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財政司司長《財政預算案》記者會開場發言及答問全文(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聯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朱曼鈴和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今日(二月二十三日)在添馬政府總部舉行《財政預算案》記者會的開場發言及答問全文:
 
財政司司長:大家好,很多謝大家今日抽時間過來。今早我以視像方式出席了立法會會議,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繼續採取逆周期措施,總承擔額超過1,700億元,希望在目前因疫情而導致的嚴重經濟壓力之下,能夠為市民紓困、為中小企提供支援,同時亦部署我們中長期的經濟發展、創造就業、豐富產業。
 
  在預算案裏,亦有部署一些資源來為我們創造空間,加快破解一直纏繞我們發展的制約。預算案有四大主線,第一是配備充足的資源,全力抗擊疫情;第二是為市民和中小企解困;第三是為下行的經濟提供支撐,並且推動疫後經濟的恢復;第四是投資未來,部署經濟中長期的發展。當中的措施有些涉及的數額比較大,有些是「動作」比較大。不同的工具發揮不同的效用,我希望可以達到前後護航的作用。如果要提一個主體思想,我會概括為「精準扶持、增量發展」,力求緩減這個低潮所造成的傷害,亦要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容量。
 
  大家都看到現時市面的氣氛都很弱,今年第一季的經濟不容樂觀,盡快穩控疫情是穩住民心、穩住經濟的關鍵,我在預算案預備了五、六百億元去支援這方面的工作,希望可以盡快遏止疫情。
 
  今次逆周期措施的總承擔額超過1,700億元,連同政府經常開支的增加和工務工程開支的增加,我們估算可以為經濟提供3%的提振作用。我相信撐過今季並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之下,我們的經濟會在下半年開始改善,因此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大約是2%至3.5%,當然這要取決於疫情在何時可以遏止,在遏止之後的經濟恢復力度,以及現時的外圍環境——大家都可以看到,不管是金融市場或是地緣政治,都是緊張複雜,那方面如果有變化都會牽動我們。
 
  措施的詳情我相信大家都已留意到,我在此就不再詳談。接着下來看看大家有些甚麼問題。多謝。
 
記者:你好,想問這次決定繼續發放電子消費券,其實會否加入更多電子支付工具?如果必須要沿用原本的支付工具,會否有一個「轉會」安排,還是只繼續沿用之前的電子支付工具?另外想問業主用法律行動追租方面,其實有說明是一些指定行業,具體是甚麼指定行業?標準是甚麼?萬一不幸業主可能因為不能收數個月租而面臨困境,是否擔心會有一些針對政府的法律行動會展開?另外,預計赤字方面,一開始說本年度有1 016億左右,最後說盈餘有189億,為甚麼會有一個如此大的落差?是否代表有更多空間做一些紓困措施?剛才說過要精準地去協助一些中小企、市民,但有基層反映(政府)在就業上幫助不到他們,或電費方面會令某些業主得益,劏房戶不能受惠,扣稅他們亦不能享受,是否可以做到精準地幫助一些基層?謝謝。
 
財政司司長:多謝。消費券方面,總額10,000元,但考慮到現時的疫情下,很多市民的壓力都很大,大家購買一些防疫抗疫的用品或在其他方面也需要用錢,所以我們決定將消費券分兩期發放。第一期何時發放?會在四月份,由於第一期希望在四月份盡快發放給大家,我們決定使用去年大家登記領取消費券時的資料,經該渠道發放,所以第一輪消費券會按照原本——即你當時使用哪個支付工具,就是用該工具發放。剩下的第二期消費券暑假才發放,這次發放消費券時,又有新一批到達十八歲的合資格香港永久性居民,我們未能在四月份發放給他們,因為沒有他們的資料。當他們完成登記後,便會在暑假獲發消費券,所以該群新符合資格的朋友,還有原本符合資格並拿取了第一期,接下來要拿取第二期的市民,我們都會在暑假後分批發放,思路就是這樣。
 
  發放第一期消費券會是沿用原本的四個支付工具,到第二期,我們希望看看市場會否還有其他支付工具有興趣,如果它有興趣又有能力,亦符合我們的條件,我們願意把它加進計劃。如此一來,可以給予市民多點選擇;二來根據我們去年的經驗,這些不同的支付工具之間都會因為希望吸引多些客人,而提供各種優惠,或跟商場和商戶合作,變相令市民在使用消費券時,實際可以使用的金額更多,效益更好,這是我們的想法。
 
  第二,《預算案》提出對商業租戶的租客有一項短期保護措施,概念是我們會立法,在法例生效後的三個月期間,業主追租時不可以採取法律行動,譬如封鋪、封鋪內的財物或將它清盤、破產,這些全部暫時來說——在該三個月期間,都不能做。為甚麼我們要這樣做呢?現在是非常時期,大家外出都見到市面頗為淡靜,有很多不同商鋪,尤其是小店鋪,經營很艱難。對於這些小店鋪來說,如果我們要幫助它渡過難關,我的想法就是這樣:一來盡量減去它們的經營成本;第二,要讓它在周轉方面減輕壓力。在降低他們的成本方面,政府有些一次性的措施,例如寬減差餉、水費、電費等,那些我們會做。在幫助它周轉方面,我們會做兩件事:第一,希望業主和租客大家都共渡時艱,業主們在這個時間不要用法律行動去逼迫租客,有甚麼事情大家可以商討,希望爭取空間去商討,想辦法一起捱過。當然好像你剛才所說,其實業主也有很多不同情況,有個別業主可能在沒有租金收入後供樓會有困難,如果出現這個情況也不用擔心,我們跟金融管理局已經商量好,它們會支援銀行,若遇到這些情況,會彈性處理。至於所包括的處所,就是「防疫抗疫基金」裏列出的十七類處所,譬如幼兒中心、補習學校、洗衣業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加了兩類;其一是零售,因為這波疫情對零售業界的影響都很大,除了零售外譬如一些興趣班,我們也包括在內,會有一個表將這些處所全都列出來。
 
