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附圖/短片)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九日)上午舉行抗疫記者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和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亦有出席。以下是各人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內容:
 
行政長官: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早晨。今早我聯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醫管局(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以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向大家交代抗疫的最新情況,並正式啓動一個加強版的新聞發布工作,由今日開始除了星期二因為要舉行行政會議之外,每日將會由我本人聯同一些相關局長向大家交代我們工作的進展,亦藉新聞發布會澄清坊間一些謠傳、誤會,提供一個更加權威的說法,當然亦都給我們一個機會可回應各位傳媒朋友針對防疫抗疫政策措施的提問。每一日四時三十分的記者會會繼續舉行,由衞生防護中心和醫管局代表交代疫情發展和病人入院情況的相關醫療事項。
 
  我剛才正式啓動的高層新聞發布會將會一直持續至我們一起戰勝這一波疫情為止。在此,亦可預告明天新聞發布會,我將聯同發展局局長和保安局局長向社會交代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的興建、管理和使用事宜,我亦都歡迎各位傳媒朋友可向政府新聞處反映近日社會最關心的議題或大家想更加深入了解的事項,讓這些新聞發布會可作出適當安排。
 
  今日重點交代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如何可加強對新冠病者的治療,特別是保護我們長者的措施。自從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陽性檢測個案已超過50萬宗,Omicron傳播力之強、傳播速度之快,可說是令人觸目驚心,但病情又相對比較輕微。事實上,從衞生防護中心公布的數字,剛才我所說的超過50萬宗陽性檢測個案中,起碼有超過10萬宗是沒有徵狀的感染個案,這亦是由於我們接種疫苗,在這段時間有效減低感染者(患)重症或死亡。但很不幸,死亡個案在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急速上升,截止昨天,即三月八日,在這一波累計的死亡數字是2 365人。這2 000多名人士去世,令我們十分傷痛,死者絕大部分是年邁的長者,年齡中位數超過80歲,大部分都有長期病患,超過半數居於安老院舍。我們一定會盡全力保障長者的生命安全,希望亦都能提升他們身體健康的狀況。
 
  吸納了內地專家的意見,特別是已到來個多星期、馬不停蹄視察我們工作的梁萬年教授(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我們認為現階段的工作重點應該是減少死亡、減少重症、減少感染。通過快速擴大醫療機構,即醫院的治療能力,集中收治感染新冠病毒人士進入醫院,集中資源救治病人,避免這些病人的病情惡化而成為重症或危殆的個案,甚至不幸死亡。
 
  就此,特區政府聯同醫院管理局採取以下幾項具體措施:第一,我們會把伊利沙伯醫院改為救治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現在爭取未來四天通過轉移一些現時在伊利沙伯醫院的非新冠病人往其他醫院。換句話說,伊利沙伯醫院從今日起就不會再收治非新冠的病人,消防處將全面配合轉移病人和轉移需要進入急症室人士的安排。
 
  第二項措施,就是除早前醫院管理局已公布把天水圍醫院和北大嶼山醫院合共400多張病床改為接收新冠患者外,盡快將會在公立醫院內大約一半——整體一半——的普通病床,包括復康、急症病床,改為接收新冠病人的病床,這麼大的工作涉及接近9 000張病床。在此,當然我們亦希望得到私家醫院配合,可接收部分醫院管理局的病人。
 
  第三項具體措施,是我已向中央提出了請求,請中央派出內地的醫療團隊來支援香港,提升我們現有一些設施能夠處理重症的能力。這兩個現有的設施分別是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亦是早前,即去年,由中央援建的一共有820張負氣壓病床的臨時醫院,第二個是亞洲國際博覽館。這兩個設施有更多醫療人手,可提升其救治重症病人的能力。
 
  第四項措施,就是爭取由中央援建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應急醫院。這間應急醫院將由內地醫療團隊支援,我們爭取這設施在四月內可分階段投入服務。
 
  上述措施將可以大大增加我們在公立醫院內可以處理新冠病人(的能力),從而令他們不會因沒有足夠(病床)或及時救治而變成重症。
 
  當然,儘管我們做了上述措施涉及可能超過16 000張新冠病床,但若現時數字仍居高不下,我們都難以做到梁萬年教授所希望的「床等人」,換句話說,亦都須按新冠病人的病情進行一個分流和分層治療,特別是針對長者。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項:第一,是盡快設立更多長者隔離及暫託的社區設施,讓一些病情較輕或已穩定的長者病人(使用),但他們仍須有醫護監察下康復,否則可能病情會有點反覆;若無醫護監察,他們回到安老院或自己家中會有突然病情惡化的風險存在。這一類專為長者而設的社區隔離及暫託中心由社會福利署營運,目前已投入服務的包括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的1 000多張床位;兩個由室內體育館改裝而成的中心,分別位於彩榮路體育館和石峽尾(公園)體育館;我們即將啓用——只要有足夠人手經訓練後,會逐步分階段啓用——的是位於啟德遊輪碼頭總共有1 200張病床的隔離及暫託中心;接着我們還有七個室內體育館都可同樣改裝成這類隔離及暫託的社區設施。
 
