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十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今早我聯同發展局局長和保安局局長向大家交代在防疫抗疫策略中的重要一環。大家都很熟悉,我們在抗擊新冠疫情時採取「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其中重要一環就是「早隔離」。
 
  在處理傳染病的工作中,能夠第一時間將感染者隔離,把他移離家居和社區,有助減低病毒傳播,亦是切斷社區病毒傳播鏈的有效工具。當然,任何地方都未必能夠徹底做到「早發現、早隔離」,因此往往要輔以一些社交距離措施,減少人員流動和減少因接觸而受病毒感染的機會。
 
  大家都記得,在過去兩年多,我們採取非常嚴謹的公共衞生保護策略,每一宗感染個案都由衞生防護中心進行個案追蹤,從而找出緊密接觸者,甚至更加深入地找出緊密接觸者的緊密接觸者,或簡稱「次密」。找出感染人士和緊密接觸者後便須安排他們接受隔離,一般做法是,如果是感染者,無論病徵或情況如何,均進入隔離設施;而屬於緊密接觸者或次密接觸者,就進入檢疫設施。
 
  無論檢疫或隔離的要求都有法律基礎,均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第599A章)下由衞生當局向這些人士發出的令而作出。如果他是緊密接觸者或者次密接觸者,就會向其發出檢疫令,簡稱QO——Quarantine Order;如果他是感染者,就會向其發出隔離令——Isolation Order。無論是安排市民接受檢疫或隔離,都需要設施和營運以及服務人手,這是我們今日交代的重點。
 
  在疫情發生兩年多以來,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建設,可以說這些檢疫或現時在社區的隔離設施是由無到有,由有到現在需要很多。到今日為止,我想香港市民都很熟悉以下一些地方名稱: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火炭駿洋邨或是大嶼山竹篙灣,它們都曾用作社區隔離設施。
 
  在個案不多時,我覺得這兩年多以來,這些安排隔離和檢疫的工作都做得相對井井有條。一直以來,可以用作隔離的設施都集中在醫院管理局,因為個案不多時,最謹慎的做法就是把所有受病毒感染的人士安置在醫院的設施。醫院管理局轄下屬於第一線和第二線的隔離病床共有1 900多張;其後,去年二月由中央援建交付我們,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增加了820張病床。
 
  至於檢疫設施方面,在較早階段我們有兩個大項目,一是改裝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另一個是竹篙灣第一到第四期的興建,兩個項目加起來有3 700多個單位。為了應對第五波的疫情、數以百倍上升的個案,我們同步採取了以下的措施:第一是分流處理,第二是增加這類設施。
 
  分流處理方面包括以下幾項具體工作:除了有特別需要的人士,我們已經容許屬於緊密接觸者的人士在家居隔離,相對於過去兩年要把緊密接觸者安排在竹篙灣作社區隔離,我們已經實行了超過一個月讓緊密接觸者在家居隔離,我們亦為這類人士提供家居支援。第二個做法是把確診者,即受感染人士作分流處理,把他分流到醫院以外的設施進行隔離。當然病情嚴重的或者特別高風險的患者應該安排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但大家都知道Omicron其中一個特性是很多感染人士都沒有病徵或只有非常輕微的病徵,所以我們要把大量感染人士分流到社區隔離設施進行隔離,讓醫院可以集中處理一些高風險的患者,從而達致減重症、減死亡,這個議題昨日已經向大家詳細交代。
 
  為了有助進行分流,衞生防護中心早前已發出一份電子表格,請感染人士自行申報其家庭狀況、個人狀況,以便衞生當局作出分流;其後保安局聯同消防處亦作出新安排,讓感染人士可自行要求進入隔離設施。
 
