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基層醫療十年計劃」議員議案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就陳凱欣議員動議的「基層醫療十年計劃」議案的開場發言:
 
主席:
 
  首先,多謝陳凱欣議員提出有關「基層醫療十年計劃」的動議及其他幾位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令我們有機會討論基層醫療服務的發展。一直以來,推動發展基層醫療健康是我心之所繫,亦是本屆政府其中一項重要的醫療政策。香港擁有行之有效、公私營並行的雙軌醫療制度。公營醫療界別是本港醫療體系的全民安全網,確保市民不會因為經濟原因而得不到所需的治療,而私營醫療界別則為願意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有能力負擔相關費用的市民提供一個較個人化的選擇。
 
  隨着人口持續老化及慢性病日益普遍,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的持續性正面臨重大的挑戰。香港現時有大約200萬人患有一種或以上的長期病患,當中大部分的病人都在公立醫院接受跟進及治療,其中尤以專科門診服務特別吃重。專科門診每年服務多達750萬人次,加上每年不斷增加的新症病人,服務壓力的沉重可想而知。
 
  面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病普及化的壓力,我們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應付日益增加的醫療需要,同時亦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層面,是扭轉現時──多位議員都說──「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並鞏固及完善作為醫療系統基石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基層醫療是個人及家庭在持續醫療過程的第一個接觸點,為市民在居住及工作的社區提供便捷、全面、持續、協調及以人為本的護理。完善的基層醫療系統會發揮把關的角色,長遠配合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及醫院發展服務。
 
  陳議員的議案和多位議員的修正案都提出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性,我完全同意這是現屆政府的重中之重。事實上,醫療改革是非常長遠的工作,食物及衞生局已經着手全面檢討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及管治架構等方面的規劃,以期為香港基層醫療服務制定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藍圖,我們在藍圖上闡述我們的想法,亦希望議員明白,我們的計劃不只是一個十年計劃,而是一個整個體系方針的結構性改革,以應付未來數十年的挑戰。當然,當我們推出這個藍圖的時候,我們會更清楚我們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我們的願景是建立一個能夠提升全體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質素,同時能為香港每一位市民提供醫療保障的基層醫療系統。透過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加強預防性護理、減低市民對住院的需求、促進市民健康,以長遠達致符合整體醫療需求及有效控制開支的增長。在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的帶領下,我們正就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及醫療體系的改革展開討論。我們希望藉由基層醫療健康體系的改革,達致以下的目標:
 
(一)預防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及高血壓
(二)由社區的基層醫療健康體系及早識別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並為病人提供合適的治療
(三)至於已確診慢性病的市民,我們期盼能夠及早發現及管理慢性病相關的併發症,以減低慢性病病人因併發症而入院的機會
 
  香港的基層醫療健康護理服務過往主要由公營界別的衞生署、醫管局(醫院管理局),以及私營界別提供。
 
地區康健中心
 
  現在,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及風氣,本屆政府銳意投放資源推動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在十八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是改變香港醫療系統的重要第一步。繼葵青及深水埗的地區康健中心先後於二○一九年九月及二○二一年六月開始投入服務,位於黃大仙、屯門、南區、元朗和荃灣的地區康健中心亦會相繼於本年內投入服務。為保持推動基層醫療健康的動力,我們已在11個短期內未能設立康健中心的地區設立11間地區康健站,而它們的服務已於二○二一年九月底相繼展開。
 
  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基層醫療中的三層預防服務。第一層是通過各種方法和渠道推動健康教育,針對改變生活行為習慣,提高公眾對於個人健康管理的意識,加強疾病預防。第二層預防是透過基本健康風險評估找出可能有潛在健康風險的高危人士,及早發現目標的慢性疾病及健康風險因素,轉介有高血壓及糖尿病風險因素的市民至康健中心的網絡醫生,這些一般都是家庭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及醫學化驗,以確定是否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第三層服務是為高血壓、糖尿病或肌肉骨骼病症(包括膝關節痛症、腰背痛症)、中風、髖骨骨折和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提供慢性病管理,以及康復治療計劃。透過適當的治療及監察預防併發症及再次入院。整個計劃的專業團隊服務包括醫務諮詢、醫學化驗、護理諮詢、藥物輔導計劃服務包括專職醫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營養學諮詢、言語治療、足部治療)和中醫服務等。
 
