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答問會答問內容(二)(只有中文)
********************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容海恩議員。吳秋北議員準備。
 
容海恩議員:謝謝主席。特首你好,香港現時疫情仍在高位運行,很感謝國家的支援以及政府各部門、紀律部隊、前線和醫護人員讓我們看到現在我們抗疫有曙光。現在我們說「三減」,特別要保護老年人。香港要做到「三減」、「三重」、「一優先」、「四集中」的戰略部署和疫情鬥爭,一定要和病毒長期鬥爭、長期戰鬥下去,亦要利用好科技。無論特首有三頭六臂或身懷絕技,若我們不用科技、不用數據分析,是做不到的。原本「安心出行」的設計是希望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但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安心出行」便淪為「針卡」。歸根究底,「安心出行」沒有用中央數據庫、沒有用實名制和追蹤功能。事到如今,我想問政府究竟在迴避甚麼和怕甚麼而不用實名制和追蹤功能?剛才有議員也問過,政府會不會採納內地的「健康碼」作為「安心出行」的藍本呢?謝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到了這個階段,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特區的抗疫工作中是有一些基礎建設,讓我們沒有辦法可以採用一些在內地很高效的做法,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來的。正如內地專家來視察後提到我們如果要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是沒有內地那套社區組織動員的能力,即內地每個小區、每條街、每間屋,社區組織都有足夠資訊,平常亦有足夠連繫,所以當出現突發事件時,他們有街長、區長,便可以安排檢測、派送物資,或者不讓居民外出,這些工作他們都能有條不紊地推行。香港沒有這一套基建,但日後是否可以建立呢?當然可以建立,但需要時間。這些工作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抄過來的,當然亦要看市民的接受程度。
 
  第二方面,同樣地,使用手機和程式,是否可以發揮得更加好,亦要看這個地方手機(登記)是用甚麼制度。大家不要忘記,我們好像在去年才通過電話智能卡實名制;今年才呼籲市民,如果他不是用實名登記或不是一個付費計劃下的手機智能卡擁用人,便須登記。這樣我們才掌握到後台數據,可以進行其他工作。正如我所說,今日做不了不等如抗拒做。我很希望議員明白我們沒有抗拒做任何事,只要對抗疫有效果,並且在目前香港的環境下、法律基礎上能夠做到的,我們一定爭取去做。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吳秋北議員。陳仲尼議員準備。
 
吳秋北議員:主席,多謝特首給予時間讓我們了解抗疫的情況。特首,現在抗疫(方面),我很認同重中之重是「三減」、「三重」、「一優先」、「四集中」。這是適時的處理,亦理解要暫緩全民檢測。現在的情況,我覺得疫情仍然很嚴重,現在每日的死亡數字也超過200(宗),累計6 000多宗死亡數(個案),重症(數字)仍然很高,所以嚴防死守的意識其實很重要。特首公布要分三個月,為期三個月、分三階段去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這個訊息其實我們要強調的是要做好嚴防死守,達到一些防疫防控的效果才能夠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所以,我很希望在接下來的數月,亦要分階段去報告我們抗疫的成果。例如,「疫苗通行證」如何能更好地落實到位,幫助我們抗疫,這些也是需要的。另一方面,我們留意到很多市民正在家居隔離,即他們沒有上報、沒有到隔離設施。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更須做好保障,成立保障支援隊,派送物資、藥物,以至送貨上門,協助他家居隔離、抗疫。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現時疫情當然嚴峻,確診數字停留在約15 000宗,仍然令人非常擔心。不過,抗疫工作有時候亦要讓社會有些信心,所以特區政府亦希望在嚴峻的疫情期間多進行分析,讓市民從一些前瞻性的指標知道現在疫情已經穩控下來,看來高峰已經過去,但確診數字的下降速度有多快,這個暫時是說不清楚的。所以,吳議員,你放心,我們從來沒有放鬆。有人形容我前日說的措施是放寬,我並沒有放寬,我只是讓社會對現在的疫情有清晰的了解。如果你剛才提到,分三階段、為期三個月的放寬是有大前提的——即疫情不反彈,個案繼續呈下降跡象——才可以進入為期三個月、分三階段的放寬,但我也聽見你的同僚說我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進度慢,最好放寬得快一點,所以社會是有很多不同意見的。
 