  至於剛才你說,會否有其他法律行動,當我構思這件事時,其實大家看到海外亦有經驗,在英國、新加坡,在不同地方也有做過,當然大家做的範圍不一樣,這次我們的範圍是盡可能精準一點,將範圍放在最重要、同時是一個可控空間,就是租金方面,在過程中,我們跟律政司同事亦有緊密工作,所以在那方面,我們有兼顧到。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去年做《預算案》時的赤字大約是1 000億元,今年你會發現有盈餘180多億元。首先我想指出,雖然看來有盈餘180多億元,但其實大家看到我們有發債,發了350多億元債,如果扣回發債,其實已經是赤字,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在二○二一/二二這年度,我們在房屋儲備金回撥了200多億元,另外在未來基金的投資收益,去年說過以前五年儲下來的投資收益未入賬,我們將250億元在今年入賬,如果你把這數筆帳也計算在內,其實我們今年的赤字也有600多億元。大家可能會再感興趣,為甚麼赤字會少了這麼多?一方面是地價收入增多,除了賣地收入外,發展商補地價亦補了400多億元,是很多年來沒見過地高;另一方面是稅收,在稅收方面亦觀察到,這次疫情其實對於基層朋友打擊最大。你會記得前年我們退薪俸稅、退利得稅,最高退了20 000元,去年退10 000元。很多時候這樣去推算,薪俸稅退稅由20 000減至10 000,應該是多了人交稅,但事實原來是少了人交稅,收的稅卻多了,是甚麼原因呢?因為在原本納稅人的分布中,交少許稅、收入比較中低層的朋友,其實少了人交稅,換句話說,那群朋友的收入少了,甚至有些失了業;而高收入的那群人,收入則高了,也交多了稅。同樣放回利得稅亦有相同的情況,利得稅原本估計因為經濟關係會有跌幅,結果有些行業卻交多了很多。譬如在二○二○年,金融業是非常好,二○二一年金融業亦繼續好,地產業亦如是,所以在那些地方,我們收多了稅。總的來說,利得稅我們多收了450億元,薪俸稅也多收了90億元,當然中間還有一個較細緻的原因,就是去年年初環境不好時,有部分朋友申請將稅項延後繳交,變相歸納為本年度而已。印花稅我們也多收了90億元,因為去年,尤其是樓宇物業市場直到八、九月也頗活躍,所以那裏的印花稅也多了。上半年時,股票市場也活躍,所以印花稅亦多了。此外,我們的開支方面有underspending,即有些預算的錢用不完,主要原因不是節省了,而是因為疫情關係,有部分原本要做的事、要推出的服務延後了、做不到,變相那些錢沒有原本計劃用得那麼好。種種原因加起來,令我們結算下來,二○二一/二二年度的赤字遠少於原本所想,但我們亦感恩,因為有這個財政狀況,亦讓我們在現時遇上這個環境時,可以果斷些、更大力度推出措施。
 
記者:司長,你好。想問問我們看到特區政府早前已經推出了六輪「防疫抗疫基金」紓解民困,今次亦都會再派一萬元消費券。其實,目前現時政府庫房的長遠承擔能力是如何?以及如果日後再推出其他紓困措施紓緩疫情下的民困有沒有難度?另外,想問問房委會(房屋委員會)現時最新的數據顯示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都已經去到六年,今次預算案有關增加十年內房屋供應措施,政府是否真的可以有信心落實?
 
財政司司長:長遠財政承擔能力方面,雖然我們今年因為受經濟環境和疫情影響,我們逆周期措施的力度亦比較大,但這畢竟都是一次性的,我們很希望將疫情遏止,亦都會吸取經驗,以後保持「動態清零」,日後不需要再經歷好像現時我們所經歷的狀況。
 
  在開支方面,今年公務員的編制仍然是零增長,我們對於一些新開支的要求會繼續很小心審查,但同時我們亦有一些措施增加收入。大家記得的話我在去年增加了股票印花稅稅率,這方面一直每年都有為我們帶來收入,每年起碼都有100多億元。第二,就是現時國際上將有全球最低稅率這要求,會是針對跨國企業。甚麼是跨國企業?它的定義就是營業額要超過7億5,000萬歐元才算是。針對那些跨國企業,現時環球的要求是這類公司要繳交的最低實際稅率是15%。我們看過以香港為總部的這類跨國企業、它們屬甚麼行業、實際繳稅的有效稅率現在是多少。我們估計,當我們準備立例跟從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這個要求,收取全球最低有效稅率,它們就需要補足一些稅給我們,在那方面我估計由二○二四/二五年開始,如果我們這樣做的話,粗略地一年都會為我們帶來150億元收入。