  但現時最欠缺的是每個暫託中心都需要有一定的醫護人手和照顧員才可以投入服務,所以我亦要求了私家醫院在這方面提供協助。在照顧員方面,現在是雙軌並進,一方面繼續盡最大努力提供一些誘因在本地招聘,同時從內地輸入照顧員。
 
  第二項具體措施是加強支援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包括將會為部分院舍提供「閉環管理」,即我們會提供專用酒店和專車,讓正在照顧長者的工作人員可以在「閉環管理」的情況下上班,避免回家或進入社區被感染後把病毒帶回老人院。率先進行「閉環管理」的是我們要保護而現時仍未發生任何感染的院舍,雖然數字已經不多,但我們亦要優先對這些院舍裏的院友和員工進行「閉環管理」,加強對他們的保護;第二,為院舍提供足夠的個人防護物資和口罩;第三,我們爭取在兩周內,即三月十八日前——因為這個兩周的目標是數天前說的,所以爭取在三月十八日前——完成為香港所有一千多家院舍裏的院友接種第一劑疫苗。
 
  第三方面的具體措施,是支援一些沒有病徵或只有輕微病徵的確診個案的長者在家居隔離。我們將會為這些長者派送一個更豐富的抗疫物資包,內有快速測試包、中成藥、溫度計、健康手冊等;第二,主動——即不需要這些長者致電給我們——會有醫護人員主動致電給這些在家居隔離的長者,查詢他們的身體情況,進行臨床評估或遙距診症,這可以說是為家居隔離的長者提供一條專用的醫療熱線;第三,如果我們在上述的接觸發現長者需要尋求醫生診治,他們亦可以優先獲得醫院管理局現時17間指定診所的診症名額,預約我們的專車接送他們到達這些診所。如果在指定診所,我們發現該名原本在家居隔離的長者情況有惡化跡象,便會即時安排他入院治療。
 
  防治重症方面,藥物治療至為重要。我很高興在此公布,經過各方努力,醫院管理局已經成功購入相當足夠數量的兩款口服抗新冠藥物,其中一款現時已在使用,另一款將會在下星期抵港。我在此特別感謝兩間藥廠,即輝瑞和默沙東,在這件事上為香港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爭取這兩款口服抗新冠藥物早日來到香港。
 
  我剛才說的每一環工作,譬如我們要把伊利沙伯醫院變為新冠定點醫院,都會對市民有一定影響,所以我在此再呼籲全港市民必須齊心協力,配合特區政府在各方面的措施,包括為了防感染,我們必須繼續維持社交距離措施;我們亦會建設更多社區隔離設施,感染人士會按我們的優先次序,獲安排進入社區隔離措施,從而減低感染其家人及在社區裏傳播的機會。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我相信必定可以打贏這場抗疫戰。我現在請高拔陞(行政)總裁向大家說明伊沙利伯醫院轉為定點醫院的詳細安排,稍後我跟兩位局長會回答大家的提問。請高醫生。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感謝行政長官,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接下來會向大家講解,就伊利沙伯醫院轉為定點接收新型冠狀病毒病病人的定點醫院的一些安排。伊利沙伯醫院由今日開始,我們會陸續把大部分合適而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病的病人,轉往其他醫院,以騰空一些病床,讓我們能夠接收多一些新冠病人,讓它能夠發揮到作為一個綜合的大型新冠病人定點醫院的功能。我們現在初步估算,我們大約需要安排380多位病人,一方面轉往其他醫院,另外亦會出院。該380名病人中,我們現在估算有250個病人需要轉往其他醫院,而大約130名病人,這數天會陸陸續續安排他們出院,因為這些病人我們已評估是在康復中。除了少量不能夠(安排),又或臨床方面不太適合的病人,其他病人我們都會遵從這方向。而在住院病人中,當然大部分我們會轉去九龍中聯網其他醫院,因為很多病人都在康復之中,但其實其他六個醫院聯網都會幫忙安排這些病人的接收;亦會有適當的病人由私家醫院同事幫忙接收他們。整個運作過程,病人的運輸會由醫院管理局的非緊急救護車隊負責,同時會有其他部門幫忙,包括醫療輔助隊、聖約翰救傷隊等。我們現在預計,如果由今天開始,整個病人運送時間,大約會在三至四日左右完成。除了要安排一些非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人,由伊利沙伯醫院轉往其他醫院外,我們亦要開始停止接收其他病人,讓伊利沙伯醫院能發揮到它作為一個大型綜合新冠病人定點醫院的功能。所以就急症室服務,我們亦會有一個特別的安排,在今日我們會開始把一些除了生命有危險的緊急病人外,其餘病人如果透過救護服務,會被送到其他急症室,而急症室騰空能力主要照顧新型冠狀病毒病的病人。另外,一些如創傷方面,我們會有其他創傷中心支援,如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等。我們暫時計劃相信至三月十三日,即這個星期日早上,大致上已能完成上述我所說的病人轉送、急症室調配服務等安排。完成整個安排後,我們估算約會有1 500張病床可以接收新型冠狀病毒病的病人。我們希望能透過這安排,我們將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及集中救治,來提升我們臨床運作的效益,使我們能盡力減少重症個案及減少死亡個案。當然我們知道整個安排會讓很多病人受到影響,醫院亦會陸續透過不同途徑,與病人溝通、與家屬溝通,希望把影響減至最低。同時我亦理解可能會對部分病人帶來不便,所以請大家盡量諒解,以及與我們醫護人員合作。我們希望透過這安排,能提升我們救治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病病人的能力,亦希望做到最終目標,亦即減少重症及死亡個案。
 