  最後,衞生防護中心亦修訂了完成檢疫或者完成隔離的標準。一般來說,如已完成接種兩劑疫苗者,其第六天和第七天的快速檢測結果呈陰性的話,該位人士就可以恢復日常生活。
 
  第二方面的工作是增加設施。目前屬於社區隔離的設施有以下五個來源:第一,好像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這種屬於公共康樂設施,目前只有這個項目,有352個房間;第二,是在一些土地上新建的社區設施,一直以來我們都依靠竹篙灣第一至第四期3 400多個這類單位。所以在二月初,我向中央提出請求時,其中一個要求就是中央援建,在我們覓得的土地上盡快興建更多特建的隔離設施,現時物色了的土地一共有九幅,其中一幅是落馬洲河套區,另外八幅分布在不同地點,稍後發展局局長會向大家交代。我要分開說明落馬洲河套區和另外八幅土地,因為另外八幅土地的建設模式均相當接近;但落馬洲河套區接近深圳,由於要增加我們建設的能力和速度,因此由內地直接派承建商興建,在同一幅土地上亦正興建一間應急醫院。此隔離設施的來源所提供的會是最多,當所有九幅土地完成後,相信會提供50 000個床位。
 
  第三個來源是未入伙的新建公屋。大家都記得,我們在很早階段曾徵用過未入伙、新建成的火炭駿洋邨,其後交回公屋居民。這次亦須徵用三座在兩條屋邨未入伙的新建公屋樓宇,大概有3 400個單位。
 
  第四是徵用——或是租用,因我們是要付費的——一些酒店。大家都記得,早前我親自跟香港的酒店業界進行視頻會議,其後得到他們非常積極和正面的回應,現時大概有30多間酒店會參與社區隔離設施酒店計劃,目前已經投入服務的大約有一半,共18間。當30多間都逐一投入服務時,相信能夠提供超過15 000個酒店房間作社區隔離用途。
 
  最後一個——第五個來源,就是借用兩個大型過渡性房屋項目。這兩個項目相對大規模,總共有2 500個單位,落成時間亦較接近我們現時處理疫情的進度,所以暫時借用這些單位。
 
  把上述來源全部加起來,比我們在第五波疫情之前的抗疫能力增加超過二十倍。在疫情一開始時,我們唯一真正可以用作社區隔離的就是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和竹篙灣,剛才我說過,大概3 700個單位;到現時這五個來源的項目全部落成時,就會有超過70 000個單位或床位——因為有些設施的單位以床位計算——稍後保安局局長會向大家介紹現時已經投入服務的床位和單位的使用情況。
 
  由於這次疫情嚴峻,每日的個案量比我們以往在最高峰時要處理的個案多數以百倍,所以無論在安排人士進入隔離設施、支援家居隔離的居民或照顧進入隔離設施的居民,都有完善和改進的空間。我和特區政府會不斷努力,希望市民在感染後須隔離一段短時間時,都可以安心地渡過這個隔離期。現時一般進入隔離中心的人士,平均五天就可以離開,這是按照剛才我說過有關經修訂後適用於結束檢疫或隔離的規定。一如以往,所有抗疫工作都要市民配合,我在此再呼籲市民,如果你是一名病毒感染者,而按照衞生當局因應你的個人狀況等進行風險評估後認為你須進入隔離設施,請配合我們的工作,有序地進入這些社區隔離設施,藉此減低傳播給你的家人或在社區有廣泛傳播和爆發的機會。
 
  最後我想說,在這次處理第五波疫情中,我們都不斷總結經驗和學習,推行一個更系統化的分流和分層機制以處理一些確診者或其緊密接觸者,相信有助日後我們再處理任何公共衞生或傳染病爆發時出現的情況。我現在先請發展局局長介紹最新建設進度,然後請保安局局長說明現時在管理方面的情況。
 
