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記者:三位你們好。首先想問有關《僱傭(修訂)條例》方面,其實政府曾向立法會提出條例草案,容許接受強檢的僱員以「檢疫令」和「隔離令」申請病假,但有報道指商界有反對聲音,希望政府「落水」幫忙支付一半病假薪金,政府在此方面會否答應?亦有報道指,行會內部開始出現反對聲音,他們曾有意聯署反對現時的航班措施,是否屬實?特首是否由於行會的反對,才會有今日的調整?另外,想問有關入院津貼方面,有基層市民反映,他們在確診後亦「手停口停」,已用盡其病假。政府早前曾說有5,000元入院津貼,但若在確診後不能被安排入院,只能留在家中或被送去檢疫中心,他們就不能申請5,000元,你會否考慮放寬申請的門檻?還是擔心會有人濫用資源,所以暫時只容許入院人士申請有關資助?謝謝。
行政長官: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早前我在新聞發布會亦曾提及,在這麼大規模的疫情期間,出現了很多僱主與僱員關係的問題。為了令社會減少爭拗,勞工及福利局經行政會議同意,提出《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基本上涵蓋數個方面,包括如有僱員因成為密切接觸者而須檢疫,或僱員本身是確診者而須隔離,在檢疫或隔離期間應該被視為病假,僱員可按其勞工合約或勞工條例獲得病假福利——其實一向都應該這樣實行,只是為了減少爭拗而說得更清楚。另外兩方面就是有關在甚麼情形下不構成不合理的解僱,包括如僱主要求僱員接種疫苗等情況。這是我們對僱主的合理要求,我看不到為何要政府要「落水」——我亦代財政司司長說,沒有理由每一項事情也要政府「落水」——我們有大量支援的措施,包括「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和約30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但僱主對其僱員由於確診或法定規定不能上班,負起僱主責任十分應該。
第二,行會中發生的事情或行會成員之間的討論,或個別行會成員與我的討論,我不可以對外公開。我只可以說,我們在這段時間聽了很多人的意見,包括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的意見、商界和金融機構的意見,以及我於上星期向其發信的國際商務委員會的意見,以至駐香港的各國總領事的意見,所以綜合出今日公布的方案和建議,大家無須過分揣測。
第三,有關確診入院而「手停口停」的津貼安排要交給社會福利署研究。但其實更適切的措施是申請我們在上星期公布的臨時失業支援,條件十分寬鬆,金額亦比入院津貼多一倍,是一筆過10,000元津貼,希望為這些你形容為因疫情而「手停口停」的工友提供一定的紓緩。
記者:林太,你好。剛才林太公布暫緩全民檢測計劃,有沒有考慮暫緩到何時?如果一直暫緩下去,是否代表政府選擇採用「與病毒共存」的政策?另外想追問之前的「洪門宴」事件,林太你也說完成了紀律調查,但食環署(食物環境衞生署)的調查直至現在仍未有最終結果,為何調查這麼久仍未完成?會否擔心與市民的期望有落差?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剛才說過,何時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是要掌握時機,因其規模很大,在進行的過程中或許亦會為市民帶來很多不便,所以經評估形勢──特別是疫情,亦考慮了專家意見──我們現時的看法是把計劃暫緩;但會否進行真的要視乎疫情發展。我相信大家亦掌握以下資料:從衞生防護中心的專業角度來看,如果在第五波疫情,即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後,已確診並康復的人士可獲豁免在三個月內進行任何強制檢測,因此我們目前進行「圍封強檢」時,亦在新聞公報及現場向居民清楚說明,如果在過去三個月內曾經確診而現已復元,就無須下樓進行檢測。你可以想像,若有專家認為香港已有數百萬人受感染,現時貿然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會很麻煩,亦很混亂。公共衞生角度來說,這些人士無須再次進行強制檢測,但其資料未必儲存於我們的資料庫,因有些人沒申報,因此難以在這種環境下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我們會不斷監察情況,這亦不等同你剛才所說的那種情況。