記者:特首,你好。面對當今香港在疫情之下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央要求特區政府負起主體責任,特區政府是否會調整工作思路、有何新措施正在醞釀和進行?第二,高級別專家組到港後與特區政府有何工作交流,在經驗分享和工作方向上有何指導?謝謝。
 
行政長官:多謝你的提問。自二○二○年一月香港開始抗擊新冠疫情,特區政府一直擔負起主體責任,於當日(二○二○年一月二十五日)已快速地把應變機制提升至三級系統中的最高級別。由當日開始,由本人即行政長官領導最高級別的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直至今天已召開121次高層督導會議,以分派工作和要求各政策局及部門跟進,出席高層督導會議的成員包括三位司長和13位局長。
 
  在整個抗疫過程中,有時候香港的能力並不足夠。在第三及第四波疫情期間,即二○二○年下半年,通過中央的支援為我們「加力」,包括進行普及社區檢測,有500多位來自廣東、廣西和福建的檢測人員到港;為我們援建我剛才提及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我們非常感謝中央。新一波疫情的嚴峻程度以百倍計,換句話說,超出特區應變能力的程度亦以百倍計,因此有見二月初農曆新年後疫情急速惡化,我們已向中央提出一系列的請求。至今過了一個月,我可以在此向全港市民說,我們向中央提出的請求,中央是有求必應、照單全收,有時給予我們的支援甚至遠多於我們所要求的,例如我們要求醫療物資供應,但我們當時沒有察覺在內地有非常有成效的中成藥可以幫助控制疫情。現時通過中央主動捐贈的三款中成藥非常受市民歡迎,現在改由我們直接採購,希望增加日後供應量。我剛才提及支援家居隔離人士,包括長者或非長者,我們日後派發的抗疫包將會包括這些中成藥,供市民使用。當然我們亦歡迎中醫師進行網上診症,看看他們的情況。
 
  我們擔負主體責任和抗疫思路一直沒有變動。不過,大家會看見,由於疫情轉變,我們須不斷調校措施。例如在第五波疫情之前,我們堅持採用核酸檢測,即以鼻腔和咽喉拭子採樣,因其敏感度和靈敏度最高,我們內部稱之為「金標準」。但面對數以十萬計的市民需要檢測,若堅持每次檢測也要「金標準」,恐怕不能及時掌握香港的感染情況。加上在科技上,快速抗原檢測已受國際認同,所以我們派發和鼓勵市民使用快速抗原檢測,亦不須再覆檢,因為在海量的工作下再覆檢會趕不上步伐。我們在前天推出了衞生防護中心的平台,若市民快速抗原檢測結果呈陽性,可經該平台自我申報,完成所有程序後會被視為確診個案。
 
  總的來說,主體責任屬於特區政府,抗疫思路一直以市民的最大福祉為依歸,以確保香港市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但政策措施是須調校的,有人說調校政策是朝令夕改,則見仁見智。在如此嚴峻的疫情中,我們一定要用好我們的資源,用好中央給予我們的支援,達致最佳效果。
 
