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十五題:了解中產階層生活實況
*****************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謝偉俊議員的提問和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的書面答覆:

問題:

  近日中聯辦主任、一眾部長親訪籠屋、劏房基層家庭、巡視中醫診所、邊境等運作。及後,特區政府官員「不甘後人」走訪社區。有中產市民質疑,為何行政長官及政府主要官員,在本屆政府臨近任期完結時才「不甘後人」、「西」(指中聯辦)規「中」(指特區政府)隨,落區體察基層民情。該等市民亦不明白,為何政府官員只走訪基層市民,對「前赴後繼」移民他國的中產家庭,所面對的移民、生育抉擇、子女教育、疫情持續下經濟困境、醫療「通脹」、憂慮強積金被「強制」轉年金、高昂租金、稅務重擔以及財政困難等問題不聞不問。此外,最新的《施政報告》對中產困境及移民潮着墨篇幅不多,令他們感到被忽略。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主要官員會否到訪港九中產地區及屋苑,例如九龍東的麗港城,親身了解中產市民的切身感受、對個人、社會前途及政府施政看法;如會,詳情為何;
 
(二)承上題,該等官員會否在探訪結束後撰寫報告,交代其對中產人士生活問題的體會,並請中聯辦把報告轉交中央,讓國家領導人對香港中產階層,以至整體社會階層有更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 

(三)會否正視近日不少中產人士移民問題,主動分析其原因、嚴重程度,以及對本港經濟、人才流失的影響,並制訂相應人口政策或採取其他措施,以補足人才流失;及

(四)鑑於有市民認為最新的《施政報告》忽略中產面對的上述問題,政府會否推出具針對性短期措施,紓緩中產階層人士困難?

答覆:

主席:

  就謝偉俊議員的各項質詢,現綜合回覆如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重視與市民及各界持份者保持良好溝通,以了解社會各界及市民對政府施政及不同政策的看法,確保施政及政策制定可以更符合社會需要和市民的期望。

  就此,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及機制收集不同背景及階層市民的意見,包括政府各級別官員進行的社區探訪;民政事務總署及其轄下的十八區民政事務處及地區網絡;約500個在不同的政策範疇下成立的諮詢及法定組織;就特定議題或政策進行公眾諮詢;政府熱線1823及各政策局及部門提供予市民就其工作提出意見、查詢及申訴的熱線等。此外,行政長官及財政司司長每年發表《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前,透過多場公眾諮詢會和廣邀市民提交意見,亦是政府收集民意的重要安排。

  經各渠道收集到的意見,各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會按程序適時跟進,因應意見的可行性、資源分配及其他因素,優化相關的政策及措施。特區政府過往不少政策或措施均是在考慮社會的意見後而推出或作出調整,例如男性僱員就其配偶/伴侶分娩享有的侍産假由三天增加至五天、法定假日將由現時12日逐步增至17日等;以及限時放寬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和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資產限額,以及限時降低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工時要求等,協助有需要人士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

  總括而言,特區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渠道收集市民意見,官員探訪只是其中途徑之一。然而,特區政府官員重視與社會各界直接溝通的機會,不時作出安排,走進社區,探訪不同階層的市民。

  謝偉俊議員的提問中提及政府對「中產」人士的關顧及支援。「中產」一詞在國際間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是一個概括的統稱。「中產」一般會反映有關人士的經濟背景、學歷、收入或資產水平,亦可能反映他們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特區政府一直制訂不同的措施,惠及不同群組的市民,當中也惠及「中產」人士。這些措施的例子臚列如下: 

(一)無須經濟審查的普及化服務及措施,包括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幼稚園教育計劃、免費中小學教育及高等教育資助、公共醫療服務等;
(二)針對需供養子女、兄弟姊妹、父母或祖父母的在職家庭提供各類稅務免稅額;
(三)透過《財政預算案》推出紓困措施,如電費補貼、提供予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的稅務寬減、差餉及地租減免等;
(四)協助市民置業,包括增加房屋供應、將居者有其屋計劃售價與市價脫鈎、推出「港人首次置業」單位,以及上調按揭保險計劃下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
(五)向有意創業的人士提供資助,如「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及「創科創投基金」;及
(六)為中小企提供融資擔保,如「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

  除上述例子外,二○二一年《施政報告》為香港勾劃未來,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以及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八個中心國際競爭力的具體措施,為香港開拓更美好未來。這些措施均可惠及社會不同界別及背景的人士,包括「中產」人士。 

  謝議員在提問中亦提到移民問題。政府認為市民打算留港定居或離開,會基於多方面的考慮,例如教育、營商和投資機遇,以及其他個人和家庭因素等。特區政府會繼續鞏固香港的優勢,並用好中央支持特區的政策,為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政府會繼續加強向市民解説香港的前景及機遇,讓市民理解香港的巨大潛力,並繼續留港發展。

  此外,特區政府亦會透過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更進取地吸納更多非本地人才來港發展,豐富香港的人才庫,推動高端經濟發展和抓緊《十四五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例如專業人士可透過「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内地人才計劃」來港工作;在本港就讀學士或以上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可透過「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留港就業;非本地科技人才的工作簽證/進入許可在二○一八年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下亦可獲得快速處理。此外,世界各地的優才亦可透過申請「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來港定居。此計劃的年度配額將倍增至4 000個。同時,政府亦會優化香港的人才清單,加入新專才及擴闊原有專業的領域,讓香港可以針對性地吸納本地短缺的高端專業人才。
 
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32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