  除了以上的公營基層醫療系統外,事實上,香港整體的基層醫療服務中,約七成是透過私營界別提供的,因而造成醫療不公的情況。由於病人的護理流程並不清晰,經常轉換醫生的現象在香港非常普遍,以及只有約兩成市民擁有家庭醫生,令家庭醫生未能在社區發揮整合、理順以及分流基層醫療服務的作用,而部分私營提供者的服務質素及透明度更曾遭受質疑和詬病。上述的限制令私營界別未能充分參與提高醫療及健康成果,同時加劇公營界別第二層、第三層醫療服務的壓力。
 
  我們認為政府應該全面協調各界基層醫療服務系統,以提高整體公共衞生水平,並且能減少不必要使用醫院服務。政府有決心加強推動個人和社區的參與,統籌和協調各醫社界別,加強地區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以鼓勵市民預防疾病,加強自我照顧和家居照顧,減少住院需要。就此,我們正採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進一步加強香港基層醫療服務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具體的政策方向和重點包括:
 
(一)建立和重整以地區為本、預防為主的基層醫療系統
 
  隨着地區康健中心服務逐步推展到全港十八區,我們亦正探討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系統的發展和服務整合。政府在全港十八區設立的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亦陸續投入服務,基層醫療健康系統的硬件網絡的建設已逐漸成形。
 
  我們期望地區康健中心可作為輔助基層醫療醫生的地區基層醫療健康樞紐,透過公私營合作和醫社合作等服務模式,連繫及協調地區服務夥伴,包括公營醫療服務、私營醫療服務、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以至社會服務,以提供及整合區內的疾病預防、疾病管理、社區康復、照顧支援等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以提升市民健康質素;並透過積極及靈活地推動以地區為本並切合社區需要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由下而上達致醫社合作。
 
(二)強化公營醫療服務及善用私營醫療服務
 
  多位議員都提及公私營合作,因應以上重整以地區為本、預防為主的基層醫療系統發展和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我們會適當調整公私營醫療界別的平衡,支持優質私營醫療服務的發展,以補充公營機構提供的服務,為公眾提供更多選擇。
 
  我們亦會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中探討公營醫療服務的定位,特別是衞生署、醫管局、地區康健中心及私營醫療界別的服務,以避免公共資源重疊,並善用私營基層醫療資源,從而更有效率及效益地為有需要的市民服務。事實上,過去數年,我們已經推出以下一系列措施:
 
醫管局管理公營醫療系統輪候時間措施
 
  為應對日益增加的服務需求,醫管局已實施一系列措施管理輪候時間──多位議員剛才都提出了這方面的挑戰,同時亦推出更多公私營協作及引入綜合模式專科門診服務。醫管局會適時檢視這些措施的成效,並按需要推行適當的補充措施,以進一步改善專科門診的輪候時間。醫管局亦會繼續推行年度計劃,以提高各醫院聯網專科門診診所的服務量,涵蓋大部分主要專科。
 
  正如我剛才提及,公營醫療服務的精神是為本港醫療體系提供一個全民安全網,確保有需要的市民不會因為經濟原因而得不到所需的治療。我們會在藍圖中檢視引入更多私營醫療服務參與管理慢性病的可行性,從而重新審視公營基層醫療服務,特別是普通科門診的定位,讓其資源更集中及用得其所。相信各位議員都同意,面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病普及化的壓力及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在有限的公共資源下,我們必須考慮集中有限的公營醫療資源為低收入人士和弱勢社群(例如長者或長期病患者)提供一些持續的基層醫療服務,包括慢性病管理。否則,除了加劇公營醫療服務不勝負荷及輪候時間冗長的情況,亦有機會令真正需要公營醫療服務而未能負擔私營醫療服務的人士未能獲得適切的治療和照顧。
 