  內地專家訪港是我最早在二月初提出的五大要求中的重要一環。事實上,香港應對過「沙士」,亦曾應對豬流感、禽流感,但規模跟今次相差很遠。內地有如此豐富的經驗,曾抗擊武漢疫情,其後兩年亦有一些地方和城市出現爆發,所以當時我要求中央為我們提供專家指導。中央給我們的支援也遠超我們想像——先後有三批專家來港,很多仍在香港,他們本來留港三日,結果留港五日、七日,幫助我們、考察我們的工作。尤其是在二月二十八日來港、由梁萬年教授領導的幾位專家,大家都知道梁教授是在國家層面應對和處置這次新冠疫情的領導小組的專家組組長,這是國家力量。梁教授來港後便馬不停蹄,待會我請陳肇始教授說說,因她大部分時間陪同教授考察和開會。
 
  我本人亦在三月四日與梁教授及其團隊進行兩個多小時的討論。我每次跟專家團隊見面都並非禮節性會面,而是坐下來很深入地聽取他們的觀察和提出的意見。我在此跟大家分享,梁教授在當日會面上提出幾個重點。第一,他強調主體責任屬於特區政府,他們按中央要求被派遣到港,協助我們討論和為我們的決策提供幫助。梁教授當日向我表示,他來港數日,考察了很多抗疫工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記得他可能有向傳媒提及——在三方面他有深刻印象:第一,特區政府和相關部門對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視,亦說明過去四波疫情,我們都能成功遏抑,但第五波實在來勢凶猛,雖然特區政府已採取諸多有效的舉措,減低疫情的影響,但疫情仍然遠超我們的應對能力。第二個他有深刻感受的方面,是各個部門、各條戰線的前線工作人員都很努力,各方專家亦很主動獻計、獻策,讓他感到全社會共同抗疫的氛圍很濃厚。第三,他也有很深印象的是他從車上往街上看,香港市民很積極配合抗疫工作,遵守相關要求,例如佩戴口罩、「限聚令」。他說這些觀察令他有信心,為香港建立了打贏這場戰爭的基礎,我們深受鼓舞。但梁教授亦觀察到我們的一些短板,包括未夠協同效應、未能集中治療和集中資源醫治重症。我今日公布的一系列措施充分吸納了內地專家給予我們的意見,我相信亦得到他的認同。我現在請陳肇始教授說說這一個星期以來她和梁萬年教授或其他專家的互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多謝行政長官,剛才行政長官說了有三批專家。第一批是流行病學專家和疾控中心的專家,主要來自廣東省,但他們都有參與國家整體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批就是一些臨床救治的專家,臨床救治的專家主要和醫管局一直工作,而我剛才提到的第一批流行病學專家,除了我跟他們有互動外,他們亦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溝通。第三批是高級別和國家級的梁萬年教授及其團隊的專家,(他們)甫到港已經馬不停蹄,我們粗略估算先後至少有七、八次會議,有些(會議)除了他們之外,亦包括從內地來的第一批專家,即流行病學和疾控專家;有些(會議)較多討論醫管局的問題,則是與臨床救治的專家一起。梁萬年教授在與我們開會、互動及到訪不同設施參觀和考察期間,一直給予我們很多指導。一方面,他們會看我們不同的數據,例如整個信息系統、就死亡個案的更深入分析以及就香港整體第五波疫情作出的研判,在這方面,大家的互動很多。第二,梁教授在不同階段,雖然只是短短一星期,亦階段性地提出他們的建議,例如現時香港在有限的資源下,因為omicron的來勢洶洶,個案數目上升得這麼快,無論是不同的設施和醫管局整體能力都遠超負荷,在這情況下,如何可以用好有限的資源去排優次,這些都是他給我們的一些建議。剛才行政長官提到的「三個減少」:減少感染、減少重症以及減少死亡,是我們現時的重中之重。剛才大家聽到無論是高醫生,或是我們其他的一些措施,都圍繞在這「三個減少」去做工夫。在「三個減少」外,亦提出了「四個集中」。我們在他提出意見或指導時,已立刻開始跟進和展開工作。另外,就着長者優先方面,行政長官剛才也提到我們對於新冠病人,尤其是長者,有一系列的措施,若要預防輕症變成重症,不同情況的長者新冠病人,甚至是未受感染的長者,我們都要為他們提供更多支援,令防感染或防輕症變重症方面做得更好。我們接下來會繼續與梁萬年教授及其團隊溝通,我亦理解並參與了他的團隊與本地專家的多次會面,吸納和聽取他對於第五波新冠疫情的建議和數據分析,當中獲益良多。現時我們仍然與梁教授及各位專家繼續溝通,因應他們提出的指導,繼續溝通以及執行推進他們的建議。多謝。