  另外,差餉方面我們又建議一些調整,第一,退差餉方面在以後只會退給個人業主,用有限公司持有物業的業主不會再有,這裏所說是住宅。另外一方面,如果同一個人擁有幾個物業的話,只可以選一間申請,不可以每一間都有。當我們這樣調整之後,如果繼續做差餉寬免的話,以今年的水平來說我們會省回31億元。

  此外,在差餉方面,我們會引入累進制,就是差餉物業估價值在55萬元或以下,即是該物業的租金每月約46,000 - 47,000元左右以下的物業,可以繼續保持現時的稅率,即5%;高於這個差餉物業估值的,如它並不超過80萬元的話,它所高出的那部分,我們會抽取8%,即要他們繳交8%;再高出的部分,我們要他們繳交12%。這樣計算下來,一年起碼可以增多7億多元,在這方面亦可以為我們帶來收入。我們將稅率定在這個位置就是希望一般市民、中產都不會受影響。我們亦看過一下,隨便舉例,譬如太古城、康怡等這些屋苑都不會因為我們今次的調整而增加他們要繳交的差餉。我們希望這樣做,一來對中產來說不會增加負擔,二來可為庫房增加收入。這些加起來就令到我們在中期來說,雖然今年是赤字,明年大概會是平衡,往後的年度我們現時初步估計都會是一個有盈餘的狀況。當然,明年與往後幾年的盈餘狀況是未曾考慮屆時是否會有些一次過措施等。
 
  至於房委會方面,剛才提及的建屋情況,我也看過一下,在覓地方面,所覓得的土地大概在未來十年可以興建33萬間房屋。根據運輸及房屋局對我們表示,房委會在開首五年大概有三分之一可以落成,其他就會在以後的五年。由於規劃、建築需要時間,在開首五年,按房委會現時的進度,實際建好的樓宇數量未必可以增加很多。不過,今次我們在預算案中預留1,000億元用於北部都會區未來的發展,如果是牽涉土地、房屋、交通基建,可以有這筆專款加速推動這些項目,希望可以在這方面加快一點。交通基建方面,尤其是居住在新界的朋友都很有體會,如果交通基建搞得好,甚至能夠比較超前一點準備得好的話,大家搬進去居住時在出行、上班等各樣都會方便很多。交通基建如果做得好、做得快,譬如以鐵路來說,配合得到的話可以完善附近的土地,提升它的發展潛能,甚至提升它的地積比,這樣就可以有利我們增加土地供應和房屋供應。
 
記者:司長,你好。想問預算案說到會派發一萬元消費券來刺激消費,但同時亦有可能增加人群聚集、感染病毒的風險。為甚麼司長不考慮派發現金?第二,想問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追討租金,立法時間表是怎樣?為甚麼不仿效其他國家,例如新加坡把對象擴展至所有行業?另外,想問預算案對於選委(選舉委員會)界別(擁有)很多票的大戶,都有一些新措施,例如漁農界和旅遊業。想問司長是否有意挑戰參選特首,才去討好這些選委?多謝。
 
財政司司長:消費券方面,大家都知道,我們是打算盡可能在四月發放第一期。由於要盡快發放給大家,最簡易的方法便是根據大家最近提供給政府的資料,那就是去年登記消費券的時候。根據當時大家給我們的資料,在那個渠道再發放給大家,便是最快捷的;否則的話發放時間便需時較長。在前年(二○二○年)現金發放計劃裏的資料,我們是有的,但與現時來比較是並不齊存的,如果再收集資料才發放的話會拖慢。消費券的使用範圍亦都盡可能增濶了,譬如有些朋友把消費券用於購買日常用品、交通出行,購買防疫用品,都可以使用,而且在使用上不會與現金相差太遠,所以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為既要快捷地發放給大家,也要有效率,這樣做是比較好。我們絕對不是鼓勵人群聚集,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方面,我們降低了門檻至200元,每人每個月最多可以拿取500元——我都是安排由五月開始,這是第一點。
 
  第二,指定行業方面,為甚麼不擴展到所有行業呢?因為我們希望精準一點,今次疫情下一些零售消費相關的行業真的很慘淡、很艱難,這一點大家都看得到。但同樣地,你看看金融和一些其他個別行業,景況都還是很不錯,在這個時候它們又未必需要動用這個措施。我們實行這措施的同時亦需要取一個平衡,我會針對現時在這個疫情和環境之下最需要協助的,尤其是中小企,幫一幫他們並給予他們一點空間,讓業主與租客之間可以商談,可以有一個回轉;其他沒有受到多大影響的行業,甚至是沒有受到影響的行業,我們認為不應該影響業主收取它們的租金。
 
  第三項,你剛才提到漁農和旅遊。旅遊業在這兩年其實是很慘淡的,政府也推出了很多輪支援措施,所以今次我們是接續再提一些支援。這亦是確保我們的「元氣」。你看到我們今次在旅遊業方面,一部分的金額是做海外推廣,另一部分是做本地綠色旅遊、文物保育旅遊等各方面。這些措施一方面讓旅遊業可以在國際旅遊業務未能開通之前還有其他工作可以做,另一方面亦可讓香港市民參觀不同的地方,在疫情過後去遊玩時也會好一點。主要是這方面的考慮。
 
