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二十三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答問內容:
 
記者:有幾個問題想問特首。特首早前宣布會暫緩全民檢測,想問方艙醫院的用途或策略會否因此而減低或轉換?早前有學者認為接下來第六波疫情無可避免,政府會否有預案應對接下來的疫情變化?如果按照當局所說,四月可能會視乎情況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或入境限制,會否擔心疫情再一次反彈?當前特區政府的抗疫方向怎樣定位?謝謝。
 
行政長官:幾個問題某程度上都是跟進我前日公布中期檢視評估後的措施。第一,全民強制檢測是一種手段,我們沒有放棄這種手段,無論是本地和內地專家都提點我們,其應用時機要掌握得非常好,因為它是一個涉及投入大量資源的工具,所以必須掌握好使用時機,否則就會徒勞無功,用了資源但得不到效果。現時專家已有共識,這種手段一般用在疫情爆發之初,目的是遏制病毒蔓延。我們看到內地很多城市都在疫情最初階段就能夠通過全民強檢或全員強檢揪出感染者,將他們隔離,從而可以遏制疫情擴散,但香港第五波疫情發展得很急、很猛,當時我們亦沒有這能力,所以我們不可能在疫情爆發之初使用這個工具。下一個機會就在疫情末段,即它已經下降到某一個水平,我們為了更徹底將在社區裏仍然剩餘的感染者揪出或將傳播鏈切斷,在那個時候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是可以考慮的做法。
 
  你問暫緩,即暫時不做全民強制檢測,對我們現正建立的各式各樣設施有何影響,基本上是沒有影響的,因為這是「雞和雞蛋」的問題,如果沒有這些設施,根本很難考慮全民強制檢測,現時只是暫緩全民強制檢測,沒理由在這個時候減低我們這些設施的能力,所以須繼續建設一些社區隔離設施。考慮專家意見後,當前疫情的重點一定要減重症、減死亡、減感染,亦要提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治療能力,無論是現時醫管局的病床調撥,或成立定點救治新冠病人的醫院,以至在中央支持下,內地援港的醫療隊伍可以提升醫院管理局第三層的社區治療設施的能力。現時定位是一定要減死亡、減重症。另一方面,亦要優先處理長者的問題,因為這次很不幸,離世人士是以長者為主,這亦反映安老院舍的防護能力不足,所以我們亦在近日設立了更多長者暫託中心,讓一些病情穩定的長者無須再佔用醫管局的第一層、第二層,甚至第三層設施,獲安排到現時定位為第四層的暫託中心,那裏仍然會有一些醫學監測設備,待他們完全康復才回家或回到安老院舍。
 
  我們當然不希望第六波疫情會很快出現,但現在每做一件事都要準備。如果再有新一波疫情或新一種變異病毒株出現,我們屆時的應變能力一定要比今日強,這項工作一定以此為出發點,不會因為見到第五波疫情穩定、呈下降趨勢,我們就放棄增強能力、增強監測或多做研判的工作。實際上,經歷了第五波疫情,更明顯地看到在很多防疫抗疫鏈的環節須檢視並加強能力,這是我們當前研判。多謝。
 
記者:行政長官你好、楊局長你好。第一個問題想問,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教授強調,香港暫不進行全民核酸檢測並不意味着香港疫情防控是「躺平」,你認為特區政府應如何依據現時疫情的態勢,進行更科學、更積極地應對現時疫情的措施?第二個問題想問有關香港經濟復蘇的問題,目前看到特區政府已經出台了對於市民的失業救濟措施。對於很多在疫情下受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其實會否有一些更精準和完善的幫扶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以及看到調查指,現時很多商場還未減租,令到很多零售業百上加斤,政府會否有一些呼籲以幫助香港的中小商戶,令香港經濟更穩定?謝謝。
 