記者:首先想問,現在有消息說全民檢測不是首要工作,想問清楚,其實全民檢測究竟現在會否進行?何時進行?有專家說可能要待疫情回落才進行,政府的取態如何?如果進行的話,是否可以清楚說明會否配合一定程度的「禁足令」?有沒有豁免情況?以免再出現資訊混亂,令市民又搶購。第二方面,想問內地專家,例如梁萬年組長,對全民檢測有何意見?其實和香港專家的各方面意見是否一致?有否分歧?現時內地專家和香港專家的角色是甚麼?最後,想問韓正副總理都曾批評一些私家醫院可能不接收新冠患者,其實現在政府會否要求私家醫院接收一些新冠患者,還是主要做好支援角色?是否顯示可能中央對於香港的抗疫或協調上有些不滿?會否影響林太你是否連任特首?還有,最後想問,這波疫情死亡率高,除了剛才談及的一些措施,其實有些情況是長者召喚救護車,但等了很久都未能入院,現時增加的一些設施,在這方面,其實能否改善這個問題?謝謝。
 
行政長官:多謝,四個問題。第一,「全民強制檢測」仍然是在規劃中的工作。何時啓動須考慮香港的疫情,以及何時啓動會達致最佳效果,但如果不細化方案和籌備,根本就沒有機會可以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所以現在特區政府的立場是,我們一直在細化方案,籌備具體執行時的人手、地點、資源、物資是否能夠準時到位,但何時進行,當然視乎何時會達致最佳效果。有兩種說法,如要利用「全民強制檢測」來得知現在香港的感染情況,這或許不需要,因為現在已經大量使用快速抗原測試,我相信現時每日等閒也會進行一百數十萬次,我自己是每日做、局長是每日做、辦公室很大部分同事都是每日做。快速抗原檢測如此廣泛地使用,已讓我們可以不錯地掌握香港目前的情況,尤其是有了申報機制。另一個說法,一般認為因為「全民強制檢測」須「強制」和「全民」,便要清一次,做一次不夠便做兩次;兩次不夠便做三次,希望屆時能夠將仍然剩餘在社區的隱性傳播鏈或隱性感染者揪出來,將他們隔離便可以切斷傳播鏈,從而令香港結束或走出疫情。我記得我在二月第一次提出「全民強制檢測」,即二月二十二日,我當時也是這樣說的,第五波疫情雖然來得很猛,但希望它也會走得比較快一點。上一波疫情,即第四波疫情在二○二○年十一月底發生,直至二○二一年四月底才結束,歷時五個月,有些處所被要求關閉足足五個月。我們這次開始要求這些處所關閉是在一月七日,我希望能夠早過第四波結束這個疫情,讓香港的商業活動和市民日常生活早點回復正常。在這個目標下,「全民強制檢測」便可達致這種效果,因為已經清了一次,看看還有甚麼剩餘的感染個案,將之及早識別出來就可以隔離。所以,我們一定會掌握疫情情況,綜合考慮究竟何時進行這個工作。這個工作規模之大,沒有一段長時間的規劃是不可能進行的,即如果明天是一個很好的時機,無論達致甚麼結果都要進行,但如果特區政府沒有作足夠的細化和詳細規劃,甚至動員一些人力和物資,是沒有可能進行。我們單是在港九新界物色數百個用來進行採樣的地點也是一項很細緻的工作,因為要每個地方視察它是否適合。現時的情況是,規劃和籌備繼續進行,但不是優先要做,何時進行,須綜合考慮,亦會考慮專家的意見。
 
  到真的要推行的時候,我亦說過,如果要做到剛才提及如此徹底的效能,當然要呼籲市民在完成檢測但未取得陰性結果時,便不要到處跑,這亦是我們進行「圍封強檢」時的手段。任何社會都要保持其必要運作,如果真的須某程度限制市民外出,從而再壓縮人流,我們都會保障香港城市必須的運作。我們曾經發布一篇新聞稿關於何謂必須的運作。第一,有些業務是必須的,特別是金融業,因為它24小時全球進行交易;亦包括很多必須的供應,譬如電力或公共交通,這些不能夠讓它停頓;亦包括大量執行抗疫工作的人員,這些人沒可能被「禁足」。第二項在該篇新聞公報提及的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如果不讓市民外出,但又沒有支援可以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亦不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做法,外國的經驗,無論是新加坡、英國或澳洲墨爾本,都容許某一程度、某一時段或某一次數,市民可以離家購買日常必須品。其實我們說得很清楚,並沒有甚麼混亂,希望大家不要焦慮、驚慌、搶購物品,因為現在特區政府每天都會公布通過水路、陸路、空運,甚至鐵路進口的貨物和新鮮食品,以至市民日常所用,都是足夠的。
 