  漁農業在上次《財政預算案》時,亦有提出相當的批評,認為數年來我們在漁農業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是很足夠。我們檢視後亦發現其實也可以向漁農業投進一些資源,支持它們的長遠發展,邁向使用科技和集約地發展,所以我們撥一些資源予漁農業,透過基金的形式,它們需要申請後才可以使用。
 
記者:司長你好,三個問題。第一,看到美國加息收稅,今次這波疫情亦影響經濟,加上有不少人移民放盤,司長是如何評估未來香港的樓市前景?看到今次預算案有一些放寬措施,將按保的樓價上限調高,是否因為評估樓市有機會「見頂」或有下行的壓力?第二是關於租金扣稅,司長你於二○一八年的時候亦曾說過考慮提出,但當時有技術問題,要構思執行的細節,最終相隔四年現在才推出,原因為何?是否因為評估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機而過去數年不是?最後都是關於消費券,今次預算案沒有評估消費券對經濟的提振作用,你現在評估消費券會對經濟提升多少百分比?為何最終會選擇10,000元這個數目?中間的考慮是甚麼?謝謝。
 
財政司司長:我們估計消費券對經濟的提振作用大概為1.2%。我們把消費券定為10,000元是考慮到現在的經濟和社會的狀況和特區政府的承擔能力,認為放在這個水平比較合適。
  
  租金扣稅方面,我們多年來都收到不同的建議。之前考慮的時候亦作出了很慎重的考慮和做一些準備功夫,我們認為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候。大家知道如果一些人買樓自用,他供樓的按揭利息是可以扣稅的,最多可以扣100,000元。現在租樓我們都讓他們可以扣稅,最多可以扣100,000元。兩者來說,不論你是租樓住或供樓,對政府來說我們對他們都一樣幫助。
 
  最後,按揭證券計劃之所以放鬆了一點,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有意見指出,有一些朋友想買樓自用,但他未必可以按現在的要求支付大筆首期,他能夠供款,不過未能支付首期。所以早兩年我們曾放寬按揭計劃一次,希望那些買樓自住的人,當他們能夠供款但未能支付首期的時候,能通過此方法「上車」。當我們再考慮是否放寬按揭計劃的時候,主要是考慮:第一,市民的需要;第二,市場的情況如何,因為我們不想放寬此計劃會引起市場的熱炒。上次我們放寬的時候,我們回看是把握了時機,交投雖然旺了一點但樓價相對平穩。現在來說,因為未來三至四年的供應比較充足,有98 000個單位,未來五年平均每年落成量都比較充足,大約19 000個單位,比之前五年多14%;第三,就是現在的經濟環境,息率可能上升,大家對樓市都很小心,當大家很小心的時候就不會一窩蜂地衝入市,這時候我們放鬆按揭,就變成對有需要的人,提供多一個選項考慮,但亦不至於會刺激起熱炒的氣氛,所以希望在這時候有一個比較平穩的環境時盡量放鬆讓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受惠。
 
記者:你好司長。想問問其實都看到,剛才亦有提過今年的年度財政預算由最初估計有1,200億元赤字,去到最新估計有差不多200億元的盈餘,其實落差相當大,怎樣看你任內五年中有三年都估錯近1,000億元的數字?加上疫情可能明年都未完,隨時又要提供防疫基金的資助,其實你為何這麼有信心在未來年度預算都有盈餘,沒有赤字?跟着想問問,其實都看到你在預算案中提到,至二○二七年的財政儲備足夠政府營運16個月,其實為甚麼會看到這麼長遠?是否代表下屆特首你也會參選?之後,就是想問問住宅租金開支扣除方面,其實會否擔心這項措施會令市民買樓的意欲會減小,令到樓價有機會下跌?這項措施預期又會維持多久?最後,就是想問問暫緩追討租金方面,會否擔心這項措施會影響到自由經濟操作?以及會否擔心會有人採取司法覆核?謝謝。
 
財政司司長: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一個很小的全開放型經濟體,我們面對的挑戰除了來自本地外,更多的是外來環境變動對我們的衝擊,亦與市場的情況很有關係。所以我與同事都會盡我們所能去估算每年的收入支出來做這份預算案,大家都很努力,盡量做。但畢竟估算就是估算,就好像去年,我相信大概沒有人可能猜到地產商補地價可達400至500億元,這是其中一個例子。正如我做這個預算案諮詢的初期,即十二月初,大家都不會知道第五波疫情可以這麼嚴峻。所以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盡我們的能力做好準備,做好部署,然後留有實力,當不同環境的浪湧來時,我們都能夠站得穩,支撐得住,撐得下去。
 
  第二,就是你問到《財政預算案》除了今年之外,亦估算餘下四年的情況,即是共五年的數字,這是政府一貫的做法,每年《財政預算案》都有這樣做,每年《財政預算案》的《補篇》都有把資料列出來,主要原因就是我們作財政規劃,考慮特區政府的未來,無論是施政抑或是財政資源的配備,不能夠只看一年,一定要看好幾年,以至我們能有穩健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狀況。無論是國際評級機構,或是國際貨幣基金會評估我們的評級時,他們都會看幾年的資料,不會只看一年。過去幾年,亦可以這樣說,這些評級機構、國際貨幣基金會看過之後,都肯定我們現時的做法穩健,而且措施是正確和妥善的。
 
