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談新冠肺炎疫情
*******************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十二月二十七日)視察公立醫院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各位傳媒朋友,大家早安。今日,我和醫管局(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及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視察了北大嶼山感染控制中心和瑪嘉烈醫院的病房。看看如果有新冠肺炎爆發,我們的設施究竟是否足夠,以及整體應變,也有看看應對新冠肺炎病人整體的做法和流程。現在Omicron變異病毒株來勢洶洶,一方面在世界各地不斷爆發,在某些地方已經取代了Delta變異病毒株,所以對香港的挑戰和風險是一定存在的。另一方面,世界衞生組織和多項研究顯示Omicron的傳染力很快、很迅速,我們從世界各地每日的確診個案可以看到這點。第二,它亦有機會影響疫苗效能,所以接種第三針亦非常重要。第三,至於香港本地情況,尤其是聖誕新年期間,來港旅客的數目都有上升的趨勢,而我們也看到,隨着全世界有更多Omicron的個案,我們的確診個案數目有上升的趨勢,另一方面當中涉及Omicron的比例也是高的,差不多有八成。
 
  因此,我們一定要嚴陣以待。第一,我們有非常高規格的「外防輸入」措施,以及適時加強和調節,以防Omicron進入社區。第二,我們必須有足夠的預防和應變計劃。第三就是我們必須在疫苗接種方面再加一把勁。
 
  首先說一下嚴厲的「外防輸入」措施。大家留意到較早時除了我們有天羅地網的「外防輸入」措施,由抵港人士起飛前的檢測,到機場的檢測,以至到達檢疫酒店,我們亦都加強了相關措施。第一,我們收緊了航班的「熔斷機制」。第二,抵港人士來港前所需的核酸檢測的時間亦有所收緊,由72小時變成48小時。第三,對於來自指明的A組地區的人士的檢疫要求,我們亦都有「加碼」;首先他們要到竹篙灣檢疫中心逗留四天,而首七天都要每日檢測,其後14天要隔日檢測,而離開檢疫中心或檢疫酒店後都要再檢測。就此,我們一直是用最高規格的情況處理。當然,我們會繼續監察全世界Omicron擴散的情況,以及整個疫情的情況。大家可以留意到我們每日都會把一些地方放在A組指明地區。

  我們也加快了基因排序,讓我們能更快從源頭堵截,以及更快地隔離密切接觸者和接觸者。衞生防護中心亦加強了檢疫酒店感染控制的不同措施。因此,就目前「外防輸入」和「內防擴散」的措施,我們會繼續不斷監察和適時加強。
  
  至於我們怎樣應對Omicron的第五波疫情,如果有機會來臨和在社區爆發,我們怎麼樣處理呢?在聖誕前,其實我已經主持了一個會議,聯同衞生署、醫管局,以及食物及衞生局一起討論當Omicron來到香港並引發第五波疫情和社區爆發時,我們應採取的預防和應變措施,包括檢測能力和檢疫設施是否足夠。我們的隔離設施,不論是醫院或北大嶼山感染控制中心等是否足夠。當然還有治療,以及在這情況下社交距離措施又要怎樣調節。我們會有一套應變計劃去處理。
 
  第三是非常關鍵。世界衞生組織和其他研究都顯示Omicron對現在的一些疫苗的效能都有機會有些影響,所以較早前衞生防護中心的聯合科學委員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和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已經有所討論和公布,希望市民盡快打第三針,才能保護自己和社會。除了要盡快打第三針外,公務員事務局也宣布了從一月開始(進一步擴大疫苗接種計劃,方便市民)接種第三針。醫管局亦會在多兩間醫院設立可供打針的(新冠疫苗接種)站,方便市民或長者打針的流動車亦會到一些公共屋邨或偏遠地區,務求對未打第三針、未打第二針、未打第一針的市民提供便捷,讓他們能夠盡快打。
 
  在打針方面,我要特別一提一些高暴露風險的人群,例如在機場工作的人士、機組人員,以至在檢疫酒店工作的人士,其實這些群組均有高暴露風險。當然各行各業都有,但我們覺得以上幾組是特別高風險的,所以我們要求有關人士如果還未打第三針,必須打第三針。我知道這些高暴露風險人士一般來說已經完成接種疫苗,所以主要是打第三針。 
 
  最後都作一個呼籲。今日是假期,過去是聖誕假期,接下來都是新年假期,知道不少市民會外出和聚會,希望大家歡度佳節之餘,亦不忘防疫抗疫,以及要保護自己,所以放假而且還沒打針,希望大家盡快打針。
  
記者:內地現在出現Omicron個案,會否把它列入A組?現在兩地的疫情確診都開始增加,會否影響通關?剛才提及希望一些高暴露風險的人士,可能機場和酒店員工要打針,會否強制他們打針?亞博館最快可以何時啓用?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你剛才提出了四個問題,我盡量作答,另外亞博館可以請醫管局作答。我們一向和內地都有「聯防聯控」的機制,所以內地不同的疫情,我們都有現有的機制去處理大家人員往來。另外,高暴露風險的人士要做檢測和打針,其實較早前我們已經推出相關措施。在機場的最高風險的人士,他們現時兩日便要做一次檢測。上次在機場洗手間工作員工的確診個案,其實是我們非常高頻次的檢測中發現。至於打針方面,機管局(香港機場管理局)現時的制度是一定要先打針才可以在這些高風險的區域工作。但是他們要打第三針,不論是打科興或復必泰,衞生防護中心已經公布他們的建議。所以我們希望這些人士,要求他們盡快去打第三針,包括我剛才所說在機場工作的人士、機組人員、以及在檢疫酒店工作的人士。
  