  現時最短缺的是人手,因為如此大量的市民成為了確診者而須隔離,加上他們的緊密接觸者亦須檢疫,所以很多公司和機構都缺人手,我相信特區政府亦有一個百分比的人員不能上班。私家醫院昨天告訴我,他們亦欠缺很大量人手,所以這反而是我們的一個最大問題。
 
  至於專家對於「全民強制檢測」的意見,如果大家記得,梁萬年教授說這肯定有效,因為內地都會時常用這個手段或工具,我們這兩年多以來都是通過檢測,大量檢測以達致「早發現」,從而「早隔離、早治療」,但問題是時間掌握方面要非常謹慎,使在動員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下,能夠得到預期效果。特區政府不會「為做而做」,或因行政長官說過,所以要交這條單而勉強去做,一定要對香港抗疫有利,亦令我們更早可以走出第五波疫情,我們才會進行這項相當艱巨的工作。
 
  私家醫院一直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與醫院管理局多年來亦有公私營合作,以減輕公營醫院的壓力。香港的私家醫院有其定位,因為它們所佔份額不大,病床不多,只5 000多張,所以其一向定位是處理一些流量很快,即不會住院很久,而是一些入院做手術、流量很快、住幾天就可以出院的個案。一直以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與香港私家醫院聯會或個別私家醫院聯絡,都希望他們幫忙處理一些非新冠病人,從而令醫管局可以集中處理新冠病者,特別是重症病者。我昨天與他們舉行的視像會議,反應很積極、很有用,我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他們大致上都同意,不過他們都反映在實際上因為人手的問題和私家醫院特性的問題,未必可以百分百地做得到我們的要求。四個方面:第一,當然是希望他們向我們提供一些病床應用,陳教授早前定了一個指標,就是借一半病床給我們使用,但在會上他們都提出了有困難,因為第一他們沒有人手,病床都未能用;第二,他們亦有病人;第三,如果他們接收新冠病人便須改裝病房,加設一些空氣清新或轉換儀器等。他們不是拒絕,你們都知道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已經開始接收新冠病人。他們提出一個相當中肯的意見,就是他們協助政府提供一些服務,即不是提供病床,不是要提供多少張病床,而是協助診治多少病人,令病人在私家醫院的專業服務下能夠更快離開公立醫院或者回家康復。這方面我也要求陳教授和醫院管理局盡快與私家醫院聯繫,看怎樣可以讓私家醫院在今次抗疫工作中發揮得最好。
 
  第二方面,就是要求他們協助我們營運一些——我剛才說過是很重要的——給長者在社區的隔離及暫託中心。這方面的反應很正面,你們昨日都聽到至少有兩間醫院說正在招募退休醫護人員,協助特區政府承包這些在室內體育館的中心,我對此非常感謝。
 
  第三,外間有報道說私家醫院不看症,即是說如果看到病人可能是新冠患者或者有上呼吸道問題又或發燒,他們怕受到感染而不診治。他們即場澄清了沒有此事,仍會診治這些病人。但他們都同意,有時正如我們都在不斷地學習,做了的事情要告訴他人,所以他們說會發出新聞稿或接受傳媒訪問,講述一下他們仍然如常運作,正提供門診服務給市民。
 
  最後一方面,就是我請他們多做網上或視頻診症,他們都答應會做。
 
  所以整體來說,仍可通過大家互相合作、互相諒解來推進私家醫院參與抗疫工作的角色。
 
  在這疫情中,因為個案實在太多,對消防處的救護服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消防處已經難以達致其定下的服務承諾,但救人仍然是其使命。在這方面最能夠幫助消防處,從而能夠幫助急症部門,就是全體市民。我們已多次呼籲:如果你的病情並不是太嚴重,即使你感染了新冠病毒,但輕微病徵的話不用去急症室,我們有很多健康資訊,亦有一些指定診所可以提供醫療、診症的服務。
 
  如果減少了這些其實是不必要使用急救車輛或者急症室服務的個案,相信就會令你剛才所說的情況大大減少。所以我也是這句:「抗疫須全體市民共同努力。」每人多走一步,我相信情況應該可以通過成立定點醫院而得以改善。多謝。
 