  至於住宅租金的扣稅方面,今次是引入成為恆常可以扣稅的項目,你問會否影響樓價?我覺得兩者關係比較遙遠。畢竟社會上有些人喜歡買樓自住,有些人可能比較想租住,亦有一些人在未買樓前先租樓居住並儲錢,各式各樣都有。今次我們給予100,000元租金扣減,即是平均每個月8,000多元,是我們對租樓居住人士的負擔的一個表示,我相信與住宅物業樓價之間的關係很遙遠。
 
  最後是追租方面,我們只是暫緩追租,來保護一些商戶、租戶,不會影響自由經濟操作。我們並不是第一個發明這做法,你看看英國、美國、新加坡,其實都有不同程度地做過類似的做法。現時這個非常時期,我們希望透過這做法,讓大家平心靜氣、共度時艱,希望創造一個空間予業主與租戶之間可以商討,給點時間予租戶,大家商討解決的方案,亦可以讓租戶能在這段時間內,面對突如其來這麼大的衝擊,看清楚他的生意應該怎樣做。你看到我們去幫助這些中小企時,其實是兩方面,一方面暫緩追收欠租;第二方面,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方面,我們加大了借貸額度,原本借款額相等於18個月的租金和薪金,因為疫情關係,我們現在多加幾個月,最多可以借至相等於27個月,金額由600萬元增至900萬元,即可以多借300萬元。當然,如果他們每個月的租金和薪金總和沒有那麼高就借不到這麼多,但起碼可以有多幾個月讓他們看看和計算清楚是否繼續做下去,如果不能繼續的話應該怎樣處理。
 
記者:目前香港深受新冠疫情困擾,請問財政預算將如何支持香港在未來戰勝疫情?第二個問題,二○二一/二二年度香港的財政狀況較為理想,在特區政府收入增多的背景下,如何看待特區政府在財政上的可持續性?謝謝。
 
財政司司長:我們在《財政預算案》中準備了500至600億元打「抗疫戰」,我們是充滿信心的,在中央的關懷、指導下,現在香港特區不管是政府或社會各界都團結一起,把這個作為首要任務。從資源上,我已經知道不同的政策局有甚麼需求,不管是興建抗疫設施或購買材料和用品,我們全都已準備好,若下一步仍有需要,為了戰勝疫情,我們可以在資源方面全力支持,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特區政府的財政,我們估計今年即二○二二/二三年度難免會有赤字,一方面是由於抗擊疫情用錢不少,另一方面,一些一次性的措施——如消費券計劃及其他——額度也不小,這兩項加起來便會令二○二二/二三年度出現赤字。至於往後,我們是這樣想的,只要總結經驗,把抗疫工作做好,若疫情不再發生,我們便可節省在防疫抗疫方面的開支,同時經濟恢復和稅收各方面亦會比較好。在這份預算案之前,我們在這兩年多投放於防疫抗疫工作的支出已逾4,600億元,當中逾2,000億元用作「防疫抗疫基金」,而之前兩個年度的預算案均投放逾1,000億元推出措施,因此管控疫情、遏止和穩住疫情是頭等大事,對我們來說,若能做好這一塊,已經可以節省很多開支。
 
  另一方面,我們也測算了這兩年的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影響。粗略估計,在二○二○年,疫情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打擊大概是2,000多億元,去年則為大概1,000多億元,這一波疫情的打擊相信也不小。所以,第一,要遏止疫情,要穩住社會;第二,香港的韌性(resilience)很強,去年六、七月疫情受控後,整個消費市道就活起來,經濟氣氛亦轉好,私人投資增加了10.1%,所以如果我們把這方面處理好,其實香港這個地方的底蘊很深、很厚,有力量。同時,在國家發展中亦為香港定了方位和方向,往後不管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或是在「八個中心」領域的發展,我們投放資源,大力推動,亦會對我們的經濟增長有很大的促動作用,而這對我們的稅收亦會有幫助。我們現時的測算是下年度,即二○二二/二三年度會有大概數百億元赤字,到後年應該會平衡,在往後的年度,我們應該開始會有盈餘。同時,我們一方面仍需謹慎控制開支,應該花錢的便花錢,否則便要小心;另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剛才提及若在香港執行全球最低有效稅率,從二○二四/二五年度開始,估計每年能為我們帶來150億元收入。另外,修改差餉制度亦可為我們帶來一定的收益。總的來說,在這個基礎下,我們對前景還是比較樂觀,對我們的財政狀況還是比較有信心。
 
記者:司長,你好,有兩個問題。第一,在疫情下,除了失業問題外,有不少(需)放無薪假、開工不足的勞工,請問你認為今次《財政預算案》能否針對有關情況?第二,剛才你提及未來新樓落成量頗足夠,今次《財政預算案》亦將按保上限調高,但未見有放寬「辣招」,請問原因為何?
 