行政長官:兩個問題。首先我非常感謝梁萬年教授早前來香港考察,以及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我剛才提及當前疫情的重點工作,當中不少是吸納了梁教授的意見,就是在「三減」方面——減重症、減死亡、減感染;亦有「一個優先」,就是優先長者;也有梁教授提到的「四個集中」,我們必須要集中資源、集中治療、集中我們的專家以更精準醫治新冠病人。
 
  就梁教授特別回應某些傳媒有關香港今次暫緩全民強制檢測的提問,我很感謝他肯定我們的做法,亦為我們解釋這並不是「躺平」——其實這是更精準、更以科學為本,掌握好時機,將我們的措施實行在最有效的地方。你問現時不做全民強檢是否很多事就不做,這當然不是,而是剛剛相反。我們用更積極和精準的措施處理這一波疫情,亦是梁教授早前提過——他昨日也有重覆——就是現時應更大規模進行核酸檢測,亦要用好快速抗原測試以找出香港感染的情況。本來由二月底開始,由於檢測量追趕不及,我們有一段時間暫停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即CTN(Compulsory Testing Notice),若有你留意,我們由昨晚開始恢復發出,有關10個地方的居民須在限時內接受強制核酸檢測;儘管有人不同意,我們每日繼續進行「圍封強檢」,以找出污水含病毒量較高的大廈有多少感染人士;我們亦為家居隔離或檢疫的人士提供更多家居支援,特別是醫療方面的支援,不論西醫或中醫;我們亦會很快聯同地區團體或「全港社區抗疫連線」,以至宗教組織,為全香港的家居住戶派發「防疫服務包」。這全都是在加強治療以外做的工作。醫管局每日的治療工作都馬不停蹄地進行,若你有留意下午四時半的新聞發布會,現時正在醫管局接受治療的新冠病人超過11 000名,較三星期前多了很多——因其劃出了更多定點救治醫院,以及在其他醫院設置特別照顧新冠病人的病床;亦看到現時滯留在急症室的人士數目急速下降──高峰時可能有千多個新冠病人在急診室等候──所以這全都是按現在疫情,吸納了專家的意見,更積極地部署我們的工作。
 
  第二個問題關於經濟復蘇,經濟復蘇的工作都要精準。過去兩年數波的疫情引致經濟有點停滯或下降,我們都是依靠三條支柱,一方面是「防疫抗疫基金」,我們做了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單是在第五波疫情都先後做了兩輪「防疫抗疫基金」;第二是包括二○二○年的「保就業」計劃和剛剛公布的「2022保就業」計劃;第三就是每一年的《財政預算案》──現在說的是三個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都有很多的紓緩措施幫助企業和個人,無論是中小企或個人的免擔保百分百貸款(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以至紓緩很多收費,或於二○二○年派發10,000元現金、二○二一年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劵,至今年加碼派發10,000元電子消費劵,都希望支撐經濟,亦部署當疫情減退時經濟可快速反彈。
 
  事實上,我們可見到二○二一年的經濟真的快速反彈,按年經濟增長6.4%,令人鼓舞,失業率亦快速下降。我有信心當第五波疫情穩定後,通過我們剛才所說的措施和能讓一些處所重新營運,我們應看到同樣的經濟復蘇速度。
 
  最後你問的租金問題。事實上現時在香港營商,頗大的開支一方面在於租金,一方面在其僱員薪金,一方面是一般的「燈油火蠟」。當然,它們有多些生意就會購買多一些貨物,若現時沒有生意就購買少一點貨物。我們已通過「保就業」計劃幫助這些企業處理一部分僱員薪金的問題,它在五月、六月、七月每聘請一個僱員,或現職的職員,我們都劃一每人補貼8,000元,我們保住這些就業,亦保住它可在經濟復蘇時多聘請人手。其他凡政府能做的「燈油火蠟」,我們都已全做──非住宅用戶的水費、差餉、排污費、商業登記費──可減免的都全減免,只剩商業租金。我在這兩年都不斷呼籲,有時我致電發展商,有時通過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指現在是同舟共濟的時候,希望他們都在商鋪租金方面施以援手,最好就如某大地產商在租戶停業時免收租金,因它們沒開門營業,若有開門營業,最好用turnover rent,即做多少生意就收多少租金,我對這一類援助措施高度表揚。我在此再次呼籲商鋪的業主──尤其是大業主──在這時同心協力、每人出一分力,我相信過了這一波疫情後,香港的經濟不但會恢復得好,整個社會會更和諧。謝謝。
 