  關於家居支援,早期做得不夠到位,因為個案數量太多,一日60 000、70 000 宗個案,真的辦不到;但是現在已經上了軌道,正如派送物資——民建聯的朋友告訴我,他星期五確診,星期六早上已經收到這些抗疫物資包,也很好地測試了我們的效率。基本上,我們在過去一、兩個星期所派出的物資包是比我們需要派的多,即我們在追趕早一天的需求。另外,家居支援亦包括醫療支援,所以現在有遠程診治,無論是醫院管理局的「護訊鈴」,或是香港浸會大學的中醫,或其他的中醫診治。我們啓動了23間指定診所,亦主動接觸高危的家居檢疫人士。所以,現在家居支援基本上到位,但可以做得更好,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陳仲尼議員。陳恒鑌議員準備。
 
陳仲尼議員:行政長官,感謝你聆聽社會各界的建議,重推「保就業」計劃和為香港居民解除九個國家的「禁飛令」。不過,若香港社會要復常,包括推出振興經濟的措施,最重要仍然是控制疫情。今次在中央大力支援下,特區政府在第五波疫情獲得、汲取了甚麼寶貴的防疫抗疫經驗?未來會否制訂方案或計劃以提升和優化現有的防疫機制和系統?特別是我們留意到,我們在第五波疫情中遇到一些重大挑戰和瓶頸,包括醫療系統壓力、「分區、分級」防控、中西醫結合治療和用藥、院舍長者感染、信息發放、個案追蹤等方面。未來我們如何確保可有更好、更優化的措施預防和應對萬一發生的第六波疫情?多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陳議員的提問。事實上,經歷了如此大規模的疫情,特別是第五波,很多方面、很多工作都須重新檢視,希望在未來做得更好。這不單是政府的行為,社會上各方面很多工作亦須重新檢視。當疫情穩定下來,我們會進行這些工作,當中包括短期和中期。
 
  短期當然是預備應對下一波疫情或下一種變異病毒株到來,就提升能力和應變速度等方面總結今次的經驗。
 
  中期方面,有些比較制度性,例如醫院管理局如此龐大的機構,擁有80 000多名員工,就分散治療或集中治療患者方面是否值得重新探討;衞生防護中心作為在SARS後建立的公共衞生機構,其人手配置和對數據的掌握是否可提升;安老院舍當然是其中一方面──這數年來我們很努力改善,但礙於很多制肘,我剛才已提及部分是房屋方面的制肘──但亦須做。
 
  陳議員特別問及我們從內地專家學習到甚麼──學習到很多。來港的專家包括流行病學調查專家、治療重症的專家、中醫藥應用的專家,這幾方面我們都會吸納他們的意見。我曾親自與三批專家會面,稍後,今日傍晚我亦會再與仍留港的內地專家見面。各方面的意見都很好,我們會吸納。尤其其中一方面的意見令我對他們有此觀察感到意外,就是他們認為我們的資訊發放工作做得不太好。例如,香港疫情的死亡率高,但應更好地公布死者的詳細資料,如當中很多是年長人士──死亡個案的年齡中位數是85歲──經分析後,我們得知很多長者離世與身體狀況和患有其他疾病有關,未必直接因感染新冠病毒致死,這些一定要清楚說明,讓市民知悉。若不幸離世的是年輕人士,內地專家亦認為應清楚交代其臨床情況,讓市民無需驚恐,尤其感染Omicron的病徵其實是輕微的,為何會有年輕患者離世?所以你會留意到,自大概10日前開始,醫院管理局幾乎就所有非年長的離世人士公布他們患有的疾病,以及是否已處於彌留或癌病末期,讓大家無需驚恐,誤以為新冠病毒很致命。很多意見我們都會吸納。謝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陳恒鑌議員。何君堯議員準備。
 
陳恒鑌議員:多謝主席,亦多謝行政長官出席答問大會。由二月開始,香港一些(運送)食物等的措施因為不能通關而令市民有一段時間感到不便,亦多謝部門迅速開通鐵路和水路運貨。陸路運輸對香港非常重要,尤其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提過,香港航空運輸樞紐(地位)首屈一指,也須鞏固。但陸路運輸的問題是(現時)沒有辦法「通關」、沒有辦法運輸,現在6 000多名貨運司機未能開工,他們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行政長官,如果我們沒有辦法開通陸路運輸,對於香港航空業以至物流業的打擊非常大。行政長官這方面有沒有辦法或措施令有關物流可以盡快開通,令我們的物流業以至航空業不至受到更大的重創呢?還有,有沒有辦法更加保障司機的權益,令他們盡快復工呢?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陳議員所提到的是兩個不同的情況。在新冠疫情的整個階段,即是這兩年多以來,貨物的陸路運輸沒受影響。經過廣東省及深圳市人民政府的特別安排,保障香港市民日常食品和蔬菜供應,基本上沒受影響。為何說沒有影響呢?因為我們給予跨境香港貨車司機豁免,總之是「閉環管理」的話便可以繼續駕駛貨車跨境運送貨物,但必須「閉環管理」,所以一些香港司機的情況也比較悽慘,就算家在深圳也不能回家。陸路運輸沒有影響,二○二一年香港航空貨運方面也恢復得很好。事實上,二○二一年對外貨物貿易有雙位數增加,所以這件事——中央保障了我們陸路貨運可以通關——沒有任何問題。
 
