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十八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和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創新辦)總監何珮玲亦有出席。以下是記者會的答問內容:
 
記者:早晨,三位。想問林太,知道網上流傳了一份內地護士和本地護士的分工表,有些內地意見認為一些比較厭惡性的工作全分派給一些內地護士,例如更換尿片,而負責項目的數量亦比一些本地護士多,相反本地護士則做一些比較輕鬆的工作,例如打針等。雖然醫管局的說法這是為了先熟習一下,但兩地的分工比重會否給人一種失衡的感覺,好像太低估內地醫護的一些能力,變相等同護理員一樣。特首,你對這做法覺得如何?現時這做法會否令一些千里迢迢離開家人來到香港的內地護士團隊比較難受?會如何指示兩地的醫護合作救人?最新醫管局說已達成共識,一起負責一些臨床工作,最新的分工到底如何?是否已無分彼此做到相同的工作?希望可盡快交代詳情,釋除一些可能存在的芥蒂。謝謝。
 
行政長官:這問題情況是這樣的,首先全香港社會對中央支援香港抗疫,從物資到建築方艙的設施,以至派出的內地醫療團隊來到香港,我們必須感恩。對於內地的醫護人員,如你所說,千里迢迢來到,放下他們手上的工作,離開他們的家人,來到為我們服務,我們應感激,對於他們來到這工作環境,要重新適應,我們致以萬分感謝。但在一個醫療團隊裏,因早前醫管局和內地先頭部隊已有一個共識,運用協作模式——或有人形容此為一個混合模式——而不是將某一個醫管局的醫療設施全部交予內地醫療團隊去做,所以在這協作過程裏,當然會涉及一些分工,有時這些分工,他們自己兩個團隊,大家同意了,我不認為應由外面的人單單看着一張紙而評價應該如何。我亦覺得所有醫護人員,無論是內地或本地人員,他們都是白衣天使,他們都以救人為宗旨,他們亦會全心全意服務新冠病人,所以最重要的是在未來日子,這些內地醫療團隊來到,他們能夠為我們提供更佳的治療,減少重症或死亡,我對內地團隊這些專業精神充滿信心。事實上,就如我迎接他們時所說,他們不但在本身的醫療機構——大部分都是內地廣東的三甲醫院——服務,而且亦很有經驗,到過其他地方參與抗疫工作,包括武漢,所以這次來到香港,我想他們的團隊亦會看到他們在哪處發揮最能幫助香港,這是內地團隊來香港的最大目的,我亦覺得這目的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是可以做到的。
 
記者:特首早晨。兩個問題,首先第一個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月十六日公開表明希望香港政府可以盡快將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一個月過去了,我們回看當日香港疫情死亡數字是大約200多宗,但一個月後已增至5 000多宗。想問特首你覺得特區政府在過去一個月內,有沒有做到國家主席所說,用「壓倒一切」的態度去對抗疫情呢?第二個問題,關於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教授早前提及,與國家衞健委專家梁萬年教授達成共識,當每日確診數字回落至四位或三位數字的時候,就是做全民檢測的最佳時機。但現時每日確診數字仍是一萬多宗,想問特首你有沒有一些策略,可以在短時間內盡快壓低現時確診的數字呢?盡快將確診數字回落至三或四位數字,而推行全民檢測?謝謝。
 
行政長官:我們完全按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於香港的要求,在過去一段時間,從第五波疫情開始,我們一直全心全意抗疫。我們將穩控疫情放在重中之重,亦是壓倒一切的任務。當然,我們亦要將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每一項工作,包括我每一天——除了星期二外——在這裏和大家公布和交代的措施都是以抗疫及拯救生命為我們的目標。所以,我認為特區政府團隊正在履行我們的主體責任去做這件事。
 
  第二,有關在甚麼時機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本地和內地的專家都發表了一定的意見。我亦會詳細和認真考慮這些意見,在不久的將來跟大家公布,在二月二十二日提出以全民強制檢測作為壓制疫情的手段,究竟應如何和在何時進行,但恐怕今日還沒有到可以和大家交代的階段。我非常尊重記者發問的自由,不過我相信不少現時在電視機前的僱主和僱員非常關注對於今日提出的兩大就業支援措施,希望記者朋友可以聚焦發問有關這些重要和令香港僱員稍為放心、令香港僱主稍為有信心的問題。
 
記者:想請問昨日公布失業率時都有學者提及今次的升幅超過預期是人為災難,就是說政府抗疫方面無能和無力,所以令現時百業蕭條,其實特首你如何評價這看法?還有我想請問現時社會上有很多意見說若政府繼續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再提出任何援助都似乎很難幫助大家復蘇和市面的氣氛。有否一個清楚的時間表說明如何才可放寬社交距離,令商界有一點信心?
 