事實上,香港社會有一段時間不斷在爭拗,究竟我們是採取哪種抗疫模式。你留意到我在總結發言時說,我們今日未能完全釐清,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評估及總結。可修改的地方,我們會修改;可預先向市民公布的措施,我們會預先向市民公布。若日後再有新的疫情,無論是新冠疫情或其他疫情,如何制訂一套更能符合香港需要的抗疫模式,即既考慮生命至上、科學為本,亦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我們要繼續努力,到某一階段會再向大家匯報。
至於該事件的執法工作,我沒法在此代執法部門交代。你可向食物環境衞生署查詢有關調查及執法工作的最新進度。
記者:三位好,想問本地一些防疫措施,可否理解為四月二十日就是「死線」?如果本月(確診個案)再呈現進一步下降,有沒有可能再提早分階段放寬一些社交距離措施?因為早前林太亦提過,感受到市民的容忍力下降,加上現時接種率已達九成以上,社區內很多人已經感染後康復,到底有沒有空間再早一些分階段放寬一些較低風險的社交距離措施呢?第二方面,「禁飛令」將於四月一日解禁,有沒有留意到有很長時間很多地方的入境人士不能來香港,有沒有影響到一些(把)總部或人員(設於香港的機構),有流失的情況?會否已經有可能影響到香港的競爭力呢?還有,為甚麼「禁飛令」需要四月才(撤銷),不可以立即做?最後想問,這次的中期評估(有沒有)把特首選舉納入(考慮)?因為之前說過,如果要再押後須等中央指示,還是現在有信心五月可以舉辦特首選舉?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個問題,簡單來說,對不起,是沒有空間(提早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今日完成的期中評估,提出社交距離措施一直要延續至四月二十日。我們希望看到四月二十一日開始,可以踏入為期三個月、分三階段放寬的第一個階段。如果大家看數字,當然現在大家有點麻木了,每日有數萬宗個案,好像很平常。事實上,每日有一萬多、二萬宗個案,對整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和壓力。我在此只能呼籲市民保持耐心,因為我們已經讓大家有一個清楚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只要疫情繼續呈下降趨勢,到四星期後,我們可以陸續恢復正常生活。所以再說一次,由現在至四月二十日,仍須堅守這套社交距離措施。
第二點,關於我們對九個國家實施了數月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我必須承認這是非常嚴厲的措施。在過去四波疫情,只有一段很短的時間曾適用於英國。一方面要考慮的因素是這些地方的疫情。在年初時,這些地方的疫情也爆發得很厲害,甚至到今日,其中還有兩、三個國家也是比較嚴峻,每日是五萬、六萬、七萬的數字。第二,亦考慮到從這些國家回來的香港人是多的,如果沒有甚麼人從這些國家回來,我們就沒有這麼擔心;一旦可以回港並有很多人回來,正如我早前形容,一班航班有數十名感染人士回來,便會為我們的醫療系統帶來很大壓力。
我們認為對於香港(競爭力)的影響——就算是有影響——也是短暫的;或許財政司司長也可以談談,他近日從香港的競爭力方面,有否感受到這措施的影響和嚴重程度。但我可以說,四月一日已經是最早的日子,因為要重新啟動航班來香港,在香港國際機場便有更多人須接受「檢測待行」;有更多希望回來香港的居民須預訂檢疫酒店和機票,也非簡單的事。我們看過以前曾經停飛後再重新復飛,最少需要十天、八天時間,所以我們已經爭取到最早的日子,在四月一日可以恢復乘搭航機回來香港。
為達致四月一日這目標,我們今日馬上會由相關部門和香港機場管理局磋商安排,並通知相關的航空公司如何安排它們的客機復飛;亦會再修訂兩條規例,即第599E章(《外國地區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和第599H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亦會要求衞生署的港口衞生部門加大進行快速核酸檢測的能力,否則當大批香港居民返抵香港,便令人感覺到好像不是很有效率,因為有一段長時間,香港國際機場每日入境的人士只有數百人,所以若突然多了很多人入境,也須籌備。
