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十二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今早我聯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向大家交代在第五波疫情期間,在中央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們如何確保跨境物資的供應。

  跨境物資供應有兩大類,一方面當然是支援我們的抗疫工作,第二方面是要滿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這兩方面需求都屬於我在新一波疫情開始時,在二月初向中央提出的具體請求的其中一部分。在這方面的工作,中央再次做到「香港所需,中央必應」,而且「照單全收」。事實上,有關物資的需求是以一條清單形式提交予中央相關部委。清單內的項目,大至醫院病床、醫院器材,以至空氣淨化機;小至一些口罩、個人防護物品、快速抗原測試包等。稍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會向大家詳細交代。為了更有力統籌上述工作,我早前分派了兩位局長「領軍」,分別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負責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小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負責內地供港物資供應工作小組 。當然,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局長因管理運輸工作,所以亦肩負這些物資到港的物流、貨運、開闢一些新的跨境貨運渠道等。稍後運房局局長會向大家詳細交代。

  特區政府在抗疫同時,完全明白須確保市民日常所需得到保障。事實上,香港這個社會,我們的用品、食品均由內地和外地輸入,如果因為疫情嚴峻而影響跨境物流,將會直接影響市民日常所需,所以為了確保不會出現所謂「缺貨」的情況,這部分的工作至為重要。要確保這些貨品來到,第一,當然貨源要充足,所以內地在這方面,不只廣東省,各個省、市都給予我們大力支援,同時亦要確保物流和運輸暢順,又要確保我們有足夠人手配套,從而不會出現一些瓶頸。事實上,在這幾方面,過去這段日子最困難的地方是人手,因為香港很多人受到感染而須隔離,或屬於緊密接觸者而須檢疫,所以令協助運輸、在運輸鏈內各行各業的人手都出現短缺,包括跨境司機、物流業,以至將貨品由貨倉到超級市場上架讓市民購買(的人手),但這些情況已不斷改善,例如在各方努力下,跨境鮮活食品供應已經大致恢復平日水平,而價格亦大幅回落。

  與其他抗疫工作一樣,我們致力在物資供應這一環做到公開、透明,不斷發放政府資訊,避免市民因有誤解而出現慌張。這些每天或定期發放的資訊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每天都會有一份新聞公報,說明內地供港抗疫醫療物資的最新情況,亦包括運輸及房屋局會適時公布開闢一些新的貨運渠道,例如我和陳帆局長三月二日前往迎接首班的載貨火車專列抵港;而昨天,即三月十一日,陳局長亦親自落區,落實接駁方案在香港試運。所謂接駁方案,就是在香港的一些接駁地方,由內地司機以全閉環式將貨物運抵香港,從而加強保障。第三方面的資訊發放,就是每天由食物及衞生局聯同漁農自然護理署公布內地供港鮮活食品的情況,包括這些鮮活食品當天的批發價格。正如我剛才所說,現時這些鮮活食品的抵港數量穩定,價格亦穩定。

  最後,我藉此機會向在各個環節確保香港物資供應的人士表示衷心感謝。第一,當然是感謝中央對我們的大力支持,做到有求必應,亦感謝各個部委,特別是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對接的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專班,真是日以繼夜地替我們籌備供港醫療物資;第二方面要感謝廣東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與我們對接開通水路、鐵路和接駁陸路以處理大量貨運工作;第三,要感謝兩地物流業人員和大量跨境貨車司機,他們要適應這種新的貨運模式;第四,我很希望感謝一些企業免費提供它們的地方,讓我們作短期倉庫儲存,亦有發展商提供土地,供我們做貨物接駁站;第五,感謝協助我們在地區派發醫療物資的團體和義工。最後,我再次感謝市民在這方面工作的諒解和對我們的支持。現在先請邱騰華局長介紹醫療物資供應工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多謝行政長官。各位新聞界朋友、各位市民,大家好。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小組是一個特設的工作小組,目的是全力支援抗疫工作,尤其是前線或社區的工作。如果不能確保這些重要的物資能夠到港及分發,其實會影響我們前線的工作。這些工作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與中央以至廣東省及各部委合作。所以,我今天希望藉着這個機會談談這方面的工作。