發展局局長:多謝行政長官。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接下來我會集中說說在落馬洲河套以外的,由中建國際(中國建築國際集團)負責的八個援建項目的情況。這八個援建項目佔地共78.6公頃,完成後一共可以提供約40 000張隔離或治療床位。如果按完成的時間來分,這八個項目其實可以分成兩批——當中六個項目,大家熟悉的青衣和新田其實已經交付並且已投入服務。青衣約有3 900個床位,在三月一日交付並投入服務,這是第一個,經過七天的時間建設,行政長官也說了,這是顯示國家的力量,亦都是一個奇蹟。新田在昨天(三月九日)亦已投入服務,提供約2 800多張病床。換句話說,目前我們已經投入服務的設施大概總量是6 800張病床。在未來幾天,粉嶺馬適路、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和洪水橋這三個地方的設施亦會陸續投入服務。到三月二十一日那個星期,在元朗潭尾的設施亦會投入服務。換句話說,在三月之內,另外會有14 000個隔離床位可以投入服務。
 
  其實我再精確些說,如果計及青衣和新田,在三月之內,這六個項目加起來約有20 000張病床可以投入服務——就是青衣、新田合共6 000多張病床,以及粉嶺、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洪水橋、潭尾加起來共14 000多張病床,總數是大約20 000張病床在三月內可以投入服務。再遲一些,竹篙灣和啟德前跑道區這兩個比較大型的項目,它們一共能夠提供大約20 000張病床,我們相信去到五月份它們亦可以開始分批投入服務。
 
  我亦和大家分享一些數據。剛才我說在三月內會投入服務的六個社區隔離設施項目,在高峰期它們的開工人數達到15 000人,大概分布是香港一半、內地一半——內地很多叫「打包箱」,香港我們叫貨櫃,這些「打包箱」很多時在內地建造的,所以香港來說我們有7 000多名工友,內地也有7 000多名工友,大家共同為這個項目奮鬥。在高峰期投入的大型機械超過620台;運輸方面,高峰時候單日以車次來說,是超過510個車次。去到中後段其實也加入了海運,海運貨船在高峰期每日是六艘。
 
  最後我想再在這裏表達特區政府對很多人、很多方面的謝意,我必需再次感謝中央全力支持這幾個對香港有極大意義的援建項目,以及中聯辦的協調和推動,我亦感謝中建集團在過往一段時間全力以赴、克服了不同的困難,特別是在前線工作的萬多位在香港和內地的工友,為這幾個項目不辭勞苦,二十四小時奮鬥。在特區政府來說,我們會盡一切努力支援和配合這些項目在工程和相關事宜所有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共同努力、團結一致,香港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抗疫保衞戰。多謝。
 
保安局局長:各位市民,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
 
  社區隔離設施主要為沒有病徵或徵狀輕微並有自理能力的新冠肺炎確診者入住,目的是希望盡快截斷社區內的病毒傳播。
 
  保安局目前管理的社區隔離設施有23個,涵蓋不同類型,包括竹篙灣隔離設施、一些隔離酒店、一些公共屋邨,以及由中央援建的青衣社區隔離設施及剛於昨日(三月九日)啓用的新田社區隔離設施。
 
  這23個社區隔離設施目前共提供約18 800個房間或床位。截至昨晚(三月九日),整體入住率佔可使用房間超過四成。
 
  保安局於隔離酒店實行酒店式管理,而在中央援建的大型社區隔離設施內則主要是利用一些小區形式及人性化處理,在小區工作的人員會主動與入住人士溝通,因應他們的意見及需求,盡力提供一切可行及合適的服務,做到以民為本。
 
  中央援建的大型社區隔離設施內的洗手間和淋浴間是公用的,這與亞洲國際博覽館或醫院內的設施是類似的。為了照顧不同需要的人士,保安局在安排食物方面,每日會提供含有蔬菜肉類,亦有清真及素食款式以供選擇,我們又已安排外判清潔公司在各社區隔離設施內加強消毒及清潔,以及確保洗手間內有足夠消毒洗手液,確保洗手間及淋浴間環境更加衞生。
 
  大型社區隔離設施亦得到社會各界包括地區人士、電訊公司和一些媒體等的大力支持及熱心捐贈,為入住人士作出一些比較特別的安排,例如提供免費報紙、讓他們免費瀏覽不同網上娛樂平台、為小童提供玩具,以及透過電訊公司加設5G網路覆蓋及贈送免費本地數據。各大型社區隔離設施所收到的熱心捐贈都不盡相同。
 
