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三題:在內地生活的香港居民
****************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筱魯議員的提問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悉,有不少香港居民到內地發展和生活。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表示,中央政府支持在二○二○年年底前就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建設落實24項政策措施,以便利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該等措施涵蓋稅務優惠、購買房屋便利、青年創業支援。關於向在內地生活的香港居民提供支援,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上述24項政策措施的最新落實情況及受惠人數為何;

(二)是否掌握,現時在內地生活或工作的香港居民的基本資料;如是,他們的(i)人數、(ii)年齡分布、(iii)家庭狀況及(iv)職業,並按城市以表列出分項數字;如否,政府如何向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

(三)是否知悉,現時設於內地的港人互助組織數目;政府有否與該等組織聯繫;如有,詳情為何;如否,會否加強聯繫工作;及
 
(四)鑑於現時香港政府駐內地的辦事處(駐內辦)會為身處內地的港人提供支援,去年駐內辦接獲港人的求助個案宗數,並按求助事項類別列出分項數字?
 
答覆:
 
主席:
 
  就林筱魯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徵詢相關政策局的意見後,現回覆如下:
 
(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直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方向,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是中央在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頂層設計。領導小組在二○一九年舉行的兩次會議後共推出24項政策措施,至今絕大部分已經落實,包括稅務優惠;購買房屋便利;青年創業支援;科技經費「過河」;律師、保險和建築相關專業服務開放;「港澳藥械通」,以及「跨境理財通」等。這些措施都有利香港居民和專業人士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居住、工作或創業。
 
  自推出以來,24項政策措施在不同領域落實的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當中重點內容包括:
 
  在金融方面,「跨境理財通」於二○二一年九月正式啟動,容許包括香港、澳門和廣東省內九市居民可以直接跨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內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有利促進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計劃實施以來市場反應正面,截至二○二一年底,跨境匯劃金額(包括港澳)超過4億元人民幣。此外,特區政府為保險相連證券建立了專屬的規管制度,並推出先導資助計劃,促成首宗巨災債劵於二○二一年十月在香港發行。
 
  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正全力合作發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合作區)。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將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合作區。在港深創科園首批樓宇於二○二四年底起落成前,香港科技園公司將率先在深圳科創園區建立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並預期於今年內啓用「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及「大灣區創科快線」。兩地政府亦已於去年推出合作區的聯合政策包,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資源流動及開設業務等方面的支援措施,攜手為合作區招才引智。
 
  就內地科研資金過境到香港,自二○一九年起,科學技術部及內地省市已批出超過4.4億元人民幣予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進行研發項目或建立實驗室,當中約2.6億元人民幣來自廣東省及轄下城市。此外,中央政府在二○一九年底公布放寬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的限制。至今已有四所本地大學在內地的分支機構獲科學技術部確認符合條件,可列為試點單位,獨立申請人類遺傳資源出境來港進行研究。
 
  在支援青年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創業方面,特區政府已推出兩項資助計劃,分別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體驗計劃),為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其中,創業計劃共資助16個非政府機構推行的青年創業項目,為約230家青年初創企業(涉及超過800名香港創業青年)提供資本資助,以及向約4 000名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獲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已陸續推出其青年創業項目,並得到踴躍的反應。視乎疫情的最新情況,獲資助機構會逐步協助青年創業團隊落戶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雙創基地。體驗計劃則資助15個非政府機構舉辦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基地短期體驗項目,以加深香港青年對大灣區內地城市青年雙創基地及內地相關雙創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認識,預計約有700名青年人受惠。
 
  在支援建築相關專業服務進入內地市場方面,有關措施已透過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所簽訂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的修訂協議落實,並於二○二○年六月一日起生效。此外,特區政府亦與內地政府制訂了新措施,容許已納入香港特區政府認可名冊的建築及工程顧問公司和相關專業人士,透過簡單備案程序,便可在大灣區內地九市直接提供服務,涵蓋建築、工程、測量、規劃和園境五個專業範疇。目前已有58間企業和260位專業人士完成備案。
 
  在法律服務方面,廣東省於二○一九年八月起落實有關香港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在廣東省設立的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的進一步開放措施,包括取消港方30%的最低出資比例限制、允許以本所名義聘請香港及內地律師,以及可以受理及承辦行政訴訟法律事務等。截至二○二二年一月,共有12所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在大灣區設立。中央政府亦同意允許香港法律執業者同時受聘於一至三間內地律師事務所作為法律顧問,並將法律顧問的聘用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另一項重要里程碑,就是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已於二○二一年七月舉行,獲逾650名香港法律執業者報考,成績亦於同年九月公布。通過考試的香港律師和大律師在完成及通過廣東省律師協會的集中培訓及考核後,便可向廣東省司法廳申請相關律師執業證書,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第二屆考試將於二○二二年六月舉行。
 
  醫療方面,繼「港澳藥械通」在港大深圳醫院的試點安排成功落實,截至二○二二年一月底,已有13種藥品和三種醫療器械可在已獲廣東省衞健委審定的五家分別位於深圳、廣州、珠海和中山的醫院使用。特區政府正爭取盡快擴大適用的藥物和醫療儀器目錄及把政策的適用範圍擴展到更多在大灣區內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
 
  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上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給予香港的支持,肯定會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發展空間。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在經濟、社會、民生各方面尋找和創造更多的新機遇。
 
(二)自二○一六年起,政府統計處透過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出入境紀錄資料,編製及發布「通常逗留在廣東省的香港居民」(即在統計時點前的六個月至統計時點後的六個月內,累計在廣東省逗留六個月及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估算。二○一九年及二○二○年按性別及年齡組別劃分的相關統計數字載列於附件。特區政府將根據工作需要,適時考慮就特定課題搜集其他相關統計數字。
 
(三)不少在內地的港人和港生已組織互助交流性質的群組。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內地辦事處)十分重視與各港人團體的緊密聯繫,不時聯同當地港人團體舉辦活動,亦會協助在內地的港人將其意見及訴求向內地機關反映跟進。過去幾個月,特區政府已透過內地辦事處與內地港人團體安排《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諮詢會,務求更全面地了解在內地港人的意見和訴求。
 
(四)二○二一年,特區政府五個內地辦事處接獲的求助個案數目,按個案性質表列如下:
 
內地辦事處 與入境事務
及人身安全有關的求助個案
其他求助個案*
駐北京辦事處 32 22
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 468 87
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 24 6
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 34 5
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 23 13
總計 581 133
 *不包括一般查詢。
 
  各內地辦事處已按實際情況為求助人提供切實可行的協助。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內地辦事處向在內地港人提供的協助和支援包括發放內地的最新防疫抗疫資訊(例如港人在內地接種疫苗方法)、處理相關查詢,以及協助就強制檢疫措施向內地有關單位反映關注等。



2022年2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