記者:你好,兩位,想問港大團隊昨天都說過,要在風土病和「動態清零」二選一,最終也會走向風土病這條路。其實香港現時是走哪條路,抑或已經(選定)走哪條路?如果選風土病,有否預計過最差情況下,香港的醫療系統有沒有足夠能醫治重症和預防死亡?會否造成更多人死亡,代價太大?而如果繼續選擇「動態清零」,全民檢測是否會在每日(確診數字)三位數的低位時推行?但要做到滴水不漏、「零確診」,其實經過這麼多輪疫情,不斷有新的變種病毒株,未來還有沒有可能做到?路線圖方面,有否預計過何時會過渡至風土病呢?另外,想問有一些實施的措施,會否有政策不太協調的地方,例如取消九個國家的「禁飛令」,但仍然有「熔斷機制」,對放寬境外人士抵港,是否變相有改等於沒有改?「熔斷機制」會否放寬?相關原因是甚麼?當初提早放暑假,甚至要停止網上課,都是要應付全民檢測,但現在已經暫緩,有些意見認為好像白白浪費了一些教學進度,如果要再做全民檢測,還有沒有空間讓學生和老師放一個長假?謝謝。
 
行政長官:多謝你一連串的問題,可能要一些時間才回答得到。第一,港大的公共衞生團隊在這兩年來都很努力,不斷進行研究和推測,即他們所說的modelling(疫情發展模擬模型)。我每星期都會檢視他們的研究成果,但研究畢竟是研究,學術評估畢竟是學術評估,現實複雜得多,因為特區政府每項政策影響到700多萬市民和很多商戶,所以我們不可純粹靠一些模型推測去訂定我們的政策,但它有參考價值,我們一直都認為是這樣。我亦跟專家說我們是參考意見,但不能完全按照專家所言去做。事實上,專家都有不同意見,政府的幾位專家都有不同意見,更不用說還有一些不是政府專家,就更多不同意見。
 
  現在的抗疫工作不是兩條路線之爭。我們必須要反問,究竟整個抗疫的目標、精神和手段是甚麼?抗疫目標很清晰,跟國家一致,我們以保護市民生命至上,亦保護市民身體健康,所以要盡快遏制疫情,讓社會可以盡早恢復常態,是我們的抗疫目標。兩天前我亦說過,我們的目標是以最小的代價來達致最大的抗疫效益,亦希望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我剛才回答的一條題目,提及「通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所以抗疫的目標一定以能夠「通關」為目標。「通關」包括內地和海外,因為香港畢竟是一個貫通海內外的平台。抗疫精神是努力不懈、堅定信心、不「躺平」,亦不心存僥倖,我們每日都很努力在加強能力,按科學為本,更精準地將有限資源放在刀刃上。抗疫的手段會不斷變化和優化,有時候我們在兩星期前曾說過一些事,那是按當時的疫情研判;但如果兩星期內,疫情起了很大變化,而我們還堅持很固執地做回兩星期前所說的事,這不是抗疫應該有的手段。大家記得,以前進行核酸檢測是「金標準」,一定是PCR(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平台),現在我們接受——而內地亦開始接受——快速抗原測試,這就是不斷優化的抗疫措施。以往所有人都是一層治療,今日是分流、分層,剛才說過,至少有四層治療,這些亦是抗疫手段的不斷優化。但抗疫原則從第一天到現在都沒有變,我在二○二○年一月說的抗疫三大原則,第一是迅速應變,第二是嚴陣以待,第三是公開透明。隨着每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公開透明的原則更加受到重視。抗疫資源我們絕不計較,無論是直接用於防疫抗疫的工作、建設能力或支援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和商戶,我們絕不計較,一定用好我們的資源,幫助市民,現在要考慮的是這些問題,並不是兩條路線之爭的議題。
 