  我們正不斷優化設施和服務,希望入住人士在隔離設施的日子能夠過得比較舒適一點。
 
  保安局及消防處一直透過不同方法希望可以盡快安排新冠患者入住社區隔離設施。
 
  自三月六日起,消防處推出專線供一些沒有病徵或徵狀輕微及具自理能力的確診者直接聯絡消防處安排入住這些社區隔離設施,到目前為止,反應良好,截至今日早上,我們收到約19 000個相關訊息,但其中超過一半沒有提供完整資料或並非要求入住隔離設施,例如只是給予Like表示支持或批評,再撇除不合條件或其他原因不能入住的申請,最後已經有1 700宗個案經該專線入住社區隔離設施,另有約300宗個案正安排送往隔離設施。我們每日均會收到幾千個有關訊息。
 
  另外,為了便利一些少數族裔人士,特别是受感染的外傭,消防處直接專線的資料已翻譯成不同語文,方便外傭或其他少數族裔人士了解服務內容及能夠獲得這些服務。此外,保安局透過勞工處與相關領事館和非政府組織協調,安排確診外傭盡快入住隔離設施,並將有關資料提供予僱主聯會及中介公司等,以便更多受感染外傭和僱主知悉有關服務,從而令他們能盡快入住,以減低其他人受感染的風險。
 
  在此,我希望指出當衞生署向確診人士發出隔離令,要求他們根據隔離令入住隔離設施時,該隔離令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市民應當依照指示,你們無權選擇入住或不入住這些隔離設施,否則屬違法。整體來說我們希望能夠盡快將一些新冠患病人士送入這些隔離設施。過往,可能這些設施的數目並非很多,但現在相應能夠提供多些,我們希望能夠將更多受感染人士送到隔離營,確保未受感染人士的安全。
 
  如確診人士拒絕配合入住社區隔離設施,可能觸犯妨礙公職人員的罪行,可被罰款5,000元及判處監禁兩個月。如果確診人士在隔離期間離開隔離地點,亦有機會被罰款5,000元及判處監禁六個月。執法人員會協助衞生當局執行隔離令。
 
  最後,香港疫情仍然嚴峻,我希望社會各界、各位市民與公務員團隊一起,萬眾一心,齊心抗疫。多謝。
 
記者:特首你好,幾個問題,第一個是我們最近收到有抗疫主管向特首你發出公開信,裏面提到政府派發物資及人手非常不充足,物資每日只派發到兩成,更加點名向你質疑政府工作欠缺效率,缺乏一個能統領全局的人,不同政府部門都各自執行自己的抗疫政策,想問特首你對於這一份公開信有甚麼回應?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昨日政府發出的緊急警告。其實發出警告後,坊間有不少市民都表示感到恐慌,甚至乎有人形容是一個「狼來了」的方法,選擇關閉這個功能。政府將來再發放這些緊急信息的時候,其實準則是甚麼呢?為何會選擇在昨日發放呢?而發放的內容是關於伊利沙伯醫院,為甚麼會選擇發放這個信息?還有你會怎樣呼籲相關已關閉了這些功能的市民,應否重啓以繼續接收政府的信息?
 
行政長官:謝謝兩個問題。第一,我也有看過由貴報轉述的一封公開信,當然是匿名,不過如果他說他正參與我們資科辦(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派發這些家居支援的物資包的工作,正如我剛才所說,每一個環節,當要應對海量個案的時候,是難以完全按着政策措施設計上,每一個環節的謹慎程度去做。當然我們希望每一位感染的人士,經過風險評估,要進入隔離設施,發出了隔離令,他便配合前往隔離設施。如果他是適合在家居繼續隔離,我們希望第一時間能送給他一個抗疫資訊包,裏面會有抗疫的資訊,譬如一些熱線電話,如果他有少許不適,那些指定診所在哪?怎樣去預約呢?專車接送又是怎樣安排呢?以至給他一些快速測試包,或者稍後會加入中成藥,或是探熱針這類型的物品。但我希望大家都明白,我們處理的是海量,譬如昨日連同由快速檢測(檢驗)出的,是五萬多個個案。在一日之內,要到五萬多個人士的家居派送,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但無論如何,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去做,應該是前日(三月八日),我們當日向接近二萬個感染人士派送,但送出的物資包往往會更多,因為我們會同時間掌握其家庭成員,家庭成員都會派送,所以平均可能一次便要送兩個或三個。
 