財政司司長:第一,我是絕對不會放寬「辣招」,不會放寬管理樓市需求的措施。我們放寬按保的成數主要是考慮到現時的市況和未來的供應,我們就此放寬一些,讓有需要購買物業自住的朋友,或是已擁有物業但希望換成較大單位的朋友能夠容易做到,而在此過程中,由於以現時市況不至於會對市場構成推動的作用,所以我們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放寬按保。
 
  至於你剛才提及對於就業不足人士的支援,一方面,在《財政預算案》中的一次性措施是普惠的,即大家都能受惠,消費券亦是大家都能受惠;另外,我們亦已向金管局表示,請銀行考慮有關「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申請時留有彈性,為收入減少的朋友提供適當支援。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就你剛剛的提問,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有留意「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的情況。當時(我們推出措施)的初心是(紓緩)失業問題,但有些情況是有部分人士當散工,或突然失去日常收入。銀行在執行上是知道的,他們會根據情況酌情處理,希望在不影響整個計劃的成效和穩健性下,能夠幫助應該受助的人,這些工作都在進行中。
 
記者:司長,你好。我有三條問題。第一,你可否向納稅人交代,其實國安法的80億開支方面,過去一年使用了多少?未來五年之內,有沒有需要再額外注資?這是第一。第二,《預算案》和經濟增長的估算,你是否以兩個月內可以控制到疫情作為一個估算?其實坊間對政府的批評是準備了兩年,仍然都有些「滾水淥腳」的情況,《預算案》雖然預留了數以百億計作檢測、採購,但對於提升政府的應變能力似乎無甚着墨,我看到數字上,譬如醫管局,只是額外增加了400張病床,在心態上,政府是否等待中央出手協助?第三,林太說抗疫,錢不是問題,即可以賺回來,甚至說「打仗」就不應糾纏在程序上的事,你是否認同這個說法?還有,立法會議員每人只能在FCQ(財務委員會審核開支預算)問十條問題,你會否承諾在疫情平穩時,公開相關帳目,接受立法會、傳媒和公眾的監督?謝謝。
 
財政司司長:國安法開支方面,在二○二○年十二月,我們撥了80億元。由於國家安全的開支高度敏感,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之前向立法會提供了文件,交代已撥款80億,以供數年使用。具體內容怎樣用、用多少年,請恕因為內容比較敏感,我們不會公開,其實這個做法在其他先進國家都是雷同,畢竟在國家安全方面都是比較敏感。
 
  第二,現在全政府上下動員,跟社會一起全力以赴去防疫控疫。大家都見到,如果疫情不受控,其實不單影響經濟,也會十分影響民生,所以這是頭等大事,要大家全力以卦,我們希望未來兩個月內可以將它遏止。配備資源方面,都是盡我們目前掌握到的情況去配備,所以你看到《預算案》中亦有一句提及,除了我們列出的那數項資源配備外,另外有earmark資源,意思是把它預留,但未有具體內容,在需要用時才申請來用,那裏也有大約200億元。
 
  關於剛才你的提問,現時抗擊疫情,有些事我們真的要盡快做,尤其是參考我們以往的經驗——如早期購買口罩、預訂疫苗。在政府來說,我們當然會非常小心地符合採購的要求,而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經過批准後,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比較便捷的做法,以至我們可以不失時機去採購所需物資。這次我們在《預算案》中所披露的資料各方面,其實跟以前也是同樣水平,就是我們盡可能公開、透明地讓大家知道,就着不同內容,不管是立法會也好、傳媒朋友也好,有甚麼問題,我們都會盡我們的能力、盡我們所知去解答。
 
記者:司長你好。想問問幾方面,第一個就是因為昨日特首都有提及到因為抗疫用了很多錢,預算案方面都要做一些事,其實會不會都是你的考量,在開源方面做一些措施?會不會擔心累進制的差餉反彈聲音會很大?但是否相較之下會比開徵銷售稅好,影響層面沒有那麼大?另一方面,因為昨日都有說到全民檢測,甚至乎是租用酒店方面,會不會已經預留了開支,有關的開支會是多大?如果疫情在短期內都無法穩定下來時,會不會在財政方面會出現惡化,因為受到抗疫開支的影響?還有一個,就是比較財經一點的,就是關於金融方面的篇幅比起你任內,可能是往年的預算案都比較多,尤其是有提到國際金融中心方面,大家都比較關注香港的競爭力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否因為擔憂疫情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所以在這方面的着墨比較多一點?我們看到有些國際企業都撤走一些高層,因為覺得香港的防疫措施比較嚴厲。這個時候再去做本地的最低補足稅,會否擔心外資或者國際機構會撤走?謝謝。
 
財政司司長:在特區政府來說,開源節流是經常都要考慮的。在節流方面,去年的預算案提出了在不影響民生的範疇下減1%的開支,這方面我們正在進行,而這件事因為是在撥款上,一旦做了的話效果是會一直持續下去的。開源方面,剛才你也提到差餉。差餉方面我們做了檢討,其實在過往幾個財政年度,當做差餉寬免時,立法會也有這方面的建議,主要建議並不是在累進方面,而是同一個人不可以就數個物業都享有差餉寬免,所以差餉制度第一方面處理了這個問題。第二,就是差餉與按物業差餉估值的不同而去徵收不同的稅,在世界上是很常見的,因為這都是「能者多付」的原則。今次我們把租值定於年租值55萬元,即是大概每個月的租金是46,000至47,000元左右,我們看過在這情況下,其實對於我們絕大部分的中產人士來說沒有甚麼影響的。舉例來說:港島的太古城、康怡花園,其他在九龍的一些屋苑我們都有看過。所以當我們定在這個水平,對於絕大部分朋友、包括中產人士,其實是沒有甚麼影響。今次我們調整後,其實跌進這個需多付差餉網中的物業大概有42 000個左右,佔住宅物業的比例大約是2%多一點,這個比例是很小。第三,就是剛才你提到稍後做「全民檢測」、酒店隔離所花的金錢,現在已知的支出我們都已預算在內,如果是未曾有具體的則是未有預算,如果那些項目稍後有需要時、要去立法會申請撥款的話,就會屆時交代清楚。
 
