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九題:應對學生人口下降的措施
******************
  以下是今日(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鄧飛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已持續兩年多,內地與香港至今仍未恢復正常通關,嚴重影響內地跨境學生來港上學。不少本地學校反映,由於部分受疫情影響的跨境學生退學、申請入讀本地學校學生人數減少、本地生育率持續偏低,以及個別地區人口老化和適齡學童數目不足,近年不少中小學面臨「縮班殺校」的危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教育局有何措施協助教育界面對新一輪縮班殺校危機,以穩定本港的教育生態及解決教育界面對的當務之急;
 
(二)現時教育局向未能來港上學的內地學生提供甚麼學習支援;該局有何計劃盡快安排該等學生來港上學,重過正常校園生活;及
 
(三)教育局會否考慮開放本地非公營中小學學額給內地及其他國家的申請人,以紓緩本地適齡中小學生人數下降的問題?
 
答覆:
 
主席:
 
  根據教育局推算,預計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降的情況並非過渡性而是結構性,香港的出生率是否或何時回升仍未能確定,教育局必須以學生福祉為主要考慮,因應最新發展為未來作出長遠的規劃,並與本港學界保持溝通,及早籌備相關跟進工作。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現回覆如下︰
 
(一)在規劃未來發展時,我們的政策目標,必定是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考慮如何善用資源以不斷提高教學質素。成立學校的目的是培育學生全人發展,學校需要維持合宜的整體學生人數,才可提供合適的教學環境和群體學習的機會,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和發展需要,確保教育質素。以中學為例,如整體學生人數過少,會影響學校所提供的高中選修科目,與新高中學制為學生提供寬廣而均衡的課程,讓學生可以選擇一系列的選修科和多元化的科目組合,以配合不同的學習需要和興趣的理念背道而馳,人數多少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群體生活,以及學懂與別人相處、互相尊重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教育局必須善用有限的公共資源,確保教育開支用得其所,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故此,隨着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我們相信全港中、小學的班級總體數目將無可避免地相應調整。
 
  教育局會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應對長遠學生人口結構性變化帶來的挑戰,穩定教學環境,維持教學質素,當中包括:
 
(i)教育局作為官立學校的辦學團體,會以身作則,審慎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政府政策、人口變化、學額供求、官立學校整體發展需要、政府資源運用等,以訂定個別官立學校的長遠發展方案,例如停辦長期收生不足的學校,按需要合併官校或將位處有較多剩餘學位地區的學校重置到學位需求較殷切的地區或預計未來有較大學位需求的新發展區,以紓緩個別地區學位長期供過於求的情況。就此,教育局早前安排香島道官立小學由二○二一/二二學年開始有序地逐步停辦,並於二○二二/二三學年開始合併龍翔官立中學與九龍工業學校,以及分別於二○二五/二六及二○二六/二七學年重置廣東道官立小學及筲箕灣東官立中學至西貢區安達臣道石礦場的新校舍,以減低有關學校網學位需求持續下降對區內學校帶來的影響,並希望成為其他辦學團體參考的例子;
 
(ii)按原先計劃逐步停辦過往為應付升讀小一學生人數短暫性增加而開辦的四所有時限小學;
 
(iii)我們未來的校舍分配工作,會優先考慮重置或擴充校舍的學校,以改善校舍的質素,尤其是遠低於現行建校標準的學校;
 
(iv)現時全港約八成公營小學已實施小班教學。在二○二二/二三學年,教育局安排了11所學校加入小班教學的行列。我們會繼續檢視個別學校網的學位供求情況、網內有否足夠空置課室加開因全校網實施小班教學而需要的額外班級,以及當中涉及的額外資源,並會繼續與仍未推行小班教學的公營小學及其辦學團體保持聯絡,鼓勵學校作好準備,以便在條件許可下盡快於公營小學推展小班教學;及
 
(v)以中學而言,我們會適時檢視二○二五年及其後年度的中一每班派位人數、開班準則及其他相關安排,以應對中學學位需求長遠持續減少的結構性情況,確保整體教育質素及資源適當地運用。
 
  教育局正與個別辦學團體會面,促請它們研究以有序的方式整合轄下資源。我們會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鼓勵業界及早作出規劃,以面對學生人口下降的影響。
 
(二)由於關口出入境的限制,跨境學童現時未能如常的每天來往兩地,參與面授課堂,一部分的學生選擇了暫時在港居留上課,但仍有部分學生留在內地,教育局一直關顧跨境學生在疫情下的學習情況,並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而學校按其校情及學生在各學習階段的不同需要,靈活採取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包括設置網上學習平台及進行實時網課等,支援跨境學生在家繼續學習。此外,個別學校與出版社達成協議,獲授權按教學進度上載電子版課本的相關章節至網上學習平台,供未能到港出席面授課堂的跨境學生使用。如有需要,學校也可採購課本送遞服務,協助跨境學生家長寄遞課本到其內地住所。在學習評估方面,教育局亦協助學校靈活應變,讓學校在可行的情況下安排跨境學生進行考試及評核。教育局一直鼓勵學校透過不同的方式與跨境學生及家長保持聯繫,並提醒家長觀察和留意學生的情緒及行為表現。
 
  為照顧跨境學生在疫情下的學習和身心發展需要,教育局委託了承辦機構於二○二一年五月至七月期間,在深圳羅湖、福田及南山區開辦「學習支援」及「心理社交支援」兩項課程,供居於深圳就讀中小學的跨境學生參加。此外,教育局亦委託了承辦機構於二○二一年六月至八月期間,在深圳羅湖、福田及南山區設立綜合服務點,為跨境學生及其家長提供多元化資訊、借用學習資源及康樂設施等服務,和舉辦交流活動及分享會,促進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繫。學生對「學習支援」及「心理社交支援」兩項課程反應正面,教育局於二○二一年十月至二○二二年一月期間再次舉辦兩項課程,並增加名額。
 
  教育局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的發展、了解跨境學生的需要和學校的準備情況,以及參考持份者的意見,研究不同的可行方案,為跨境學生作出適切的學習安排。我們亦會與各方保持聯繫和溝通,希望能在通關後,盡快有秩序地安排跨境學生來港上課。
 
(三)根據現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政府可考慮批准一些地區/國家的適齡學生簽證/進入許可的申請,但這些有意來港就讀中、小學的適齡非本地人士,必須已獲一所根據《教育條例》(第279章)註冊的私立學校或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取錄並能夠負擔其在港學費、生活費及住宿費,詳細安排載列在www.immd.gov.hk/hkt/services/visas/study.html
 
  然而,非本地未成年學童來港接受教育還有不少實際的問題需要解決,若學童的父及/或母會一併來港居住,便可與學童同住並提供照顧及支援。如學童獨自前來就學,我們必須考慮如何照顧他們,確保除學習以外,對學童的生活和成長有充分的支援、照顧和監管,而當中涉及多方面的配套,例如要覓得合適的非親屬家庭出任監護人提供監管、或就讀的學校要設有宿舍提供住宿和膳食等。由於學童未成年,並要離開父母隻身在另一地方生活,相關家長亦需審慎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孩子的適應能力和情緒、家庭自身經濟條件等。非本地學童學校選擇的安排及對本地學童選校影響亦是考慮因素之一。就目前情況而言,香港的學校及家庭或未有條件及準備迎接大量來港就學的未成年學童。
 
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