  第二個問題是暫緩全民強制檢測後何時進行,都是根據我剛才說的精神、原則和目標。如果到了疫情末段,全民強檢有助達致我剛才所說的目標便一定會做,因為我們不會計較資源,必定會執行以達致目標,從而減低對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包括讓我們可以「通關」。但現在並未到這個時候,因為確診數字仍然很高,我們建設隔離設施的能力還可以提升一點,即當所有方艙設施或隔離設施準備得好,就更加可以推行這類工作。
 
  不過,我亦希望對大家說,即使是進行全民強制檢測也不是「一刀切」,我們必定會很早告訴市民,究竟涉及的程序和屆時各方面的安排是怎樣,不希望市民接收錯誤的訊息,所以在這裏講得非常清楚。但目前的狀況是暫緩,現時重點在於治療和其他檢測工作方面。
 
  第二個問題,我看不到有何不協調的地方,因為是兩套不同的機制。「熔斷機制」有兩類,一類是航班「熔斷機制」,一類是地區性「熔斷機制」。當然,地區性「熔斷機制」是更加嚴厲的措施,所以以往都不是做得很多。但到第五波,因為Omicron的傳播力非常厲害,而當時這些國家,即英、美、法等國家出現的個案非常多,所以在保護香港的前提之下,我們便把九個國家納入地區性「熔斷機制」。換句話說,無論哪一間航空公司的航班都不能從這九個國家飛回來。但撤銷了地區性「熔斷機制」並不等於不可以有航班「熔斷機制」。航班「熔斷機制」下航空公司應遵照我們對乘客上機時的要求,即航空公司要檢查乘客的核酸檢測是否呈陰性、有否預約檢疫酒店等,但同一航班到達香港國際機場,無論是長程或短程、涉及數小時至十多個小時的行程,在香港國際機場的「檢測待行」期間如發現該航班有很多乘客是確診個案,個案數量是多於某一個數目——但這個數目是可以調校的——這樣就須「熔斷」該航班,希望航空公司往後更加小心地落實特區政府「外防輸入」的措施,正如我所說,這是可以檢視和調整的,但今日我未有其他公布。但是兩個措施並沒有不協調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分層次地管制「外防輸入」的工作。
 
  第三,就是當日(二月二十二日)公布提早放暑假,其中一個原因是如果進行全民強檢,需要大量檢測場地,就好像投票那樣,學校是一個很常用的場地,因為它們的分布很廣,各區都有,而且地方比較寬敞,有禮堂,亦有操場,亦可能有停車的地方。但這並不是當日所說的唯一理由,另一個理由是數十萬名學生要上學,將會引致很多人員的往來,而減人流是社交距離措施的最重要目標。我時常在這裏說,我們並不是針對例如美容院或者健身中心的防護措施做得不好,而是因為要減人流,希望大家不要外出,所以一百幾十萬名學生每日上學,就與這個要縮減人流的目標背道而馳。在第五波疫情這麼嚴峻期間,希望學生不要上學,以往不上學是「停課不停學」,用網上上課;但我們都知道,正如我剛才在開場發言所說,網上學習和面授課堂是有分別的,如果只是網上學習,然後到七月學生又放六個星期的暑假,這樣就令他們在整個二○二一/二二學年少了很多在學校的學習時間,因此我們作了這個很艱難的決定——就是本地學校就用那段時間放暑假,一直到復活節,然後在暑假期間繼續上學。這個真的是很艱難的決定,不過似乎都是一個須作的決定,我認為這個做法得到學界的認同。昨天,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顧問張勇邦校長說,停課可以讓數十萬小學生免卻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受感染的風險,達到避疫的目的;他亦希望在這一段停課期間可以提升學童的接種疫苗比率,我們正正在做這些工作。多謝。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