  整體上,就着醫療物資的採購,政府部門,尤其是醫管局或政府物流(服務)署一直進行這個工作。今次在《財政預算案》中,政府特別撥出了額外合共近70億元予各個部門,單是應付防疫工作,都有額外增加(資源),這方面的工作會繼續進行。為何要成立一個專班或工作小組去做這個工作?因為為了支援前線防疫工作、為了確保市民能夠得到多點保障,有很多物資的需求很可能在短時間内增加,甚至市場上的供應可能在一夜之間變得不足夠。但我們看見很多時候,這些物資的來源地、生產地或分銷網絡也在內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些中成藥是在內地生產、供應、研發。所以我們這個工作小組,透過內地的工信部為我們於全國不同省市進行採購,它們亦會要求主要生產商調整生產線專作供港之用。簡單來說,工作小組主要負責供應線方面,但我們亦會和其他部門合作有關分發以至使用物資等工作。

  值得一提,內地供港物資有兩類。有一類是中央政府無償贈送予香港,這些都是很急需的物資。過往兩至三個星期內,中央已透過內地的生產商,將三款有效治療新冠病毒的中成藥給予香港,共450 000盒。這450 000盒三個品牌的中成藥,有374 000盒已送抵香港。抵達香港後,我們循兩條渠道分發。其中三分之二分是給予醫管局轄下18個中醫診所作治療及分派用途。另外,有一些分發予「圍封強檢」(行動)之用。其餘三分之一的中成藥,我們交予民政事務總署推薦的「全港社區抗疫連線」作地區分發。他們主要應不同社區的團體和單位,有需要時透過合作進行派發的工作。因為不想造成社區人群聚集或增加人流,所以他們進行的是派發的工作,亦有透過網上分發給市民。我們感謝中央給予這450 000萬盒中成藥。

  另外,透過協調工作,中央亦承諾專為香港供應這些中成藥。因此,大家可從媒體上得知,生產商增加了產量確保供港,而且我們從銷售層面得知,隨着產量調整之後,市場上這些中成藥已經抵港。這個是除了送贈之外,亦確保了市場上有供應。我們看到市場上維持了原有價格,開始逐步恢復供應。所以,我們在這時候進行了一些額外工作,例如香港電台電視32「防疫資訊台」邀請專家、中醫師或這方面人士講解 中成藥的療效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是中央送贈予我們的中藥的安排。

  另外,中央亦為我們進行廣泛採購,主要包括醫療設備,較重要及數量較多如快速抗原測試包。無論市民自己或全港都是以快速測試作為測試新冠病毒的重要途經。除了市民自己可以採購之外,我們也一直進行採購,透過中央採購並已到港的快速測試包已經超過5 500萬個,每日分發、使用、派發亦在增加。上一個星期數量是以百萬計,這個星期亦在增加當中。每一日都可能有超過200萬份的快速抗原測試包透過不同渠道分發出去,分發對象有幾類,一類是前線工作人員,要確保他們沒有染疫才可工作,亦包括高危人士,例如近期院舍出現感染,所有院舍無論院友或工作人員均有進行測試,這些測試包是由我們提供。另外亦有高危工作崗位人士,例如從事清潔、污水測試、物業管理工作及在院舍工作的人員或跨境司機等。最後,我們進行「圍封強檢」時會擴大派發網,為屋苑提供快速抗原測試包。

  同時,中央在市場供應方面提供很多協助,近期快速抗原測試包無論在種類、數量以至到港速率方面都正在增加,現時十多元已經可以買到一份。另外,我們與消費者委員會合作,推出了一個網上搜尋平台,大家可以查看買到的抗原測試包是否符合一般規格,令市民更有效及更具信心使用抗原測試包。

  另外一類透過中央快速採購的是個人保護裝置,包括用於專業治療或供前線人員使用,主要例如近期醫院管理局需求很大,我們透過中央替醫管局採購。以往大多由醫管局自行採購,但鑑於近期染疫人數眾多,公共醫院面對很大壓力,因此我們增加這方面的供應。另外在社福界,例如院舍,供應亦有增加。羅致光局長亦有提到,我們為前線院舍人員提供的裝備已增加,總數及類別很多,例如防護衣、保護衣、眼罩、鞋套、手套等,數以百萬計,亦有外科口罩等。這些(物資的供應)會隨需求增加,中央協助我們從各地採購,並及時運港。而在其他醫療設施,例如方艙醫院或社區隔離設施,裝備上的設施亦有增加,剛才特首已提到,例如空氣清新設備等,我們都會加強採購。  

