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立法會一題:把握內地擴大內需帶來的機遇
*******************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邵家輝議員的提問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的答覆:

問題:

  中央於去年五月提出國內內循環、國際外循環的「雙循環」經濟發展策略,當中包括擴大內需及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內地不少城市(例如廣州、深圳、上海和北京)的當局為充分釋放消費潛力,紛紛提出把其城市建設成國際消費中心和在市內設立免稅店的計劃。有意見認為,香港政府不單應盡快與內地當局商定恢復香港與內地正常通關的安排,亦應協助本港零售業作好準備,以在兩地恢復正常通關後,充分把握擴大內需帶來的機遇。政府亦應致力保持香港作為國際消費中心的優勢。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鑑於有報道指出,香港可能需要再等候四至五個月後才可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政府有否研究如何可縮短等候時間;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 有何措施協助本港零售業把握內地擴大內需帶來的機遇,以及保持本港作為國際消費中心的優勢;及

(三) 鑑於行政長官回覆本人在今年七月十五日於本會答問會上的提問時承諾,請求中央將內地居民可帶回內地的在港購買物品總值的免稅上限由現時人民幣五千元提高至人民幣十萬元,與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額度看齊,有關工作的進展為何,以及預計有關措施可否趕及在兩地恢復正常通關後立即實施?

答覆:

主席:

  多謝邵家輝議員的提問,就其問題的三個部分,經徵詢相關政策局,我現回覆如下:

(一) 政府明白與內地早日恢復正常跨境往來的重要性,因此一直與內地就聯防聯控措施保持緊密溝通和聯繫,一方面繼續採取嚴密的疫情防控措施,並加快為市民接種疫苗,同時亦與內地方面積極研究在兩地疫情受控並且不增加各自公共衞生風險的情況下,逐步有序恢復居民的正常跨境往來。

  大家都知道,上月底,政務司司長率領了香港特區代表團出席在深圳舉行的內地與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對接會議。雙方會爭取盡快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若這方面的工作有新進展,特區政府會向議會和市民匯報。

(二) 在國家雙循環發展策略的推動下,內地市場的需求及進口預期均會持續增加。此外,疫情加速了電子商貿的發展。因此,政府着力協助港商拓展內銷市場及利用線上線下方式,對準內地市場的需要,全面把握擴大內需所帶來的商機。

  為此,政府已向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提供額外三億七千五百萬元的撥款,用作開發虛擬平台,增強舉辦線上活動的能力及進行數碼化。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是港商進軍內地市場的最佳切入點。貿發局已於今年六月推出一站式「GoGBA」數碼平台,以及在深圳設立「香港貿發局大灣區服務中心」,為港商提供大灣區市場資訊、推廣、對接等服務。貿發局亦計劃於未來數個月以線上線下模式,在深圳舉辦大型推廣活動,協助港商推銷本港的特色產品。

  有鑑於部分港商對內地線上銷售的認識不多,貿發局推出一站式「寄售易」(ConsignEasy)服務,幫助港企處理內地線上銷售的物流、倉務、稅收和其他相關的事宜,以及透過在內地開設「香港‧設計廊」實體及電子銷售點,推廣香港設計產品。貿發局亦設有「T-box升級轉型計劃」,協助企業實踐數碼轉型及籌劃線上線下營銷方案。

  此外,政府會繼續推動港企積極參與內地的大型展銷活動,例如十一月上旬於上海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亦會有港商參加。 
 
(三) 據了解,按照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海南免稅政策),離開海南島並年滿十六歲的國內外旅客,可享有每年十萬元人民幣免稅額。有關免稅額設有限制,包括只適用於在指定免稅商店內或經批准的網上銷售視窗購物;只可購買四十五類免稅商品;免稅商品設有數量限制;以及旅客必須在指定地點提貨。

  香港的稅制與海南以至內地整體稅制有着本質上的區別,香港的進口及出口貨物均無須繳付任何關稅,香港亦無任何關稅配額或附加稅,亦不設任何增值稅或一般服務稅。

  就香港應否向國家當局爭取類似海南的免稅政策,除了國家會基於對不同地區實際的經濟政策作出考慮外,香港亦必須審慎研究建議對香港整體經濟民生的影響及具體實行情況是否真正有利。例如,單單提升內地來港人士在港的購物免稅上限會否帶來不少市民以往關心的水貨活動情況。

  事實上,香港作為內地旅客旅遊首選地之一,吸引力並非單單限於銷售消費貨品,而是一籃子的眾多因素,包括優質服務、多元化的旅遊體驗,以至完善的景點配套等,相信香港各行各業希望爭取的不僅是內地旅客購買免稅貨品的消費,而是旅客在香港旅遊的整體消費。未來,配合國家規劃,香港的旅遊業發展亦將更着重於提供更多元化及更具特色的旅遊體驗。
 
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15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