  最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於香港來說非常重要,大家看到在過去一段時間,大機構對於我們的稅收貢獻是大的。全球徵稅的最低稅率對於這些機構,從香港的角度是影響不到他們。為甚麼呢?將來全球最低稅率是15%,如果一間機構正在繳交的稅是少於15%,例如正繳交12%,中間的差額應該是由誰去收取?目前來說,以我們的掌握,它的總部在何處,通常都是總部那個稅務機構會收取這筆錢,不會讓給其他地區。所以今次因應實行全球有效最低稅率,我們所針對的都是以香港為總部的跨國機構,只有它們才需要就這個最低稅率繳稅給我們。假設它們不付給香港而搬往其他地方,仍是需要繳付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從競爭力來說,我不會輸蝕給其他地區,但同時間我要保障收稅的權利。

記者:司長,你好。想問一下,消費券於四月發放,如果到時疫情還未緩和,會否令消費券的效用大打折扣?特首亦說明,現時已關閉的處所會關閉至四月二十日,首輪消費券會否不能惠及這些最需要幫助的受關閉處所?亦想問暫緩追討租金方面,如果沒有免租的安排,會否令商戶在過了三個月後很難一次過繳交三個月的租金,面臨沒法交租的局面。以及想問有關放寬九成按揭的樓價上限,會否擔心提高樓價?謝謝。
 
財政司司長:第一期消費券在四月發放主要是針對在現時疫情之下,很多市民——尤其是基層的市民——的壓力很大,希望他們有些錢應急。市民可以利用支付工具使用消費券,使用期限亦會較長,讓他們不需要急於在一、兩個月內把錢用完,因此亦不用急於外出消費,造成群聚效應。暫緩追討租金主要是為業主和租客提供空間,讓大家冷靜下來。所欠的租金是要繳付的,但如何繳付、會否扣減、會否讓租客於餘下租期分攤繳付,我們會留給業主和租客商討。但最低限度是在這突如其來的疫情攻擊中,希望大家不要反應過敏地拖垮中小企,畢竟每家中小企背後有很多打工仔和家庭。保住這些中小企亦都是保住就業,希望大家互諒互讓,在這段時間盡量商討,從而重組租金等各方面,主要是一個這樣的考量。
 
  至於放寬按揭成數方面,正於我剛才提及,是考慮了現時的市況。以現時的市況來說,由於疫情、美國可能加息的關係,大家都十分審慎。未來三至四年的一手樓供應是98 000個單位,應該是近幾年的最高;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未來五年每年的平均落成量有19 000個單位,較此前多了十多個百分點,所以我們認為在這個環境下略為放寬按揭保險的成數,能幫助那些希望「樓換樓」或首次置業作自用而未能一次繳付首期、但有能力供樓的朋友,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選擇。在這個環境下,若他們不着急的話就可以慢慢選擇,對於樓價的推波助瀾作用亦較微。
 
記者:司長你好,你剛才提及全民檢測的費用應該是未計入今次的預算案入面,有沒有預計過全民檢測需要政府多少開支?另外現時540億的防疫開支入面其實有大部分是增加檢測的能力以及興建一些防疫設施,正正就是現在內地的支援團隊為香港做的事情,540億當中有多少比例會用作支付予內地團隊以協助香港興建這些設施?最後想問在結語當中你提出了很多社會的問題、青年問題、經濟問題等。你就指需要逐步解決,剛才亦有其他記者問過很多次,你是不是未來會為大家解決這些問題的人?是不是會參選特首?最後剛才司長離開令場面有些尷尬,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會否跟大家說一下是發生甚麼事?
 
財政司司長:全民檢測方面,有部分是在預算案裏面的,不過我不敢說是否全部齊備,這是我們根據最近所掌握的情況作估算而盡量放入去。比如檢測方面,有不少錢預留在大幅提升檢測能力。防疫抗疫設施方面,我們預留了大約120億元,在不同的地方興建隔離設施或醫院,這是一個粗略的估算,未全部確定,所以詳情在具體合約批出的時候才知道,但當我做預算的時候我就在這方面先預一筆大數。
 
  至於剛才你提到的社會問題,這份預算案是今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我自己都想總結一下我們在這五年裏的工作,亦是這五年工作裏面的一些體會和觀察,所以就將它寫了出來。就目前而言,可以說在過去這段時間,我和政府團隊裏面的同事都是全神貫注,一方面就是做這份預算案——這份預算案的編製在近一個月以來,跟我們一開始做諮詢的時候整個境況都不同,有很多東西要重新考慮,重新部署,重新做,其實都相當費勁。另一方面,除了預算案,現在的精力都放在防疫抗疫,所以精神都集中放在這兩方面。剛才不好意思,在來之前喝了太多水,所以離開了一會兒。
 