  我們已動員的部門人士有很多,今日稍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會探訪廉政公署(ICAC)。你會問,ICAC與這件工作有甚麼關係呢?正因為現在全政府動員,所以現在於廉政公署總部,應該是北角總部,我們的物流承辦商每日到那裏領取地址和物資包,到全港九新界派發。這便可以用事實證明,這封公開信裏面說我們各自為政,或者沒努力去做,是不攻自破。而事實上,單是派發這個物資包,我們動員了全港六大做物流的公司,有些都很有名,一聽到名字都會知道是近年的start-up(初創企業)。但數量是大到我們沒有辦法可以完全按着我們希望做到的指標來做,所以希望大家都理解。受影響的市民,即使不是即時收到抗疫包,亦請他們諒解,因為要處理的量實在太大。這不是單單效率的問題,是已經超越了任何一個城市在這樣短的時間要應對的能力。有一些工作可以借力,檢測的工作,我可以從內地借力;興建社區隔離設施,我可以借力——剛才黃局長(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說,有近7 000多的內地工人為香港做事,但運送物資真的無法借力,比較困難,所以請大家諒解。
 
  第二,關於昨日發出的緊急警示系統,或者我先闡述它的背景:這件事是有其背景,是在二○二○年經立法會批准,經「防疫抗疫基金」來資助建立一個緊急警示系統,但在建立後一直未曾應用。當時所訂立的目標是,有了這套系統,能夠讓政府在緊急情況下向公眾發送實時公告及訊息,所以有需要建立和營運這套緊急警示系統。理據是在未有這套系統前,政府如果要向市民發出一些緊急公告或訊息,是依靠SMS(短訊服務),大家應該也有收過很多,這是短訊服務。但SMS或短訊服務的不足之處在於要將一個短訊傳送到不同電話的用戶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當時估計需要四個小時或以上,才能夠將同一訊息逐批傳送予手機持有人。而且,如果手機持有人是使用「太空咭」(未有登記的電話儲值卡)時,情況便更困難,不能傳送訊息給他。所以,參考其他如美國、日本也有使用這套系統後,當時立法會同意需要設立一套緊急警示系統,它的好處是能夠利用區域廣播技術,快捷和靈活地將這個訊息同時發放予所有流動電話用戶,當時全港流動電話用戶是高達 2 400萬人,將會於同一時間收到同一則訊息,這個是建立這套系統的目的。

  當然,你也會有疑問,那何時才選擇啓動這套緊急警示系統?這當然關乎程度問題,但於昨日啓動,我亦認為是一個適合的應用。事實上,沒有人能懷疑我們現時是處於一個緊急狀態——公共衞生的緊急狀態——否則現時也不會正實施《緊急法》,而我亦在領導緊急情況下的高層抗疫督導委員會和指揮中心(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為何要作出這個警示?因為伊利沙伯醫院是九龍中的龍頭醫院,它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七個(醫院)聯網、十多間急症室中最繁忙的急症室。它一間醫院的急症室可能已是整個醫管局每日處理急症人士的十分之一,病人亦不局限於九龍中。我知道很多人,因為伊利沙伯醫院歷史悠久,很多去了新界居住的居民如有身體不適或有急事,也會自行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他可能乘坐的士或是親友的車前往。所以當我們要將伊利沙伯醫院變為一間救治新冠病人的定點醫院,我們需要消防處的配合。如果致電999,會由消防處救護車轉移病人到伊利沙伯醫院以外的急症室。但難保還有很多市民,如果未能收到訊息,昨日仍然會前往伊利沙伯醫院。所以第一時間讓全港市民掌握現時伊利沙伯醫院已不再接受及治療非新冠病人,是一個屬於可發出緊急警示的情況,亦符合剛才轉述給大家聽在財務委員會的文件所訂明支持設立這套系統的理據。但當然第一次試用,永遠也會有一些不同反應,你有轉述一些反應,我也看到很多市民在其他平台說這緊急警示系統也不錯,有政府會通知市民。當然你說突然間、在沒心理準備下,響起10秒,又有震動,有部分市民會感到微微焦慮。我在這也向市民解釋,作為一個城市管理的手段,有了這套系統,先不要說公共衞生,如將來發生其他緊急事項——我希望不要發生——但這也很難保證,尤其我現在坐在保安局局長的身旁,治安方面有時候也會發生緊急狀況,我們昨天已在伊利沙伯醫院這件事上試用這套系統,將來如有緊急情況需要對全社會作出警示,大家便會知道是如何的一回事。這個是對昨日發出警示的詳細回應。
 