  我們日常的工作會與內地工信部為首的工作組不時溝通,除了定期的視像會議或書函往來,很多時要作出很多調整。舉例說上星期,我們在一星期內已增加了三張要求清單,因為物資需求很多時來得很急,所需的數量很大。他們亦會回饋,如果短期內未能採購到某一類物資時,會不會有其他替代品。我們以這種方式,一星期七天,有時不分晝夜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希望可以滿足到不斷變化的需求。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由依賴核酸檢測轉為快速測試,過程中所需的物資很不同,所以我們會不斷檢視需求,亦與內地工作組合作。除供應外,我們與陳帆局長的工作小組合力確保物流供應能夠增加,這方面我們有很大的合作。

  另一點值得提到的是,因為這些物資來得快,對傳統的倉儲造成很大壓力。因此,物流署(政府物流服務署)在全港不同地方,例如柴灣、屯門、葵涌和九龍灣增加了倉庫。我們特別感謝兩個地方騰出來給我們存放很大量的物資,作短期倉儲,一個是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公司免費,基本上全數支付了租金,無償借出場地供我們使用,另一個是邵氏影城。我們在香港島及新界額外有兩個地方用作儲存及物流供應。這是我們在供應、物流及倉儲方面的工作。簡單來說,我們希望給市民一個清楚的信息,在防疫工作方面,我們會為不同政府部門、前線工作人員、有需求的工作崗位人士或社會大眾不斷調整工作,而且工作不分你我,跨部門合力去做,亦與內地跨境雙邊,以及透過部委協助,我們會不斷調整,務求可以將整個物流線做得更好。

行政長官:請陳局長。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為保障內地供港物資的穩定,透過與內地當局共同籌劃、推動及協調,以及業界人士的積極參與,除了保障陸路運輸暢通外,我們亦迅速開通水路及鐵路運輸。 

  水路運輸方面,由內地到香港的「海上快綫」水路運輸服務已經全面開通及不斷提升運力。直至今日,每日都有定時的航班支援水路貨物供應,其中包括從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到香港葵青貨櫃碼頭、從深圳大鏟灣碼頭到香港葵青貨櫃碼頭,以及從深圳媽灣港碼頭到香港内河碼頭。    
    
  此外,水路運輸亦從廣州蓮花山港、中山黃圃港及珠海斗門港到香港屯門珠江碼頭,以至從內地其他碼頭運送物資到港。內地當局亦會按需求增加班次,以三月九日為例,從深圳三個碼頭來港的班次已增加至18班,昨天亦創下單日運送超過一萬噸貨物的紀錄,達到11 500噸。

  根據內地當局的資料,自開航至三月十日為止,由深圳三個港口總共運輸供港物資有16 900多個標箱,即20呎長的標準貨箱,有107 000多噸貨物,其中生鮮食品供應有5 000多噸,非生鮮類有100 000多噸。

  跨境鐵路貨運服務自二○一○年起已停運十多年,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各部門通力合作,加上兩地鐵路機構及業界的全力配合,我們用了七天時間進行籌備及試運,令跨境鐵路貨運得以在短時間內順利開通。  

  跨境鐵路貨運服務自三月二日開通以來,運作暢順。為加大運力,我們已由星期三(三月九日)起每天安排兩趟跨境貨運列車抵港,往後亦會繼續按需求及貨場處理能力逐步增加班次。截至昨天(三月十一日),跨境鐵路貨運列車已運送大概600噸物資到港,當中主要包括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劑及防護服等防疫抗疫物資。

  另外,為進一步穩定陸路運輸的供港物資供應,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加快推進在香港設立非鮮活食品及其他物資集中接駁場的安排。

  我們正全速推進首階段三個接駁場,即香港國際機場貨運設施、葵涌貨櫃碼頭及屯門內河碼頭,以換貨櫃形式安排接駁,並已於昨天(三月十一日)進行實貨試運,過程順利。

  此外,我們亦計劃三月底前在新田錦壆路用地進行另一種模式的接駁試運。就此,特區政府感謝私人發展商無償借出用地興建臨時接駁場。上述在香港進行的接駁安排是應對特區疫情發展的應急措施,以減低疫情對跨境陸路運輸的影響。特區政府亦非常感謝跨境貨運業界一直以來對中港兩地抗疫防疫措施的積極配合,保障陸路供港物資穩定。

  隨着加開水路及鐵路的物資運送管道,正如特首剛才所說,本地的鮮活食品、蔬菜及日常用品供應已回復穩定。特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一直以來對特區政府抗疫防疫工作的傾力支持,對香港市民的關懷愛護。

  在支援受感染人士方面,我們聯同的士業界設立專屬的士車隊,為感染徵狀較輕微而需要在等待送往醫院期間獲得醫生診症服務的人士,提供免費接送服務,將他們送到指定診所及接載他們回家。

