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出席領航「9+2」.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致辭(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
尊敬的尹宗華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潘雲東副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姜在忠董事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今天很高興出席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主辦的領航「9+2」.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跟各位探討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的四個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之一。大灣區人口逾8 600萬,經濟規模相當於全球第九大經濟體,排在加拿大、韓國之前。大灣區是全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均在全國的前列,加上有整個內地作為其經濟腹地,發展空間巨大。
今天論壇的主題「領航9+2」正正道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性──在國家發展進入新階段,朝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大灣區肩負起領航的重任,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發揮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和三種貨幣的背景下建設。大灣區內各兄弟城市各有特點和競爭優勢,並高度互補。中央一直支持三地政府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以及政策創新,力求區內各類生產要素的便捷流動,以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市場的一體化水平。粵港澳成功合作發展,既可示範如何把差異轉化成優勢,並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同時,成功的經驗還可輻射全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了香港在大灣區以至國家經濟發展中的角色與定位,綜合而言,涵蓋八個範疇:包括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和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四個傳統中心的地位,以及支持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四個新興領域的建設和發展。
這定位對香港的發展有甚麼含義呢?我會就經濟發展方面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首先談談金融。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可以至少在六個方面作重要貢獻。
首先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隨着內地經濟迅速發展,人民幣在貿易、投資和儲備方面的功能和角色將越來越吃重。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可以開發更全面的產品和服務,提升相關的金融基建,活潑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生態,讓人民幣能更好地在香港這個「國內境外」的離岸市場流轉,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上月推出的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是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現正研究「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的可行性。
第二,香港可以繼續擔當內地企業可靠的國際籌資融資平台,協助他們籌集世界各地的資金。
第三,隨着越來越多內地企業走出國際,香港可以成為它們的離岸總部,為他們提供全面的財資中心服務。此外,香港高質量的專業服務和保險服務亦可協助這些企業管理好境外業務的風險。
第四,國家宣布在二○六○年前達致碳中和,作為區內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樞紐,香港能引導國際資金支持國家向綠色經濟轉型。深圳市政府上月在香港發行了50億元人民幣地方債券,其中三年期及五年期合共39億元人民幣正是綠色債券。我們將推動更多內地地方政府、機構和企業透過香港的資本市場作綠色籌融資和認證,支持它們綠色項目的建設。
另外,港交所與廣州期貨交易所會就碳排放交易相關金融產品開展合作,並正評估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能性。
第五,大灣區是內地較富裕的地區,而且經濟增長較快,中產人口迅速攀升。香港能夠為大灣區的居民提供優質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服務。上月正式開通的「跨境理財通」只是開始,日後通過實踐可以不斷擴寬和深化,滿足區內居民的投資理財需要。
第六,金融科技方面,香港和內地有廣闊的合作空間。香港金融管理局最近與中國人民銀行簽署了備忘錄,合作推出一站式平台,利便粵港兩地的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測試供跨境應用的金融科技方案及產品。
除金融外,中央非常重視香港在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的貢獻,並從政策上給予大力扶持。《十四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把深港河套列為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讓它成為其中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重大合作平台。這裏擁有多個口岸和通道,是一個極為便利的互聯互通平台,對於境內外的科研機構、科技企業以至科技人才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中央還出台了一系列惠港的科技政策,促進兩地創科資源要素的跨境流通。例如,中央和地方財政早前已把科技計劃對港開放,讓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能直接申請內地的研究經費和參與相關的研究項目。
此外,有不少國家級科研平台在香港落地,包括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六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香港分中心,以及三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香港夥伴基地,充分反映中央對香港科研力量的肯定。
特區政府方面,過去四年亦大力投入資源,營造蓬勃的創科生態系統、推動創科發展,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建設科研平台、開放政府數據、改變政府採購方法和加強科普教育等。至今,我們已承諾投放超過1,300億元,並落實了多個項目。
這些投入已陸續取得進展,例如我們投放了100億元在香港科學園設立的首兩個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分別專注在人工智能及醫療科技,獲選的28間研發中心已經陸續啓動。此外,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發展工程也正全速進行。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瞄準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這正好也是香港的科研優勢領域。因此,今年《施政報告》已宣布在港深創科園設立InnoLife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
《施政報告》同時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其中一個目標是利用北部都會區推動創新科技產業成為香港第二個經濟發展的引擎。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進一步擴大港深合作區。此外,我們亦準備在流浮山發展媲美數碼港的地標性創科產業設施,便利與前海合作。特區政府會透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與深圳的創科產業互動合作,在北部都會區建立蓬勃的創科產業生態系統。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以及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作為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香港一直積極推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升香港作為區域物流樞紐的競爭力,尤其是在提供高增值服務及處理高價值貨品方面。隨着大灣區外貿進一步增長、尤其是電子商貿蓬勃發展,區內廠商對航空貨運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區內的國際航空樞紐,正大力投資在這領域,提升競爭優勢。
香港機場管理局將在機場貨運區興建一座高端物流中心,以推動高增值的第三方物流服務,預計在二○二三年投入運作。同時也準備重建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引進先進設備,提升其效率及容量,並研究引入策略性合作夥伴,提升競爭力。
在推動區域物流發展上,我們會加快推動大灣區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多式聯運,提升整體競爭力。香港國際機場正積極發展與大灣區之間的「海空貨物聯運」,並於今年年底開始試運跟東莞合作的「物流園」,讓大灣區的貨物進出口能無縫連接到我們的機場。同時,香港國際機場亦積極與內地有關當局商討,共同打造一個高端航空產業群。
要發揮連接大灣區和世界的橋樑作用,需要高效的交通基建和網絡。廣深港高鐡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和蓮塘/香園圍口岸三項重大基建近年相繼落成,有助香港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物流和人流。我們將會透過港深政府共同領導的「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進一步加強兩地交通聯繫。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的發展將以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會繼續是國家內循環經濟的積極「參與者」和國際大循環的「促進者」,發揮為內地產品拓展海外市場以及為滿足內需提供更多優質的進口產品。香港並會繼續助力國家的對外貿易,協助開拓新市場,並通過供應鏈管理,增強內地和國際(尤其是東南亞)產業鏈的聯繫,協助國家暢通國際循環。
要推動國際貿易蓬勃發展,保障知識產權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十四五規劃綱要》訂出國家未來進一步發展知識產權強國的策略,當中更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特區政府會從多方面繼續推動香港知識產權貿易發展,以配合國家發展知識產權事業的重要戰略。這同時也與香港發展知識型經濟、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方向相輔相成。大灣區的蓬勃發展和潛力,會為香港帶來大量知識產權貿易的商機。
建設香港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十四五規劃綱要》下香港的另一重要定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加強法律事務上的合作,加快法律服務業發展,構建多元化爭議解決機制,聯動香港打造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早前國務院公布的《前海方案》明確表示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要求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規則銜接以及完善前海合作區內適用香港法律和選用香港作仲裁地解決民商事案件的機制。我們會積極善用及發揮香港在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方面的實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法律樞紐的地位。
香港的經濟定位一直都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國家的支持和護航,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只要我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切實抓緊國家的發展機遇,香港定能繼續繁榮發展,以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繼續作出積極貢獻,並取得自身的長足發展。
最後,我衷心祝賀今年獲獎的各位朋友,並祝願論壇圓滿成功,各位身體健康、事業宏達。謝謝大家!
完
2021年11月5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4時54分
香港時間14時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