記者:想問昨日的警報系統(緊急警示系統信息),林太你有否聽到?有否被嚇倒?因有市民表示被嚇倒會關掉警報,還有剛才都有提及是一個緊急情況而發出一個警報,但其實這警報在七小時前,即十一時,已說過一次,關於伊利沙伯醫院,另外四時三十分,CHP(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亦有重新提過,我想問緊急的情況在哪裏──已提及過兩次和相隔了七小時?另外,發出緊急警示的準則為何?由哪個部門決定?第二,特首你今日戴回口罩,昨日也有,之前有說過希望市民在你脫下口罩時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緒,這兩日也戴回口罩,會否擔心市民感受不到事態究竟有多嚴重?
 
行政長官:第二個問題,我每日做的工作都是風險評估,所以回答你的問題,行政長官都是按照實際情況進行風險評估,作出最適合的工作。
 
  第一個問題,我其實剛才都詳細回答過,你具體問及準則如何,我已說過當日設計這系統的準則就是緊急警示,讓全港市民同一時間接收到同一個信息。恐怕政府的記者會,不是所有市民都會收看,昨日只是在兩場記者會有提及關於伊利沙伯醫院轉為定點醫院並不再接收非新冠病人──除了有很緊急生命安全的病人或孕婦,它不再接收其他病人──這是須發放出去的信息。我當然不希望市民關閉警示功能──我不知道可否關閉──但若刻意關閉,當在香港的人都接收到信息,他卻接收不到,這對他也不利。你說有些人無心理準備,其實所有緊急警示都不會有心理準備,你不會知道何時電話會響或震動,讓你有一個警示,英文是alert。昨日我也收到警示,是在我使用電腦時響起的,那刻我對於發生何事或稍覺奇怪,但這是很值得要做的事,能令全港市民都適時掌握信息。
 
記者:你好。首先想請問,抗疫如同「打仗」,重要的是指揮、統籌,特區政府目前的指揮協調系統是否能適應抗疫「打仗」的需要?中央都反覆強調過,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履行好抗疫的主體責任,你如何理解這要求?你認為政府在這方面的表現做得如何?第二,想請問第五波疫情如此嚴重,超出香港處理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疫情已經發生兩年多,為了做好工作,香港自身是否需要反思,在思路以及做法上是否存在重視不足的問題?謝謝。
 
