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八題:提升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
*******************
  以下是今日(一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鎮強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政府可通過增加學生接觸中國文化,讓他們自小打好對國家知識的基礎,從而提升他們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教育局有何新措施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及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
 
(二)鑑於兒童在學前時期已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教育局會否豐富有關的學前學習元素,包括讓學前兒童多閱讀包含中國寓言故事、傳統中國文化及藝術等內容的圖書,以及讓他們多聽中國兒歌及音樂,從小培養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及
 
(三)鑑於據悉現時中、小學的課程中甚少教導剪紙、國畫、書法等國粹,教育局會否鼓勵學校舉辦更多與中國技藝有關的課外活動,以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答覆:
 
主席:
 
  讓學生學習、認識、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國家觀念和國民身分認同,是學校教育重要的宗旨和目標,亦是學校應有之責。現時,中小學各學習階段的課程,均已涵蓋中華文化、國家歷史和國民身分認同等學習元素。為支援學校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及國民身分認同感,教育局採用「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持續更新課程指引、舉辦多元化學生活動、安排教師培訓課程、內地交流,以及發展學與教資源等,讓師生全方位認識國情,學習中華文化,成為具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就李鎮強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及(三)教育局於二○二一年推出《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架構》),當中強調學校應從小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透過課堂內外的學習,協助學生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欣賞中華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尊重國家象徵和標誌(包括國旗、國徽、國歌)、認識《憲法》和《基本法》的重要性,建立國民身分認同,培育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等。該《架構》並提供指引和示例,供學校作整體規劃的參考,透過相關學科及全方位學習活動,讓學生整全及有系統地學習中國歷史及中華文化。
 
  現行學校課程已涵蓋中華文化和國民身分的學習元素。中國語文教育的課程宗旨包括「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而國家歷史亦是中小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小學常識科設有「國民身分認同與中華文化」學習範疇,內容涵蓋中華文化及國家歷史。初中中國歷史科已於二○一八/一九學年成為獨立必修科,修訂課程已於二○二○/二一學年由中一級逐級推行。另外,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已於二○二一/二二學年在中四級開始推行,以取代通識教育科;公民科課程內容緊扣國家發展,讓學生全面和準確地認識國情,培養學生國民身分的認同。其他學科亦包涵中華文化的學習元素,例如體育科的舞蹈活動範疇,會學習中華民族舞蹈及其風俗;音樂科則學習具中華文化特色的音樂作品,如中國戲曲和民歌;視覺藝術科課程包括評賞和創作中國藝術,如書法、水墨畫和工藝品,以加深同學對中華文化的欣賞和認同,促進文化傳承。
 
  教育局持續舉辦學生比賽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有更多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培養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及認識。由二○二○/二一學年開始,教育局推行「中華經典名句」推廣活動,又舉辦「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設立「積極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營建「中國歷史學生網上自學平台」;同時設立「國民教育一站通」網上平台,內容涵蓋《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國家象徵、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博物館學習等主題。
 
  教育局已為學校提供恆常的「全方位學習津貼」和「推廣閱讀津貼」,資助學校組織多元化體驗或閱讀活動,包括與中華文化相關的主題。不同學校亦會舉辦課內課外活動如中華文化周、棋藝、剪紙、國畫、書法等興趣班,以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的興趣和認識。自二○一七/一八學年起,教育局每年提供約十萬個交流名額,讓學生親身體會國家在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教育局會繼續發展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提供教師培訓課程,籌辦多元的活動,讓師生全方位認識國情,學習中華文化,亦會加強宣傳工作,以營造社會氛圍。
 
(二)認識中華文化,建立國民身分認同,一直是幼稚園教育課程中的學習目的之一。二○一七年修訂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中亦繼續以「讓幼兒初步認識中華文化及作為中國人的身分」作為對幼兒的學習期望。配合幼兒的發展和學習特質,幼稚園採取生活化主題,將中華文化的學習元素融入綜合學習活動,如故事、閱讀圖書、角色扮演、圖畫、兒歌、舞蹈等,幫助幼兒認識和感受中華文化。幼稚園按課程實踐,透過主題學習、生活體驗、閱讀、親子活動等方面,設計多元化的素材和學習活動,讓幼兒認識傳統節日習俗、飲食、藝術、建築、道德倫理等。例如教師讓幼兒親手製作中國傳統戲曲臉譜、剪紙和水墨畫;體驗陀螺、毽子等傳統玩意;操弄鑼鼓、小鈸、木魚等樂器;教師亦會編排中樂欣賞和唱遊的音樂活動;與幼兒閱讀中國傳統民間故事,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實踐孝順父母、互助互愛、謙和有禮等美德。部分學校更藉家長會、校刊等,讓家長知悉學校重視培養幼兒認識國家及中華文化的教學目標,並安排親子中國文化之旅、華服日、製作傳統美食等活動,家校攜手,引導幼兒從小積累對國家和其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情感,繼續傳承中華文化。
 
  支援幼稚園方面,教育局向所有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發放「幼稚園推廣閱讀津貼」,並提供「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主題建議書目,讓幼稚園舉辦校本閱讀活動。此外,我們亦製作了中華文化相關的教育多媒體短片,持續發展不同學與教資源,提供教師培訓課程,進一步支援幼稚園設計多元化的綜合學習活動,從而推動價值觀教育和國民教育,幫助幼兒認識國家和中華文化,以及培養國民身分認同。
 
2022年1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