另外,我們也會很主動去幫忙的就是酒店的安排。現時香港的指定檢疫酒店是25間,大約有6 500間房間。我昨晚請同事去翻查,房間預訂得不錯,有七、八成已被預訂了,所以來自今日「禁飛」的九個國家,香港居民如非早前已經訂了房間打算回來,現在重新預訂房間也會有些困難。因此,我也要求同事盡量再和業界商討,看看有否多些酒店會加入成為檢疫酒店,讓現在滯留在這九個國家的香港居民能更容易預訂酒店回港。唯一能減低酒店入住壓力的,是現在回港人士只須檢疫七天,或應說是七個晚上——登機時他須(出示證明)成功預訂一間檢疫酒店的七個晚上——以往是14個晚上,所以酒店亦可騰出一些能力去接受預訂。
第三個問題我無額外補充。到今日為止,從法律的角度,有關下一任行政長官選舉的提名期和投票期也是一樣,就像早前說的一樣,我沒有其他可以補充。看財政司司長會否說說競爭力的問題。
財政司司長:多謝行政長官。大家都知道現時疫情的形勢依然是複雜和嚴峻,所以對特區政府來說,最重要的是盡快遏止疫情,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為每條生命都十分珍貴,我們要好好保護,不會計較代價。疫情畢竟是短暫而且會過去的,我們現在全力盡速將疫情遏止下來,接下來堅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對於我們的競爭力,我們需要有信心,當疫情被遏止後,我們會保持高度警惕,在一個「動態清零」的情況下,繼續爭取和內地通關。剛才行政長官已宣布調整關於「禁飛」和回港人士入境時的隔離安排——只要是接種了疫苗,而且核酸測試結果呈陰性,隔離安排都會有所調整。
另一方面,內地經濟增長非常有力,(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內有提到今年的預計增長是5.5%。另外,大家知道大灣區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很多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的公司和進駐香港的企業和商界朋友,其實也是着眼以香港作為樞紐,服務香港和整個北亞洲,尤其是內地。所以只要我們的疫情受控、環境是安全,當恢復通行時,我們的吸引力仍在,經濟前景亦非常好。我們的競爭力亦不斷有所改善,包括金融、創科等方面。對於這些短暫出現的困難,我們很有信心可以克服,希望大家齊心合力,打贏這一場抗疫戰,盡速全力推動經濟復蘇。多謝。
記者:三個問題,首先想問你們剛才提及全民檢測方面都作了很多評估,想知道可否和公眾講述若你們進行一次全民檢測的話,涉及的錢和人力的數字是多少?另外,想問現時距離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還有一個月時間,若在這月內,譬如兩星期後,可能疫情突然好轉得很快,可能如一些專家所說,(確診個案)至一千宗以下的情況會較好,若到該情況,特首會否在這四星期中間再作一些考慮,提早放寬(措施)呢?第三個問題是有關消費券,消費券會在四月派發,會否配合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還是在四月初就派發?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我們真的按着進行一次全民強制檢測做了大量評估工作,所以我可簡單向大家匯報。我們的評估是基於總受檢人數為700萬——其實是720萬,因要包括居民和非居民,總之在香港的人士都要進行這檢測。檢測站須有500個——當時(選舉)投票站就有600個——但檢測站須有500個,每日須運作14小時;每天受檢人數若以三天為一周期,是240萬人。每天所需人手多達80 000人,包括資訊系統需1 200人,因要網上預約,否則市民又會投訴要排隊,亦有感染風險;本地運作檢測站,即上述500個檢測站、14小時兩更制需45 000人;內地採樣員分四小時一更,每日需9 000人抵港──這數字早前你已聽過、內地專家亦說過;因檢測樣本要過境、跨境,所以接載這些跨境採樣員和運送樣本到口岸的司機、物流需2 500人;若有本地確診者在檢測站檢測後發現確診,要送至社區隔離設施,司機需1 800人;為市民提供24小時熱線需3 000人;然後保安局轄下紀律部隊在維持500個檢測站秩序等工作需21 000人,就是構成我剛才所指的大約80 000人。