記者:想追問其實中央對於抗疫工作有否不滿?以及早前政府說過可能三月會推行全民檢測,現在即是說三月究竟有還是沒有?多謝。
 
行政長官:我剛才已說過,一個這麼大規模的「全民強制檢測」一定要按着疫情的發展綜合考慮。我不會因為曾經說過一個日子或一句說話,而忽視現實。因為現實就是一定要抗疫,並不是履行或者符合行政長官曾說過的說話,所以一定視乎疫情發展。今日是三月九日,我今日亦不能說一定不會,但在會推行的時候,當有了詳細情形,有了時間,一定會盡早公布,讓市民可以積極參與,亦都知道在那段時間有甚麼會發生。今日在未有詳情、未有時間表下,我剛才已經花了很多時間說,大家無須擔心「全民強制檢測」會為他們帶來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從而他們現在要做一些或者其實不應做或不需做的行動。
 
  中央怎樣看我們的抗疫工作?中央一直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的抗疫工作,中央對於這次疫情非常關切,亦盡最大努力支援香港。事實上,我們從前時常掛在口邊的就是內地有天災人禍,就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日,其實是「香港有難」,我見到的不只來自中央,亦有很多省市很願意支援香港。這個來自中央的關懷和行動,將會為我們的抗疫工作注入很大動力。

記者:你好林太,想問有關全民檢測的問題。你在二月底公布時曾說過會在三月內進行,現時你的解釋是還在規劃中,其實這規劃是否預計在本月內就會完成?最終全民檢測會否有可能是備而不用,例如第五波疫情突然過去,疫情一下子回落,屆時就不會進行?可否簡介最佳時機的具體指標或標準是如何?特首選舉在五月八日舉行,四月三日至十六日是提名期,會否避開在此期間進行全民檢測,避免對參選人造成不公平的情況?還是屆時是(進行全民檢測的)最佳時機,選舉有機會須要再「讓路」?另外,想問你決定每日舉行記者會,為何你想每日都由你親自主持這個記者會?你覺得由你親自主持可以達致什麼效果?謝謝。
 
行政長官:多謝你的問題。第一,有關「全民強制檢測」的籌備工作和細化方案仍進行中,相信亦不會停下來,因為每一個階段的籌備工作到了適當時候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例如尋找適當的地點設置全民檢測的採樣站,這個工作要持續,我們要去視察這數百個場地;又例如我們要計算多少日完成一次檢測,每日的病毒採樣檢測量是多少;亦要計算運送樣本至實驗室的時間,從而考慮有關實驗室能否在24小時內得到結果,讓我們進行「早隔離」;「早隔離」亦涉及我們是否有一定足夠的社區隔離設施——若是像現時般,每日有30 000至50 000宗確診個案,就永遠不會足夠——我上次曾提及,希望爭取50 000多個社區隔離設施單位,應該是達標的,因為第二個由中央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應該會在這一、兩天啓用,位於前新田購物城,隔離設施的籌備工作亦上了軌道。所有事情都會準備好,當時機一到,我們就會通知市民進行這項工作,但這個時機須綜合考慮和評估,也非我個人從政策上評估,亦要視乎專家看法及疫情發展。就算以今日來說,沒有人能說疫情是否已過了高峰期,因為還有很多變數,其中一個變數就是每日會有多少個通過快速抗原測試而自行申報的個案。情況就是如此。
 
  接着是一個揣測性的問題,有關特首選舉押後了的選舉期和提名期。我無法回答這個揣測性的問題,不過我相信這麼重要的政府和特首換屆,中央一定會有重要的指示和看法。
 
  就新聞發布會的目的,就是因為現在是打抗疫戰,打抗疫戰期間,我相信市民希望知道現在「戰情」如何,現在還有甚麼因素影響「戰況」的改變,還有抗疫策略上有沒有變化,而這些變化會否影響到他。例如今日把伊利沙伯醫院改成新冠定點醫院會影響到部分九龍中的居民,他日後撥打999召喚救護車時就不是送去伊利沙伯醫院,除非他是一名新冠病人,否則就會送去其他醫院,所以這種更加快速的資訊發放是有需要的。
 