行政長官:我都已回應過一、兩次。在這麼大的疫情,無論是立法會議員、一些意見領袖、學者,甚至普通市民,對於特區政府的工作有批評、有意見,我完全可以理解,我亦都完全接受批評,所以我們每一日都不斷在改善。但疫情畢竟是疫情,公共衞生的危機須全民配合才能處理。香港市民基本上很配合,如梁萬年教授來香港考察後都說我們有三個好的條件,第一,是政府很努力做;第二,是很多專家、學者願意為政府提供公共衞生的意見;第三,是市民很守規矩,他說乘車經過看到每個人都佩戴口罩。這繼續是我們抗疫的基礎,我們會繼續努力。當然,這些支援措施不可持久,若企業看不見前景,亦對香港失去信心,再給予多少支援計劃也沒用。所以你留意到我剛才說,今次「2022保就業」計劃是希望給予僱主信心,當經濟一有復蘇的苗頭,包括當社交距離措施放寬時,他就有能力復業,甚至有能力聘請更多人,所以我們現時設計不是劃定了一個數目,若他聘請多了人,只要不超過某一個上限,我們會繼續給予工資補貼;在六月、七月他聘請多了人,我們會給予多些補貼。我們希望這項「2022保就業」計劃是一個信心的提振,但最終當然要疫情退卻,這就要大家努力。特區政府會非常努力,多管齊下,一方面治療重症、減少死亡;另一方面不斷推行措施,包括「圍封強檢」、核酸檢測、多用快速抗原檢測,以及分層、分流隔離感染的人士,希望可盡早控制疫情,使我們有條件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令受影響處所可逐步重開和營業,再加上有這些計劃,我相信香港會在不久將來看到如在二○二一年的經濟反彈的情況。
 
記者:行政長官,你好。首先想問昨天公布的失業率,預計是否到達第五波疫情的高峰?在第五波疫情,是否反映了香港在培訓某些行業,比如安老院舍的人才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疫情下,我們香港人才的流失情況如何,會否影響競爭力?第二,想問這次「保就業」計劃,受惠行業剛剛說是剔除了一些大型連鎖超市、物業管理、速遞和廣播這些在疫情下沒有受太多影響的行業,但這些行業過往一段時間都因為員工確診或成為密切接觸者而要隔離,嚴重影響公司運作,到底對於在名單上剔除他們是有甚麼考量和準則?謝謝。
 
行政長官:三個問題。第一,昨天公布的失業率涵蓋的時段是二○二一年十二月到二○二二年二月,因為我們是每三個月公布,看來下一次,即是二○二二年的一月、二月、三月的三個月期間失業率數字還會高些,這都很理所當然,因為昨天公布的三個月期間,仍包括一個非常好的十二月,大家記得,當時在聖誕、新年,市面暢旺,吃飯都訂不到枱,但進入一月,我們由一月七日起實施最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沒有晚市堂食、關閉十多類處所,所以無需看數字,你都應該知道一月、二月、三月情況會更加惡劣。正正是這個原因,這個時候推出新一輪的「保就業」計劃,希望能夠遏止升幅,有點和它「鬥力」,我們希望遏止它,不要升得太急速,亦希望讓僱主和企業有信心,起碼接下來五月、六月、七月,有政府幫忙支付部分工資,可以保留員工,希望如果第五波疫情退卻,我們能夠逐步重新開放處所,經濟會反彈,他又可以聘回多些員工,情況是這樣。
 
