,因都用不盡——這種情況是好的,一定要將自己能力提升至可滿足更多會出現的感染人士。我們早期的困難是在每一方面都似乎不足夠,出現一些滯後、有一些人不能獲得服務、有一些人的感染情況變差等。「三重」——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重點機構,再加上「一優先」,所有涉及為長者提供的服務都應優先處理。
 
  何時可看到這大量有關策略落實,再配合兩款有效口服藥物,從而令香港的新冠病死亡率降低,這就有待專家研究。我在此當然希望通過這麼大量的工作,我們能盡快看到死亡個案下跌,亦令我們更多長者免受重症影響,從而盡快康復,返回其家居或在安老院繼續接受照顧。
 
記者:首先想請問物資包方面,剛才陳局長提過,在街站索取物資包時可能需要作簡單登記,想請問是派發前要簡單登記還是在街站領取時要登記呢?服務包的數量是按人數還是以家庭為單位?服務包內的每項物品數量是多少?與公屋或私人屋苑交接的時候,管理公司會如何處理呢?第二條問題,特首你昨日提過特首選舉會如期進行,今日有多間傳媒引述消息說兩位司長會準備參與選舉,特首你有沒有收到他們兩位辭職的通知呢?會否及早表態是否爭取連任,還是等候其他有志之士參與才決定是否競選呢?你亦提到接收元朗隔離設施的時候,承建商中國建築以後有任何問題政府都會幫忙解決,你會怎樣幫忙呢?日後中國建築投標政府的工程是否會加分呢?最後想請問今日有11間國際航空公司聯署,批評檢疫規定擾亂其營運,促請政府撤銷。想請問政府會否考慮接納它們的建議,實際又如何安排呢?謝謝。

行政長官:四條問題。第一,這服務包是廣泛派發予全港家庭,由我們主動派發,並不涉及需要登記。只要市民有居所,不論是公屋、私人樓宇、「三無大廈」或村屋,我們也會把服務包派到其居所。如果他不在家而未能接收服務包,情況便如同派遞信件一樣,住戶會收到一張通知卡,說明我們曾經到過他的居所,但沒人應門,不過我們仍然希望派發服務包給他。他可以憑着通知卡到18區的服務點領取服務包,至於領取服務包時是否需要再填寫住址資料,這些是細節。但我們必定不會令市民不方便,既然是廣泛派發,便不須執着要否登記或取多取少等事宜。
 
  這引申到第二個問題,關於服務包內所包含物資,我以為剛才陳局長已經提過。基本上是以下五種物資:第一是廣受市民歡迎的中成藥,共兩盒針對新冠病毒特別有效的內地中成藥;第二是快速測試包,我剛才提過,有足夠份量的,共20套;另外亦有20個KN95口罩;餘下的是一些資訊,由衞生防護中心印製的資訊手冊和一張鼓勵大家參與抗疫的心意卡。就是這五種物資。
 
  現時計劃派發服務包將以家庭為單位,所以份量也很多,有20份,所以我剛才說,如果香港一般家庭是二至三人應該足夠。如果有一些家庭有七、八人,派發的義工也會寬鬆處理,他們可以索取多一個服務包。我相信香港市民都是合理的,你見到在進行「圍封強檢」時,市民都是自行領取食物包,每個家庭索取一包,所以做法就是這樣。這項工作表示我們對市民的關懷,希望提高防疫意識,亦將中央協助我們採購的大量醫療物資盡快送到市民手上,所以並不會很嚴謹計較或要登記身分證或姓名,不會這樣處理。
 
  第二個問題我不會回答,不過澄清事實是可以的——我今日沒有收到任何司、局長的辭職信。如果我收到,我第一時間要公布——要向中央匯報,然後作出公布。
 
  第三,有關昨日接收的元朗社區隔離設施,其承建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們要求中央委派的,因為其能力在過去很多抗疫工作中都有目共睹。中央接受我們的請求而委託該公司協助我們,它在內地的支援也很大,你也曾聽說,當有7 000名建築工人在香港的地盤工作時,其實另外有7 000人在內地的預製組件工廠工作,在這緊急時候,我們須用這方法確保可以第一時間興建社區隔離設施,而其速度真的是「中國速度」——在一個月內,即三月一日第一個青衣社區隔離設施交接至昨天(三月二十四日)交接第六個,一共六項社區隔離設施、20 000個床位,我認為這真是「中國速度」。這亦是香港建造界的創舉,到現在為止我從未見過這麼快的建築進度。昨日所說的是——大家都記得,發展局局長早前發布新聞公報說,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很多政府工程的承辦商或承建商都受到一些影響,如未能開工或者很多工人因須接受隔離或檢疫而未能返回工作崗位,影響了工程進度,所以那新聞公報說,我們會寬鬆處理在政府工程合約內所定的時限,因為每項工程都有其完工日期,如果當天未能完工,會有懲罰性條款。對於為我們承建了六項社區隔離設施──仍有兩項設施在啟德和竹篙灣興建中──的本地承建商,其所受影響更大,因為它從多個地盤調動了過萬名工人到這六個地盤工作,所以作為合理的政府行為或合理的工程採購部門行為,應該要酌情處理,就是這樣子,沒有說要加分。我們的投標制度公平、公開、公正。現在說的是該承建商今日正在進行的其他工程,因為這次新冠疫情,該承建商大幅度地調動人員來協助我們興建八個設施,因而令其受到一定影響,合理做法就是我們要適當處理。
 
  我收到航空公司聯署的信件後已交予運輸及房屋局考慮,待他們考慮後看看有何做法,我們再公布。我必須提出,所有有關航班、入境事宜的防疫措施,目的就是「外防輸入」,我們暫時不會放棄「外防輸入」的政策,否則大家希望見到與內地或海外通關的機會便會隨之減低。我經常說,香港在抗疫中必定要找出自己走的道路,我們會不斷改善工作,希望盡快可以穩控疫情。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52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今日(三月二十五日)聯同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左)在添馬政府總部就防疫抗疫措施舉行記者會。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舉行記者會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