公私營協作計劃
 
  多位議員都提及,雖然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的直接服務具高成本效益,但由於受公帑大幅資助,以致一直出現超負荷的情況,並造成公私營失衡及缺乏可持續性。為確保我們以最妥善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用於真正需要服務的市民、推動公私營協作及更有效地善用私營醫療服務,醫管局多年來一直推行不同臨床公私營協作計劃,為病人提供更多選擇,其中,「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資助患有高血壓及╱或糖尿病而病情穩定的醫管局普通科門診病人選擇接受私營基層護理服務。
 
  為配合政府推廣基層醫療健康的政策,醫管局在二○二一年年底引入「共同醫治模式」,讓病情穩定的醫管局専科門診病人亦可以透過門診協作選擇接受私家服務。「共同醫治模式」於二○二一年第三季以先導計劃形式於內科專科門診試行,並於第四季推展至骨科專科門診病人。
 
  支援慢性病篩查及管理方面,行政長官在二○二○年的《施政報告》已提出,為分擔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以及推動家庭醫生的概念,政府正於深水埗康健中心推出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為初次確診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康健中心會員,於網絡醫生接受獲政府資助的醫務諮詢服務及專職醫療服務。有關計劃旨在透過及早識別及跨專業介入,改變慢性病患者的生活習慣及進行自我管理,減少日後住院的需要。
 
  政府銳意策略性善用私營醫療資源以分擔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事實上,公私營協作的目的並不是將公營服務外判由私營界別提供,而是為有能力負擔相關自付額的市民提供選擇,以及促進公私營界別的協作,從而善用醫療系統資源和達致更佳的病人護理效果。因應以上各類公私營協作計劃的成效,我們會在藍圖中探討進一步透過公私營合作,善用私營醫療資源識別及支援長期病患者,以減輕專科及醫院服務的壓力。
 
  隨着更多私營醫療服務成為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提供者,我們下一步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私營醫療服務納入基層醫療發展規劃之中,以更有系統地監管及規範私營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服務。就此,我們會在藍圖中探討提升目前《基層醫療指南》(指南)及基層醫療護理參考概覽(參考概覽)的功能與權力。為保證《指南》內服務提供者的質素,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會檢討《指南》的參與及持續刊登條件,例如要求他們須一直參與持續進修計劃,特別是與基層醫療服務相關的培訓。我們亦會探討建議要求所有參與受政府資助的醫療服務計劃的服務提供者必須登記成為《指南》下的服務提供者,以及遵從局方就慢性病管理所制定的參考概覽,以更有系統地就私營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服務制定標準,並更好利用他們作為第二層醫療的「把關者」角色,務求在預先設定的雙向轉介流程下,理順公立專科門診的病人護理流程,讓真正有急需的病人加快轉介到專科門診,而情況穩定的病人則可下放到基層醫療系統繼續接受持續護理,以達致分流的效果。
 
長者醫療券
 
  政府自二○○九年起推出長者醫療券,現時向6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香港長者提供每年2,000元醫療券金額,以便他們選擇最切合自己健康需要的私營基層醫療服務。計劃旨在加強長者的基層醫療,為他們提供額外的選擇,藉以輔助現有的公營醫療服務,讓他們更容易從屬意的服務提供者獲得醫護服務。
 
  為了讓計劃更能配合香港的基層醫療發展,衞生署由二○一九年開始逐步推行各項措施,以優化計劃的運作,其中包括容許醫療券在地區康健中心使用;加強教育長者善用和規劃如何使用醫療券;加強對醫療券申報的查核、審核和監察;以及限制使用額度以減少醫療券使用過度集中的情況。
 