  求診人士可以透過專設預約平台(www.designatedtaxihk.com)或致電熱線3693 4770預約服務。車隊只會接送已預約到指定診所的人士,希望其他不適用於此安排的市民,可以安排其他接送。

  隨着醫管局將指定診所由七間增加至17間,專屬的士數目亦相應增加以應付求診人士的需求。現時,大概有400輛專屬的士提供服務,每日有超過4 000宗預約,至今已接載超過42 000次行程。運輸署與業界會密切監察運作情況,視乎實際需求適當調整的士數目。

  此外,為紓緩市民對消防處救護服務需求的壓力,以及盡早移送徵狀輕微或無病徵的確診人士到社區隔離設施,我們亦聯同非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型巴士業界設立專屬車隊,支援消防處接送有關人士往指定隔離設施。

  隨着更多社區隔離設施陸續啓用,專屬巴士車隊已經由原有約200輛的中小型巴士車隊,調整至現時1 000輛的大、中、小型巴士車隊,現時運作大致暢順。為了進一步應付需求,我們正籌備另外加入500輛的士供消防處調配。截至三月十日,專屬巴士車隊已經安排接送超過17 000名確診人士進入社區隔離設施。多謝。

記者:你好,一共有兩個問題。首先,我們最近看到確診人數有所回落,您認為何時才是疫情的拐點?特區政府將具體如何落實梁組長提出的「三減」等建議,是否會制定抗疫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第二個問題是,公務員目前還有多少人在居家辦公,如何做到特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提出把所有公務員都投入戰場?謝謝。

行政長官:謝謝兩個問題。首先,最近幾天我們看到每天公布的確診個案好像沒有上升,至少沒有出現指數式的上升,昨天連同核酸檢測和快速抗原測試的自我申報大約也是30 000宗個案,所以可說是一個比較平穩的局面。但是,由於用快速抗原測試的自報系統才執行了兩三天,所以看來還是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但如剛才邱局長說,我相信現在每天用快速抗原測試的人非常多,我們估計走在前線抗疫的人員和一些風險比較高的人士,我們每天可能要為他們提供100萬到200萬個測試包,所以有這麼大量的測試在做,應該能給我們一個比較好的指標,現在香港的感染程度到了甚麼程度。

  簡單來回答你的問題,現在不能說已到了拐點,當然我們很希望這拐點快一點到,下降的速度也比較快,但目前還未是做階段性總結的時候。我們做抗疫的工作希望走在前,不是在追落後,所以現在已按着未來、這幾星期會出現的不同情況作規劃,即是說若情況惡化,我們更加要加快我們的檢測能力,或建立社區隔離設施;但另一方面,若情況比較好,我們看到下降,我們就要準備很多我們已關閉的處所、沒有上學的學生,以至入境限制方面如何開放的路線圖。這些都是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其實我們在新一波疫情,我們都沒有形容公務員留家工作,所有公務員若不是馬上能回到辦公室辦公,他在家中都是備用狀態,我們一有需要時就要把他召回來,放到抗疫的前線。例如現在我們進行不少「圍封強檢」行動,每一次一幢大廈的「圍封強檢」,我們大約出動300至500名公務員,而且也不再集中在幾個部門,以前主要是有關的民政事務總署,或一些衞生部門,但現在很多局都有參與「圍封強檢」,它們就把局或部門的同事召回來進行這工作。這工作一點都不簡單,是日以繼夜進行,邱局長是做商務的,但他做商務工作的同事也有參與「圍封強檢」。所以,現在可以說,沒有很多公務員在家中沒事情做,或在家等事情做。反而我們亦有不少公務員也受感染,或因為是緊密接觸者而要檢疫。最新的數據是,我們約有20 000多名公務員感染了,佔的比例大約13%;但是也有不少公務員已回到工作,這是一個好現象,我相信很多大型企業都慢慢出現了此情況,更多已感染或在檢疫的員工可復工,可復工就能解決我剛才提及在過去一段日子在貨運、物流方面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他們現在回到工作崗位就能夠解決這問題。謝謝。

記者:想請問剛剛提到現在有很多物資供應到港,但是否到市民手上就有些困難呢?往往反映是轉了陰性、完成隔離才收到物資,還有昨日陳肇始局長說不會再向居家隔離的人士派發手帶,是否因為政府來不及派發以致沒有手帶,是否有漏洞任由他們外出?另外就想請問林太,公務員事務局更新員工染疫後的上班安排,復陽後都可以如常上班,當中如何衡量傳播風險,日後是否都適用於市民身上,復陽都不須再隔離呢?

