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教育局局長談立法會換屆選舉、教材、學術自由及學生人數(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十二月十八日)出席國史教育中心的「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暨「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活動後與傳媒談話的全文:

  各位早晨,首先想談幾句有關明日的立法會選舉,因為明日對香港來說是一場十分重要的選舉,是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第一場立法會選舉,所以想藉此機會呼籲全港合資格選民明日把握機會去票站投下自己的一票,選出包括地區選舉、功能組別選舉或選舉委員會選舉可以代表自己的議員,在立法會內做實事,為香港未來發展出一分力。以教育界來說,教育界功能組別今年有五位參選人,來自不同背景,有中學校長、小學校長,也有來自特殊學校,大家看到他們過去一段時間在教育事件或政策上都有不同的表達。過去多年,很多時在立法會,很多人會感到或反映關於教育政策的討論有時都很政治化。今次正正是很好的機會,希望教育界的選民都出來投一票,希望教育回歸教育,亦希望未來立法會的討論更能彰顯教師專業和教育專業,而我們都是以學生的福祉作為依歸,而不是經常討論政治事件。所以我們對明日,尤其是對我來說,在教育界別的選舉是寄予厚望,亦希望得到各位老師和教育界選民的支持。

記者:局長,我想問日後教育局向學校提供歷史教材方面會否列明適合甚麼年級,因為之前南京大屠殺(教材),有小一學生感到恐慌?

教育局局長:或者我先談有關事件,早前我們已經有年曆提到希望在十二月十三日舉辦一些(活動),因為國家已把當日訂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希望學校藉此機會介紹這段歷史,亦是作為歷史教育重要的一環。正如其他所有在學校舉辦的課程或活動一樣,我們會盡量為學校提供資料和建議,譬如這次我們提供的資料包括簡報、短片、其他文章和閱讀等,期望學校可以因應當中內容找到如何最適合不同年紀或背景的學生,以配合他們的需要。這跟以往我們提供給學校教材或資料的做法是一樣,未來我們會繼續透過這方法為學校提供適當的資料和資源,讓學校做好教育工作。今次事件可能在社會上引起一些討論,的確我們需要在教學上更加配合學生的需要和年紀,但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要在社會上做好國家歷史教育和學生國民身分的培養,這次我們正正開始或逐步走向這個重要的方向。

記者:現時提供教材予學校,讓學校自行安排,日後會否就比較暴力或血腥的畫面,給予學校更清晰的指引,即是某一套是給一、二年級,分一個更加明確的階級?

教育局局長:我們一直以來都信任學校和教師有能力去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材。如果個別老師有疑惑,他可以在學校內尋求主任或者校長的支援;如果學校亦覺得有疑惑,當然可以向教育局尋求支援。這是出於我們對學校的信任,我們多年來都覺得學校整體而言亦能做好把關工作。

記者:現時老師都是根據教育局提供的教材授課,但是卻引起風波,小朋友在課堂上哭。其實教師是否還應該跟隨教材授課呢?另外想問老師的《基本法》測試將會在明年一月進行第一輪測試,想問目前為止有多少人報名參加第一輪測試?

教育局局長:有關於教材的問題,我們都信任老師可以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個別事件,當然個別老師可以繼續在校內多作討論,我亦對學校和辦學團體有信心,所以這方面我覺得大家不需要過分擔心,當然我們亦會繼續與學校保持聯絡。

  至於為老師或準老師而設的《基本法》測試會在一月舉行,現時報名人數大約有五千多人。我們會適時作出適當的安排,通知他們如何參加考試。

記者:局長,港大現時招聘多個學院的院長,另外亦有多位教授辭職或不獲續約。據你了解,香港的大專院校現時是否已經沒有能力再留住這些學者?

教育局局長:我認為每所大學每位教授決定到哪裏任教都是很個人的選擇。最近有些報道可能重點放在離開的教授,但同樣地,以我所知我們的大學亦吸引了不少教授現時正考慮或將會來港任教。我們有一個有關吸引知名學者來港任教、在《施政報告》亦有提及的名為Global STEM Professorship Scheme(傑出創科學人計劃),當中我們吸引了世界上知名的學者,將會來到香港的大學任教,所以我覺得這可能是正常流動的一部分。

記者︰有教授批評指是受到政治壓力,所以不獲續約。你有甚麼回應?

教育局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香港的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受《基本法》保障,一直以來,我們和資助大學及自資院校都是根據相關原則去運作,這亦是一直以來香港社會非常重視的其中一個社會價值。

記者︰有關收生不足的問題,未來新學年開班,有沒有預計有多大規模的「殺校」問題?

教育局局長︰學生人口持續下降是事實,我們看未來的出生率(中學十二年、小學六年),看到的情況是適齡學生的人口數目的確會慢慢下降,當然中學在未來一、兩年後會比較急速的下降,根據以往「雙非 (兒童)」的問題。我們現時要處理的問題是,當出現結構性人口下降時,教育界應該如何去面對及應對。在這段時間,雖然二○二三年九月或二○二四年九月中學入學人數會上升,我們會早些與中學界別討論,希望學界可以看到問題,如何處理、如何做最好。我經常說,做教育是為學生,如果學生數目下跌,無可避免學校和老師數目需要有些調整,但過程中如何做到對整個教育、個別學校、整體學校環境或老師團隊最有利,這正正是未來一、兩年我們要積極處理的問題。至於個別年份,比如來年,當然要看整體學生數目去決定,以及現行亦有機制,譬如學校收生遇到一些困難時應該如何處理,這個我們會按現行機制處理。
 
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4時29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