  事實上,在這一兩年抗疫中,我都在進行這個工作。自從踏入了第五波之後,特區政府——包括每日下午四時三十分舉行的記者會(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最新情況簡報會)——一共進行了約100場發布會,我本人應該做了約20場,各局長合共另外約20場,而下午四時三十分舉行的記者會就每天都進行。作為抗疫的主帥,我很願意亦責無旁貸地向社會交代疫情變化,尤其今日去到這麼嚴峻的局面。本人的解說能力會不斷去改善,希望可以更加準確回應到大家的提問。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下午四時三十分舉行的記者會是一個十分技術性的發布會。我都留意到兩位來自衞生防護中心和醫院管理局的同事也很努力回答各位的提問,但恐怕有些問題超越了他們的工作範圍,例如我留意到這數天記者常常詢問歐醫生(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醫生)關於「全民強制檢測」計劃,他真的不是直接參與,他亦不可以十分權威地代表特區政府回答這些問題,所以我認為有需要每天由我主持記者會。事實上,我這段時間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希望有一個更加定點、定時的場合,可以讓大家知道今日最新的疫情情況。除了每日可以收看下午四時三十分舉行的記者會,還可以收看上午十一時的記者會——我現在打算都是大概上午十一時舉行,不過星期二就不可以,因為行政會議要復會。過去大家好像少了一點機會看到我,因為行政會議休會兩、三個星期,所以沒有星期二會見傳媒的安排。我最近外出時都應該見過大家兩次,包括迎接梁萬年教授抵港,還有到羅湖迎接第一班載貨來港的火車專列,希望以後可以更加直接回應大家的提問。不過,我希望這個安排無需維持很久。大家留意,這種高層的每日新聞發布會,會一直維持到我們大家一同打贏這場疫戰,所以越早打贏,我們就越早取消這個新聞發布會。我相信大家都不想經常看到我,早一點看不見我,即是香港已經回復正常生活。

記者:林太,你好,兩個問題。第一,市面上有不少人已受感染,政府實際上的做法是否先「共存」、再「清零」?在具體策略措施方面,即疫苗接種方面,參考本地和海外研究,政府會否公開呼籲長者在下一輪,即未來數日盡可能接種復必泰疫苗?政府公布希望沒有受感染的長者在家居隔離,為何要家居隔離?會否加重照顧者或者他們在社區的感染風險?第二,今次疫情有不少人喪生,對於失去至親的市民,林太有甚麼想對他們說?

行政長官:第一,為長者接種疫苗是這段時間重中之重的工作,我早前已定下目標,在未來兩周——由公布當天起計的未來兩周——全動員到1 000多間院舍,包括殘疾人士院舍,為未接種但身體狀況適合的長者接種疫苗。目標在三月十八日之前完成,最新的評估應該可以做到,但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包括院舍的合作,讓我們的外展隊進入院舍為長者接種疫苗。當然,有很大量長者在家居,所以現時正在規劃,跟一些社福機構研究如何為那些在家居,特別是獨居的長者接種疫苗,這項工作會繼續進行。最後一點,待我剛才提及非常有效的口服藥物抵港後,我們在用藥方面亦可防治長者因不幸感染而演變成重症甚至死亡。這些多管齊下的措施都是為了保護香港的長者。

  對於香港的長者因疫情去世,我們當然感到十分難過。在疫情中,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保護長者,而待疫情過後,有很多事值得我們重新檢視——日後在香港這個作為全球人口最長壽地區之一而令我們引以為傲的地方,如何讓年邁和已屆晚年的長者能在安全和健康的環境中生活,這值得全社會共同反思,以更好地照顧香港的長者。
 
記者:對不起,我的問題是不少人已受到感染,你會否呼籲長者盡可能接種復必泰疫苗?以及政府的政策會否無可避免是「先共存」、「再清零」?
 
行政長官:對於是否呼籲接種復必泰,我們是呼籲長者接種疫苗,我們會提供選擇,而外展隊有醫生和護士,亦會視乎環境決定,因為大家知道接種復必泰的環境要求較嚴格,所以並不是特首在此作政策指導規定接種哪種疫苗,而須視乎環境和醫生的研判。
 
  我以為第一條問題是你的評論,我認為現階段爭拗「共存」或是「清零」已沒有意義,但我可以百分百肯定的告訴你們,特區政府一定不會採用坊間稱為「躺平」的態度處理疫情。換句話說,我們不會不做事,不會因為已有如此多人受感染便算了,一定不會,因為每一條人命都是寶貴的,我們亦會按習主席(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要求,確保香港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是任何以人民至上的國家的要求,而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不可分離的地方,我們一定按着國家這個高指標來進行這場如此困難的抗疫戰。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答問內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3月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51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二)今日(三月九日)聯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左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右一),以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左一)在添馬政府總部就防疫抗疫措施舉行記者會。

網上廣播

行政長官舉行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