  就你提到說香港這次疫情是否反映我們有些培訓不足,有些行業人手不夠,或是會否有些人因為香港的措施太嚴格,要到別處生活,所有都是準確的觀察,但我們必須知道這些觀察背後反映的是甚麼問題,而整個社會有甚麼措施解決這些問題。香港踏入人口老齡化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勞動力將會慢慢萎縮,亦可以預見,在其他社會會想的是吸引人才、輸入勞工,但大家都知道,勞福局局長更深有感受,以往為一間安老院輸入照顧員都非常困難,每一個申請都困難重重,因為有僱員工會代表不太想我們輸入勞工。這事情我覺得在疫情過後,大家都要平心靜氣找出一個方案,如何可以解決香港在某些行業的人手極度不足這個問題。但另一方面,就是吸引一些專才,香港仍然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如果大家記得,我們有一個優才計劃,即「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門檻很高,無論是學歷或個人成就,都要求很高,才可以作為一個優才進入香港。這兩年來,優才計劃的受歡迎程度比以前大大提升,亦是這個原因,我要在兩年的《施政報告》把優才計劃每年配額由1 000個倍增至2 000個,再倍增至4 000個,這就是香港的吸引力。當然在海內外,我們仍然吸引到專才,但若說有人是純粹因為這段時間沒辦法可以出外、沒辦法和家人團聚,外面的人又不能回來,他有些短期的看法,想到別處發展,這都是無可厚非。不過我對香港有信心,我覺得走了的人會回來,而當香港走出疫情,重新展示香港的魅力和香港的優勢,在「一國兩制」下有無限可以融入國家發展的機遇,再加上我們真的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創科方面亦發展得非常好,我不是很擔心。我們在日後可以再吸引更多專才、人才來香港居住和發展。
 
  第三,這次「保就業」計劃為何要剔除部分行業,其實你如果回看一年多以前的報道,你就知道,當時在二○二○年的「保就業」計劃非常寬鬆,只剔除了一些由公帑支付,或屬法定機構、資助機構的企業,所有其他企業都可以申請,於是就出現有很多市民認為某些企業都有很多生意,為甚麼還要幫它的情況。我不點名,但兩大超市就是當時很多人認為不應該再申請,而事實上,在這一波疫情,兩大超市根本賣到缺貨,所以如果有員工感染了,它們就要負責照顧其員工,就像有些行業員工的感染風險比較高,屬於高暴露風險的員工,僱主要做到生意,就要照顧員工,譬如送遞行業,因為現在沒有這麼多店舖,或沒有晚市堂食,其實送遞服務生意很好,送餐平台生意很好,但它的員工在送遞過程裏有一定的風險,應該由僱主負責。我們就每一個額外被剔除的行業都有解釋(廣播業非被剔除;「2022保就業」計劃初步額外剔除名單詳見附件),不過你們看了整個附表後,如果尚有問題,下午可以向總監提出,雖然她今天下午的簡介會其實是說另一個措施,是關於「臨時失業支援」,不過我相信Doris(何珮玲)都很願意向大家解釋,為何會有這個剔除名單。
 
記者:特首,或者我簡單些地問。關於內地醫護投訴的問題,是否凡是涉及內地,甚麼批評也不能說?第二,早前你說全民檢測尚有事項要調整,其實還有甚麼處理、要商討?還是網上流傳那個版本的詳情其實只待中央點頭、批准?謝謝。
 
行政長官:第二個問題,我昨日已經回答,早前亦發布新聞公報澄清,那份不是我們進行這個(「全民強制檢測」)計劃的內容,因為該計劃尚未公布,細化方案仍然進行中;亦不是等中央「拍板」,這是特區政府抗疫工作。不過如要進行「全民強制檢測」,必須有中央支援,關係是如此。香港在抗疫中,特區政府負有主體責任。特區政府如要採取某項措施,自己的能力不足,中央在過去一個多月不斷為我們「加力」,讓我們可以做好工作,包括建設方艙隔離設施、向我們提供源源不絕的物資,不論是醫療物資或日常食品、蔬菜等,近日亦開始派調內地醫護人員抵港,參與治療。
 
  內地醫護人員來港是志氣高昂,非常願意在如此嚴峻的疫情支援香港,救急扶危是他們的天職,他們亦曾派駐內地其他地方協助拯救生命。我對他們的到來表示非常感激,亦深信絕大部分香港市民都以這種態度對待內地醫護人員到來:一來感到安心,因為我們現時的設施具有更多醫療人手,二來亦受這種血濃於水的同胞關係感動。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6時45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今日(三月十八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左)和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何珮玲(右)在添馬政府總部就防疫抗疫措施舉行記者會。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舉行記者會

相關連結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