行政長官:謝謝兩個問題。首先,從二○二○年一月起,香港的抗疫工作就有一個高層統籌督導,這系統也是在二○○三年處理「沙士」之後建立的。因為當時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時任行政長官或時任衞生局長(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對於整個管理疫情的工作好像沒有全面掌握──你可以翻看當時的報吿是有這觀察──所以從那時起,香港的公共衞生就建立了很多系統,包括有一個三級別的緊急應變系統:最低級別是衞生署署長處理,第二層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最高級別的第三層是行政長官。從新冠疫情開展沒多久,就已提升至最高級別,由行政長官當主席領導有關抗疫的高層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因為我知道抗疫不單是談論,最重要是行動。行動需要有高層的指揮,所以這系統是一個統籌委員會暨指揮中心,已存在了兩年,它也在過去兩年產生很不錯的效果。最近內地的國家級專家梁萬年教授(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觀察後認為我們政府非常高度重視抗疫,過去兩年共四波的疫情,我們都能有效地處理。所以我必須提出,這個指揮是存在的,也等於說香港特區政府一直是履行這主體責任,我不單完全理解何為主體責任,我每天都在執行、實踐這主體責任,但主體責任也包括當香港的情況出現了這麼嚴峻、遠遠超越香港應對能力的情況時,我作為行政長官、指揮官,都要向中央提出請求,請中央支援香港,但是具體的執行,如何用好中央給我的支援,還是由特區政府、由我來指揮。
 
  當然,面對這麼大的疫情,有時候我們的工作不一定做得很好,但是我們每天──我跟兩位局長剛才都說──都在總結我們的工作經驗,我們每天都在看如何完善,保安局局長說在青衣社區隔離設施,我們知道那裏飯菜有的做得不好,我們多提供一些種類;我們知道要隔離幾天還是很悶,我們為他們找一些娛樂或一些報刊,讓他們的生活比較舒服點。這是我們處理這工作的應有態度,也會繼續做。這第五波疫情,你看在短短不到兩個月,我們已從大約10 000多個個案增至現在50多萬個個案,死亡數字也增加了很多,我們非常痛心,所以必須把這工作做好。要把這工作做好,需要全社會的支持,最近中央也說抗疫成功不單是行政長官,也不單是特區的班子,還需社會各界和很多專業界別,如酒店業、私家醫院都參與抗疫,也需全體市民的參與,當然我也希望傳媒能幫助我們,把準確的信息發放給香港市民。謝謝。
 
記者:你好。剛才(保安局)局長提及目前接獲19 000個(消防處)熱線(訊息),但只得1 700多宗個案入住(隔離設施),有哪些情況是不能入住?若接獲資料不完整的(個案)會如何處理?另外,應如何加快(提升)入住率?多謝。
 
保安局局長:多謝你的提問。在19 000個(訊息)中,有一半是資料不完整的,包括當中有很多不是提出要求的,正如我剛才所說,有些是其他評語或其他事情,所以未能再處理。我亦在此呼籲,由於熱線是要緊急處理這些很想入住隔離設施的人,呼籲其他人不應浪費社會資源。另外,餘下的一半,尚餘9 000人,為甚麼只有1 700,或加上正送往(隔離設施)的共2 000人呢?大家理解到那些(要求入住)的人未必全部都適合,因為我剛才已提及,我們安排的是沒有病徵,或徵狀輕微的人士,以及能自我照顧的人士,許多人未必切合這個條件。另外,有些人士要揀選某些地方才去,某些地方不去。我想我們在抗疫的情況下,無可能這樣處理,所以最終大約有2 000人,這包括將會送去(隔離設施)的,大約共2000人。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提升入住率。這些社區隔離設施的目的確是希望這些染疫人士盡快到隔離設施,避免身邊的人特別其家人受到感染。我們在過往設施不足時,會視乎市民意願安排入住(隔離設施),但我們覺得現在若發出隔離令,基本上必須入住(隔離設施),即若當局發出隔離令要求你們入去,市民是不可拒絕入住(隔離設施),我們日後會切實執行,希望新的設施讓染疫人士隔離,保護其身邊的家人。
 
行政長官:我在此預告,明日的記者會將集中向大家交代疫苗接種的工作。接種新冠疫苗仍是最有效抗擊疫情和保護我們的長者的手段,明日我將聯同已負責疫苗接種計劃一年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和照顧安老院舍及長者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共同主持新聞發布會。明日是星期五,我亦預告此每日新聞發布會在周六和周日仍會舉行。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10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5時53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今日(三月十日)聯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左)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右)在添馬政府總部就防疫抗疫措施舉行記者會。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舉行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