  近日的問題是因為深圳市、整個廣東省或內地很多省市出現了地區性感染個案,使其要更加小心,防止從香港輸入感染個案,所以須另闢途徑運送貨物,包括剛才陳議員所提及的水路、鐵路,甚至有人說須空運。我們曾經有包機從廣州、深圳飛來香港,但希望這是短暫的。隨着深圳穩控疫情,可以恢復陸路運輸,不過我們也有責任不要輕易輸出感染個案,所以我們對跨境香港貨車司機進出口岸時也有更多要求,除了要進行快速測試和核酸測試外,也要減低跨境次數;如果有運輸公司的跨境司機於跨境工作後受到感染,我們可能要有懲罰性措施,務求保障我們沒有輸出感染個案,日後可以恢復過去兩年那種貨運通關的模式。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何君堯議員。梁子穎議員準備。
 
何君堯議員:主席,多謝。行政長官,我實際上是非常憤怒,因對政府在今次第五波疫情中所採取的措施非常失望。在今次疫情中,病毒奪走了我們6 000多位市民的生命,今日我仍聽到他們平均歲數是85歲。哪怕是105歲都是生命,哪怕五歲都是生命。我完全不會用那個所謂中位數決定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是多少,或剩餘價值多少。所以現時我們應如何做?前日你告訴我們,突然間說暫緩全民檢測的工作,這究竟意味着甚麼?今日在記者招待會,你澄清說並無放棄這手段,要看何時應運用最好的資源放於刀鋒上,這一點我贊同。好,現時聽到你這樣說,就是四月十九日着學生回校上課,(三月)二十一日(宣布)對九個國家解除禁令,那是否意味疫情將達至尾聲?所以你才說那就是我們三個階段的開部,就要做第一階段的解封?若是這樣,是否全民檢測都應在那時、四月中進行?我們認為,要用最小的代價來達致最大的效益,這是無爭議的。但現時我們付出龐大的代價,都未能進行這全國都用的全民檢測,而你今日還說我們沒基礎。若用你這種沒有基礎但這手段不放棄(的說法),我覺得很模稜兩可,究竟你做還是不做?若要做的話,你可否告訴我們……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何議員,請你讓行政長官回答。
 
何君堯議員:好的,多謝。四月中會否進行(全民強制檢測)?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在抗疫工作中,最好當然有個水晶球,可看到未來趨勢如何,何時為最好時機。但恐怕現實並無這水晶球,我們只能夠依靠我們掌握的數據、科學,以及看到很多指標的趨勢,但這些趨勢都會隨着一些因素變化,所以我之前也是這樣說、今日也是這樣說,其實沒有改變說法,就是全民強制檢測是個有用的手段,亦是有成效的手段,但是主要決定於何時採用──一早和一末用──這亦是專家的意見,包括內地專家的意見。一早就是用來遏制疫情,切斷傳播鏈,但香港已不適合,因我們不在此階段;一末,即是尾段,又未來到,剛才說每日還有15 000宗個案,如何說已至疫情的末段?故現時繼續增加我們的能力,屆時要運用時我們便擁有這能力。基本上是檢測的能力,因為我們應進行核酸檢測,不是進行快速檢測;包括讓市民有序地進行採樣的能力;有些是電腦、資訊系統的能力;亦包括在檢測找到陽性個案後有隔離的能力。因此,現時中央幫助我們援建這麼多的方艙,就是為我們助力。有需要時,我們可利用這些力量來令這次疫情可更快見到曙光。多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梁子穎議員。霍啟剛議員準備。
 