記者:局長,你怎樣評估現時香港對Omicron輸入或社區爆發的風險程度有多高?另外,因應Omicron很多密切接觸者都須要做檢疫,假設真的在社區有個案而多的話,檢疫措施如何增加?現在主要在竹篙灣,會否有更多檢疫酒店或重新開放其他更多的檢疫措施?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其實現時每一日,衞生防護中心都評估全世界各地的整體疫情,當然包括Omicron的個案。如果其他地方有Omicron個案,我們會第一時間會把它放進A組指明地區。即是說,如果不是香港居民,或者沒有打針,是不能夠入境香港。當然這是其中一個防範。另一方面,Omicron整體爆發和傳播的速度是極快,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已在世界各地蔓延,所以對於香港的風險當然是高的,尤其是聖誕新年,我們留意到回來香港的人數有所增加,而這個數字增加其實都可能還未到高峰,可能遲一點,或者是新年會有更加多。回港人士的數目增加,確診的數目亦會有機會增加。第二,隨着Omicron在全世界慢慢在某一些地方變成主流時,我們在香港自己看到,確診個案之中,Omicron的數目其實已經一直上升,現在差不多八成已經是Omicron個案。所以在整個流程,雖然我們已經是天羅地網,但風險是一定存在的。現在看Omicron的爆發和傳染速度,當我們一旦有社區爆發的時候,其實它的速度會很快,所以我們在聖誕前都要特別召開會議去商討整體的應對,因為爆發的速度是不由得我們當時才作準備,所以現在一定要作好準備。剛才主席和高醫生都說,我們一定要作一個最壞的打算,當然我們希望最壞的情況不會發生。
 
記者:檢疫措施會否增加?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第二就是檢疫措施,竹篙灣在現階段,我們仍然可以(應付)。但除了竹篙灣外,我們要不斷去尋找有沒有一些檢疫酒店可以用作(檢疫),如果到一個情況,我們的密切接觸者去竹篙灣都不足夠應付時,可能要去檢疫酒店。另一方面來自特別監察的A組指明地區(「加強監測A組地區」)的人士,現時要在竹篙灣住四天。隨着這些數目上升,需要入住的人數亦會增加,所以我們都會一直留意整體的情況。當如果有爆發的時候,其實速度會很快,所以現在我們各個單位,包括今日我們來到醫管局,他們對於他們隔離的設施都有一定的準備。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以至我們尋找檢疫酒店,以及竹篙灣的一些設施,我們都已經嚴陣以待。
 
記者:剛才提及第五波爆發,都已經開會商討,有甚麼社交距離措施可能要收緊。今次會否預備要包括再次停晚市,或者一些表列處所需要關閉?另外想問「通關」,因為已十二月底,仍未有任何公布,其實是否對於香港的防疫措施內地仍有憂心?或者機場確診的個案顯示了有漏洞存在,需要改善?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首先我回答「通關」。現時我們不同的部門,不論是「健康碼」(「香港健康碼」)或口岸方面,其實大家都一直在準備中,亦和內地在「聯防聯控」的機制下,大家緊密商量和商討將來「通關」的準備工作。當然我們一有最新的消息,便會公布。社交距離措施方面,如果我們真的有第五波,或Omicron在社區爆發,我們要立刻處理的工作就是要防止它擴散。防止擴散方面,除了我們要立刻去做檢測、封小區、不同的強制檢測、把一些密切接觸者和接觸者隔離外,其實我們的社交距離措施在當時都需要有相應的調整,當然我們都會看當時的情況,看看我們不同的處所──表列處所或者其他處所──可以做到哪一個規格的社交距離措施。其實我們在疫情以來,我們在不同時間、不同的風險評估,會有不同程度的社交距離措施,亦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在食肆方面,我們現時已立法強制一定要有空氣的換氣量,最近食環署(食物環境衞生署)的小組都出了一個報告,其實都是其中一項我們加強的措施。
  
記者:星期六會發放最新的醫療券,其實是否都會有一些新措施推出?是否會規定要做身體檢查和要求長者共同支付?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醫療券方面,現屆政府不斷加強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除了已經在部分的地區有地區康健中心或者地區康健站,我們亦承諾了現屆政府會在18區都會有這些地區康健中心,這是基層醫療健康所加強的其中一個部分。你談及醫療券,整個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為香港勾畫未來基層醫療健康如何前行的藍圖──會在現屆政府發表,當中會提到不同的現有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需要如何整合、改革,以至我們如何構建成為一個基層醫療健康的系統,讓市民不需要或減少使用公營醫療系統,包括醫管局的急症室、專科門診,以至一些重複入院。我們希望除了令大家的健康提升外,亦一定要減低公營醫院的一些壓力。
 
  醫療券當年是希望大家在公私營合作分流,多一些人士到私營機構去使用私營醫療服務。現時醫療券在社會上都使用了超過十多年,亦有做過一些中期評估,發現需要再進一步讓大家更加清楚知道如何使用醫療券,去幫助市民提升健康,和如何用得適當。我們在整個基層醫療健康的改革上,對醫療券的使用都會有一些改革。多謝大家。
 
(請同時參閱談話全文英文部分。)
 
2021年12月27日(星期一)
香港時間17時09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