行政長官:稍後請邱局長再補充一下物資分發方面,其實剛才邱局長也說過。不過如果你集中說有一些確診或檢測呈陽性人士未進入社區隔離設施,或者從優先排序方面可以在家居隔離人士的情況,我們有一段時間在派發居家隔離抗疫物資包方面是有一些落後,因為數量實在太大,但現在已經追了上來。在三月九日當日可以全部完成,應該派發了五、六萬個抗疫物資包予獲發隔離令的居民。這個工作我們會繼續很努力地進行,希望每一位在家居隔離或檢疫的居民都起碼有一個抗疫資料包。裏面的物品,除了有抗疫資訊,包括有很多熱線電話號碼,或如要到指定診所可如何使用專屬車隊的介紹之外,一般亦有快速檢測包,也有中成藥,或者有探熱針以至口罩,都盡量安排。稍後應該會推出一段網上短片介紹整個流程,而我亦可以在這裏預告一下,明天的記者會正正會向社會交代家居支援的工作。出席的局長包括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因為有醫療方面的支援;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因為要說明我們如何以熱線支援市民;亦包括創新及科技局局長,因為在派發物品方面是由他屬下的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負責,這說明抗疫方面無分彼此,像資科辦即使屬於處理資訊科技,現在也走到最前線,聯同很多物流承辦商派發物品給每一個家庭和每一位被隔離的人士。關於在派發物資中沒有手帶,亦是經過衞生防護中心和我們的評估,這個不可以視為一個漏洞,因為我們仍然會做抽查工作,確保須在家居檢疫或隔離的人士沒有離開居所;在這一方面,保安局會支援有關工作進行檢查。不過正如我不斷強調,在這麼大型的疫情之下,市民須自律和充分合作,但我們的工作有法律基礎,如果市民刻意不合作、不配合,我們亦會採取法律行動。

  關於公務員事務局對於感染的同事已經在兩次測試變回陰性之後復工,如果再感染是怎樣的情況,我不想在這裏像一個專家般詳細地說明,但每個舉措都經過風險評估,得到衞生當局認為在這個情況下,尤其當Ct值很高、病毒量很低的時候,其實有一定的看法是他的傳播能力不強,考慮到其他城市運作方面人手的需要,所以作出了這個安排。

  邱局長將補充關於分配物資方面。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我們的工作小組主要負責協調供應,但從物資給予哪個單位、部門,也可看到物資分發的情況,單單是上個星期已因應情況而有所轉變。上個星期前,尤其是快速測試包,可能最初只是給予前線工作人員等,但逐漸民政事務總署已轉到「圍封強檢」或社區檢測附近一帶的屋苑派發。所以,單是民政事務總署領取的測試包數量已有所增加。另外,院舍領取的數量亦增多。
 
  過往兩三日,隨着市民可使用快速測試結果作自行申報,我們亦作出調整。很多快速測試包的分發,正如行政長官剛才所言,資科辦派發的抗疫物資包亦加入快速測試包。因此,在分發過程中,市民大眾可從不同的途徑獲取,但亦有先後次序。今日而言,所有網上登記快速測試呈陽性的市民應會收到這類快速測試包,讓他們在接着的一星期內,每天皆可進行測試。另外,我們並沒有停止分發予前線有需要的人士,在特別的社區,透過社區義工和組織繼續派發予一些工作崗位人士,或當區內污水檢測呈陽性時,我們會繼續這項工作,大致上仍在不斷調整當中。

記者:三位你好,想問兩條問題。其中一條是有其他報館發現亞博(亞洲國際博覽館)隔離設施有空置情況,但其實仍然有數以萬計的人士未能安排到隔離(設施),在這方面是否有安排失當?第二,亦有不少確診長者須入住隔離設施,但其後很多人都音信全無,亦聯繫不到家屬;甚至有長者連續22日也不准下床洗澡,會否承認這方面有安排失當?還有,會否考慮設計一些通報系統去解決問題?