  醫療券會繼續配合政府推動基層醫療政策的目標,支援長者的醫療需要,協助提升他們對預防疾病和自我管理健康的意識,並與地區康健中心的發展相輔相成。在此基礎上,我們會致力確保投放於醫療券計劃的資源用得其所,除了顧及對公共財政的影響外,亦需確保計劃能有效彰顯推動基層醫療的目標。我們會持續檢視計劃的運作,並按需要作出適當的調整和採取合適的措施,亦不排除會在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的框架下,加以規範醫療券的使用,包括將部分醫療券金額劃定用於基層醫療的指定用途,例如健康風險評估、慢性病檢查和管理;要求長者登記所選的基層醫療醫生為其家庭醫生,而在有關家庭醫生使用的醫療券會視為作指定用途;以及就非指定用途加入共付額(即co-payment)的概念等,期望長者善用醫療券,選用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以用於疾病預防。

(三)加強基層醫療人手規劃及培訓

  至於人手方面,多位議員亦有提及,我們亦一定要加強基層醫療的人手規劃及培訓。為發展一個有效率的基層醫療系統,本港需要充足及持續的基層醫療人手供應。在增加基層醫療服務人手供應的同時,我們亦需要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提供者對在社區內以跨專業團隊的方式提供基層醫療服務具備充分的知識和了解,以確保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因此,隨着人口持續老化,我們必須加強基層醫療人手培訓,提升基層醫療人員的職能,確保持續及優質的基層醫療人手供應。

未來醫療人力規劃

  為確保有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去支援本港醫療系統持續發展,政府在二○一七年六月公布《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剛才亦有議員曾提及,提出10項建議,為本港未來醫療人力規劃奠定基礎,以及為本港醫療專業人員的專業發展及規管訂下未來路向。為配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三年規劃期,政府每三年會進行新一輪的人力推算工作,以更新醫療人手供求的推算數字。新一輪的推算工作經已完成,並已於二○二一年三月底公布結果。政府會繼續與各相關管理局/委員會探討進一步吸引非本地培訓的專業醫療人員來港的一些措施。

  至於中醫方面,有多位議員都認為中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業,亦希望會成為本港醫療系統的一部分。其實中醫藥作為本港醫療系統重要的部分,這方面政府已確定了,亦在基層醫療方面肩負一個重要的角色,與其他醫療專業共同守護市民的健康。事實上,政府亦一直致力促進本港中醫藥的發展,並已在二○一八年《施政報告》中確立中醫藥在本港醫療發展的定位。具體而言,我們透過政府資助特定的中醫藥服務,將中醫藥納入本港醫療系統,其中三部分包括:第一,未來中醫醫院提供政府資助住院和門診服務;第二,十八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在地區層面提供政府資助的門診服務;第三,醫管局在特定的公立醫院提供政府資助的中西醫協作治療住院服務。上述三個部分在服務範疇上相輔相成,為市民建構全面的政府資助中醫藥服務網絡。

  在現時的地區康健中心服務中,地區康健中心的營運者會購買區內非政府單位的服務,建立地區康健中心網絡,包括中醫師。中醫師會根據中風、腰背痛及膝關節退化痛症病人的需要提供針灸及穴位按壓治療。另外,中醫師亦會提供一些疾病預防、養生和健康教育,包括食療等班組活動。早前,地區康健中心更與中醫診所合作在中心提供天灸服務。

  另一方面,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現正着手在《基層醫療指南》建立職業治療師及物理治療師的分支指南。長遠而言,我們會陸續為其他合適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專業建立分支指南,以促進建立跨專業團隊中不同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協調。我們亦會在制訂藍圖時探討長遠增加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人手、發揮和善用各專職醫療及中醫藥的角色,以及加強為各醫療專業提供基層醫療服務培訓的策略。

結語

  主席,正如我剛才所述,政府會於本屆政府內發表香港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可持續發展藍圖,以建立一個能夠提升全體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質素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藍圖將會探討以上各方面的未來發展,並重點討論五大方向,包括整合服務、強化監管、改善資源運用、增加人手規劃及培訓,以及加強疾病數據監察及健康紀錄互通。

  我會在聆聽各位議員的發言後,就着議案和修正案提及的其他議題後,作進一步回應。主席,我謹此陳辭。
 
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54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