錢都不計算了,因抗疫很多時候不是先計算錢,是視乎我們有否能力去做,然後才計算錢的,所以是很龐大的措施。我聽到很多人士,包括立法會議員說「你們有心做就做到」,即是可一星期做三次檢測。我們經這樣緊密的評估、沙盤推演,甚至每個程序進行評估,發覺一點也不簡單。但不要忘記,除了人力、物力和場地,我們有一個跟內地很不同的地方,就是內地專家很果斷、很坦白的跟我提出,他說「你們香港社區組織動員能力很弱」——他很客氣說「比較弱」,其實是很弱。即是我們有否那種能力,能就每條街、每幢大廈完全知道何人住在那裏,可全部通過手機就接觸到,告訴他們現在就下樓檢測。因內地有良好的社區組織動員能力,他們要做到「不落一戶一人」,即是不要失去一戶一人,每個戶、每個人都要下樓檢測,這才能滿足全民強檢的目標。若經常都做不到一部分,他們就提醒我們要認真考慮社區的組織和動員能力的因素。
這亦是我剛才說的其中一點,就是即使有法律基礎,是否可確保100%達致我們的目標?事實並非如此,因我們現時都有法律基礎每日做「圍封強檢」,同樣有法律基礎、同樣有罰則,就是若不下樓檢測,就會被定額罰款10,000元。我可以告訴你違規比率,以三月十九日開展、昨日(三月二十日)完成的那幾個「圍封強檢」行動為例,在執行工作期間,即是離開的住戶沒佩戴手環、沒做檢測的百分比,有些大廈的個案是高達16%;我們拍門而不應門的,有一幢大廈的百分比高達29%。這些已全有法律基礎,是強制的,但在香港很崇尚自由,亦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要做到「全民覆蓋」恐怕是一個很大挑戰。但我不是說我們完全不做,我們有法律都是強制要做,但一定要作出很精細的評估,效益須遠遠大於代價,我們才做。我亦請大家再閱覽我最後總結那段說話,我們是要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這些因素同樣適用於進行全民強制檢測,若它動用很大代價,其實實現的防控效果不是很大,整個社會,不單特區政府,很多至今早仍向我們施壓,要做全民強檢的人士,都要反思。
財政司司長:多謝行政長官。消費券將會分兩期派發,第一期的派發主要是有見及經濟現時比較差,不少市民的壓力很大,所以希望消費券某程度上發揮到一個緩解的作用。疫情的情況當然我們會考慮,但由於是盡可能以紓緩作目標,所以我們都想盡快派發。謝謝。
行政長官:提早放寬的問題,其實剛才都已回答,就是不會。當然大家都想很樂觀地看疫情——確診個案會下降得更快,很快就會降至三位數字——但不要忘記我剛才說未來一個月,我們會做的工作不單看疫情,我們要提升接種率,減低醫院承受的壓力,即是讓其能有多一點治療能力,我們要幫助安老院舍恢復元氣。這些工作在一個月內這空間進行,都很緊湊,若同時又放寬措施,可能又會為安老院、醫院帶來一些風險,這是全社會不樂見的。我在此再次呼籲市民繼續嚴守社交距離措施,接種疫苗,讓我們用好未來這四星期,為香港可分階段恢復正常生活創造最佳條件。
記者:首先想請問,目前內地的疫情很多都由輸入個案引起,香港的疫情經歷過驚濤駭浪之後才難得有一個回落的跡象,現在放寬入境限制,有沒有可能導致香港的疫情反彈呢?是否可以確保萬無一失,做好嚴防輸入,不會辜負大家為了抗疫作出的努力呢?另外想請問目前三歲到十一歲兒童的疫苗接種率好像仍然有一個放緩的趨勢,是否可以如期在四月恢復面授課和舉行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呢?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我們仍然堅守「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抗疫策略,所以今日提到取消「禁飛令」並不能夠視為放寬。其實不是很多地方完全禁飛,令自己的居民都不准回來,這是一個非常嚴厲、嚴苛的措施。在疫情的初期,我們咬緊牙關實施這個措施,但到了今日,似乎沒有公共衞生的理據須完全禁飛,就算不禁飛,都是有序回來,因為檢疫酒店的數量有限。如果我今日容許大家回家檢疫,那你就可以說放寬了很多。所以我希望大家留意,我們並沒有放寬「外防輸入」的措施,我們只是理順,令滯留在該九個國家的不少香港居民都可以逐步有序回來。