記者:你好,司長。想問預算案內提到證監會和港交所檢視主板上市規則,想問會否有一個初步時間表?初步有甚麼平衡投資者風險和門檻的構思?另外最後是為甚麼還要做關於風險投資者管理的措施呢?謝謝。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有提到來年請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研究一下,有一些科技公司,進行很多研發工作,尤其是一些比較前緣的科研。很多時如果在這些方面有一些突破的話,它便可以非常成功。但在過程前期,未曾達到突破前的不同階段,都要有資金支持其研發工作。現時我們覺得在這方面,這些公司都是有集資需求的。當然有些會在私募基金市場集資,但到某個階段,上市集資都是一個可以研究的方案。而在這方面,我們正研究是否可以推行類似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方式。二○一八年我們修改過上市規則,那些進行生物科技科研的公司、進行藥品研發的公司,當它達到某一個里程碑,尤其是藥物審批有不同階段,如果能對外說明進行到哪一個階段,有一個比較客觀的里程碑時,雖然未有收益,未有收入,但只要披露得清清楚楚,投資者便可以考慮是否認購該股票,這時候便可以讓它上市。
 
  我們現時正研究讓那些較前緣的科技科研公司,可否引入類似的一套做法,港交所和證監會現正研究中。過往我們進行這些研究都是希望把握時機,盡快弄清楚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我們便推出。例如去年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大概去年五月請他們研究,至暑假後我們有一個方案後進行諮詢,今年一月一日便已經推出。二○一八年我們進行同股不同權和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規則的修改,都是二○一七年年中開始進行,全力加速研究後認為可行便諮詢,接着便推出,前後大約九至十個月時間。我們須要爭分奪秒,因為畢竟在金融市場,不同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是十分激烈。
 
記者:司長你好,有三個問題。第一,你預測下半年經濟會上升,請問你對於香港下半年可以恢復「通關」的信心有多大?除此之外,為何交通津貼是今年五至十月(才推行,市民實際公共交通開支)超過200元才可獲得,而不是持續至今年年底?第三個問題是,第二期消費券的時候,市民可否重新選擇平台?此外,去年有一些長者因為不知如何在網上登記,所以很遲才能領取消費券,今年在此方面會否作出一些改進?
 
財政司司長:你第一條問題是關於疫情對嗎?我們是有信心遏止疫情的。特區政府視此問題為重中之重,我們亦看到社會各界在這方面都齊心響應,大家團結一致,我相信一定會做得到。
 
  為何我們在五月才降低「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門檻,而不早些推行,是因我們現時鼓勵大家不要外出,所以現時推出更多交通補貼的意義不大。我們打算在五月才推出措施,希望在疫情在四月時受控,大家屆時能重新外出活動,便可以受惠於有關計劃,為期半年。至於消費券方面,你剛才是指去年長者申領時出現的一些問題,你是否這個意思?
 
記者:是。
 
財政司司長:我們已就去年出現的問題總結了經驗。而去年我們亦在很短的時間內多開數間登記中心,大家一起進行外展幫助長者,問題在一日內解決了。我們亦汲取了這個經驗,同事盡可能在構思時更細緻、妥貼一些,走好最後一里路,服務好市民。
 
記者:你說要幫助中小企,所以趕着推出第一期消費券,但很多中小企其實可能都未support到payment method,其實更多是領展、大型公司或run得不錯的公司才有這些payment method。其實會否在payment method上歧視一些未能夠安裝支付寶或不同payment method的公司,不能support他們,在疫情下紓困?另外一個問題,想問警務處的開支方面,今年開支總額大概12.87億元,比去年多5億多元,特別用途增加了5億多元,而開支總額增加了九成三。它指原因是更換機件,但為何數字可以這麼大,可否解釋一下原因?如你所說,現時國安的消費、要花的錢,而社會已平定,為何警察仍然可以增加這麼多撥款?另外想問healthcare方面,有多少錢真的會給予醫管局,或在疫情下努力工作的醫護人員或清潔人員,或者是因為清潔而染疫要隔離的人員?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措施安排可以補償他們薪金的損失或他們要檢疫或隔離的設施?因為畢竟他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謝謝。
 
財政司司長:消費券我們剛才說分兩期發放,第一期主要是考慮到在現時疫情下,尤其是基層市民的壓力比較大,希望有少許應急錢。最快的方法便是透過去年大家登記消費券時的資料,先發放給已登記的630萬人。我們見到資料顯示,去年消費券推出,多了96 000個商戶安裝了不同的儲值支付工具。我亦有到過街市和其他地方看過,去年食環署亦推出計劃幫助一些街市和攤檔安裝這些儀器。以我們觀察所得,相比之前,用不同電子支付工具的小商戶都增加了很多。

  剛才提到警務處開支,都是在警務處工作上恆常需要的,我們審批時都有嚴格把關。在醫療開支方面,其實最大的撥款是給予醫管局,一年700、800億元,金額並不小。醫管局亦在早前宣布,調整了一些給予醫管局員工的津貼。至於剛才你提到清潔人員,為了支援做這方面工作的朋友,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都已有所表示。
 
2022年2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23時43分
即日新聞  

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二)今日(二月二十三日)向立法會發表二零二二至二三年度《財政預算案》後,下午於添馬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右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朱曼鈴(左一)和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右一)亦有出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二)今日(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舉行二零二二至二三年度《財政預算案》記者會,並回應提問。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舉行二零二二至二三年度《財政預算案》記者會,進一步介紹《財政預算案》的內容。

網上廣播

《財政預算案》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