梁子穎議員:多謝主席。多謝行政長官。2019新冠病毒已肆虐兩年多,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用自己的方法處理疫情,但似乎現時此方法未能真的可以應用於香港。特別在過去一星期,無論是深圳或東莞,都能在七日內完成全民檢測。究竟過去一段日子,政府有否細化全民檢測工作?我想請問行政長官,若真的須執行全民檢測時,現時整個政府是否已隨時準備好可動員所有力量去執行?是否能很確切地向香港市民說第二日就能做到,這是否可行?另外,(中央協助)我們援建了很多方艙設施,現時九個項目中只有四個項目已啓用,未來能否安排足夠人手進入方艙工作,令我們在全民檢測中找出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時,亦能送往這些隔離設施,充分利用(設施)?這能否做到?最後,整個社會期望與內地「通關」,若我們能做到像內地的模式,何時才能「通關」,恢復兩地人員往來,令整個香港經濟能復蘇?多謝行政長官。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三個問題。第一,我們為全民強制檢測制訂了細化方案,評估人手及物資需求,但不是說今日按了按鈕,第二日就能做到。其中重要的一環是香港市民須有序進行檢測,我們不像內地般每條街道都能設立檢測站,所以須讓市民預約,按序到檢測中心進行檢測,這亦是二○二○年九月進行「普及社區檢測」的方法。各位議員都曾接獲投訴,市民須排很長的隊進行檢測,也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市民亦反感。我們梳理了所需的人手,認為能應付大部分的人手需求,除採樣員這一範疇外,我們不可能有9 000名採樣員這麼快就位。早前中央就表明若真的有需要,會看看如何替我們在內地籌謀。
 
  第二個問題關於方艙設施。方艙設施在香港的說法是社區隔離設施,香港原本亦有社區隔離設施,並不全部叫方艙設施。早前在竹篙灣有3 000多個單位屬社區隔離設施,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亦屬社區隔離設施。第二個社區隔離設施的來源是隔離酒店,我們租用了一些酒店作社區隔離設施。我們亦將一座即將入伙的公共屋邨改建成社區隔離設施。我們有很多社區隔離設施的項目,並不只有該九個項目。該九個項目屬九幅土地,在該些土地上通過中央按我請求而委派內地資深承建商在短時間內建成這些設施,包括明日交付位於元朗潭尾的最大設施,現時六個項目都已完成,仍有兩個很大的設施位於竹篙灣和啟德用地,最後一個設施位於落馬洲河套區,這就是你所說的九個項目。我們認為因設施只作隔離用途,前往隔離的市民沒甚麼病徵,要管理他們相對容易,由保安局局長牽頭聘請許多退休保安人員,再加上我們正招聘各式各樣的人手,有需要時應可將其啓動。
 
  就「通關」的問題,我剛才已回答。現在時間已過,我不再重複。謝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霍啟剛議員。朱國強議員準備。
 
霍啟剛議員:好,多謝主席、行政長官。第一,特首曾經提出關閉處所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聚集,但早前亦因市民有理髮需求,所以讓理髮店重新營業,當日我收到很多電話,尤其是我所屬的業界,很多市民都跟我說,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對他們來說都很有必要。我想問問政府,其實用甚麼基準、準則決定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哪些可以即時開放?同時,特首可否在此承諾,如果未來有第六波或其他疫情,可否不要又是這樣「一刀切」關閉場地?從抗疫中要學習科學地面對一些社交距離措施,例如活動分等級,其實戲院、劇院等都未曾爆發疫情。第二,奧運成績很好,大家都知道,其實市民對未來九月的亞運會期望都很高,很多亞運會項目都是非精英項目,即非體院項目,現時運動員真的沒有場地集訓、訓練,大大影響了他們。文藝界也一樣,沒有地方練習和錄影等。知道四月二十一日會重開,會否考慮更早可以「閉環式」管理盡快重開場地,讓他們可以辦公?第三,第三階段的放寬細則還未公開,例如場所上限等,以文藝為例,一場show(表演)如果不能開放75%(觀眾)入場,其實不做還好,因為會虧蝕更多。制訂這些細則的指標時,可否促請部門跟業界溝通後才釐定那些標準?謝謝主席。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議員: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多謝霍議員。我在此再次解釋,當實施社交距離措施,不是針對該類處所防疫工作做得不好,尤其是近日、近月經過實踐,很多都做得很好,而是要整體減少人流,因為人流往來增加了傳播風險。事實上,在第五波疫情,我早前曾說,我的專家,特別是香港大學團隊,要求我再次收緊更多社交距離措施,我都覺得市民的接受程度已到達極限,所以我寧願多利用口服藥物或增加醫院病床等其他工作,而保留一定空間。霍議員,我真的不是針對處所,處所做得很好,健身中心做得很好、美容院做得很好,但整體要控制人流而已。就下一波疫情如何處理,這需要總結經驗再說。
 
  第二個問題是如果配合在下一階段,一些表演場地可以開放,或運動場地可以開放,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會酌情將一些排練、預備視為工作(work place),所以他們可以提早進入該些場地進行綵排工作。同樣,第三個問題,開放時的細節或售票上限,我會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同事通過你跟業界再商討。多謝。
 
(待續)



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0時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