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就《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有關房屋措施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十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就《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有關房屋措施的開場發言全文:
 
主席:
 
  就《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我會就有關房屋政策的措施作扼要介紹。
 
  政府明白當前社會面對的房屋問題十分嚴峻。我們有決心,並會繼續盡最大努力協助市民安居和改善居住環境。政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在未來十年(即二○二二/二三至二○三一/三二年度)興建約33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1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政府會於今年年底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長策》)二○二一年周年進度報告中交代詳情。
 
  有不少社會人士都關注公營房屋的建造情況。在我們向委員會提交的文件的第四段至第七段,已交代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一直在爭取盡快建成更多單位的努力。現時,在部分房委會的公營房屋項目,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組件是採用預製技術,實現六天建成一層二十個單位的標準樓層。為爭取盡快建成更多單位,房委會和房協會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和其他嶄新建築技術。
 
  至於施工細節,房委會積極引進科技,提升效率,令項目盡快落成,包括在規劃、設計及施工階段,持續擴大應用「建築信息模擬」及其他新科技,精簡通訊和工作流程,減省對人手依賴,以及改善地盤安全管理。
 
  房委會亦會在合適的項目採用新的採購模式,由承建商一併負責設計和建造。這安排一方面可補足房屋署在詳細設計工作的人力,讓房屋署可更專注公營房屋發展的策劃、統籌和監督,以應對增加的建屋量;另一方面亦可進一步優化整個建造工作的流程。而同期進行設計及建造工程的好處,是承建商在採購物料、施工方法和工作流程方面有更大的彈性。
 
  至於重建舊屋邨,房委會一直按既有政策及實際情況,檢視並考慮是否重建個別舊屋邨。《施政報告》提出,有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潛力增加單位的數量,政府邀請房委會研究在合適條件下重建這兩個樓齡約六十年的舊屋邨, 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個屋邨可合共提供約5 000個單位。
 
  政府亦繼續推動大坑西邨重建計劃。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會與市區重建局合作落實項目,先決條件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項目可提供超過3 300個單位,包括約1 300個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用作重置現有住戶的單位,以及約2 000個由市建局提供的「港人首次置業」(首置)單位,較現時約1 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
 
  在公營房屋供應未到位之前,為改善居於不適切居所家庭的生活環境及困難,政府推出過渡性房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以及立法訂立「劏房」租務管制三項突破性措施。
 
  當中過渡性房屋充分體現了民商官三方合作。我們已將供應目標由15 000個單位進一步上調至20 000個單位,以及將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資助額增至116億港元。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正與不同非政府機構審視在多幅政府及私人閒置土地發展過渡性房屋的可行性。有進一步資料我們會公開。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方面,政府於今年六月推出為期三年的試行計劃,為合資格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截至今年九月底,我們已向超過50 000個合資格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派發現金津貼,佔已接獲的合資格申請宗數約八成半。
 
  「劏房」租務管制的條例草案將於今日下午恢復二讀。如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條例將在憲報刊登當日起計的三個月屆滿時(即明年一月底)開始生效,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主席,我們承諾,會竭盡全力增加房屋供應、豐富房屋階梯、有效運用公營房屋資源及維持私人住宅市場的健康發展等,務求協助更多香港家庭達到安居目標。
 
  我及我的同事樂意聽取委員的意見及回答委員的提問。
 
  多謝主席。



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0時05分