行政長官:多謝兩個問題。兩個問題都點出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特別是護理人手不足。目前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館)有兩部分設施,一個是屬於醫院管理局的社區治療設施,可以用作治療,那裏亦有醫管局的醫生和護士;另一個是屬於社會福利署早前用作檢疫用途的設施,即是說,如有安老院發現確診個案,會將其院舍內被視為緊密接觸者的長者轉移到這個位於亞博館的檢疫設施,但現時它已變為一個隔離設施。我知道前者的使用率不是很高,因為人手不夠──因為醫療和護理人手不足;後者的使用率相對較高,因為我們一直也是由社會福利署聯同一些機構或私人承辦商提供護理人手。

  同樣地,如果大家仍記得,我們因為須減輕醫管局壓力而建立了一種新設施,是將室內運動場館改裝成治療及暫託中心,同樣提供予長者。有些長者的情況比較穩定或能夠從醫院出院,但無法立即返回安老院舍,他們需要一個暫託中心(holding centre)。現時兩個中心已啓用,分別位於彩榮路體育館和石硤尾公園體育館。第三個已配備完成、準備啓用的暫託中心位於啟德郵輪碼頭,提供1 200個床位。另外,我們亦希望多增設七個暫託中心,因為長者的需求很大,但礙於人手不足。當然,我們不會坐視不理,正就着人手不足的問題進行以下工作:第一,我早前已向中央提出是否可以安排內地醫療團隊到港協助醫管局治療病人,從而用好這些設施。現時我們有亞博館和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但人手不足令這兩個其實可以用作治療的設施未能發揮最佳治療功能,所以已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原則上一定會支援香港,不過因為兩地制度不同,須做一些方案,究竟來港後是如何協助或輔助醫院管理局進行治療工作。第二方面,羅致光局長已說過很多遍,香港護老院照顧長者的照顧員或保健員是長期不足,長期欠缺20%的人手。及至今次疫情,情況更加嚴峻,因為工作人員都染疫,所以人手更加短缺。就長期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們用的方法當然是本地招聘和培訓,但同時亦通過輸入勞工來補足,今次勞工處亦已放寬輸入勞工的條件。很感謝工會今次沒有甚麼反對,都理解為何要這樣做。而社署亦在內地進行招聘,希望能招聘1 000位內地照顧員來港,那麼我們便可以全部用好我剛才提及的設施,但恐怕這次招聘都出現了問題。我們仍然非常努力,希望盡量將所有現有或即將完成建設的每一項抗疫硬件都用好,但人手不足是一個現實,大家亦要理解。

  至於你說個別個案,如有長者入住這些設施,未能即時聯絡家人,我會要求管理這些設施的同事與安老院舍和長者親屬的聯繫做得更好。多謝。

記者:你好,首先想問剛才提及中央派發中成藥,當中有些是用圍封的方式分發,亦有些是地區分發,但有不少專家說中成藥是視乎個人體質,體質不適合的人服用後,反而會有負面影響。以分發的方式派發給市民,會否擔心市民領取後服用,但發現原來他的體質不適合而有負面影響?另外想問近日有議員親人不幸離世,然後批評政府沒有做好統籌和未有跟市民說明新冠肺炎的危險性。想問特首,關於這方面會否有甚麼回應?謝謝。

行政長官:第一,這些中央捐贈的中成藥已獲豁免或核准,可以在香港使用,但當然每種中成藥,即是說可在藥房買得到的,每位市民使用時都要檢視盒內的提示,我相信市民在使用這些中成藥,等於使用其他西成藥,同樣都會比較謹慎地使用。我們不是說派發時一定要立即使用,而是讓它在某程度上「看門口」,待有需要而又覺得自己體質合適才使用。大家不要忘記,我們都有一個提示,就是市民也可諮詢中醫,所以其中一部分中成藥其實是在醫院管理局的中醫診所派發,食物及衞生局亦聯同很多香港的中醫業界做網上會診,他們亦會有一些廣泛的資訊、電話查詢。任何市民若領取了這些中成藥,覺得自己並非完全清楚是否適合服用,如「寒底」或「熱底」,我亦鼓勵他們可預約這些中醫網上會診。事實上,在這個記者會後,我就會到浸會大學,因為他們早前提出並落實的免費網上中醫診治非常受歡迎,應該已提供了8 000次網上診治,服務亦擴張。稍後我會前往視察,希望明日談及家居支援時可跟大家進一步交代,我們如何提升在家居──無論是接受隔離或普通市民──用藥時須知道更多資訊。

  每位市民在這次疫情中喪失親人的傷痛,我們都明白,所以我們很盡力做我們的工作。我亦在此向每位喪失親人的朋友,無論是議員或普通市民,我們都致以深切慰問,亦希望通過全城努力,能夠早日走出這第五波疫情,讓市民可恢復日常生活,健健康康地在香港繼續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但這真的須市民全力合作。我們一定會繼續做好我們的工作。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12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6時4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