抵港後的防控措施亦都比很多地方嚴格。第一,登機之前要注射兩劑疫苗;要進行核酸檢測並呈陰性;十多個小時之後下飛機後又要在機場進行核酸檢測,要有陰性結果才可以離開機場,並乘專車前往檢疫酒店。在檢疫酒店期間,每日要進行快速抗原檢測,第五天要在房間門口進行核酸檢測,第六天、第七天都要快速抗原檢測呈陰性,這樣才解除他的風險。我們檢視過今年由一月到三月中的個案,其實因為來港的人很少,檢測呈陽性的個案,無論「檢測待行」或其後在酒店的數量都不高,在機場抵步之後大概是1.9%,但我們全部都識別得到,並安排他們到隔離設施;其後有差不多95%在第七日確診,亦可以找到出來。沒有任何事情是萬無一失,而是風險管理,我相信內地都是風險管理。而我們風險管理的標準仍然非常高,因為我同意,我們香港市民,甚至中央政府和內地同胞都在支援香港方面出了一分力,所以我們一定會繼續堅守「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希望可以盡早把疫情穩控下來。
至於三到十一歲現時的接種率是57%,我們希望未來一個多月,在四月底前把接種率提升到90%,這一定要家長支持。而三到十一歲是小學生和幼稚園生,我們今日說一定要爭取讓他們回校接受面授課堂,接種疫苗能保護小朋友,亦令學校群體免疫力比較好,從而讓小朋友可以恢復更多活動。為何我這麼著緊學校復課,是因為學生真的需要上學,無論網上學習有多豐富,都難以替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環境,還有同學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今日說讓他們在復活節假期後復課。但中學文憑試還有一些考慮,所以我們作出了應變方案,如果真是不能進行考試,便唯有把考試延遲到五月才開考。所以每一個措施都不是簡單的決定,都是經過科學評估,認真研究,還有我們作為政策制訂者很小心平衡,才達致今日可以向大家公布的結果。
記者:你好,兩條問題。想問一下,海外抵港人士若在第五、六和七天的快速抗原測試結果是陰性就可提早離開檢疫酒店,政府會否派發監測手環?他們在居家檢疫期間有很大機會是與家人同住,其家人的出行又不受限制,會否存在傳播的風險?第二個問題是有關向全港派發抗原測試包,會以何方式派發?會否考慮將中央援港的物資一同派送?謝謝。
行政長官:首先關於今天公布,從今年四月一日起讓本來是禁飛的九個國家的香港居民可再次回到香港,這政策肯定不是任何形式的放寬,而是一個理順的措施,因當時把這九個國家禁飛是考慮了其當時疫情,還有香港各方面的能力。經過了這兩個月,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的疫情基本上也比較穩妥,但還未到完全呈下降的軌跡,所以我們還是要非常小心評估。對於他們回來的處理方法,我剛才所形容是「理順」,因現時香港居民在香港本地,若是陽性確珍人士,他同樣可在家居隔離,同樣在14天有效期的「隔離令」下若在第六天、第七天的快速抗原檢測結果呈陰性,就可恢復日常生活,沒有再附帶你剛才說的要佩戴手環或安排其家人檢疫的條件;但當然若一個人當時家中有人,而他本身是須隔離的確診人士,他的家人當時已要同時接受檢疫。所以這與我們現時如何處理抵港的香港居民完全一致,是建基於理順基礎上的。
第二個問題有關向全港派發家居「防疫服務包」。就如你剛才說,我們能進行這項事情是由於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確保了供港的醫療物資供應充足,不但能應付我們每天前線工作人員的醫療物資需要,提供給我們的量是足夠向全港市民派發,所以我們會進行這項工作。派發的「防疫服務包」當中主要是口罩——比較高規格的KN95口罩——還有快速抗原測試包、中成藥和一些有關抗疫資訊的小冊子。這麼大規模的全港性派發不可能單由特區政府或我們的地區辦事處來進行,所以我在此再次感謝很多立法會議員——他們有辦事處——或是一些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同鄉社團,以至「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的朋友,為我們動員了大量義工——起碼有5 000至10 000個義工——為我們進行這項大規模的物資派發工作,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感謝中央,沒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根本不能開展這項工作。謝謝。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完
2022年3月21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21分
香港時間17時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